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30, 2020

巧言智语


           在给学生讲解古今君臣之礼的差异时,我举个最明显的差别,今人讲民主,就算血管里流着专制血液的国王,满口仍然声声以民福利为主。没再见到哪个国君明目张胆地执行“君要臣死,不能不死(除朝鲜之外)” 的刑法。所以,高官大臣能有机会陪皇帝出游,无不雀跃,觉得三生有幸。古时臣子则常以伴君如伴虎而战战兢兢,因为只要稍出差错触到逆鳞,不但可能脑袋搬家,甚至可能殃及九族。

            一次,乾隆皇帝问刘墉:“爱卿你说,京城里有多少人?”刘墉并不负责人口登记,哪来这方面的数据?答不出会被安上抗旨的大帽子,死罪难逃,答错也有欺君之罪。刘墉有急智,不慌不忙地回答:“禀报陛下,只有两人。”诺大的京城,绝对不可能只有两人。皇上想听听刘墉怎会这样回答?刘墉胸有成竹,镇定地分析:“京城里的总人数每分每秒都随生死而变动,唯一不变的是,城里有男人与女人。”

        乾隆皇帝明知他耍急智,却在心里暗赞他机伶巧辩。接着打蛇随棍上,再问刘墉:“卿说京城里每分每秒都有人出生,也有人死亡。那么,今年有多少人出生?多少人去世呢?”刘墉回答:“禀报陛下,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  这又是个不可能的答案,乾隆皇帝摸不清他这数字有什么根据,不禁好奇地问道:“这数据从何而来?”刘墉回答道:“不论今年有多少人出世,他们都属同一个生肖;死去的人有老有少,不同年龄有不同生肖。”
        这则轶事让我忆起我在佛光学舍当义工时,有一位讲经说法时用词生动慧黠,很受年轻人欢迎的法师也曾讲过一则类似的小故事:他说有一天,佛祖要奖赏一位信徒,让他许个愿望,在四天内一切得偿所愿。信徒是位爱心满满的人,他虔诚地谢了佛祖,发愿道:“我愿所有的佛友、学友、朋友永远健康快乐。”佛祖问道:“哪四天?”信徒答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祖觉得这位信徒有爱心,有智慧,而且讲话有趣,逗他道:“四天太多了,三天,如何?”信徒有恃无恐,点头道:“感恩佛祖,三天也行,那就昨天、今天、明天吧。”
        佛祖越发欢喜心,伸出两个手指头,再逗他说:“两天?两天?如何?”信徒胸有成竹,肯确地说:“感佛祖的恩惠,两天也可以。换成白天,黑天吧。”
        最后,佛祖把两天改成一天,这仍然难不倒信徒,他信心十足地回答道:“一天就一天吧,那就每一天好了。”
        无论是四天、三天、两天或一天,只要讲话有技巧,答案都是每一天。
        讲话无需花言巧语取悦人,更不可尖酸刻薄得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技巧,有说服力。刘墉因此赢得皇帝的赞赏,信徒也因此得偿所愿,学习讲话的技术,不啻是一把启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转载自《学佛心得》



Monday, May 18, 2020

你对、我对、他也对


        禅寺里,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起冲突,两人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让谁,吵得不可开交。

        第一个小和尚眼见吵不过,便去求师父替他出头。他把争吵的原因详尽地告诉师父,要求师父评理。师父耐心地听完后,笑着对他说:“你做得对。”小和尚认为受到师父的肯定,感到很安慰。有恃无恐地回头找那位与他起争执的师兄弟,信心十足的对他炫耀道:“看,我都告诉你是你不对,你还不信。师父都说我做得对。这下看你还能不认错吗?”

        与他争论的小和尚自认自己并没错,吞不下这口气,也去向师父求评理。他也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始末详尽地告诉师父。师父照样是耐心地听他说完,也笑着对他说:“你做得对。”第二个小和尚得到师父的肯定,也感到很安慰地走开。

        师父的小侍者听到他的裁判,满肚子疑惑。待第二个小和尚离去后,问师父道:“师父,您老人家不是一直在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两位师兄有争论,一方如果对;另一方必然错。但是,师父您怎么对两位师兄说他们都做得对?那岂不是违背了师父平日的教导了吗?”

        师父慈祥地对小侍者微微一笑,说道:“你说的也很对。” 小侍者此时猛然记起师父平日教导的善解与包容,连忙跪下拜谢师父的教诲。

        世间多争执,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判断事理,固执地以为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对,不肯接受与自己对立的看法与做法。若能用同理心看人看事,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看相同的问题,就会看到一番迥然不同的景象。

        我记得当年在劝导婆媳问题时,最常借一则《女儿与媳妇》的故事开导挑剔媳妇的家婆。说古时中国有个对媳妇极端不满的家婆,常常在鸡蛋里挑骨头,专找媳妇的碴。有一次,她唠唠叨叨诉说她的媳妇在年初二一大早煮好饭菜,就逃难似地赶回娘家拜年。一刻都不愿留下来帮她招待她回娘家拜年的女儿。听的人称赞她的女儿行动敏捷,竟然能赶在她媳妇出门前就已回到娘家。她很自豪地说自己女儿不像媳妇那么傻,一年只在年初二才回娘家一天,分秒必争,她天一亮就出门,省下替夫家煮饭菜的功夫,所以早早就回到娘家。

        问题就在那老人家站在家婆的立场看媳妇时,一味责怪媳妇赶着回娘家拜年,却看不到媳妇守妇道,做完家务才出门的优点。同样是为人媳妇,只能在年初二回娘家一天,她站在妈妈的立场时,赞自己的女儿不傻,没理由替夫家做完家务才出门,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像这一类自私的家婆不在少数,造成一箩筐的婆媳问题。日积月累,婆媳间积怨成恨,积恨成仇,最终演成大家庭制度瓦解的局势,蔓延成今日家庭成员感情疏离,双薪家庭的孩子缺长辈管教的社会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与人之间不肯互相包容、善解,缺少同理心造成的杀伤力不小。

        人性都怕输,你对,我对,他也对,没有人输,个个皆大欢喜。就让坚持己见的人照着各自认为对的方式去闯,碰一次壁学一次乖,累积出人生经验、生活智慧。有了经验与智慧,就不再执着,轻轻松松用善解与包容替代“你对,我对,他也对”的磨炼了。

转载自《学佛心得》

       


Monday, May 11, 2020

无形胜有形


        每逢清明及中元节前后,过了黄昏时分,回家必须途经白云山的爱云宁抄远路,绕过弯岛路,弯弯转转回庄来福路的家,只因她搬家那天晚上的遭遇,至今仍然深深烙印她的心扉。她指天誓日地说当时她没打瞌睡,也没有眼花,很清楚地看到在车子前方有个长发披面的红衣女子在路上漂浮。当她的车子驶近时,那女子却消失无踪,令她身子冷了半截。

        如果你以为爱云是个娇滴滴,看到蟑螂老鼠就吓得跳上桌椅叫救命的女士,你就大错特错了!她走起路雄赳赳,气昂昂,比一般男人更像男人。她为人很踏实,做事干脆利落,巾帼不让须眉,讲话既不夸张,也没瞎扯的习惯。事情发生时,她曾说过,如果不是那穿红衣,长发披面的(鬼?)突然消失在空气里,她原本准备开车撞过去,想看看躺在车轮下的是什么?过后就不再听她再提起,也许是事过境迁,没兴趣提;也许是试图忘却那件令她感到不舒服的事;从她刻意回避,极有可能是她对那个(鬼?)有所顾忌。

       我熟知爱云的为人,她不怕神也不惧鬼,这一点可以从她曾有用车撞(鬼?)的意图看得出来,但是那个(鬼?)一隐形,她却有所顾忌,怕得宁可走不短的冤枉路,只为了避免再遇上它,显示出她对无形的(鬼?)有所避忌。同样是鬼,一隐形就比有形更叫她怕,只因形一现,就有攻击的对象;无形无影,技巧再精湛也无从下手。

        就算宣战的对象不是鬼,隐形的敌人不也比现身的对手更难应付吗?看不到的敌人根本没法防备,遑论攻击,所以,对方在暗我在明,防不胜防,只有站在挨打的地位,还没动手就已输了!

        最近大闹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叫全球高手束手无策,就在于它胜在无形无影。明明就在你眼前,你却不自觉地迎向它,听它乘虚侵袭,待病症浮现时,你不但自己失守,也已在不自觉中沦为帮凶,把病毒带给这十多天来你所接触的人事物,肇祸不轻。病毒另一个妙招在于它借无形的方便,藏匿人体内的空窗期很长,有人虽醒觉到它的存在去做检验,仍被它蒙蔽了;有人甚至隔离14天,仍没见症状,以为无事,结果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人纷纷中招,这致命的招数助它所向披靡,席卷天下。

        先夫家有个亲戚的女儿很兴奋地告诉我她交上了年轻英俊的英国医生。对方将在近期内到来相会。这套剧情早已耳熟能详,只是做梦也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在她身上,我立刻答应做她的恋爱顾问。才过不久,她喜形于色来告诉我,男朋友要寄一份礼物给她。我没等她说完,就滔滔地接着说:“你那个男朋友不是英国籍医生,他是黑皮肤的非洲骗子。他不在英国,就在马来西亚。” 她认为我在泼冷水,立即开电脑让我看白人医生的相片,很不高兴地问我:“您自己看吧,英国人的相貌与非洲黑人相差一万八千里,我怎会混淆?您不认识他,怎么说他是骗子?”我很严肃地对她说:“这种骗局的详情不时在报纸上刊载。马华公会投诉部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不知警告过几百回,你怎么还没读过?” 我还详细地告诉她始作俑者怎样在非洲开班授徒,他的徒子徒孙为数不少,早已充斥马来西亚市场,伺机骗想要结交英国医生的女人的钱。

        为了证明我所说不假,我教她“ 头脑要保持清醒,骗子下一步会告诉你他已寄出价值几十万令吉的礼物。接着就会有关税局的人打电话要你必须先缴几万令吉的税金。到时你就能拆穿他的西洋镜了。”一切果然如我所料,更妙的是这个傻愣愣的小姐为了证实那冒名的骗子真的不是身在英国,竟然在他打电话来时,没头没脑地问他:“ 现在英国时间几点了?”对方万没料到这一招,终于露了馅。

        从网上结识终身对象,看不到对方的真相也摸不清他的底,就轻率地把感情投注下去,待蒙眼的云雾消失,不堪的面目固然叫人痛心疾首,万一坠下的是无底深坑,再回头已是百年身。这是今日层出不穷的社会悲剧,告诉我们无形的杀伤力远比有形强百倍,不能不警惕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莫轻信躲在新科技迷雾后面的无形人。

       

       

Wednesday, May 6, 2020

道德面面观


        行动管制期间,女儿教我如何把手机里的视频,转到电脑屏幕,看起来比较不损眼力。这时才发现多个月前,我所忽略的一则视频,只见一个闻名面包厂送货员工把车停在路旁,从每一袋面包袋里取出一片面包后,再包好放回原处。大家都闲得慌,这件茶余饭后的小事顿时引起我和家人不同的回响。

        是非分明,严格看待诚信问题的外甥义正词严地指出,不论是偷一片面包,或一片黄金,都是偷窃的行为,不该姑息。应该广为传递,曝光卑鄙的行为,好让厂方将之绳之以法为止。这样既可纠正社会不良风气,也还消费者以公道。

        有洁癖的大女儿认为消费人不会在乎少了一片面包,她在意的是卫生问题。想到那个员工打开袋子抽出一片面包时,会不会同时污染了袋内的面包?除了烤面包,煎French toast之外,一般面包都是直接送进嘴里。设若员工手指带菌,每一袋面包都受感染,范围可不小!一旦演成食物中毒,不但对消费者不公平,面包厂的声誉也无辜被殃及。就算没酿祸,她也觉得恶心。她斩钉截铁地说绝不会再买那家面包厂的产品。

        我认为那个员工很可怜,说不定他家里老父老母想尝尝这家面包的滋味,他买不起,为了尽孝,被逼冒着被捕、失业的危险而偷面包。虽然偷窃的行为不道德,看在他的孝行,该放他一马,就当作没看到好了。

        素来讲话幽默的三弟在电话闲聊中听说到我们的意见纷纭,调侃道:“哇!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与他非亲非戚,却能设想出不同层面的理由。” 三弟说得对,光靠眼睛所看到的相并不可靠,况且我们摸不清送货员工的背景,不清楚他的生活习惯,怎能断定他是有偷窃癖?是为孝敬家里的长辈?或是年轻人好胜,与友人打赌而出此一举?

        不告而取就是偷,偷就是见不得光的举止,有损个人德行与尊严,只是送货员把车停在路边,还得一包一包打开及重新包好放回原处,费时又费事,分分钟有可能被经过的公司同事发现而失手被捕,不但有失尊严,还可能犯法吃官司,更严重的会因而丢了饭碗,若非万不得已,他肯冒这种险吗?

        还没听说过马来西亚有国人穷得吃不起面包,只是名牌面包也着实并不便宜,弱势家庭精打细算,宁可把有限的生活费买可供果腹的食物而舍名牌面包,在那段无灾无难的日子里,(这件事发生在多个月前),为了顾及他人的尊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施舍食物。家里如果真有长辈有这种要求,我倒希望向食品厂建议,为了惜福,与其让卖剩的食物超越食用期而丢弃,不如照成本优待价卖给员工。这样,既顾全员工的自尊,还让他们有机会品尝厂方的产品,对服务的工厂有归宿感。厂方既能收回成本也不暴殄天物,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转载自《学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