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痴与贪

朋友送我一本好书 《脑医生的大帽子》 。作者台湾林口长庚医院的顾问医师朱乃欣是位国际神经内科权威 。这位在退休前曾经是长庚医院荣誉副院长的神经内科权威用浅易的文字 ,深入浅出地 写出他二十多年来行医时所见所感 ,让读者沉浸在他与病人互动中带出来的人情味里 ,不自觉地吸取了外行人所难懂的医学常识 。才翻阅几篇 ,我就开始喜欢上这本用感性的笔调诠释理性的专门知识的书 。
从书后的内页里 ,看到朱医师另有两本著作 《认识脑 保健脑 开发脑 》及《医病更医心 》。我从书名中直觉地认定 《医病更医心 》会是另一本感性的好书 。
那天 ,趁着上书局之便 ,我试着去找 。谁知逛了两间书局 ,都找不到我所要的书 ,却让我在逐个书架间寻寻觅觅时 ,选购了七本心灵辅导的好书 。把装满两个袋子 ,沉甸甸的书拿回家 ,我的心再一次为自己至今仍改不了痴与贪的老毛病而懊恼 。
随着年龄增长 ,视力退化 ,我只要多看几页书 ,便觉得眼睛干涩 。情况严重时 ,还会感到眼球又痒又痛 。长时间看书 就必需间中停下 ,闭目养神一会儿 或借助眼药水 (Lubricant Eye Drop )润泽眼球 才能继续看下去 。每天的报纸 ,因为字体小 ,读起来费神 ,只好这样停停看看 ,却往往只读了四分之一 ,便已感到很吃力 。所以 ,我常常为了要看的文字太多 ,能看的文字太少而沮丧 。只是 ,明知如此 ,只要一看到好书 ,我就忘了自己 ,情不自禁把书 买下来 ,待拿回家后 ,觉察到眼力不胜 ,家里的空间也容纳不下 ,才一次复一次地为自己那份痴与贪而苦恼不已 。
佛教徒慎戒贪嗔痴三毒 。我虽常常警惕自己要远离三毒 , 却仍不免因积习难改 ,依然因痴生贪念 ,以致深受二毒折磨 。一般人谈到贪 ,很自然地想到贪恋名与利 ;讲到痴 ,最先浮上脑海的是对感情的痴迷 ,殊不知那只是狭义的演绎 。只要对人或物 ,甚至对一种信念有所迷恋 、执著 ,便会堕入痴的溪壑 。对任何事物因过度爱好 而难以舍弃 ,就难免因痴迷而生贪欲 。任由这种念头久缠成为习惯后 ,便难以自拔 ,心湖脑海因着痴与贪的污染 ,就再也清净不了 。
我买不到心中想要的书而若有所失 ;买到七本爱不释手的书 ,却又因力不从心而有所遗憾 ,像这样 ,求而不得 ,心中固然苦 ;得到后遇上困扰 ,心里仍然不舒畅 ,心为 “行”役 ,这就是凡夫的苦 ,也是修行路上的障碍 。
------------寒梅

Friday, January 23, 2009

五味杂陈的一年

送鼠迎牛 ,回首戊子年那365天里 ,我的日子充满许多大变动 ,是前所未有的复杂 。心头甜酸苦辣杂凑 ,令我唏嘘不已 。
去年这个时刻 ,我最牵肠挂肚 。一听说媳妇的预产期落在农历新年之前十天 ,我不经思虑 , 便答应到时会到儿子家帮她 。小女儿听说我将在澳洲过农历新年 ,在电话里问我那她新年要在哪里过 ?她的问话令我无从作答 ,眼泪却不听使唤 ,夺眶而出 。
我家人丁不多 ,一个妈妈三个子女 ,四个人天南地北分别住在四个地方 。新年期间 ,如果我身在澳洲 ,小女儿没理由巴巴地跑回槟城守着我那空洞洞的家 。每逢一连多天公假 ,吉隆坡的居民都回乡 ,要她单独留下孤零零过年 ,滋味也不好受 。年假只有三天 ,她不可能到英国姐姐的家或到澳洲哥哥的家与我团聚 。顾得了女儿便帮不了儿子媳妇 ,叫我这个妈妈左右为难 。
我的小女儿在事业上是女强人 ;在公司里是上司的得力助手 ,但是一回到家里 ,她的身份是 “ 小女儿 ”,天塌下来有妈妈撑着 ,她常说那是家里老幺的特权 。兄姐疼她 、宠她 ,总不忍她受委屈 。当他们知道她的困境 ,姐姐说会请假回来陪她过年 ;我儿子则说他会在婴儿出世时请事假 ,让我过了年才到澳洲去 。结果 ,她姐姐果然请假回国 ,我们母女三人过个温馨的新年 。只是 ,我的媳妇有偏头痛 ,睡觉时又超警醒 ,稍有吵声 ,她便被吵醒 ,我只怕两个孙女会影响她们妈妈坐褥期间休息 ,心里不免有牵挂 。
八妹在这时被诊断患上乳癌 。身为资深护士长 ,她竟然没觉察到身体的异状 ,难怪医生的判断叫她一时难以接受 。哀伤 、忧虑 ,惊慌失措 ,她激动得不能自持 ,在电话里泣不成声 ,叫万里外的大姐也乱了手脚 。
八妹为人乐观 ,性格爽朗 ,人缘很好 ,是同事间的开心果 ,与妹夫同是教会里的活跃分子 。基于这层人事关系 ,她这次动手术占了老大的便宜 :医院的肿瘤权威特地赶在出国开会之前为她动手术 ;留院期间 ,同事都悉心照料 ;还有八妹夫及四妹在旁 无微不至地照护 ,教友们也给她加油打气 。她手术后的护理做得好 ,连医生也为她庆幸 。我在二月间去探访她 ,只见她精神焕然 ,气色比我还好 。看到她康复得快 ,我才放下心头大石 。
我在五月底因肾脏感染 入院治疗 ,九月又为了心跳超速 ,一年内三度进医 院,创了我这一生住院留医的纪录 。佛教徒视病痛为消业障 ,我则从三次患病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的可贵 ,心生感恩而有满满的幸福感 。
为菩提中学筹募建校基金而出版 《萤火虫启示录 》,让我有机会与旧日的同事及学生再见面 ,也领会到社会人士对华教的热忱 。读者的反应是一股无形却有力的推动力 ,鼓舞着我再接再厉地把生活的点滴化为文字 ,用以报答所有热心支持我的朋友 。
短短一年内 ,我有如坐上波浪车 ,有时冲下谷底 ,有时攀上高峰 。庆幸的是在逆境中都能安然渡过。回首过去 ,寄望未来 ,但愿明年会更好 !
------------------寒梅

Friday, January 16, 2009

幺妹

今年圣诞节 ,我们的家最热闹 。幺妹一家及侄女从悉尼回国 ;侄儿趁着带侄媳妇回吉隆坡探他岳母的病 ,偕两个女儿从阿德雷特回来 ;幺弟全家和我的小女儿也从吉隆坡回槟度假 。
圣诞节那天 ,我们在祖屋大团圆 ,气氛非常融洽 。接下来 ,姨妈舅父轮流宴请 ,叫大家有疲于奔命 、吃不消的感觉 。
幺妹自1991年毕业后远嫁澳洲 ,十多年来 ,只回国探亲三次 。前两次是在妈妈和爸爸病重时回来探病 ,那时大家心情沉重 ,完全体会不到久别重逢的喜悦 。这一次可不同 ,叙旧 、分享、展望融于一炉 ,我们畅谈得忘了时刻 。分 别为15 、13 及11岁的外甥女对大马的人和物都感到好奇 ;大马这边的表姐妹对远道而来的三个女孩也同样有一分好奇 。毕竟是年轻人 ,只消两天 ,她们便由初见面的腼腆转为熟稔 。
幺妹修的是建筑工程和绘测系 。当年 ,她以优越成绩毕业时 ,适逢澳洲经济不景气 ,建筑业一蹶不振 ,她只以义工身份参与维修阿德雷特的多座古迹 ,一直做到她有了孩子 才退下 ,在家里当全职家庭主妇 。
妹夫虽是澳洲人 ,却有着浓厚的亚洲人的传统观念 。他 不在乎太太有没有做工赚钱 ,只知道自己是一家之主 ,有挑起养家的责任 。出身律师世家 ,又是家里的独子 ,他不屑沾祖荫 ,从默默无闻的小律师做到今日拥有自己的律师楼 。
三个甥女都聪明可爱 ,书读得好 ,对新科技掌握力强 。去年年初 ,我到阿德雷特儿子家时 ,趁便到悉尼探望动过手术不久的八妹 。到悉尼的第二天 ,我们到幺妹家采芒果 ,四妹挥舞着扫把清除枝叶间的蜘蛛网 ,大甥女悄悄用照相机捕捉四姨的 “扫把功夫 ”。当天晚宴时 ,两个外甥女各拿起叉子叉着烤鹌鹑的头 ,学着掌中班的角色在比划 ,她们的大姐把镜头拍下来 。饭后回到幺妹的家 ,三姐妹趁着我们在客厅谈话 ,躲在房里剪接那一天摄录的镜头 ,配上三人的生活录影 ,制成 《 功夫 》CD 短片送给阿姨们 。片里有四姨的扫把功夫 、鹌鹑迎客功夫 及三姐妹澳洲版武术功夫 ,还编上诙谐对白 ,非常逗趣 。
在幺妹的熏陶之下 ,三姐妹都喜爱阅读 ,尤其景仰写作人 。知道我出版过好多本书 ,她们虽看不懂中文书籍 ,仍然表达无限敬意,对中文打字更有超强好奇 ,认为中国字结构复杂 ,中文打字机必然超大型 ,出国之前 ,已和妈妈讲好 一定要到我家看我打中文稿 。在我家 ,她们不但见识了中文打字 ,也对我的书桌有浓厚兴趣 。在我家取景拍照时 ,妹夫和他的大女儿慎重其事地拍摄我家那张 “六本书的产地 ”。
幺妹一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她守教义服侍丈夫 ,礼待翁姑 ,也给女儿灌输正确的宗教 、道德观念 ,陪女儿成长 。小女儿小时 ,她每天送女儿上学后 ,留在校中当义工 。如今 ,女儿大了 ,她报名修读法律 ,日子过得很充实 。幺妹在阿德雷特念两年中学 ,六年大学 ,花了妈妈不少教育费 ,她却不曾从专业资格中赚过一分一毫 ,是妈妈常说的“蚀本生意 ” ,其实并不然 ,看她把三个女儿调教得如此有教养 ,也让妹夫无后顾之忧 ,是他成功的背后推手 ,她是个出色的贤妻良母 ,是好多职业女性所远比不上的 成功女人 !
-------------寒梅

Thursday, January 8, 2009

浅显的道理,你懂吗?

久没见面的老朋友到访 ,时近中午 ,我建议到邻近的饮食中心用午餐 ,出了名挑嘴的朋友坚持要在我家吃便饭 ,只因她一天三餐都在外面解决 ,吃腻了 ,很想换换口味吃家常饭 。她知道只要孩子不在身边 ,我三餐都在家里煮 ,不会在意多一个人吃饭 。
由于这是我病后第一次在家里招待朋友吃饭 ,不免紧张兮兮 ,加以事先没有准备 ,已来不及加菜 ,况且要招待的是讲话刻薄 ,专挑瑕疵的人 ,老实说 ,这两菜一汤的家常便饭 我供应得战战兢兢 。
万没料到的是一向注重口腹之欲的少奶奶对粗茶淡饭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倒是在饭后 ,她趁着我洗餐具时 ,巡视我家厨房的设备 ,然后夸张地问我家的电烤炉是哪个世纪的产品 ?在我退休前 ,每一回聚餐 ,她最爱吃我烘的鸡腿 ,如今看到我多次为她烘鸡腿的电烤炉竟然是已享 “ 高龄 ”的老 “家伙 ” ,挑剔惯了的女人语带双关地问 。
“一个电烤炉用了三十多年还不舍得丢 ,国家的经济市场就是被你这一类的人拖缓了脚步 !”她没觉察到她那嘴尖舌利的讲话习惯就跟我的电烤炉一样 ,几十年没变 。
电烤炉是在1978年先夫初罹心脏病时特地买来为他备餐用的 。这些年来 ,它一直忠心耿耿地为我服务 。经它烤出来的鸡腿与鸡肉派 (chicken pie ) ,不但我三个孩子爱吃 ,甥侄们也赞不绝口 ,家里一年三次祭祀及朋友聚餐 ,更是少不了烘鸡腿这一道菜 。电烤炉一年不知用上多少回 ,效果依然与初买时一样好 。对一个能如此忠诚为我服务的厨房伙伴 ,我为什么要舍弃它呢 ?
“你该到我家去看一看 我整套的厨房设备 :不锈钢的电饭锅 、多种用途的微波炉 、款式新颖的锅镬炉灶 ,叫人看了都舒服 。你家这一套早就该送进博物馆当古董了 。”她转过身 ,指着置放在洗碗盆边的食水过滤器 ,大惊小怪地说 :“哈 !这是多少年前的玩意儿 ,你还在用 ?现在的人都流行用钻石能量水了 ,哎 ,你真够落伍 !”
早已听惯她尖酸刻薄的话 ,我的耳朵没起反应 ,叫我好奇的是她家从来不开饭 ,平日三餐在外打游击 ,过年节则回娘家受弟媳妇供养 ,连开水都是电水壶24小时自动供应 ,要新颖 、齐全的厨房用具来干嘛 ?电饭锅不用来煮饭 ,高科技不粘镬不用来炒菜 ,再先进的设备无用武之地都是一种浪费 。
我一年轮流在自己及三个子女的家转 。在子女家里 ,我都为他们下厨 。四家家庭的厨房设备迥然不同 ,我已习惯随遇而安 。任何厨具 ,只要能煮出我要煮的菜式 ,我都不会嫌弃 。只是 ,个性自我 、妄顾别人感受的朋友对我的解释不以为然 。她有权为满足自己跟潮流的心态而换家具及厨房设备 ,别人可不一定要跟着她 。对着这个绕着问题缠磨不清的朋友 ,我只能告诉她 :“住在豪华房子里的人不一定快乐幸福 ;上等的寝具不一定会给人酣香的睡眠 ;名贵的餐具 ,盛的不一定是美味的食物 ,这道理很浅显 ,你该懂吧 !”
------------------------寒梅

Saturday, January 3, 2009

悲情人生

我为小学生念佛营的学长演出写剧本 ,剧情取自我在周日佛学班的故事教材 《 珍惜当下 》 。
为了凑足五幕 ,剧情有一些变更 。原本在剧中演男主角的父亲为了迁就刁蛮的女儿 ,冒着狂风暴雨出外买她执意指定的晚餐时 ,遇车祸身亡 ,引起女儿愧疚 ,醒悟到她该珍惜当下 ,改为女儿误以为车祸的死者是她的父亲 ,正在自责忏悔自己变态的报复行为害死父亲时 ,发现父亲已为她买来她故意刁难 ,指定要的福建面与炒果条 ,跪下求父亲宽恕她自母亲死后那段日子里 无理取闹 ,刻意刁难父亲的不孝行为 。
经过导演陈伟光老师的安排 ,剧中女主角由我在周日佛学班的学员饰演 。还记得上课时 ,班上那几个感情丰富的女生听到故事中女主角在父亲的葬礼上对着父亲的遗体哽咽着说 :“爸 ,我不要福建面 ,我不要炒果条 ,我只要您回到我的身旁 。”而红了眼眶掉了泪 。如今见到剧中的父亲活着回来 ,觉得失去悲情的气氛 ,撼动力大大削减 ,很不是滋味 。虽然她明白编剧手操剧中角色的生杀权 ,身为演员 ,她没法改变剧中父亲的命运 ,那几个女生依然七嘴八舌向我反映她们偏爱悲剧的结局 。
小时候 ,大伯母曾经多次带我们到春满园观赏闽南剧 。当时有位擅演悲剧的演员 ,艺名叫做月里桂 。她的撒手锏是演苦情戏时掉真眼泪 。逼真的演出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 ,不但陪着她掉眼泪 ,还在她演落难的角色跪着哭诉苦情时 ,纷纷把钱丢上台 ,有的甚至脱下身上佩戴的金饰品丢上去 ,不知算是赏赐或是已把自己融入剧情 ,在台下扮演挺身拔刀相助的善士 。遇到看喜剧时 ,观众顶多捧腹大笑 ,没见有人给额外的打赏 ,可见不论什么时代 ,喜剧操纵观众情绪的影响力远不及悲剧 。
叫人难解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 ,没有人愿意沦为悲剧主角 ,但是 ,却偏爱看到剧中人有催人眼泪 、揉碎人心的下场 。是人性幸灾乐祸的劣根性在作祟 ,用观赏他人悲惨的遭遇去满足潜伏心底的虐待心理 ,或是人类都有发挥母性的慈悲心 ,希望他人遭到不幸 ,好让自己有抒发同情心的机会 ?
反观今日社会的病态 ,看到一般人倾向于制造没法弥补的悲剧 ,在别人的心口划一刀 ,叫人带疚一生才称快 ,这股风气不容助长 。我用圆满的结局取代挽不回的悲剧 ,虽然冲淡了撼动人心的力道 ,但能扭转制造悲剧的歪风 ,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