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5, 2010

玄奘大师留在世上的痕迹

---------- 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系列完结篇----------

娑婆世界并非常驻之地,一旦无常来到,再伟大的人仍然难免于三尺铜棺,一坯黄土。圣人与凡夫之别在于是否能在身后给后人留下让人怀念的痕迹。纵观玄奘大师一生,他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留给千秋万世无比的崇仰。

将梵文的佛经译成中文,玄奘大师并非空前,自然也不会是绝后。大师之所以受到推崇,在于大师译经态度严谨,所筹划的译经场组织完善。此外,大师还参酌前人的得失,采取意译与直译兼顾的办法,创立了新的体制,造成新的风格。玄奘大师立下的“五不翻”译经原则让后世译经者有所遵循。

甲: “五不翻”的译经原则
玄奘大师译经,首创了“五不翻”的原则:
(1) 秘密语不翻译:例如梵语的“陀罗尼”只用音译。
(2) 语含多意的字不翻译: 例如“薄伽梵”一语包含了自在、炽盛、端严、名称、 吉祥及尊重六项意义,只用音译。
(3)中国境内没有的东西不翻译: 例如“阎浮树”只用音译。
(4)顺着古例的字或词不翻译: 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类的词,沿用古译中已有的音译。
(5) 为避免误解的字不翻译: 例如“般若”是指佛门的特殊智慧,若译为“智慧”,会与世俗的“智慧”混淆,所以只用音译。

玄奘大师花了将近20年的时光,共翻译了74部经论,总共1335卷:其中包含《瑜伽师地论》百卷、《解深蜜经》、《摄大乘论》、《顺正理论》80卷、《俱舍论》30卷、《大毗婆娑论》200卷、《成唯识论》20卷、《大般若菠萝蜜多经》600卷。光是《大般若菠萝蜜多经》,大师就用了三年六个月的心血去完成。除了梵文中译,玄奘大师也奉旨将《老子道德经》5卷译为梵文送往东印度,并将还在中国流通,印度本土却已失传的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译回梵文送回印度。玄奘大师20年的心血为佛教经论留下无价的瑰宝,也在世间为自己留下光辉的痕迹!

乙:《大唐西域记》
公元646年(贞观20年)玄奘大师取经东回时,在洛阳凤鸾殿见驾,唐太宗示意要大师把西游见闻撰写成书。大师乘译经余暇就亲身经历与见闻作有系统的叙述,由译经场的缀文师辩机法师笔录成《大唐西域记》,全书共18万字,分为12卷。

《大唐西域记》记述范围广泛,对印度佛教发展史提供极重要的资料,也保留了丰富的古代历史素材,成为现代研究西域及印度历史、地理、交通等的主要参考书。书成之后,太宗亲自为书作序,用781个字写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高宗)也自动为这部书写《述圣记》。有鉴于这是难得的殊荣,弘福寺住持圆定法师及京城清众一致请求将二圣的“序”与“记”刻于金石,藏于寺内做镇山之宝。由于太宗喜欢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蒙太宗恩准之后,弘福寺怀仁和尚花了20年功夫,从王羲之的真迹中寻寻觅觅,方才凑足一序一记的字。这篇集合王羲之的字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又称为《集字圣教序》,现在收藏在陕西西安碑林第二陈列馆。唐初书法家褚遂良则奉命用楷书抄写这两篇文字,且被刻成石碑。褚遂良用楷书书写的《大唐圣教序》也称为《雁塔圣教序》,现在藏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中。

为了一份殊荣,怀仁和尚花了20年本来可以用来修行的宝贵时光,结果弘福寺的镇山之宝镇的是陕西西安碑林第二陈列馆,不就在告诉世人世事本无常,诸事莫执著、勿强求吗?一部为佛教发展史、西域及印度历史提供宝贵资料、举足轻重的好书,其光芒被戴上帝王光环的锦上添花序文所掩盖,书受重视的程度反而不如序,本末倒置,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也叫人感叹世人的现实。

丙 大雁塔
玄奘大师从印度求取的梵文经本、佛像、佛舍利及回国后所译好的经卷数量太多,为防止火灾意外造成损失,大师上书要求高宗仿印度的形制,在慈恩寺内建大石塔收藏。高宗原则上同意,但是以用大石建塔,工程浩大,费时太长,改以砖建塔。塔的外形仿照印度雁塔。后来,有人在长安南部荐福寺建小雁塔,才把慈恩寺的雁塔改称为大雁塔。高宗建的雁塔只有五层,武则天修塔时才增建为七层。

丁 兴教寺的玄奘塔
玄奘大师素志在上生兜率内院,亲侍弥勒菩萨。当大师自知时至,更是精诚专注,心无别缘。在公元 664年元月初九,63高龄的大师跨越水沟时跌了一跤而病倒,同年二月五日半夜圆寂。四月十四日,玄奘大师的遗体被安葬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墓园近皇宫,高宗为免触景伤情,于大师舍报五年后,总章元年四月八日,下诏迁葬于郊外的樊川北原,营建寺塔,为永远安奉灵骨之所,即是长安城外兴教寺和玄奘塔。

总结
严格来说,这一系列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的文章只能算是综合了《中国佛教的瑰宝------玄奘大师传》与《杰出的留学生------玄奘大师》的读书报告,算不上佛学讲习,不过,我还是感恩传悟法师的安排,让我有机会讲几句公道话,剔除了《西游记》对玄奘大师带侮辱性的误导。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吴承恩没有宗教意识,在他的心目中,玄奘大师只不过是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可以在笔下任由他摆布。他写《西游记》,旨在影射当时的政治局势,借大师为棋子,我相信他并不是存心要丑化大师,但是,不管是有心或无意,伤害已经造成,而且会随着这部小说以讹传讹,一直延续下去,原作者所负的这笔文责就会随之越滚越大。我只希望借着为玄奘大师平反的讲习,往后世人观赏把事实扭曲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角色时,心里把持着准绳,不要再被误导,这一来,不但能还大师一个公道,也帮助吴承恩减少罪愆。

------------------------寒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