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0, 2013

失去求生意志力之后

                                     
        一年多没见,再见面时我几乎认不出这个与我有好多相似之处的朋友。退休之后,她不是出国探访孩子,便是与朋友结伴旅行。那时,我也是轮流在三个孩子的家里转。我们窝在老巢的时日不多,朋友打电话找不到,总戏问蝴蝶又飞到哪了?
        去年,我大部分时间留在吉隆坡陪小女儿,难得与她相遇。我们各忙各的,也不曾用电话联络。今年清明节期间,在海会塔前见到她,本来身材就不丰盈的她瘦削得弱不禁风,越显得单薄、苍老。最叫人心疼的是她一脸憔悴,满头华发,双目无神,昔日的神采消失无踪。
        相约在Kota Bali,听她细诉近况,兔死狐悲,我的心里寒意顿生。原来她前年从美国失意回国,躲在家里舔伤口,越想越不甘心。那一段日子里,ABC媳妇(America Born Chinese,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向她讨膳宿费那一幕就像梦魇,日夜紧缠着她,折磨得她精神几乎崩溃。当年送儿子到美国深造,学费生活费是一笔天文数目,她夫妇俩何曾与儿子计较过?如今在儿子家住宿的日子一久,媳妇竟然要收膳宿费,像话吗?虽然儿子解释说美国土生土长的媳妇不懂华人孝养的文化,误会算是澄清了,但心结依然紧缠。当年庆幸儿子在异域能找到同肤色对象的喜悦被怒火烧熔了,在她眼里,媳妇面目可憎,态度冷漠,话里带针带刺,她吞不下那口气,负气提早离美回国。
        抚平伤口后,她整装再出发,心里还在庆幸有个女儿可以给她依赖,不必孤寡过下半生。万没料到的是在女儿家她再度踢到铁板。久居西方的孩子生活方式脱出东方传统的轨道,从小模铸出来温文儒雅的女儿不见了,她对家里女强人的作风觉得陌生。唠叨得多,女儿开始不耐烦,先是以沉默表示抗议,接着不客气地告诉妈妈她已不再是小女孩,不容任何人侵犯她的人权。妈妈如果看不顺眼,尽可以到哥哥家或回自己家做统帅,那里不会有忤逆她的人。越是成功的孩子越像奔腾的骏马,已不再是年纪老大的妈妈所能驯服,她彻底伤心绝望。
        媳妇的冷漠,女儿带棱带角的话明显地告诉她:别指望子女媳妇服侍她到终老。生命不能重来,两条赖以养老的路都阻塞不通,她困顿穷途。哀莫大于心死,她拭干心头淌着的血,平静地为自己安排前面的路。从那时起,她有病痛都不再寻医,高血压也停止复诊。“踽踽独行的路寂寞凄清,能走多久就算多久,还寻医服药延长没意义的生命干吗?”
        尽管我也不赞成用医药延长活得没有尊严的老人的寿命,但是当真人实例摆在我的面前时,我却怔得说不出话。她讲述时态度是那么冷静,语调出奇的平板,就像是在叙说别人的事,那会是暴风雨前夕的寂寥吗?看到她的体型直线下滑,健康会有问题吗?失去求生意志力,真有如此可怕吗?一旦我面临相似的处境,我会怎样应对?一连串没有答案的问题就像顽童向我的心湖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一夜,我为了她,也为我自己而失眠!

Monday, May 20, 2013

美满的婚姻像把伞

                                   
       朋友的独生女在安亲班工作多年,不交男朋友,也婉拒出席妈妈有意安排她认识异性的聚会。看着她的同学及同龄友伴一个个有了归宿,昔日守在她身旁的异性朋友也已成家了,妈妈开始为她的婚讯无期而焦急。 
        女郎虽然乖巧却沉默寡言,连至亲的父母都摸不透她的心事。她的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爸爸更因糖尿病导致肾衰竭,每星期洗肾三次。没能在有生之年安顿好女儿的终身大事,妈妈总觉得为人母的责任未了,不时为压在心头这桩心事而长吁短叹。
        在一项社会课题研讨会中,女郎感触良深地提出“半数以上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今日的婚姻出了什么问题?”,明显地看得出这位自我封锁在感情象牙塔里的女郎对婚姻制度没有信心。
        无意间启开她的心扉,我顺藤摸瓜,不着痕迹地与她谈起我家一位亲戚的家事。尽管家境拮据,那一家人却活得很积极,尤其注重五个子女的教育。生活再苦,他们家里没有辍学的孩子,小儿子还幸运地在兄姐合力资助之下,毕业于新加坡理工学院;在父母的身教之下,家里没有不知自爱的成员。好不容易把五个孩子拉拔长大,也各有一份不错的职业,老爸老妈从职场退下,留在家里含饴弄孙。儿子女儿的孩子,从襁褓到学龄,都交到阿公阿嬷手中,他们家热闹得像安亲班。表兄弟姐妹在一起成长,融洽得像亲兄弟姐妹。洗衣煮饭育婴是阿嬷的专长;采购、送孙子上下课和上下补习班则由阿公一手包办,子女们没有后顾之忧,心无旁骛,事业都顺顺畅畅。知感恩,懂孝道的子女每年让父母随旅行团出国散心。两个国语外语都一窍不通的老人家足迹已遍及五大洲,是我们家族里人人竖起拇指赞叹的家庭。
        几十年风雨同行的路上,这对夫妇不可能没有龃龉,在浪头上,只要这一方忍一忍,那一方让一让,浪头过去后就风平浪静。他俩前半生省吃俭用,如今捱出一片美景,心头的富足感比豪门富户更加充实。肯无私地腾出双手,帮助子女持家也充实了自己的晚境,他俩张开爱的大伞,将一家人拢在伞下,庇护得家里人人安安乐乐、幸幸福福,是健全社会的基石!
        将传统观念当笑话的人戏称今日的结发夫妻动辄闹分手,全因现代人都蓄短发,夫妻如何能把发结得牢?说法很牵强,只能当笑话听;习惯把责任往他人身上推的人怪西风东渐,国人受西方风气所影响,夫妻意见一有分歧就闹离婚;我则认为问题出在教育普及,男女经济地位平等,人人都在讲人权。有了据理力争的大环境,夫妻间感情一出现摩擦,肯哑忍的人已不多。在关键时刻,只要少了一分忍耐,缺了一点礼让,若不幸再遇上有人在旁煽风点火,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是造成今日单亲家庭的罪魁祸首!
        从这对夫妇成功地营造幸福家庭的过程,足见要婚姻美满,只需在关键时刻将忍一忍,让一让,作为融和家人的润滑剂。探究出窍门,对症下药,用忍让治家,每个家庭都有一把庇荫家人的伞,结婚,何惧之有?
       

Tuesday, May 14, 2013

青梅竹马的爱情可靠吗?

                                      
        眼看在婚姻道上栽跟头的朋友灰头土脸,我对青梅竹马的爱情有了新的诠释。
        少女情怀像一篇柔情蜜意的诗,朋友陶醉其中时如痴如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加上门当户对,她期许着前面的路上风调雨顺,是充满鸟语花香的香格里拉;婚后的鹣鲽情深如鱼得水,不知羡煞了多少情路上的年轻小伙子;长辈的祝福为小两口护航,一路无风无浪,这对神仙美眷不知忧愁为何物;初为人父母的富足感令人歆羡,父母慈爱,子女听话,一家人乐融融,树立温馨家庭的楷模;事业一帆风顺像锦上添花,这个家庭是村民众口赞叹的有余庆之家。
        严谨的家教陶冶出大家风范,也感恩翁姑多年来疼她惜她如亲生女儿,她在家婆缠绵病榻那几年,不离不弃地服侍汤药。老人家对她依赖,一对子女也需要她在旁督促,她义无反顾,扛起家里祖孙两代的重担子,无法分身陪夫婿出席应酬晚宴,也在夫婿出国考察业务时,拜托随行的秘书小姐代为观照。心地单纯,她对人不知设防;生性乐观,她以为自己已作了最妥善的安排,便心安理得地留在家里二十四孝媳妇与尽责任的妈妈。等到春雷轰醒梦中人时,秘书小姐已俨然以老板娘的权威在公司里发号施令。
        从童稚时期玩泥沙、办家家酒时扮小夫妻、念小学时比邻而坐、中学时虽然不再同校,却同是救伤队队员,在校际活动上依然并肩服务、耳鬓厮磨,是队友间公认的“情侣救伤员”、进入大学时,两人就再也形影不离 20年携手同行,他俩在双方家长默许之下,没有罗曼蒂克的求婚、没有传统的提亲仪式,就在两情相悦之下踏进婚姻殿堂,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谁会料到这段被亲友祝福的婚姻竟然毁在一个贪色慕少艾的男人、一个被物欲冲昏了头的女人的手里
        眼看一个美满的家庭这么轻易地就被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撕得四分五裂,来势如雷劈的家变残酷地伤透了一颗善良的心,也在她单纯的心田埋下悲愤哀怨的种子,改变了她的一生,我对一般人艳羡的青梅竹马式爱情的看法有所保留!
         20年甜蜜岁月奠下的感情基础,30多载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妇情竟然敌不过出国考察业务那短短一个星期的相处,是太长久的相处让30多年的夫妻腻得像50多年的老夫老妻?是敌不过色相迷惑,以致花甲老翁乱了脚步?是利欲熏心的虚荣蒙蔽了无知少女的心眼,宁可押下青春,从此长伴白头翁,还得赔上辜负重托的罪名?难以把持的人类感情啊!青梅竹马的爱情还靠得住吗?

Tuesday, May 7, 2013

告别投稿的日子

                                 
       副刊编辑部取消最后的一篇稿,决定告别投稿生涯,我的心里有一股复杂的感觉:有一丝若有所失,却也有轻松感
        我一向喜欢涂涂写写,用文字记录生命的痕迹,曾经通过《打开心窗》及《心灵菜根谭》两个专栏文字与读者分享生活经验。2007328日结束了在《光华日报》《打开心窗》专栏时,贴心的表甥帮我设了《打开心窗》及《寒梅网页》两个部落格,让我用《打开心窗》写我所见、所闻、所思;《寒梅网页》里收集的生活智慧小故事则是我在周日佛学班的教材。
        教了30多年书,也培育了3个在职场上有成就的子女,我这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中,最有心得的要算是为人母、为人师这两个身分,笔下自然而然地在谈人生之余,也写了不少有关教育与亲子的课题。遇上自认有社会价值,能教育群众的作品,我会先投稿,被采用之后,才在部落格与读者分享。逢手上缺稿时,则向副刊编辑部索回有待采用却因稿挤而迟迟未能登载的稿件。
        曾经担任会考班的华文老师多年,也曾是槟城一家华文报的华文科教育辅导顾问,协助应考生争取会考佳绩,我对规范华文有一分执著,不但自己行文时要求合规格,读别人的作品时,也对破传统的新潮笔调感到难以消化。
        华文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都吃过文字污染的苦头;学生却是在身受其害时才后悔不迭(《打开心窗》部落格在20081219日《维护传统华文的天职》及2012315日《文字污染》两篇文中曾经提及)。我认为在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提升他们学习正统规范华文的学习环境,这一份使命,责无旁贷,该由书刊报章来担任,所以,我对有分量的报刊的要求随之提高。
        获知副刊主编认为供读者感受生活气息、阅读乐趣的文学创作不必按照文字规格,无需把“传统包袱”背在身上,我意会到这是因为编副刊与办教育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主编不知道学生绝不会乖乖地被局限在与考试有关的《新教育》版,他看不到混在其他领域的读者群里学生的踪影,更体会不到脱了轨的华文对参加华文会考的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我不能对他强求,只是, 眼看不合规格的文体时而鱼目混珠在误导学生,我对今日的副刊文字失望。离开杏坛整20年,手上无兵无将,无论是校方或副刊,我都没有扭转局面的权势。形势比人强,即使内心不平也孤掌难鸣,路不转人转,我选择在自己的园地里优游,眼不见为净,所以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