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5, 2009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教我的外甥女读华文,讲解名句“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我要她把名句嵌入生活实例中,她竟然因而向我爆出一件她守了一年多的秘密,也是件令我惊愕不已的事-----她在初升上中学时刮了华文老师一巴掌!
外甥女是华印混血儿。她明事理,待人又体贴,长相很甜,无论在校内或校外,人缘都很好。她继承了她妈妈温柔中带着刚毅的性格,别看她平日里待人娇柔温顺,一遇上捍卫正义的事,她可一点不含糊。只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她为了维护她妈妈的尊严,竟然对师长如此无礼。更叫我不解的是她读的是名校,发生这么大的纪律问题,怎么校方没通知家人,甚至被牵涉的人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仔细问明原由,原来她的华文老师知道她的父亲是印裔,就前一句杂种,后一句杂种地称呼她。女孩忍无可忍,出言指正自己是混种不是杂种,要求老师别侮辱她的妈妈。不知是有意或是无知,华文老师竟分不清混种与杂种,无视于她抗拒被称为杂种,还是照叫不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侮辱人的称呼换来愤怒的女孩狠狠的一巴掌。事情闹到训导处,也惊动了校长。在一番调查之后,女孩被怪不该对师长无礼 ,校长要她向师长道歉了事;那个有多次前科的师长则必需收回不敬的称呼,并保证不会再有侮辱他人的话 。女孩明知我们家的家教不会纵容她对师长动粗,见校方并没对她采取纪律处分,也不向家人提及这事。
类似的事在1983年也曾发生在我的大女儿身上。我的大女儿中三毕业后申请到南澳升学。出国之前,她依然回校上中四的课。教高级数学的老师是个难缠兼缺口德的人,她用苛刻的话责怪班上人数多,她的工作量大。我的大女儿告诉她说自己就将退学,谁知老师竟对着她冒出一句:“Are you going to die?”我的女儿写下她心里的感受,投稿到星报的言论版。老师恼羞成怒,恫言会向教育部告她一状,吓唬非闹到她没法出国绝不肯罢休。
我发现女儿情绪受干扰,追问之下,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到学校去找那个老师理论。我养女儿十五年,从不曾这么咒过她,我很心疼她在出国之前无缘无故被老师毒咒。那个老师狡辩说她只是用澳洲腔问:“Are you going today?”,完全没有诅咒的意思。关键在那时老师并不知道她要到澳洲;再说,当时在上课,学生绝对没有可能在“today”出国。在我的质问之下,加上校长因为那个老师屡次被别的家长作类似的投诉,气得要把事情呈报教育局,那个老师才承认是自己一时失言。
我的女儿在事后才告诉我,那个老师是校中最叫学生感头痛的人物,所以学生送她的教师节礼物是用层层纸盒里装的一排Panadol药片。学生的恶作剧固然对师长不敬,但师长也该嗅到来自学生的讯息;华校注重尊师重道,被学生无礼赏一巴掌,如果不是自己理亏在先,校长岂能只以道歉了事?那个教师想必也不会罢休。身为师长,如果不肯自我检讨,不知自尊尊人,叫学生怎么能尊重她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焉,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为人师者不能不知道这层道理。
---------------------------寒梅

Tuesday, August 18, 2009

欢笑声不再

最近私事公事两头忙,我一个多月不曾在黄昏时分出外慢跑。那天,我绕着休闲草场走,感觉上有点异于平时,原来是每当我经过草场时,座落在草场对面的那家庭院里传来的孩童欢笑声不再。接下来一连四天,依然不见那些小可爱的踪影,我除了感到失落,还有股莫名的不安。
那家人用一张大网网住一个大皮球,再把网的一端系在弹簧上,挂在他家庭院里的支架。每天黄昏时分,四五个小孩围绕着,轮流把球往下扯。每一放手,球往上弹时,围着的小孩就爆出一阵阵欢笑声。我每次绕着草场走五圈,总在经过那家屋前时放慢脚步,偷眼向那群小孩望过去,分享他们那么熟悉、那么温馨也掀起我思念匣子的欢笑声。
我的媳妇爱宁静,只要我在家,孙女们要玩要闹,就会摸进我的房里。把门一关,我们祖孙三人可以闹翻天。留在南澳的日子,我常趁着出外购物之便,到廉价物店(Cheap As Chip)购买供小孩玩乐的小玩意儿。在那儿,两澳元就能买到一包20个气球,任由两个孙女选她们喜爱的颜色。吹气后绑好线,再用几条胶圈互扣成短绳绑住气球,挂在我的衣橱的把手上,让两个孙女把她们各自的气球往下拉,直至碰触到地面才放手,看谁的气球弹得最高算谁赢。实际上,无论谁赢谁输,玩到最后,人人都是赢家:她俩根本不在乎我登记的成绩,只在每一回放手时,看到气球往上弹就笑得很开怀;听她们的欢笑声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花小钱买大快乐是我在南澳最上算的收获。
年已过古稀,一和孙女们玩起来我就忘了自己的年岁,成为点子多的老顽童。我不理会媳妇心里对我有什么想法,只管抓紧机会陪小女孩做她们想做的事。还在童稚之年 的小女孩不会有正经事要办,所以我每天就陪她们滚皮球、唱着童谣玩击掌游戏、捉迷藏、教她们唱《摇摇摇,摇到外婆桥》,让两三个月的短聚在欢乐声中飞逝。
怀念孙女们的欢笑声,我只需等待年底再聚时;休闲草场对面屋子的欢乐声不再,会是怎么一回事?我但愿那只是因为 网破了、球坏了、孩子搬家或是出国旅游了,也在心里默默祝愿那群我并不认识的小可爱别来无恙。
-----------------------------------寒梅

Tuesday, August 11, 2009

情牵傍黛谷 缘续槟榔屿

语文学院只开办了两届半,第三届的后半期被融入师训学院,学员总共只有148 名。人数虽然不多,但我们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不同州属举办同学叙旧会。18年后又轮到在槟州举办。
比起当年近200位同学与家眷参与的盛大叙旧会,今年只有78 人出席,场面显得有点冷清。18年人事几番新,经过老病死的筛子一筛,再加上有些同学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克出席,人数锐减原是意料中的事,但仍不免令人有股不是滋味的感觉。
今年很难得的是能邀请到97岁高龄的任雨农讲师及80岁的魏维贤讲师参与其胜。任讲师当年在语文学院为我们奠下中华文学的基础,我们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一点一滴的成就,全拜任讲师所赐。对他的感恩,如今大家虽然早已从工作岗位退下阵,却仍是在任讲师致词时,人人洗耳恭听,比当年听课时更加肃静。魏讲师多才多艺,政经文教,除了不屑涉足政坛,他在经济、文化及教育领域上都交出好成绩。他教我们的时日虽然不长,但是没有魏讲师,不会有语文学院,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事业。当年甄录学员全由他一手包办,所以学员对他的印象深刻。语文学院只开办两届半 ,便是由于少了他在一旁护航,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魏讲师的身体还很壮健,这次他只身由新加坡远道而来,三天两夜的活动他也全程参与,行动不露老态,叫我们自叹不如。
七月十八日晚上的自由餐会最热闹,多位同学故意不戴上名牌,要考考久没见面的同学是否还记得他们的名字。见到记不起对方名字的同学窘得满脸通红,促狭的笑声盈耳。都是古来稀年龄的“稀世之宝”犹自像一群顽童,笑闹个不亦乐乎。
拍全体照是为了让出席的同学留下温馨的回忆,理由很堂皇,一向抗拒拍照的我不得不勉为其难,但愿镜头捕捉住容颜的相片真的能让你的追忆里有个我,我的追忆里也有个你。
十九日早上,荣光充当导游带我们游乔治市古迹区,再直上浮罗山背品尝槟城水果,他比一般导游更胜一筹的是不但介绍名胜古迹,只要车子经过哪一位同学的家或他们的母校,他都一一介绍,比一般专业导游更专业。
叙旧会进入尾声,临别依依,大家更加珍惜最后一晚相聚的宴会,幸亏有连开、贺庆及美容表演的那段“包好听”相声冲淡了满室的离情别绪。就地取材的相声内容逗趣,演员七情上脸,被点中成为题材的同学一脸愕然。被冠以“大家姐”,我从那一刻起沾了一身江湖味 ,叫我啼笑皆非。
半世纪前情牵傍黛谷,今日缘续槟榔屿。一路走来,我们当中,有人风平浪静;有人波涛汹涌;有人春风得意;有人路途坎坷,回首来时路,不免感触良多。听天送即席作的《夕阳人更好》,当中“今宵白发重相会,悄悄问一声,槟城虽明媚,夕阳人更好”感人甚深;秋松黯然叙诉当年半途被转入师训学院的无奈,却以坚决语气表明他们情归语文学院的心意叫人感动,此外,俊英、德意、润勋及瑞燕或细诉感怀,或谈养生之道,都不忘勉励同学不必在意年纪有多大,只要将来的日子过得喜乐,是当晚节目中最有意义的一环。为22位已往生的同学默哀最叫人伤感也发人深省,提醒我们人生无常。
年已古稀,人生还有几回聚?三天两夜的叙旧会圆满结束后,我们只能引颈长待两年后在太平再聚。对懂得惜福惜缘的同学,我们要致深深的谢意,谢谢你们圆成这次缘聚的因缘。
---------------------------------寒梅

Tuesday, August 4, 2009

母亲的心愿

我们从新加坡回到槟城机场,与两个女儿会合,一家八口才算是真正的大团圆。
由于年轻人还在为前途奠基拓路,加上他们都继承了家族的工作狂基因,对事业很投入,不肯轻易请假。尤其是我的小女儿,她的工作性质有异于一般,即使已申请了假期,只要公司需要她出马,她就得放弃原定的计划。她早年几次旅游计划因此搁浅后,就不曾再见她提过度假。多年前,她被派到上海服务,约我在她完成工作后到上海与她会合,她要请长假带我游西安、登长城才回国。谁知那项工程才进入尾声,另一项工程接踵而来。她还来不及歇下脚,便又得赶到新加坡报到。我虽然了解她爽约的无奈,不曾有微词,但她从那时起绝口不再作任何旅游的承诺。她那身不由自主的职业造成了他与家人聚少离多。
自从1996年毕业后离开南澳,她不曾再踏入澳洲,所以至今不曾与第二及最小的侄女见过面。这次一家人大团圆对她的意义尤其重大。三个侄女对这位小姑妈有一分好奇。也许是有血缘的关系,她们只相处几个小时便熟稔,三个小可爱紧缠着她。
为了方便出入,停留槟城期间,我安排一辆十人旅游小巴当交通工具。司机Mr. Walvin是位富责任感的人,我们要出门,他随传随到,非常方便。除了机场接送,他带我们参观蝴蝶公园、上极乐寺、到合你广场购物、远至海尾吃海鲜。只要小女孩一喊累,他便送我们回酒店。省了开车受岜都丁宜那段九曲十三弯路途的折腾,也少了找停车位的麻烦,我们都很放心也玩得很开心。美中不足的是小女儿虽说是请了假,五天当中,她有两天不能与我们同行,必须留在酒店里,用电脑连线开会,这种不全是休假的假期不免令大家扫兴。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哥哥带了妻女远道来团聚,她肯定会以工作忙,走不开为理由而缺席。看到这情形,那天我们用午餐时,我要三个子女在我百年之后,每年至少相约团聚一次。没有了父亲的孩子,在失去母亲后,联系着他们的带子有赖家庭大团圆来加强,家族观念才不致淡化;亲情才不会疏隔。三个孩子最忌我谈身后事,虽然没人反对,却也没听到承诺的声音。
人生不过百,无需作千岁忧。虽然他们将来能不能如我所愿,在我闭上双眼之后已不再重要,对他们絮絮聒聒地叮咛,只是在表达母亲要子女永远是一家的意愿。他们三兄妹的感情融洽,凡事有商有量,彼此也能忍让,我该放心。只是少了承诺,仍不免叫我有一丝怅惘!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