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0, 2014

离婚

    与从悉尼回国的学生叙旧,才知道她已与丈夫分居,只等律师把物业划分手续办妥,就正式签署离婚证书,这是今年内第二个婚姻破碎的学生。
        这个学生富有艺术细胞,热爱华文,是校中华文与美术老师的宠儿。毕业后她从事与中国艺术有关的行业,也颇受老板娘的宠爱与器重。不久她就远嫁澳洲,先生是飞机师。 在澳洲,没有专业文凭难以跨出第一步,她只能规规矩矩地做家庭主妇,这是她感到最窝囊的地方。不甘埋没天分,她常参与短期的艺术课程,在陶土、画画、手工艺方面相当有成就。她不是公民,参与课程的费用负担沉重,令她不安,也叫先生不满。待一对女儿进入学龄,她利用这些年所学,在家里制造手工艺术品,既能打发时间,也有固定收入,扬眉吐气也活得更有自信。
        她每一两年就借先生职业之便,以优惠机票带女儿回国省亲,总不忘约我和旧日的美术老师吃饭叙旧。直到两年前与她见面,我开始嗅到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息。他人的家事,外人不便插手;不熟知个中情形,外人也不宜置喙,听到她开始对先生有微词,我只能旁敲侧击,唠唠叨叨地告诉她一个和乐的家庭对家里每一个成员有多重要。她含糊带过,我也只能寄望这些话能打入她的心扉,让她带回澳洲细细咀嚼。
        这一次见面,听说离婚已成定局,我依然认为一天还没签署离婚证书,事情就还有回旋的余地,一再劝和不劝分,要她仔细再考虑,她唯一的回应是“老师,你讲话怎么这么像我妈妈?”讲话像她的妈妈,表示我的话没有离经叛道,所以我敢坚持。那天在午餐桌上,她说她两个女儿也赞成她离婚,虽然座上两个大女孩不置可否,但是,加上美术老师那一票,我以一对四票,没话好说,只是,心里还是有疙瘩。回头想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啊?我的执着不是太自寻烦恼了吗?
        另一位离婚的学生是小三的手下败将,先生到中国经商,心被小龙女所俘虏,当年的誓言已抛到九霄云外,毅然舍弃妈妈,不认妻女,还斩钉截铁说他不会再回马来西亚。21世纪没有包青天,再版陈世美只伤人心,没害人命,就算迷失了本性,也不怕有人动用虎头铡对付。更讽刺的是法律还帮他割舍家庭的脐带----夫妻只需分开若干年,在法律上就构成离婚的理由,谁还能奈何得了负心的人?这条离婚法令坑害的女性肯定多得不可胜数!
        无论是主动要求离婚或是被迫离婚,都让我们看出今日的婚姻根基有多脆弱。有个常常被邀在大场合担任司仪,尤其是当婚礼司仪的学生告诉我,她已谢绝再担任婚礼司仪,只因今日欢欢喜喜结连理的一对新人,曾几何时就以“我俩情不投意不合,难偕白首”启事结束婚姻,让她很痛心,也觉得犹如被掴了一巴掌,可见感叹今日的婚姻难以到老并不只是我们老一辈食古不化的想法。

Tuesday, December 9, 2014

从两位上司身上看公务员舞台

        短短一个月内,我们雅比灵国民中学的老同事分别宴请两位前上司 ,先是为前上司庆祝80大寿,接着为恭贺前下午班主任荣膺拿督勋衔。
        这两位前上司相似之处是前校长由教育长官转来长校;前下午班主任则是被征荣升教育长官。
        前校长当教育长官时办事态度严谨,公事公办,谁都甭想向他讨人情,是个不讨好的人物。他虽然是华人,受的却是纯英文教育,华校无论面临什么问题向他求助,准碰钉子。他不管申请调职回乡的老师是为了年老的父母有病或是有私人问题,只要是他的权力范围内,谁都休想通得过。口碑之坏,他每个农历新年接到的不是贺年片而是花圈与冥镪。
        记得当年传闻这位教育局的刁难大王将被派来掌校时,校中一些不太专业的同事早已闻风丧胆,纷纷申请调职。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他走马上任后,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却是烧向学生,拿纪律有问题的学生开刀。缺席常客与经常迟到的学生再也躲不过他的法网,他们都被集聚在操场听校长训话,然后由校长逐个做家庭访问。据他后来告诉我们,做家访不但耗费时间与精力,还威胁他的安全。他每天必须忙到傍晚才回家,还曾遇到听信孩子告状的刁蛮妈妈手持菜刀等他上门。为策安全,听说他的车上藏有高尔夫球棍以自卫。
        整顿好校风之后,他继而用开明的态度鼓励成立各种语文学会,我争取了多年的华文学会就是在他的护航之下成立的。他还以我们每年出版的《学报》自豪,他自己看不懂,却每年向我们索取20本,分送给华校及其他国民中学的华文学会。此外,他还在各方面给我们办活动的方便,华文学会两年办一次的中秋晚会获得全校师生热烈反应,是校中两年一度的盛事。
        也许是从他在教育局服务时的人事关系经验中醒觉到驶尽帆会触礁的道理,校长舍弃他处处刁难人的态度,改用同理心对待校中同事。最叫大家赞赏的是他赏罚分明,对不同种族的老师也都一视同仁,所以校中不同族群的老师都能如一家人一般和睦共处。如今大家都已退休多年,犹能保持昔日同事的交情,校长可说是幕后的推手!
        校长的生日在年底,每一年大家借结束学年的聚餐会为校长庆生,这是每位同事都期待的聚餐。校长肖狗,图工老师做的生日卡都以狗为主题,有一年竟然画张狗儿翘起后腿撒尿的生日贺卡,由同事们联名祝校长生日快乐,校长也不以为忤,有多放肆,有多疯狂,由此可见一斑!
        邱杨彦芳主任是我在1967年初调到苏格兰路中学(雅比灵国民中学的前身)服务时的下午班主任。他的绅士作风与热心帮助新来的同事融入学校环境的热忱赢得同事们对他的敬意。他的脸上总挂着亲切的笑容,学生也都喜欢接近他,总爱跟在他近旁,一有机会就帮他服务。虽然与他同事的时日不长,但是我对他有很深的感恩心。
        我的儿子报名登记学籍时恰逢五一三事件,那几年,华巫族群关系紧张,教师被勒令遇局势动荡时,必须留在校中保护学生,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离去,教师才准离开。那时先夫每个星期总有好几天必须到吉隆坡公干,全靠我一个人接送子女。我家在青草巷,到原定的丽泽华小的路避不开马来人的住宅区。我很无奈,只能改而到与我教的苏格兰路中学只隔一条马路的LaSalle小学报名。(那时商务华小、韩江华小及中华华小还没见踪影)。待儿子入学时,LaSalle小学借用Batu Lanchang路学校校舍上课,学习环境不理想,我为他申请转学到同一个教会办的圣方济小学。那时邱杨彦芳主任已被调升为教育局长官,他看到我到教育局为儿子办转学手续,自动助我一臂之力,省了我许多麻烦,这份感恩心一直深藏心底,不敢淡忘。教育路上,相差一片土地一块石头,就会谬以千里,我儿子有今天的成就,也该感恩邱杨彦芳主任当年的帮忙。
        拿督邱杨彦芳退休后,依然活跃服务社群,是马兴达拉玛寺的顾问,尤其热衷为童军活动付出。他今年已是坐八望九之年,但是,除了走路时拄着拐杖,他的脸上依然容光焕发,声音依然洪亮,思路依然清晰,记忆力犹胜比他年轻整十岁的我们。在席间,他不但能侃侃说起在座同事当年的琐事,最叫我惊奇的是他竟然问起我是否还住在青草巷Jalan Besi的家?
        把这两位前上司放在一起比一比,我算是上了人生一课。公务员的舞台只供当值的公务员发挥功能,下了台就不再是老大。只有短视的人才迷信握在手中的权杖,在台上作威作福,趁风驶尽帆,最终难逃饱尝被轰的滋味。庆幸的是前校长能记取教训,及时勒马。他这一生虽然得罪的人不少,至少他还能赢得属下老师的敬爱。前主任为人慈祥,能助人的时候不会袖手旁观,即使贵为长官,他仍然不打官腔,没摆官样,是一位真正受人敬爱的教育长官,堪为后辈的典范。

Thursday, November 27, 2014

《变脸》电影分享会

会泉学苑2014年度周日佛学班以《变脸》电影分享会作为结束学年的活动。119日上午9时正,55位参与者集聚在鼓楼观赏拍摄自舞台剧的川剧影片。
马来西亚的观众听不惯川剧的对白,庆幸的是有清晰的字幕补不足;观众不明白舞台剧的格局,也有主持人加以牵引。
主持人先以三种变脸法为引,分别说明抹脸、吹脸与扯脸的变脸法以及各自的异同处,再借变脸高手陈小涛用千分之一秒变脸,指出这门特技不易学得精,堪称得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让观众明白变脸这门特技不像我们看到的一个转身、一个弯腰就变了个脸谱那么稀疏轻松。
《变脸》这部电影虽然名为《变脸》,其实剧中的变脸表演只在凸显变脸高手江湖艺人水上漂的变脸特技,以取得观众对这门特艺的肯定,从而体会到他为何要坚持严守这门绝技非得由男孙传宗接代继承衣钵不可的祖训。实际上,剧情是借着急于求男性衣钵继承人变脸王水上漂和身世坎坷的狗娃祖孙俩的悲欢离合带出两个讯息:当中最主要的是在传达“传儿不传女”的传统包袱如何把水上漂压得喘不过气,也因此埋下悲剧的潜因;此外,借狗娃的嘴,唱出“这世道遇了邪,黑的说成白;白的说成黑”、“娃娃能分好与孬,大人为啥不明白?”赤裸裸摆出了世道无明造成的冤狱,猖獗的人肉贩子逍遥法外;水上漂只因身边有个小少爷天赐,却因官吏昏庸与贪婪,一再误听误解,最后因他没钱贿赂而被关进死囚大牢。剧情巧妙地安排了事主要带回肉票时,官员需索的费用恰恰是绑匪所开的数目,讽刺官与盗几可划上等号!
《变脸》电影分享会是我所主持的电影分享会中,除了《鲁冰花》以外,最感伤的影片。片中四个感人之处,处处赚人热泪。先是水上漂发现狗娃原来是女娃儿,没法继承变脸绝活代代相传的使命,不得不狠下心推开她,赶她离船。老人家心里的失落与挣扎,唱出了往日独叹黄昏冷,今朝笑看夕阳红三十年重圆天伦梦,陪孙子唱歌我返老还童,道尽了狗娃带给他的生活乐趣,心里即使有再多的不舍却又不能不的矛盾;反观九岁的狗娃七次被转卖,挨饿被打,对慈祥的水上飘的不舍,她抱膝苦求不愿离去,祖孙俩这一推一抱,场面深深地揪痛观众的心。
水上漂固执不肯授艺,狗娃好奇偷看脸谱,以致失手引来一场火灾,烧了水上漂栖身的船,狗娃惹祸内疚自求离去。老人空洞的眼神,喃喃重复着昔日狗娃逗乐他的童谣,只能无助地祝愿流浪四方的狗娃能遇到善心人,能有白米饭吃;离开了水上漂,狗娃过着草作铺盖天作帐,砖当枕头地当床的苦日子,半夜梦见的竟然是仍然睡在小船舱,她最大的愿望是爷爷能如愿收个儿郎了心愿。祖孙俩隔空互相思念与遥祝,唱词虽简单,却传达得那么情真意切,是另一场催人热泪的戏。
探牢是这出戏的高潮,狗娃为让水上漂一尝后继有人的心愿,将绑匪托她看管的肉票送给水上漂,反而累他被当绑匪,加上昏官误听误解,贪官挤不出油水,被冤枉打入死囚大牢。一个九岁的娃儿,狗娃不识字,不会告状办交涉,她只能四处奔走、喊冤,一再申诉水上漂无罪,承认祸是由她惹,要求杀狗娃,不要杀爷爷。狗娃的真诚、无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九岁的娃儿单身来探牢的勇气震开了水上漂的心扉,冲破了多年来封锁着他心头的桎梏。他的心灵闸门大开,他不再恪守传儿不传女的戒律,他看出休看娃娃是女子,(她)比多少七尺男儿有人格;休看娃娃才九岁,(她)比多少万岁千岁有道德”,他带着悔意说他早该向她传绝技。只是,祖孙死别当头,时不我与,想传授已没有几分时刻。看着狗娃被狱警带走,水上漂撕心裂肺地呼喊狗娃 ! 转来!爷爷教你变脸!”撕心裂肺的叫声撕裂了水上漂的心肺,也撕裂了观众的心肺,遗憾的是“后悔”这两个字,总是来得太迟!
最赚人热泪的是狗娃为洗清水上漂的罪名而舍身跳崖那一幕。狗娃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德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勇气、舍生忘死的壮举震撼了在场的官民,演观世音而被捧为活观音来崇拜的川剧名演员梁素兰也深受感动,他抱着狗娃的尸体,说活观音不是我,她(狗娃)才是活观音。狗娃用她的生命换来水上漂的自由身。抱着狗娃的尸体,水上漂欲哭无泪 ,无言的控诉,无声胜有声!
无论古今中外,真理必须用鲜血与生命去换取,仿佛已成定律;贪官污吏误国误民,五浊恶世冤狱何其多,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

Saturday, November 22, 2014

兔死狐悲

去送别一位老友,那是一位生前受人人艳羡的老人,实际上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得到她心底的寂寞与凄切
瞻仰遗容,紧闭的双眼显然还没有完全放轻松,只是眉头已不再紧蹙,该是梗滯心头的执着已消弭。挥别生命的舞台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冀望她能看透世情,不再有挂碍。走得无碍才是福报!
年轻守寡,从没听过她怨天尤人;拉拔两个儿子,她母兼父职,茹苦含辛却甘之如饴;在杏坛上耕耘,她尽责也尽职。该做的,她都做得尽善尽美。两个儿子不负所望,她一手造就了两个博士,为人母的成就是我们这群朋友当中的佼佼者。两个在国外工作的儿子每年八月总会 带家眷回国为她庆生,亲朋戚友无不赞她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个苦尽甘来的幸运儿。
退休后,问题才开始浮现。少了俗务缠身,她有太多不知如何排遣的时间。两个儿子分别邀她到家里短住,洋媳妇的口味固然与她相差一万八千里,华裔媳妇也是当地第三代华侨,早已不识乡音,也不欣赏家乡风味小菜。两家的媳妇孙子都吃不惯她展身手烹饪的拿手家乡菜,英雄无用武之地,令她很失望;她也吞不下她们特地为她准备的西餐。东西两半球的生活习俗天差地远,是另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更要命的是老年人的唠叨,最叫今日的年轻一辈难以消受。一天,三岁就沉迷电动游戏的孙儿不堪她在耳边絮聒,一句“I’m sick of you”,就像一把利刃直插她的死穴,  刺得她敏感的心鲜血淋漓。为了不伤一家人的感受,她硬吞下那句伤人的话,从那时起不再踏进儿子家一步。儿子媳妇以为那是老年人性格孤僻,不愿接受子孙孝养,也不再来勉强她;子孙的冷漠加重老人的委屈感,她心头的伤口日益加剧。
我曾建议带她到佛堂当义工,用工作填补生活的空虚。她说在她受困于苦日子里时,佛菩萨不曾伸手打救,她与佛无缘。我不熟稔其他需要义工的慈善团体,爱莫能助,只能借出耳朵听她发牢骚。
我们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处境大同小异,所以谈起境遇总是感同身受,很投机。有一次,我深受腰酸背痛折磨,感慨地说这一生的责任已了,该走时不会有遗憾,我请医生在我病重时放弃抢救。没料到一句无心的话驻入她的心坎,她竟然在发现心脏不妥时放弃就医以致酿成致命伤,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丝自责的憾意。
与她同病相怜,对她的离去,我的感触特别深:有兔死狐悲的失落,却又庆幸她已登彼岸,不必再受委屈的荆棘所刺痛。我这时的情绪就像一团乱麻,既痛、也悲;有自怜、也有歆羡 ;很混乱、很矛盾。

Monday, September 8, 2014

用故事实践心愿



                                 
        为了将《寒梅网页》的故事结集成书,我必须仔细阅读部落格里的两百多则故事,作必要的修饰后加以筛选。
        这些故事是我多年来在周日佛学班以及讲演时引用的教材,都带教育性质。当中有一些旧作在重新翻阅时,别有一番感受。无论是记忆犹新的作品或是“久违了”的旧作,我都对它们爱不释手,只因故事内容包罗各方面的待人处世方针,感觉上它们好像都有刊载的价值,一时还真的无从取舍。
        故事不是取材及改写自故事书,就是师父开示时引用的小故事。与一般故事书不同的是我把重 点放在每一则故事的提示。每一篇提示就是一篇短文,就着故事,或警惕自高自大的人勿沦于自取其辱、或激励不幸的人勿妄自菲薄、或劝导过分投入的工作狂放慢脚步,按部就班去达标比埋头盲闯更能奏效、或引导为人父母师长认清年轻人的需求,给他们所需要的而不是你认为最好的、或让老板看出过分的剥削劳力会造成可怕的后果…...不一而足。
        打从我还在执教鞭时,我一直都采用故事教学法,不但将严肃的教育工作娱乐化,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她们会记得更牢,效果更理想。离开杏坛20多年,一些旧日的学生还记得我对她们讲过的故事,她们告诉我她们有时还借用我讲过的故事教她们的子女。基于这个原因,我在周日佛学班里就是通过故事教学,感恩师父给予的方便,我从去年开始还组成讲故事班,今年的负责老师增至三位,学生的反应也相当踊跃。
        故事教学的妙用在于它就像能适应盛器形状的水,随着环境的改变,做不同的诠释。从不同角度看同一则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原本在表扬司马光的机警,临危不乱,是一则励志故事,在今日双薪家庭的大环境里,这则故事也提醒小孩子在父母不在身边时,必须有危机意识。掉进水缸的孩子遇不上司马光这么镇定、有急智的朋友就会酿成悲剧。
        教了三十多年书,我一向以教育年轻人为己任,也发愿要以好文章、好故事为辅,去达成我的大愿。写好文章必须靠才华,不是我想做就能做得到,我只能尽我所能,除了磨笔,还需努力寻找涵盖不同领域的教育故事,去实践我的意愿。



       

Sunday, August 24, 2014

寡居三十年的甜酸苦辣



       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廿九日,我的情绪都很低落。 30年前的今日,傍晚时分,那五雷轰顶的一幕就像千刀万剐,我的心被剐得鲜血淋漓。时隔30载,依然隐隐作痛。
        21载有您替我挡风遮雨的日子里,我虽然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却忙得安然自得。在您的温存与子女的欢笑声中,我是个幸福的人妻人母;自您离去后,我才看到人间竟然有如此丑陋的狰狞脸孔。
        在您的公司里,面对着无赖的客户,为了讨回公道,我辭严色厉,据理力争,揭露慈善家并不慈善的面目、撕开拿督级人马及太平局绅的假面具,从此对勋衔嗤之以鼻。没有人看得出不曾涉足商场的我表面的泼辣只在武装自己,我的内心其实有多酸楚。才一踏进家门,我整个人崩溃了,泪如雨下,欲呕无物,身心俱瘁,虚弱得如一摊泥。
        看着旧员工在瓜分您公司的利润,我深深感叹人性的贪婪,只是,刀在他们手中,我无奈也无力扳回局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自私透顶的话从您生前最信赖的员工嘴里吐出来,其臭无比!那会是人说的话吗?
        天无绝人之路,我庆幸还有顾念旧情的客户对您的公司不离不弃。是他们的护持给我勇气一路走下去。对他们的感恩戴德,我至今仍视他们为至交。
        再苦再难挨的日子总有过去的一天,孩子一个接一个顺利地完成学业,也在各自的事业上有傲人的成就,拉拔他们的苦没有白吃,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安慰。更叫我自豪的是两个行医的子女都肯听教,在各方面帮助家境贫穷的病人,所发挥的爱心,才是我们家家教的大成就。生哥,您在天之灵,也该感到安慰!
        子女们为他们的前途展翅远飞,不去探访孩子的时候,独守空巢的日子有苦也有乐。三餐无需定时,饿了就吃,想吃什么就煮什么;不分晨昏或深夜,累了倒头就睡,一切随兴,是难得的逍遥乐!眼力不再容许我长时间阅读,我用涂涂写写,也以教周日佛学班排遣漫漫长日,日子过得很充实,不知老之已至!

        空巢老人最怕病来磨,三年前一场膀胱感染,半夜里冷彻骨髓的那场噩梦至今仍然拂之不去。腰酸背痛的夜里,我在痛楚中入眠,常常祈愿这一觉是永恒。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我并不怕死;子女不在身边,最后那一刻会是如何一种局面?既没法预测,也无从做任何准备,不免忐忑。
        备尝生活的甜酸苦辣,该尽的责任,无论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师,或是为人母,我都已尽责尽职。如今,子女都已能独当一面,我不再有牵挂,每晚给药师佛上香,我只祈求佛祖慈悲,早日来接引。
      
       
       

Monday, August 18, 2014

我家洋媳妇的困扰




      儿子媳妇一家人回南澳的隔日早上,儿子用短讯报平安,媳妇却用短讯向我道歉,要我原谅她所犯的错。我一头雾水,不知道她到底要我原谅她什么?我一再回想这两个星期里我与儿子一家人的互动,只是,搜索枯肠,也记不起她到底犯了什么错。为打破这个闷葫芦,我干脆回电问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媳妇婚前,不知从哪听说华人家婆有千万种难侍候之处,甚至有权叫儿子休了媳妇。虽然,结婚十五年来,我与她见面时都能融洽相处。我一直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相隔万里,难得见面,少了摩擦,却不知道原来她一直在顾忌怕冲犯了我,拘束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记得家庭团聚那几天,我在给孙女们榨果汁之前,必定先冲洗苹果、削皮、切片才放入榨果汁机。媳妇在一旁帮我,她不明白我为什么削弃了富含苹果精华的果皮。我告诉她果皮带农药,何况马来西亚不产苹果,水果商为了减少果子在运输途中腐坏了会招致损失,通常都在这一类价钱比较高的水果皮涂上防腐剂,所以我对果皮有禁忌。媳妇来自澳洲,那是个农业国,也是个极度强调人权的国家。为了人民的健康,国家严格管制农药与防腐剂的使用。我在儿子家小住时,每个星期五到中央市场(Central Market)买菜,看到摊档主人让顾客试吃的水果都没洗过,更别说削皮,顾客们却吃得那么毫无顾忌。
        来到马来西亚,相信媳妇在酒店里让孩子吃水果篮里的水果,也是习惯性地只洗过,不削皮。送他们回澳那天,在机场的咖啡厅,她递给小孙女一个苹果,才意识到她在我的面前让小女该吃可能含有防腐剂的苹果而忐忑不安。处身机场,如何要求她削果皮?我能这么不讲理吗?所以我不曾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却没有意识到媳妇把她违禁的行为卡在心头。
        华人习俗,长幼序齿,分得很清楚。我在叫小孙女把东西拿给她的大姐或二姐时,小女孩不知道我说的“大姐”、“二姐”是谁。原来澳洲人文不分长幼,姐妹之间一概直称名字,这是媳妇认为她失职之处,要我原谅,叫我啼笑皆非,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啊!
        从这两件微不足道的琐事,看得出文化迥异的异族通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处处都可能引起误会,其中所潜在的问题不胜枚举,也深深意会到婚姻牵涉了两个家族,果然不止是男女两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