Friday, October 22, 2010

孝道

小小的厅堂里摆了三种按摩器材:有Big Foot脚部按摩器、Relax Easy Back Massage护脊按摩垫及最近才添购的Power Trap擂动式劲肩按摩器,睡房里还有一件早年买的Bodyssage按摩席,反映出屋子主人的筋骨有问题。

我的家族里,女性都有筋骨问题,工作太劳累便腰酸背痛。物理治疗师说我的背脊骨架构“不美”,腰骨必须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上了年纪,问题就出现了。年轻时,孩子都在身边。我们一家人习惯在晚饭后聚在主人房中,一起观赏电视节目或聊天,两个大的孩子偶尔会轮流给我和先夫捶腰背,是我一天里最期待的享受。子女陆续出国读书,他们不能再为我捶腰骨,便给我买回来当时国内还不普遍的Deep Heat 和Counterpain药膏,劳累后搽上这些药膏倒是很管用。

最近三年,孩子每年回国团聚时送我 的礼物都是按摩器材。那天,我们在店里选购时,大女儿乘机调侃她哥哥说买按摩器最合算,因为按摩器不会偷工减料,取笑她哥哥当年被发现取巧时的尴尬。他们兄妹俩小时替爸爸妈妈捶腰背,讲定每人轮流捶一百下,儿子顽皮,有一次他想偷懒,从一算到十,就直接从十跳到二十、三十、四十。。。。。。。他的一百其实只是十九下。被发现偷工减料,他竟然耍赖说那是速成算法。一向做事循规蹈矩的儿子唯有一次的作弊竟成为他妹妹不时取笑的话柄。看他们兄妹互揭彼此的糗事,回味童年的趣事也为家庭大团圆添加无穷的乐趣。

三个子女各有他们尽孝的方式,只在买按摩器材时却不约而同,也都异口同声说他们不能陪在我身边,当我腰酸背痛时,唯有借器材帮他们尽孝道。我的嘴里什么都没说,心里其实是百感交集----三个体贴的子女就是先夫给我留下的无价之宝!。三兄妹有他们各自的事业,我不能也不愿拖累他们,所以我养成独立的性格,做事独来独往,能自己解决的事绝对不求人,虽然有时不免因此而流于孤僻,也有朋友说我个性执著、拗劲,她们体会不到我的无奈。

作物理治疗是小女儿另一类的孝行。她取得近水楼台之便,知道物理治疗能帮我舒松筋骨,便替我安排每周一次的物理治疗。这个平日不苟言笑的女强人默默的行孝,着实让我很感动。

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能与子女长相厮守,父母慈爱,子女孝顺是最美的天伦图。当情势不容许时,有的子女雇佣人代劳。我有一位同学大病一场后没法帮儿子带孙子,她儿子雇外劳女佣做她的帮手。她对儿子的孝行并不领情,埋怨说没雇女佣时她筋骨痛,雇 了女佣后她头痛。我家没雇女佣,我乐得不必为女佣的问题头痛,筋骨酸痛时由默默服务的器材给我按摩,每周一次的物理治疗也帮我舒松筋骨的疲劳,算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寒梅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欢聚

我这半生饱受爱别离苦所煎熬。一家八口分别住在世界四个角落:儿子夫妇和三个孙女住在南半球;大女儿单独住在北半球;小女儿最近换了工作,住在新加坡,我则守着槟城的老家。一家人聚少离多,是我最大的抱憾。

自从两年前我病了一场之后,子女们相约一家人每年至少聚首一次,以减少我为探访他们而奔波。两个星期的欢聚在我引颈苦盼中姗姗而来,欢乐的时光却在我陶陶然中飞逝了。

九月十八日,我从晚上九点半开始来往住家与机场忙着接机。与两个联袂而至的女儿到她们指定的小贩中心解馋后,就又回机场等着接儿子一家人。从南澳阿德雷特直飞槟城的班机在凌晨十二点零五分着陆,安排旅游车送儿子一家人回酒店,我们回到家已近两点。

安排节目时最令我头痛的是媳妇和三个小孙女都有严守生活程序的习惯。在家里,她们每天早上七点起身,晚上八点准时上床。因为时差的关系,她们过了下午五、六点便精神不振。犹记得去年的家庭欢聚日,我们全家人住进酒店,二孙女与我同房。她在清晨四点半醒来要找妈妈,(那是阿德雷特清晨七点,她们起身的时间),我告诉她不能在三更半夜去敲爸爸妈妈的房门,小女孩虽然不吵,但是第二天就不肯再睡在我的房里。很多时候,她母女四人吃下午茶当晚餐,我们吃晚餐时她们已入梦乡,那是多扫兴的团聚!这次我学乖了,遇上亲友宴请或有晚间活动的日子,就尽量减少白天的节目,好让她们在白天养足精神。看到喝洋水的人如此娇生惯养,远比不上我们东方人有一身用不完的精力,出门旅行可以由清晨直挨到夜晚,我不由得感慨万端,把孩子宠得如此娇嫩,到底是幸或是不幸?

三个子女各有他们要在这两个星期内完成的事与要观赏的景点,所以我分区划定参观景点,也预先与约好的旅游车司机讨论游览行程、预约牙医、裁缝、验眼睛的时间、提早订好他们要带回去的食物与手信,再把流程印好,每人一份,人人都清楚每天的行程就少了耽误。大女儿笑我小题大做,小小的家庭团聚弄得像军制,直到看到一切在事先安排好,临时不慌不忙,大家都玩得开心,她才承认事前那一番准备功夫并没有白做。

我每一回都趁子女或弟妹回国省亲时设家族大团聚晚宴,让平时难得一聚的家人齐聚一堂,省时省力又有意义。这次幺弟特地带了妻女从吉隆坡赶来参与,让我很感动,此外,应邀出席的侄儿带来他的女友,侄女也偕她的未婚夫出席,这一来,家人不但能与我阔别多时的子孙见面,也同时见到我们家族未来的成员,一石多鸟,人人皆大欢喜。

三个小孙女是我们欢聚的凝聚点,不但我们一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们身上,在多个旅游景点,三个小可爱也多次吸引了其他游客的眼光,尤其两岁半的小孙女,有好几次被不认识的游客要求与他们合照。在极乐寺喂鱼、喂乌龟,我看出孙女们的爱心。当她们看到小龟被忽略,依偎着缩在龟池的一个角落,她们绕过龟池去喂小龟。二孙女手中的鱼饲料用完了,她大姐从袋里掏出一些递给她,看到她两姐妹懂得相让相惜,我觉得很窝心。

在卧佛寺里,儿子一家人献灯祈福。看着三个小可爱手中捧着蜡烛跟着她们的父母步向坛前,就像三个小天使,感恩的眼泪涌上眼眶,我的心里充满了法喜。再一次看到大女儿在为家族里两位有病的亲人点灯祈福,我很为这个有爱心又懂事的女儿感到自豪。

平日里表情严肃的小女儿竟然是三个侄女的好玩伴。一上旅游车,她们就在车子后座玩闹。小女儿擅长仿鸟类、动物的叫声,料想不到的是小孙女也有一手。那晚从巴都丁宜回市区的路上,车后座不时传来狗互互吠声、猫喵喵叫声。姑侄俩的对吠、对喵倒是似模似样,只是小女儿的鸟鸣声却是她们怎么学都学不会。在酒店套房的客厅里,大姑姑教三个小侄女唱福建话童谣,用澳洲腔唱福建童谣,荒腔走调,逗得大家都捧腹大笑。

中秋节晚上,二弟、六妹与十妹准备了应节食物及槟城美食,约我们在祖屋庆中秋。这是我的媳妇与孙女第一次过中秋节,她们都觉得好奇。小女孩对食物不感兴趣,却忙着帮大人打开灯笼。谁知一点上蜡烛,她们却没胆量提,只把兽形的灯笼与其他圆形灯笼齐排挂在柱子之间的绳子上,只站在远处观赏,与她们的爸爸小时一模一样。

游遍古迹名胜地,尝遍槟城美食,领受了亲戚朋友的盛情,这两个星期的时光没有白渡,子女们都依依不舍,带着美好的记忆踏上归途。送他们上机后,单独开车回家的路上是我最伤感的时刻。两个星期的欢乐更显得这时的凄清。回到空洞洞的家里,我尽可能用工作填补心里的空虚。比起当年我从机场回家时一路酸泪涟涟,今日的我已坚强得多了!

---------------------------寒梅

Tuesday, October 5, 2010

玄奘大师留在世上的痕迹

---------- 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系列完结篇----------

娑婆世界并非常驻之地,一旦无常来到,再伟大的人仍然难免于三尺铜棺,一坯黄土。圣人与凡夫之别在于是否能在身后给后人留下让人怀念的痕迹。纵观玄奘大师一生,他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留给千秋万世无比的崇仰。

将梵文的佛经译成中文,玄奘大师并非空前,自然也不会是绝后。大师之所以受到推崇,在于大师译经态度严谨,所筹划的译经场组织完善。此外,大师还参酌前人的得失,采取意译与直译兼顾的办法,创立了新的体制,造成新的风格。玄奘大师立下的“五不翻”译经原则让后世译经者有所遵循。

甲: “五不翻”的译经原则
玄奘大师译经,首创了“五不翻”的原则:
(1) 秘密语不翻译:例如梵语的“陀罗尼”只用音译。
(2) 语含多意的字不翻译: 例如“薄伽梵”一语包含了自在、炽盛、端严、名称、 吉祥及尊重六项意义,只用音译。
(3)中国境内没有的东西不翻译: 例如“阎浮树”只用音译。
(4)顺着古例的字或词不翻译: 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类的词,沿用古译中已有的音译。
(5) 为避免误解的字不翻译: 例如“般若”是指佛门的特殊智慧,若译为“智慧”,会与世俗的“智慧”混淆,所以只用音译。

玄奘大师花了将近20年的时光,共翻译了74部经论,总共1335卷:其中包含《瑜伽师地论》百卷、《解深蜜经》、《摄大乘论》、《顺正理论》80卷、《俱舍论》30卷、《大毗婆娑论》200卷、《成唯识论》20卷、《大般若菠萝蜜多经》600卷。光是《大般若菠萝蜜多经》,大师就用了三年六个月的心血去完成。除了梵文中译,玄奘大师也奉旨将《老子道德经》5卷译为梵文送往东印度,并将还在中国流通,印度本土却已失传的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译回梵文送回印度。玄奘大师20年的心血为佛教经论留下无价的瑰宝,也在世间为自己留下光辉的痕迹!

乙:《大唐西域记》
公元646年(贞观20年)玄奘大师取经东回时,在洛阳凤鸾殿见驾,唐太宗示意要大师把西游见闻撰写成书。大师乘译经余暇就亲身经历与见闻作有系统的叙述,由译经场的缀文师辩机法师笔录成《大唐西域记》,全书共18万字,分为12卷。

《大唐西域记》记述范围广泛,对印度佛教发展史提供极重要的资料,也保留了丰富的古代历史素材,成为现代研究西域及印度历史、地理、交通等的主要参考书。书成之后,太宗亲自为书作序,用781个字写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高宗)也自动为这部书写《述圣记》。有鉴于这是难得的殊荣,弘福寺住持圆定法师及京城清众一致请求将二圣的“序”与“记”刻于金石,藏于寺内做镇山之宝。由于太宗喜欢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蒙太宗恩准之后,弘福寺怀仁和尚花了20年功夫,从王羲之的真迹中寻寻觅觅,方才凑足一序一记的字。这篇集合王羲之的字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又称为《集字圣教序》,现在收藏在陕西西安碑林第二陈列馆。唐初书法家褚遂良则奉命用楷书抄写这两篇文字,且被刻成石碑。褚遂良用楷书书写的《大唐圣教序》也称为《雁塔圣教序》,现在藏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中。

为了一份殊荣,怀仁和尚花了20年本来可以用来修行的宝贵时光,结果弘福寺的镇山之宝镇的是陕西西安碑林第二陈列馆,不就在告诉世人世事本无常,诸事莫执著、勿强求吗?一部为佛教发展史、西域及印度历史提供宝贵资料、举足轻重的好书,其光芒被戴上帝王光环的锦上添花序文所掩盖,书受重视的程度反而不如序,本末倒置,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也叫人感叹世人的现实。

丙 大雁塔
玄奘大师从印度求取的梵文经本、佛像、佛舍利及回国后所译好的经卷数量太多,为防止火灾意外造成损失,大师上书要求高宗仿印度的形制,在慈恩寺内建大石塔收藏。高宗原则上同意,但是以用大石建塔,工程浩大,费时太长,改以砖建塔。塔的外形仿照印度雁塔。后来,有人在长安南部荐福寺建小雁塔,才把慈恩寺的雁塔改称为大雁塔。高宗建的雁塔只有五层,武则天修塔时才增建为七层。

丁 兴教寺的玄奘塔
玄奘大师素志在上生兜率内院,亲侍弥勒菩萨。当大师自知时至,更是精诚专注,心无别缘。在公元 664年元月初九,63高龄的大师跨越水沟时跌了一跤而病倒,同年二月五日半夜圆寂。四月十四日,玄奘大师的遗体被安葬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墓园近皇宫,高宗为免触景伤情,于大师舍报五年后,总章元年四月八日,下诏迁葬于郊外的樊川北原,营建寺塔,为永远安奉灵骨之所,即是长安城外兴教寺和玄奘塔。

总结
严格来说,这一系列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的文章只能算是综合了《中国佛教的瑰宝------玄奘大师传》与《杰出的留学生------玄奘大师》的读书报告,算不上佛学讲习,不过,我还是感恩传悟法师的安排,让我有机会讲几句公道话,剔除了《西游记》对玄奘大师带侮辱性的误导。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吴承恩没有宗教意识,在他的心目中,玄奘大师只不过是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可以在笔下任由他摆布。他写《西游记》,旨在影射当时的政治局势,借大师为棋子,我相信他并不是存心要丑化大师,但是,不管是有心或无意,伤害已经造成,而且会随着这部小说以讹传讹,一直延续下去,原作者所负的这笔文责就会随之越滚越大。我只希望借着为玄奘大师平反的讲习,往后世人观赏把事实扭曲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角色时,心里把持着准绳,不要再被误导,这一来,不但能还大师一个公道,也帮助吴承恩减少罪愆。

------------------------寒梅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西行取经

----------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系列之四--------

缘起
大师与佛教的因缘起于父亲陈惠(一说是母亲)在公元611年往生,那一年大师才十岁,早已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哥哥陈素(长捷大师)把他接到寺里同住。大师在净土寺里耳濡目染,在佛法的熏陶加上哥哥循循善诱之下,很快就能背诵《维摩经》、《法华经》,也开始有出尘的大志。

隋朝佛教兴盛,重视僧宝,由国家以考试方式录取僧人。当时大师只有十一岁,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他在考场外徘徊,被主持考试的大理卿张善果发现,问他为什么想要出家?大师答以“希望能继承如来志业,将遗教发扬光大”,被张善果破格录取。大师以难得已得,倍加珍惜,求道心切,奠下崇高的僧格基础。

学经:
在净土寺,大师读遍了寺里的藏经,奠下深厚的佛学基础。隋末,随着局势纷乱,大师与哥哥避到长安庄严寺,再一次读遍了庄严寺的藏经。大师18岁那年,与哥哥到四川避乱,向当时也在四川的高僧慧景法师求教,把经论研究得很透彻。

学论:
大师避乱成都,驻锡空慧寺,有机会听宝暹法师讲《摄大乘论》、道基法师讲《阿毗昙论》、道振法师讲《伽延论》。大师把这些论研究得很透彻,尤其对《杂心玄义》等,更加深入精微,见前人之所未见,发前人之所未发,有青出于蓝的表现。

学律:
大师21岁那年,在成都受三坛大戒,成为正式比丘,在成都坐夏学律。

大师在空慧寺住了三年,再度读遍了空慧寺所藏的经论,心中的疑惑不少,这时,在成都已没有人能为他解疑释惑,大师效法善才童子参学,先后向赵州道深法师、相州慧休法师、长安大觉寺道岳法师、小乘高僧法常法师及僧辩法师参学,尽得各位法师精微。

大师详考各家之说后,觉得各有所宗,各具盛义。再与当时已译出的经论作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发现彼此之间有差异,谁对谁错,难定取舍,无所适从。想到佛说法40年,演绎的经论很多,从梵文译成华文,错误难免,要想使佛法在中国更加完善,非亲到印度求法不可,于是,在公元626年,大师25岁那年,动了西游取经的念头。

从中国到印度,可取水路或陆路两种途径。当年交通工具不完备,无论水路或陆路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基于地理情况,陆路比水路加倍艰苦难行,因为中国与印度隔着喜马拉雅山、大沙漠及大森林等天险。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有世界屋脊的称号,由此可见它的高度与跨越的困难度。大师舍水路取道陆路是基于人为的阻挡。因为大师生于隋朝,长于唐朝,而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姓李,道教创教教主老聃也姓李,所以唐朝以道教为国教。释道儒三教当中,唐朝只重视儒学与道教,所以,玄奘大师出国取佛经没法获得朝廷的祝福与加持,他只能“非法出境”。

玄奘大师经凉州向西行,凉州都督李大亮奉命不肯放行。如果不是遇到年高德隆的慧威法师秘密派遣心腹弟子慧琳及道整两位法师乘月黑风高送大师出凉州,三人白天休息,夜里赶路,直送到瓜州,取经的历史就得重写。玉门关没有签证过不去,烽火台日夜有官兵驻守,如果少了胡人石般(下木旁)陀老马识途,架树干成桥渡水流湍急的瓠户(左瓜旁,音lu)河,再带着大师绕道避过玉门关,大师插翅也难过关口。如果大师不是在过第一烽火台时遇到校尉王祥,再经他指引绕道到第四烽火台,交由王伯陇教他如何绕过第五烽火台,避过那三个难缠的守台官员,大师也没法出境。大师西方求法,除了坚定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外,这些适时而来的贵人印证了星云大师说的:“有佛法就有办法”。只要一心为佛,佛菩萨一定会加持,这是我整理笔记时的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跋是指翻山越岭,在山上行走;涉是指徒步过水。跋涉这个合成词比喻旅途的艰苦,并不一定真的翻山越岭,冒险过河。但是,玄奘大师天竺之旅跋涉千里,确确实实是越过山涉过水------他越的是世界高峰喜马拉雅山,世界的屋脊帕米尔高原;越的是水流湍急的瓠户(左瓜部首)河,此外还得越过天上鸟飞绝,地上人踪灭的大沙漠。有人成功征服大汉山、喜马拉雅山,报纸大`幅刊登消息,表扬爬山英雄的恒心与毅力;国家颁发勋章,奖励爬山英雄为国争光,若 是与那些带着新科技配备,还有向导带路的爬山英雄相比,大师单枪匹马默默赶路,才是真英雄。

西行路上,大沙漠是另一种挑战。沙漠地带,白天狂风挟着尘沙急如暴雨,令人睁不开眼睛,呼吸也困难;夜里磷火点点如繁星,妖魔鬼魅绕行前后,恐怖万分,大师有时高声诵念观音圣号 ,影像才应声而灭,有时则诵《般若波罗蜜多经》,影像才完全消灭。在大沙漠里,大风一卷,沙尘飞扬,风定后,景色全变,辨不出方向,只能靠前人留下的尸骨 引路。生活在安定环境里的人,为了路牌用什么文字书写,吵得沸沸扬扬,看到大师在沙漠里挣扎跨步,不由得怀疑是否有必要这样吵吵闹闹?大师全靠一股强大的求法毅力,支撑着他冒险向前跨步,我们若能也拟定生活的目标,把精神力气凝集在圆成目标的意图,生活就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

当大师离开烽火台后,因为错过了野马泉,再没地方可供他添水草,就这么走进了沙河。这段800里长的沙河万里黄沙,没有水源,大师走得人困马乏,停下来休息时,偏在这时失手打翻水囊,滴水不存。4,5天没有一滴水沾唇,大师干渴得两眼发黑,奄奄一息,浑身如焚,心里仍然默念观世音菩萨。当天晚上,就有个天神在大师昏昏噩噩中喝醒他,要他打起精神赶路。大师惊醒,马上收拾上路。马儿发狂奔跑,竟把大师带到绿洲。玄奘大师走出艰险的沙河后,进入伊吾国境,离开了中国的版图,无须再偷偷摸摸,精神上不再受折磨;不再受困于高山与沙漠,肉体上也不再受折磨。

玄奘大师到了印度,拜在那烂陀寺戒贤论师门下。精心钻研诸部经论五年,所学各门,无不精通,戒贤论师很器重大师。玄奘大师以留学生的学僧身份住进那烂陀寺,却在五年后,以学者的身份离开那烂陀寺,载誉回长安。

---------------------寒梅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玄奘大师的胸怀

------介绍玄奘大师系列之三 ------
玄奘大师动了要到印度求法的念头后,一直都严守以取法为使命的原则,不为名闻利养而稍有改变。在公元 627年,正当大师下决心亲赴印度求法时,扑射宋公萧禹(王旁)敬仰大师的戒行德学,要求太宗下诏书迎请大师为庄严寺的住持,那是人人都求之而不得的宝座,大师却因为求法心切而婉言拒绝了,玄奘大师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胸怀能不令人敬仰?

公元 628年, 高昌王麴文泰软硬兼施,要大师留在高昌受他供养,不必冒风险,吃苦头到印度求法。大师婉拒不成,用绝食逼麴文泰让步。麴文泰退而求其次,要求与大师结为异姓兄弟,并要求大师成功取经后,回程途中在高昌停留三年以让他供养,同时要求大师西行之前,在高昌多逗留一个月,宣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对高昌王以蛮强态度相留,大师无畏无惧;对麴文泰许以的名闻利养,大师不为所动,这是大师严守儒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原则。当大师学成欲动身回国时,原可避过越雪山、跨沙漠的艰辛路途,取道由水路回中国,但大师却为了守承诺,必须到高昌停留三年,宁可再一次越雪山、跨沙漠,吃尽苦头。虽然,将近高昌时才知道麴文泰已死,高昌国已落入他人手中而改道,这已足证大师重视承诺的德行。

公元 645年,玄奘大师从西竺回国,在洛阳仪鸾殿谒见唐太宗,太宗称赞大师“修养卓越、举止端重、见识高超、思想清晰、言词雅典,有担任公卿的才能”,要大师还俗协助他处理国事。大师婉言拒绝,以从小入佛门,只熟悉经义教法,不谙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要他舍道从俗,有如使船弃水就陆,不但不能发挥船的功能,而且很快就腐朽。大师只求终身行道以报国恩,太宗才停止劝请。太宗要出发远征高丽,因为与大师交谈意犹未尽,想邀大师随他出征,以便一面相伴长谈。大师再三婉辞,最后以自己对行军作战无能为力,随行徒增军中麻烦,再以出家人的戒律禁兴兵战斗为由,太宗才不再勉强。看看今日社会,多少人为求攀附权贵而勾心斗角,斗得日月无光;为求功名利禄,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反观玄奘大师视富贵如浮云,功名利禄如粪土,能不令人敬佩他出脱凡尘的精神?

大师回国之前,有小乘教僧徒对大乘极力诽谤,以般若麴多所著的《破大乘论》邀大乘僧徒辩论。戒日王修书要那烂陀寺戒贤论师派四名精通大乘 同时对其他部另教法有深入研究的大德到乌荼行宫与小乘僧徒辩论。这时,恰巧有位出身婆罗门的顺世外道写了40条教义到那烂陀寺挑衅,说只要有人能驳倒一字,他愿以头相谢。大师与他经过你来我往的几番辩论,婆罗门终于义尽词穷,依约要自砍头颅,大师以佛门弟子不伤人命,只派他当仆人。婆罗门捡回一条命,输得口服心服。大师在静室里准备与小乘僧徒在乌荼行宫之约的辩论资料,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师必需先熟悉《破大乘论》。原来大师收服的婆罗门先后已听过五遍《破大乘论》,大师几处疑义不能完全明白之处,他向大师说出他的心得与意见。大师从中尽得《破大乘论》的要点,再从中找出破绽,用大乘的教义一一驳斥,写出1600颂的长篇大论,名为《制恶见论》,也称为《破恶见论》呈交师父戒贤论师审阅,是破斥一切邪说谬见的杰作。后来(公元641年)大师就是在曲女城辩论大会中,由明顺法师当众宣读《制恶见论》,无人能驳斥,让大师誉满五印。大师以婆罗门成就《破恶见论》的功不可没,借此机缘还他自由,婆罗门对大师感激不尽。古印度的僧徒为教辩论,如果事先声明辩输时愿以头相许,输了就会砍下自己的头,绝不食言。大师的仁慈与宽容救了婆罗门一命,也因为这个因缘,成就了他能成功地写出《制恶见论》去为大乘争光,替自己扬名。见贤思齐,我们行事做人,能饶人处且饶人,愿借大师的处世态度与世人共勉。此外,玄奘大师不掩饰婆罗门对成就《制恶见论》的贡献,不与属下争功,是胸怀坦荡荡的领袖,足为后世的典范。

玄奘大师在北印度,途经波罗奢大森林区遇贼寇五、六十人,将大师一行人的财物劫夺一空,衣服也剥光,还把他们赶入一个干池中,意图要杀人灭口。幸亏有个小沙弥发现干池里的暗道才逃出生天,遇到一位婆罗门帮他们召来80多名壮丁,把贼寇赶入森林。第二天,罗林大庵的老婆罗门得知大师一行人遇贼的事,派侍者要城里的信佛居士为大师供斋,贼寇这才醒悟到他们所抢劫的人竟然是在迦湿弥罗时声名远播的玄奘大师,连忙拿了毡布、饮食,跟着居士们到婆罗门家供养大师。300多名邪党匪盗洗心革脸,大师为他们诵咒祝福,开示因果报应的道理。大师既往不咎,度化了300多名绿林豪杰。

另一次,玄奘大师顺着恒河东行,经阿耶穆去(人旁)国时遇到20艘贼船。这批海盗是信奉突伽天神的外道。他们每年中秋,必须掳一个体质丰盈,容颜俊美的男子杀了祭神。看到大师的外貌正是他们的首选,要捉大师去祭神,以为可得大吉大利。同船的人怎么哀求,海盗都不为所动。他们把大师押上祭坛。大师只求稍候片刻,让他澄心净念,一心念弥勒菩萨,愿得往生内院,听受《瑜伽师地论》,亲闻妙法成就通慧,然后乘愿再生人间,来救化这些贼人,使他们崇敬三宝,并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时,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四起,树折沙飞 ,河涌巨浪,打翻贼船。贼众吓得面无人色,相率跪下叩头。这一切发生时,大师犹在定中,对四周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被摇撼出定,见贼人有悔罪的诚意,大师慈悲训诫,解说杀、盗及奉祀邪神的罪业。盗贼们把凶器丢下河中,归还劫夺之物,跪求皈依并受五戒才恭送大师一行人登程。对心胸宽阔,有容人之量的人,我们说他宰相肚里可以撑船,大师不但宽容抢劫他,还坚持要把他送上祭坛的海盗,更发愿要乘愿再来度他们,大师肚里何止能撑船,简直可撑得下航空母舰!

---------------------寒梅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玄奘大师的成就

------介绍唐玄奘三藏法师系列之二------

玄奘大师生于公元602年二月初五,于公元664年二月五日示寂,享年63岁。

玄奘大师在26岁那年孤身只影往西方取经(西方指的是印度,在中国的西方,也称为天竺)。留学印度期间,玄奘大师以博学多闻而名重一时。大师也因屡次辩驳异端而名扬五印(五印指东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及中印度)。在曲女城辩论大会中,玄奘大师以《破恶见论》破小乘的《破大乘论》,声誉达最高点。大师历17年学成回长安,带回经论657部。大师译经20年(公元645—664),译经厂共译经论74部1335卷,一生对佛教的贡献至大。

玄奘大师一生的成就多方面化,分别为:
一, 大师翻译经论,推广教化,截伪续真,开兹后学,集佛学之大成,是出世间的圣人,与孔子删诗书 、订礼乐、作春秋,集儒家之大成堪相提并论,都是中华文化的大支柱。

二, 大师见戒日王时,极力宣扬国威,盛赞唐太宗的德化,促成戒日王派遣使者携佛经及珍宝到长安进献,以国民身份将国威西传,促进中印交往。

三, 唐太宗为回报戒日王,派遣使节团到印度,请菩提寺僧人代为邀制糖师二人及僧徒八人到中国。制糖师到中国后被派到越州以甘蔗制糖,这是大师的影响力带进外来的技术。

四, 东印度鸠摩罗王派遣使臣来朝,请求将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传扬于印度。此外,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在印度本土失传,却在中国流通。印度僧侣要求将之译回梵文送回印度,使之再传五印,是大师直接或间接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 由大师口述西行路上所见所体验的经历,门人缀文师辩机法师笔录的《大唐西域记》记述范围广泛,给印度佛教发展史提供极重要的资料,书中保留了极丰富的古代历史素材,成为现代研究西域和印度历史、地理及交通的主要参考书,这是大师对佛教及文化的贡献。

六, 大师主持译经厂,带领团队翻译经论74部 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对中印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极伟大的贡献。

大师集多个名家于一身:他西游求法,孤身远征沙漠,独自越过雪山,途中艰危险阻却一无所惧,是最勇敢的探险家;大师参访问道,负经行脚,足迹遍及中印,所经路途十多万里,是古今第一旅行家;大师博学多闻,累积真知,辩驳异端,是大学问家;大师德齐先圣,道贯古今,是最真实的道德家;大师穷究因明,精研唯识,旁及中华经史子集及古印度奥典,是最杰出的哲学家;大师译经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创立了“五不翻”的翻译体制,足可为万世法,是最卓越的翻译家;大师博通三藏教典,戒行严净,是唯识宗的始祖,是极虔诚的宗教家;大师留学印度时,极力宣扬中华文化,广播国威,使五印各王赞仰之余,先后遣使来中国,促进中印邦交,是最成功的国民外交家;大师学成归国,组织译场翻译佛典,对佛教的贡献功绩辉煌,由他口述,门人弟子笔录的〈大唐西域记〉不但惠及中印文史,也遍及全球,是最伟大的实业家。

玄奘大师为求取完整而精确的佛典,不惜排除万难,只身度过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走兽的大沙漠;翻越滑不唧溜的雪山。越过大沙漠前更因为打翻水囊,在沙漠里渴得奄奄一息;遇到盗贼时险些被送上祭坛,抵达伊吾之前,玄奘大师可说是一步一脚印,独自走过这一重重的困境,与《西游记》里以白马代步的唐僧,有沙僧挑行李,孙悟空及猪八戒一路托钵化斋,遇上妖魔鬼怪,自有孙悟空替一行人消灾化厄,真是不可同日而言。

---------------------寒梅

Saturday, September 4, 2010

为玄奘大师平反冤屈

------介绍唐玄奘三藏法师系列之一------
前言:

每一年的地藏法会,最令我们心跳一百的项目要算是“佛法讲习”。对师父派下的任务,我们都接受得战战兢兢。说我们战战兢兢地接下使命,一点都没夸张,因为讲佛法不像一般的讲演,可以天马行空地讲,佛法可是丝毫不能越出界限。为了担心出差错,我们如履薄冰,压力不小。

今年的地藏法会礼诵《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我被派在“佛法讲习”打先锋,介绍这部经的译者唐玄奘三藏大师。虽然介绍译者不算讲佛法,但是,高僧的传记是真人真事,不容丝毫扭曲捏造,每句话都得有所根据,所以,我依然接受得战战兢兢。

感恩传德师父借给我两本参考书:圆香居士著的《中国佛教的瑰宝玄奘大师》,(《中国佛教高僧全集》之一),以及苏尚耀著的《杰出的留学生----玄奘大师》,否则,光凭我阅读文学著作对玄奘大师的认识来介绍大师的生平事迹,我不但会歪曲事实,误导听众,还亵渎了一代大师,那可是我承担不起的罪过。

两本参考书叫我读得很辛苦,苦在玄奘大师过了西域后,人名地名都是印度字的音译,字典都找不到的字叫我难以记住。常常遇到似曾相识的人名或地名,却是搔破头皮都想不起在哪见过。只是,《中国佛教的瑰宝玄奘大师》书中字字珠玑,还有详尽的补充,就像读小说那么精彩。两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不但助我深入地认识玄奘大师,当中丰富的佛学知识与典故,让我感到有如掘到一座大宝藏,这才体会到师父要设“佛学讲习”的用心良苦----师父在不动声色中,用“佛学讲习”推动我们学佛的脚步!能不感恩?能不珍惜?

世人对玄奘大师的误解:

一般人称玄奘大师为唐三藏。这种称呼并没错,但是它不够确切。三藏是指经藏、律藏及论藏。经藏就是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佛所制的戒律;论藏是佛弟子所造的论,凡是精于经、律、论的法师都称为三藏法师,可见得“三藏法师”并不是专有名词。唐朝佛教在玄奘大师带动之下,也有其他修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他们算不算都是唐三藏?只是,受到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的影响,一提“唐三藏”,大家都知道是指玄奘大师。吴承恩的《西游记》让玄奘大师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很讽刺的是这本小说也让大师这几百年来受尽了委屈。

十有九个华人,不论是受中文或外文教育,只要问他们可认识唐三藏?他们都会异口同声说那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师父,骑着白马上西天取经。明朝吴承恩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改写成《西游记》。隔着唐(大师在麟德元年示寂)、宋、元三个朝代700多年,吴承恩只能从文字中去认识大师,失真自是难免,不该的是他时而根据史实,时而凭丰富的想像力制造高潮,将根本就不存在的孙悟空72变的本领写得出神入化,再穿插妖精迷惑僧徒的香艳情节,把读者带入了他虚拟的世界,加上后来电影公司为吸引观众,随意扭曲大师取经的经历,结果Monkey God带红了它的师父,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也刻画出大师不能明辨是非、怯懦无能的窝囊形象。

我在念小学五年级时初次读《西游记》,那时我对书中的人物停在神话故事的层次,书中写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不会加以分析、辨别。进了语文学院,我看到的《西游记》已不再是神话小说而是一本讽刺小说。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不是个言论自由的民主国家,除了谏臣,有谁敢对当朝朝廷表示不满,便得等着被关进黑牢,受凌迟至死,所以,手中有一枝笔的人在笔下塑造不同的角色去影射、丑化他们心里厌恶的人物。吴承恩就是借堂堂玉皇大帝竟让一只猴子 大闹天宫,耍得他灰头土脸来影射当朝皇帝的昏庸无能。他借大师西行取经的史实为桥段,虚拟出代表着不同人性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马以及将大师经800里沙河上遇热风、飞沙走石及妖魔阻路的凶险改写为81个关,时而真,时而假,真中有假,假里有真,叫读者分不出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为消闲而阅读的读者一味照单全收,还没听说过有谁去考据其真伪;电影公司为吸引观众,把重点放在孙悟空的机警狡谲及猪八戒的贪婪好色,真正西游的中心人物反而成了陪衬,《西游记》一书中的角色就这么被定了型。

中国文学名著中,靠一枝生花妙笔 ,加油加酱炒出一锅色香味俱佳的文学名著者不少,《水浒传》带出了108条好汉,宋江、武松是人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与关云长,其高风亮节深受后世敬仰;独有《西游记》却丑化了玄奘大师,让一位智勇俱全,意志力坚毅无比的高僧屈化为懦弱无能、不辨是非黑白的窝囊领导人,我不由得感叹一枝笔的力量强劲得难以衡量。从玄奘大师的委屈,我们读历史时不能不考究,提防被蒙蔽了真相;摇笔杆时更应自我警惕,切莫为了一时之快而冤屈了人!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