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6, 2009

无常

星期天,我与儿子一家人在屏幕上见面闲话家常。大孙女拨开她的下唇,向我展示她在几天前掉了一颗乳牙的下排牙齿。儿子告诉我,爱美的小女孩因为掉了一颗牙,看到下排牙齿有个缺口,伤心得哭了好几回。
小女孩的生活中无风无浪,每天的生活程序虽然排得很紧凑却少有变化,这个小小的突变该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的无常冲击,难怪她一时无法接受。
对稚子谈无常,她必然听不懂,我只是安慰她说乳牙不掉,新牙没有冒出来的空间,将来她的恒牙会因为被挤逼而长得歪斜不美,所以,掉乳牙能帮她一生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应该高兴才对。她似懂非懂,只是对着我点头。也许是因为事情已过了多天,她的情绪已平稳下来,也可能是看到哭并不能让掉了的乳牙长回来,所以她不再哭了。
我的儿子媳妇都注重孩子的口腔卫生,孙女们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只是,再用心保护牙齿,当恒齿该长出来时,乳牙不能不让路,这是没法改变的生理定律,也是一般六、七岁的小孩必需面对的无常变化。
一般人谈到无常,总把它与死亡划上等号,加上民间传说中那两个神情阴森森的勾魂使者白无常、黑无常,更加强了世人对无常的忌讳与恐惧。殊不知凡是没法保持恒久不变的事物与生态等都叫做无常。人有生老病死、事业有兴盛衰败、草木有枯槁欣荣、太阳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都是生活中的无常,只是我们没觉 察到而已。体会到生活躲不过无常,不得不学习勇敢面对,就能适应得顺其自然。相反的,如果万事都保持恒久不变,必然会令更多人伤心失望。
不信请试想想:如果天下事都永恒不变,人上人永远盘踞巅峰,不再有斗争的目标,还有人肯吃苦中苦吗?春花长开不凋零,秋月长圆不残缺,还会有人珍惜这些良辰美景吗?天下父母都寿比南山,行孝要及时运动能如火如荼推展开吗?
再看看今天的世局,有人为争权夺利,宁可沦为四脚动物满街跳;有人为掩饰丑陋的打压手段,哗众取宠睁着眼睛说瞎话;有人为争上位,熟读厚黑学扮小丑。如果这些人能领悟世事无常的道理,还会有人肯为短暂的虚华而玷辱自己的人格吗?
参透无常,得意时不会使尽帆;看透无常,失意时心中释然;知道世事无常,随时有被取代的一天,在位不嚣张,去位不失落,可见得无常其实是一股推动人攀高峰建伟业的推动力;是提醒人珍惜当下的暮鼓晨钟;是遏制人性贪婪无度的紧箍咒,何惧之有?
--------------------------寒梅

Tuesday, May 19, 2009

我所认识的琦琦

认识琦琦是2007年的事,我在那一年的正月廿七日,为槟城柑仔园修道院女中筹募建校基金出版《岁月流光你我他》,琦琦寄现金来买书,结果,内附的钱与要买书的信都没寄到我的手中,直到琦琦致电询问,我才知道这件事。
与琦琦通过电话交流,我才发现原来我竟有一位如此忠心的读者----琦琦不但能熟记我专栏里的作品,还能娓娓说出她从新闻报导中读到有关我参与的社会活动,甚至能说出我父亲与子女的名字。这个发现令我又惊又喜:既因为能获得读者如此关注而受宠若惊,也因为自己仿佛站在X光前,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我认识与不认识的人眼里,过度的透明叫我忐忑不安。
深入一步认识琦琦之后,我发觉她是一位热忱的朋友,性格爽朗而友善。朋友对她有所求,她无不落力帮忙。我负责为妙香林寺举办的《清明节追思赞颂先人功德征文》邀稿,一连两年请她 “拔刀相助”,她都爽快地答应,而且写得又快又好。今年,她不仅自己投稿,还帮我传递接力棒,邀她的文友姜赋成及蔡欣踊跃赐稿。第二度出席追思征文颁纪念品典礼,她熟稔得像半个主人,在午斋会上帮我们招待出席的文友。有她在,一桌谈笑风生,她成功扮演得体的女主人,我谨代表我负责的单位向她说声谢谢。
据我所知,琦琦是一位勤于动笔的写作人,而且珍藏着每一篇被刊出的作品。从少女时代至今,她还保存着的作品剪报有几千篇。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 从一开始,就在银行开个户头,储存所得稿费,累积多年,足以付这次的印书费,这些不常见的做法值得一提,也值得后进的写作人参考。
琦琦最令我艳羡的是她身边有两位体贴的好帮手----大儿子庄毓凡与小儿子庄毓凯。当他们知道妈妈有意设个部落格做为抒发文思的平台,毓凯马上帮她设计;她使用电脑遇上故障时,身边那两位电脑导师随时服劳;为了把妈妈带上e-时代,也为了给妈妈解闷,他们教她如何使用Skype,让她可以随时与文友在网上聊天;这一回,为让妈妈得偿出书的夙愿,两兄弟慷慨地要承担《美丽的感动》的印刷费。虽然琦琦以她多年来累积的稿费足以付印刷费而婉拒,但两兄弟的一片孝心依然感动人。
琦琦的处女作《美丽的感动》有她的文友姜赋成为她策划,从选稿、编辑、校对到接洽印刷商,他都一手包办。此外,还有蔡欣当助编,完全不劳琦琦费心。如果我说琦琦是位幸运的写作人,相信凡是有出书经验的写作人都会赞同。
别问他人为你做了什么,先问你为他人做了什么?琦琦的福报并非从天而降,今天,她有儿子孝顺她,朋友自动帮助她,全因她对家人付出爱,对朋友尽仁义所结的果报,值得让人向她看齐。
------------------------------寒梅
(应琦琦所邀,为她的新书《美丽的感动》而写)

Thursday, May 14, 2009

觉光师父

五月二日,我从吉隆坡回槟城。第二天早上去上周日佛学班的课,就听说青少年班的综合教学科的助教杨松锦老师将于下一周在法宝山依止开恩法师剃度出家。虽然我们早已知道他有出家的宏愿,却是谁也没料到他会这么早就放下尘俗。我们几位老师既为他寻到心灵的归依处而庆幸,却也为了我们即将失去一位好帮手而怅然。
这位去年十二月才到来担任《小学生念佛营》课程组组长的年轻言语治疗师是位很优秀的青年。他在《小学生念佛营》结束后,继续留下来为佛堂服务。今年,他与另两位助教协助策划青少年班的综合课程,很受学员的尊重与敬爱,是李健伟老师的得力助手。
松锦加入佛堂服务的时日虽不长 ,但凭着工作表现好,做事认真,对人热诚,能帮人处从不袖手旁观,所以,短短几个月内就引起大家的注意。如今,意识到他出家后必需接受僧侣培训而将会离开我们的阵营,大家心里若有所失是必然的事。
五月十日清晨,我们一行12人分乘3部车上法宝山。沿途遇到多名男女青年截车,要求搭顺风车上山。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是松锦在国民大学的老同学。他们特地乘夜班火车从吉隆坡到来,清晨抵槟后赶上法宝山出席松锦的剃度典礼。那天出席观礼的宾客百多人,大殿里坐满了人,热烈的反应显示出松锦平日人缘之佳。
最感人的是辞亲那一幕。当松锦向他的父母顶礼跪拜献花时,座上观礼的人都忍不住纷纷洒泪。开恩法师为他落发、传授衣、钵,并为他披袈裟、搭幔衣之后,杨松锦从此走入历史。从那一刻开始,他就是觉光师父,从此肩负度化众生,救世济众的如来家业。
觉光师父从2007年开始接触佛法,全靠精进修持,能在学业已有成,事业无障碍,前途似锦的时刻毅然放下自我,在母亲节那天做出最大的布施----他将自己布施给三宝,是奉献给母亲的一份最珍贵的母亲节礼物。
祈愿三宝加持,护佑觉光法师在度众生的路上顺利成就六度齐彰的菩萨行。
----------------------寒梅

Wednesday, May 6, 2009

情真意挚就是好文章

每一年清明节,海会塔里人头攒动,到来清明的人士都带着一片诚意与恭敬心给先人上香,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外州,甚至外国赶回来尽人子之责的孝子贤孙。师父深深被这些懂得对先人感恩的孝举所感动。他常常喟叹说这些孝子贤孙的孝行虽然值得嘉许,但是,清明节祭拜一番之后,回到工作岗位,缅怀先人的心思会被繁忙的日常生活所冲淡,何若把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化为文字,长久留住。
三年前,师父决定把这个意念付诸行动,开始举办《清明节追思赞颂先人功德》征文,公开向外界邀稿,并在海会塔前清明节法会现场设一个专栏,供刊登来稿,以飨到来清明的人士,期望抛砖引玉,借追思文去启发更多人的孝亲情怀。这一来,能把华人孝道的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将孝思文化的根保存下来。
这项活动从前年只收到8篇来稿,至去年18篇,今年却取得38篇的不俗反应。每年超过百巴仙的跃进率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所以,师父有意要把三年来的稿件加以筛选后,结集成书以资永久保存。这项编辑工作不简单,但却很有意义。我邀请来一位资深的副刊编辑帮忙,大家分工合作,都做得法喜充满。
征文不含比赛性质,无需评审。收到来稿时,我们只确定文中不带政治、人身攻击及诬蔑等足以引起争论的因素后,便立即把来稿展示在栏上。在筛选时,则必需细心阅读每一篇文章以决定取舍,再依追思的对象分成两辑。
阅读再三,我的情绪不由自主为多篇文章所牵动: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泫然泪下、偶尔随着作者的叙述 ,仿佛看到文中人物的影子跃然纸上。尽管这些作者当中,有好多位还是第一次执笔的生手,只因情真意挚,笔下就是力能撼动人心的好文章。
一般人提到要用文字表情达意,总认为那是专业写作人的专长,其实并不然。文学造诣高的人善于修饰文句,那只不过在美化外表,实际上,内容才是那篇文章的灵魂。光有俏丽的外形,若没有灵魂,再美也只不过是个没有生命的洋娃娃。追思文取生活点滴为素材,只要感恩先人生前的栽培与提拔、缅怀亲子相处的温馨、忏悔一句来不及说出的话、遗憾 一个迟来的孝行,有了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意为内涵,即使只用浅白的句子平铺直叙,都足以揪心催泪,都是佳作。我希望能借平日总把“我不是写作的料”挂在嘴上的人作品成功入选的事实 ,用以鼓励更多人勇敢地提笔。只要你试试先从眼中所见,心里所感写起,持之有恒,有朝一日,说不定你会是个写实派的写作人!
--------------------------寒梅

Sunday, May 3, 2009

看尽众生相

佛堂启建清明节孝亲报恩法会期间,我在法会登记处当义工。到来报名参与法会的人士来自各阶层,素质差距大,在这个服务站可以看尽众生相。
一般佛教组织办法会都限定缘金 ,牌位大小及排位前后依据缘金的数额而定。我所服务的佛堂与众不同之处是缘金不设限,牌位大小一律,排序则依到来报名的先后。遇上怕输的人,本来只要为一位先人超度,一听说缘金不拘,便开始搜索枯肠,一并把已故的远亲近邻的名字都报上来,结果, 收据上的名字写得密密麻麻。缴十令吉缘金超度十个八个亲人是常见的事。
近代人讲究风水,改名的风气很盛。命中五行欠水的人,除了把名字中的“妙”字改为“淼”,还在“淼”旁加上水的部首。这一类康熙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字,在那几天里不时与我打交道,让我深深意会到中国文字妙用无穷。金木水火土五行可以依自己命中相生或相克而随意加减 ,造出一个有助改变命运的字。
反目成仇的兄弟先后到来祭拜先人,哥哥以长幼有序,恶言怒骂弟弟不该抢在他之前来上香;嫂嫂强调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阻止小姑祭拜已不再属于她的亲娘。这一类的家庭闹剧从海会塔直伸延到法会登记处。清明节祭祖先,谁先来谁先拜,每见有什么条文规定谁该等谁,迟来一步要怪谁呢?女儿身上流着父母的血,婚姻切不断这层血统关系。若论血比水浓,母女亲情比婆媳更密切,做嫂嫂的凭什么不许小姑祭拜她的亲生妈妈?是成见与情绪蒙蔽了理智,让他们有如此刁蛮的表现。其实,他们何尝不也是为成见与情绪所坑的受害者?
痴心汉自从妻子与两个儿子相续往生后,这两年来,每逢朔望都到海会塔为已故的亲人诵经。这一天,他带了小儿子来清明,好让太太“看”她生前至爱的幺儿。小男孩不识愁滋味,只顾翻看摆放在登记处的结缘书,体会不到爸爸心情的沉重。死别的沉痛全由他一肩挑起,处境令人同情。
孝顺的儿子为父亲报了名,详细记下该出席参与法会的时日,不忘询问可有什么项目可以让还健在的母亲参与?听到我嘉许他的孝心,青年表情腼腆,母亲流露满足的笑容,母慈子孝的画面叫人感动。
有人到来挑衅佛堂靠十方供养,为何不提供免费骨灰座;有人赞扬佛堂的贡献;有人热心给义工送来特制的斋粽及水果,让我们受宠若惊。在这个服务站,固然可以看尽众生相,若要在工作时保持心境平和,还需有八风吹不动的修持!
-------------------寒梅

Wednesday, April 22, 2009

亲恩难报

四月十二日,会泉学苑周日佛学班举办今年度第一期庆生会,为生日落在正月至四月的学员与老师集体庆祝生日。这一天的节目丰富有趣,在例常的诵经绕佛一枝香,观赏电影后,便进入有趣的游戏环节,最后以许愿及切蛋糕圆成。
佛教称生日为母难日,意思是孩子出生那一刻是母亲生命受威胁的时候。除了婴儿挤出母体时那撕心裂肺的痛,有的母亲还为了带来一个新生命而失去了自己的命,所以,庆生会以《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为主题,让学员们亲身体验母亲怀胎的辛苦来唤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恩心。
游戏开始前,每个学员都被分派一个吹了气,还盛了水的气球。他们必须把气球塞进上衣里,放在肚子前面的位置。全程游戏,他们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气球,不许弄破 ,就像母亲保护肚里的胎儿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后,三组学员交换着在三个站上抹地、拔草及清洗窗户。
怀上了气球,他们的动作顿时变得笨拙,加以还得小心护着气球,原本手脚灵活的年轻人行动不再灵巧,尤其在前两项游戏中,他们必需蹲着抹地及弯腰拔草。事非经过不知难,吃了苦头,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怀着他们还得做家务有多辛苦。
游戏结束后的心得分享中,我引导着学员忏悔他们平日忽视了母亲的恩情,包括对父母的教诲充耳不闻、嫌母亲罗嗦而无礼顶撞、故意违背母亲的意愿来表示抗议。懂得忏悔,可见他们的心性不坏。知错能改,这个节目令他们受用无穷。
反观今日的社会,新生代在讲爱心、讲人权的大气候里成长,父母管教时不得不诸多顾虑他们的自尊心与感受。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他们承受得理所当然。在他们眼里,父母亲的付出是义务,他们的承受是权利。遇有争执,一句“你既然把我带到这世间,就该养我爱我。”讲得那么理直气壮,一笔抹杀了父母养育之恩,完全体会不到父母的心被割得支离粉碎,觉察不出父母的心在淌血。畸形社会风气会培育出只知受惠,不懂报恩的自私接班人,是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借宗教教育把年轻人导入正途!
---------------------------寒梅

Monday, April 13, 2009

《学医与学佛》读后感

读郭惠珍医师现身说法的《学医与学佛》,令人感叹也赞叹。
自称在学医的道路上学佛;在学佛的道路上学医的郭惠珍医师从她行医的经验中,看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从中体悟到不一样的播种,不一样的耕耘,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而为沉迷颠倒的众生敲警钟。
患口腔癌的病人脸部整形尚未完成时 相貌吓人,嘴巴发出的恶臭令人作呕,让他醒悟到因果报应的可怕 ,勇敢地承担起果报,从此发心改过。那位胸部有刺青,原本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坏孩子从忏悔、改过的路上走过来,变成一位热心帮助其他病人的好人,让读者看出病不见得就是祸, 它是潜藏水中的礁石,虽会要了触礁的人的生命 ,但是,黯淡的海水还得靠它才能冲激出有光芒的浪花。
有学问、有地位的大学教授在年纪老大时罹患痴呆症,大小便失禁,神智不清,迷迷糊糊过日子,每天泡在屎尿堆里苟延残喘,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真是情何以堪。他的不幸叫人参透名誉地位无常,深深感叹老与病果然是人间的至苦。
作者也从各种癌症病人的苦况中体悟到是菩萨在借血淋淋的病况,用善巧方便法示现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警惕愚痴无明的众生莫待临死才来抱佛脚。
最叫人感动的是当卵巢癌找上她时,以一位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她不会不知道摆在她面前的路有多坎坷难行 ;自知只剩下六个月的时间,她上有高堂老母,还有肩上的使命,在她心底深处,她不会不为时日已无多而怅惘,然而,她犹能以平常心自处,对关怀她的莲友,她竟然还能洒脱地勉以“莫忧我花几时开,回首快将己花种”,看得出这位抱着“把秽土三千界,偏种西方九品莲”宏愿的医师已修到万缘放下的境界,但愿她能乘愿再来,泽偏众生。
《学医与学佛》书中的佛教意味浓厚,非佛教徒读者会觉得难以消化。但是,只要细细咀嚼,你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本意是在借她行医时所见所闻,用病黎面对生老病死的痛苦,去唤醒世人及时修身养性,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撇开宗教角度,《学医与学佛》不失为一本好书,尤其值得与郭惠珍医师一样,有慈悲胸怀的医务人员一读。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