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自贬

住在我家对门的侄女每年从澳洲回国省亲,总会抽空过来找我聊天。我们姑侄俩无所不谈。那天她到访时,刚巧我左脚的小脚趾被割伤,血流不止,我笨手笨脚地层层包扎。她看到扎得像粒“迷你”粽子的脚趾头不禁好笑。我俩从脚趾头扯开话题,她警告我切莫胡乱找医生医脚趾头。

原来她中学毕业那年,左脚脚趾头生了一粒疮,三弟送她到一家私人医院检验。医生夸张地说非截去脚趾不可。医生的话吓坏了她,她哭着不依。谁知她越不肯,医生越是用可能的严重后果吓唬她。三弟夫妇一时不知如何下决定,只好先回家商量。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他们转去看皮肤病医生。经过几次门诊,她脚趾的疮治好了,也保住了她 那根“截去了就不能重生”的脚趾。大女孩一再强调脚趾一经截去就不能重生,医生岂能儿戏?

侄女的话并没有夸张,人的肢体没有重生的能力,误将年轻爱美的女孩的脚趾截去,是件很残忍的事。我不明白那个医生为什么会做出没必要的建议。一个普通皮肤病医生能治得好的烂疮,一间著名医院的专科医生难道竟寻不出病原?

当事人身受其害,比较主观,三弟一家人一口咬定那是医生的生意眼作祟。事因那位建议三弟去看皮肤病医生的朋友也曾受缺医德的医生所恐吓。有一年年关将届时他去做例常检查,医生说他的病情危急,必需动手术。他的心脏的确有问题,对医生的话不疑有他,只是要求过了年才动手术。医生以事关生死存亡,用百般说辞,非要他马上动手术不可。他被缠不过,以回家拿衣物为借口离开医院。医生见他没回头,一再电催。他被催急了,干脆以没有钱动手术,在电话中问护士没钱医生肯为他动手术吗?护士这才冷冷地吩咐他别忘了回医院拿药。冷静分析,如果他的确急需动手术,为何一听说他没钱动手术,护士的态度就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只叫他去拿药就行了,事情就显得有点吊诡。事隔多年,他依然没事,他才敢振振有词说医生当时只在吓唬他。这个汽车零件公司的大老板常用他的亲身经验揶揄医生像旧日路边敲锣卖药的江湖郎中,靠吓唬人卖膏药,有辱学有专长的身份。他的话是一枝竹竿打倒一船人, 医院里富爱心,有医德的医生为数不少,一个言过其实,被他视为往钱孔里钻的医生毁了同僚的声誉,罪孽深重。经历过那一场不愉快的事,他因为反感而对医生失去信心,只是按旧药方吃药,不再去复诊。虽然他至今依然没事,难保哪一天病发,他固然必须为自己的武断负责,医生不当的催促,是否也该负起一定程度的责任?

除了医疗界有这一类自贬身份的医生,各行各业也有类似的不尊敬本身职业的人。地位神圣,穿上制服后气魄庄严的警员一接受贿赂,就成了人人诟病的对象,市民对他们失去信心,也不加以尊重,甚至有人刻薄地以“咖啡钱”当他们的代称,很为那些专业、有责任感的警员抱不平。

最近有多位朋友批评一家变质的大报哗众取宠,以小报的形式争取市场,让读者读了半天,才发现报章竟然以重要版位刊登有味的陈年旧事当头条新闻。失望之余,有人唾弃而去。我不知道自贬身份的做法让它失去了多少忠实读者,但是先贤办报的苦心被一时的短视所玷污,能不令人扼腕?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焉,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古人的箴言足为自贬身份者的当头棒喝!

----------------------寒梅

Friday, November 5, 2010

小脑袋与大帽子

合身的衣服穿了才得体、合脚的鞋子穿了才舒服、大小适中的帽子戴了才不致把头脸都蒙盖住,所以,买衣服鞋帽,我们都不忘试穿试戴才买下尺寸大小合体的。叫人弄不明白的是近代的人好像并不守这套规则,T恤非穿大一号,让肩线垂到手臂就被视为老土;长袖衣的外面套件短袖衣,层层叠叠的才算追上潮流。有位在殖民地时代专为英国绅士服务的老裁缝师傅对这种不合身的邋遢款式不能认同。他摇头三叹息,说他当年缝衣服,顾主务求剪裁得分毫不差。他就是看不惯今日年轻人的穿着,忿而提早退隐。

其实新时代的人何止衣裙服饰有胡乱搭配的趋势,只要你细心观察,官场上、学校里、社团组织中,不当的搭配处处可见,更普遍的是小脑袋强套上大帽子的怪现象。

不久之前,菲律宾有一部旅游巴士遭一名被革职的警察所挟持。由于处置不当,酿成多名无辜的香港游客死伤的惨案。相信菲律宾当局也不想肇祸,明显的是当中有人因为小脑袋套大帽子,以致在蒙头蒙脸下犯的错。叫人震惊的是案发后国家首脑发言时展示的那张明星牌的笑脸,三岁小孩都明白在这种场合不宜展笑靥,身为一国首脑在全世界人的面前失态,叫人怀疑他到底有没有脑?或是硕大的帽子下覆盖的只是小脑袋?

举这个例子只因为这案件太突兀,也祸延多条珍贵的人命。其实无论国内外,这种被大帽子所蒙蔽下肇的祸不胜枚举。最近我国旅游部花大笔公帑印刷出错误百出的宣传单子在世博中分发,糜费巨额国民血汗钱,不说愧对纳税人,光是想想国内还有多少急需资助的部门拨款无门,能不汗颜?堂堂一个以办教育为号召的国家发出的传单竟然有十多个错字错词,更糟的是分发对象还是来自世界各角落的世博观光客,糗事远传,丢尽国家颜面,岂是一句“以后不再重犯”就能草草了事?这件丢脸的事想必又是大帽子下的小脑袋犯的错。只因没闹出人命,敌对党揭发时沸沸扬扬一场之后,就不了了之。只要问题症结还在,被大帽子蒙住的小脑袋还会一再犯类似的错,不信大家等着瞧!

我担任训导主任时,有个学生硬是自我推荐要当学长。她见死缠烂打的“纠缠功”行不通,竟然动用人情来说项。一再失望,我相信那个学生对我不肯买账的做法会有意见。但是不容我管辖之下的团体有着不符资格的成员,是我做事的原则,我做得心安理得。我校学长团的表现能获得全校师生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安慰。

退休后那段日子,我投入华团服务,人事比起学校里复杂得多,真正是看透了形形色色的人性,也是我这一生中看得最多小脑袋想戴大帽子的人,如今偶尔忆起那两年内目睹的奇闻怪事,还会发恶梦!

人贵有自知之明,明知力有不逮,选择安分地做个拉拉队员,至少还能为所属的团体呐喊助威,强过争上位后霸住粪坑不拉屎,更不堪的是滥权误事,惹得一身屎,拖累团体也害了自己,何苦来哉?

-----------------------寒梅
5-11-2010 修正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老校长与他的女朋友

带小女儿去吃她最爱吃的鱼头咖喱,在咖啡店里遇到我在国民中学执教时的老上司和他的女朋友在用餐。他给我们母女介绍他的女朋友。她约莫三十出头,装扮相当朴素,来自中国。她很惊讶我能用华语与她交谈,我却更惊讶士别三“年”,老校长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华语。

老上司受的是纯英文教育,华文华语一窍不通,但是在校中他却多方支持我推动华文教学。当年我负责的华文学会能顺利地每年出版《学报》,校长居功不小。在他之前的几任校长总以敏感为借口,连个壁报版位都吝惜“施舍”,更谈不到出版刊物。在他掌校那段时期,校中的华文学会很活跃,举办过新春展览会、每两年一次举办全校师生都踊跃出席的中秋晚会、每年还把壁报的佳作结集成书,由学生誊写、插图,再拿到先夫的办公室油印。我们只花区区八十令吉的封面印刷费,便能人手一册。这种号召力不小,华文学会的会员三百多名,人数居全校之冠。校长也以此为荣,每年 向我们要二十本《学报》,赠送给其他学校。

早期当教育长官时,校长的人缘并不好,口碑也很差,但是他到来掌校后,却是一流的校长。在他公正无私的领导之下,校中即使不同种族的同事,也能相处犹如一家人,直到今天,大家都退休了,我们还不时有欢聚。本来作为收留六年级落第生的学校,由于他对学生一个都不肯放弃,与家长保持紧密合作,后来竟然是学生转校的首选。他是同事赞扬的上司;学生敬爱的校长。可惜的是被整顿得上了轨道的学校在他被调走后又打回原形。

校长夫人早年在一家私人医院动手术时所输的血液受C型肝炎病菌感染,到她退休后才病发。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在欧、美及新加坡工作。为了让病人安心养病,校长包办一切家务,每个月还得陪太太下吉隆坡寻医。从我们聚餐中,女同事交换做家务的心得,校长也能提供独特的意见,看得出他的的确确有参与其事。校长夫人的病时好时坏,并不能每次出席我们的聚餐,但是我们还保持联系。在她临命终时,恰好有位同事陪移民澳洲回国的同事到医院探访,亲眼见证那凄美的一刻。据她说校长夫人那时看不见东西而心慌,校长把她拥入怀中,紧握着她的手,安慰她说自己就在身边,要她别怕。同事的话令我们都很感动。太太往生后,校长不时出国探访孩子,我们的聚餐才少见他的影子。曾几何时,听说他一次旅游中国,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孩,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女朋友”。

咖啡店的老板娘见我与校长相熟,趁着送饮料时神秘兮兮地告诉我那女人不是原配。我对她说他是我的旧上司,是位有情有义的丈夫,太太已经往生了,他有资格交女朋友,也有资格再婚。看到与我的格调不合拍,老板娘讪讪走开。女儿笑我讲话太直接,叫老板娘讨没趣。我倒不认为我讲错了。

当娑婆缘尽时,无论多么不舍,都得与这一期生命里的人事物割舍而去。校长夫人是位明理的信徒,料想她不会执著,更不会要她所爱的人孤独过余生。同事们只担心校长年老慕少艾,会落得人财两空。事关他个人下半生的幸福,以校长的精明,我相信这一点他心中有数。况且公务员的退休金数目不大,无需怀疑对方的居心。生不带来,死带不去,眼前为弥补心灵的空虚,也替自己的余生添色彩,校长用他该享有的退休金去换取,是他的权利,旁人何须喋喋不休?吹皱一池春水,甘卿底事?

----------------------------寒梅

Friday, October 22, 2010

孝道

小小的厅堂里摆了三种按摩器材:有Big Foot脚部按摩器、Relax Easy Back Massage护脊按摩垫及最近才添购的Power Trap擂动式劲肩按摩器,睡房里还有一件早年买的Bodyssage按摩席,反映出屋子主人的筋骨有问题。

我的家族里,女性都有筋骨问题,工作太劳累便腰酸背痛。物理治疗师说我的背脊骨架构“不美”,腰骨必须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上了年纪,问题就出现了。年轻时,孩子都在身边。我们一家人习惯在晚饭后聚在主人房中,一起观赏电视节目或聊天,两个大的孩子偶尔会轮流给我和先夫捶腰背,是我一天里最期待的享受。子女陆续出国读书,他们不能再为我捶腰骨,便给我买回来当时国内还不普遍的Deep Heat 和Counterpain药膏,劳累后搽上这些药膏倒是很管用。

最近三年,孩子每年回国团聚时送我 的礼物都是按摩器材。那天,我们在店里选购时,大女儿乘机调侃她哥哥说买按摩器最合算,因为按摩器不会偷工减料,取笑她哥哥当年被发现取巧时的尴尬。他们兄妹俩小时替爸爸妈妈捶腰背,讲定每人轮流捶一百下,儿子顽皮,有一次他想偷懒,从一算到十,就直接从十跳到二十、三十、四十。。。。。。。他的一百其实只是十九下。被发现偷工减料,他竟然耍赖说那是速成算法。一向做事循规蹈矩的儿子唯有一次的作弊竟成为他妹妹不时取笑的话柄。看他们兄妹互揭彼此的糗事,回味童年的趣事也为家庭大团圆添加无穷的乐趣。

三个子女各有他们尽孝的方式,只在买按摩器材时却不约而同,也都异口同声说他们不能陪在我身边,当我腰酸背痛时,唯有借器材帮他们尽孝道。我的嘴里什么都没说,心里其实是百感交集----三个体贴的子女就是先夫给我留下的无价之宝!。三兄妹有他们各自的事业,我不能也不愿拖累他们,所以我养成独立的性格,做事独来独往,能自己解决的事绝对不求人,虽然有时不免因此而流于孤僻,也有朋友说我个性执著、拗劲,她们体会不到我的无奈。

作物理治疗是小女儿另一类的孝行。她取得近水楼台之便,知道物理治疗能帮我舒松筋骨,便替我安排每周一次的物理治疗。这个平日不苟言笑的女强人默默的行孝,着实让我很感动。

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能与子女长相厮守,父母慈爱,子女孝顺是最美的天伦图。当情势不容许时,有的子女雇佣人代劳。我有一位同学大病一场后没法帮儿子带孙子,她儿子雇外劳女佣做她的帮手。她对儿子的孝行并不领情,埋怨说没雇女佣时她筋骨痛,雇 了女佣后她头痛。我家没雇女佣,我乐得不必为女佣的问题头痛,筋骨酸痛时由默默服务的器材给我按摩,每周一次的物理治疗也帮我舒松筋骨的疲劳,算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寒梅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欢聚

我这半生饱受爱别离苦所煎熬。一家八口分别住在世界四个角落:儿子夫妇和三个孙女住在南半球;大女儿单独住在北半球;小女儿最近换了工作,住在新加坡,我则守着槟城的老家。一家人聚少离多,是我最大的抱憾。

自从两年前我病了一场之后,子女们相约一家人每年至少聚首一次,以减少我为探访他们而奔波。两个星期的欢聚在我引颈苦盼中姗姗而来,欢乐的时光却在我陶陶然中飞逝了。

九月十八日,我从晚上九点半开始来往住家与机场忙着接机。与两个联袂而至的女儿到她们指定的小贩中心解馋后,就又回机场等着接儿子一家人。从南澳阿德雷特直飞槟城的班机在凌晨十二点零五分着陆,安排旅游车送儿子一家人回酒店,我们回到家已近两点。

安排节目时最令我头痛的是媳妇和三个小孙女都有严守生活程序的习惯。在家里,她们每天早上七点起身,晚上八点准时上床。因为时差的关系,她们过了下午五、六点便精神不振。犹记得去年的家庭欢聚日,我们全家人住进酒店,二孙女与我同房。她在清晨四点半醒来要找妈妈,(那是阿德雷特清晨七点,她们起身的时间),我告诉她不能在三更半夜去敲爸爸妈妈的房门,小女孩虽然不吵,但是第二天就不肯再睡在我的房里。很多时候,她母女四人吃下午茶当晚餐,我们吃晚餐时她们已入梦乡,那是多扫兴的团聚!这次我学乖了,遇上亲友宴请或有晚间活动的日子,就尽量减少白天的节目,好让她们在白天养足精神。看到喝洋水的人如此娇生惯养,远比不上我们东方人有一身用不完的精力,出门旅行可以由清晨直挨到夜晚,我不由得感慨万端,把孩子宠得如此娇嫩,到底是幸或是不幸?

三个子女各有他们要在这两个星期内完成的事与要观赏的景点,所以我分区划定参观景点,也预先与约好的旅游车司机讨论游览行程、预约牙医、裁缝、验眼睛的时间、提早订好他们要带回去的食物与手信,再把流程印好,每人一份,人人都清楚每天的行程就少了耽误。大女儿笑我小题大做,小小的家庭团聚弄得像军制,直到看到一切在事先安排好,临时不慌不忙,大家都玩得开心,她才承认事前那一番准备功夫并没有白做。

我每一回都趁子女或弟妹回国省亲时设家族大团聚晚宴,让平时难得一聚的家人齐聚一堂,省时省力又有意义。这次幺弟特地带了妻女从吉隆坡赶来参与,让我很感动,此外,应邀出席的侄儿带来他的女友,侄女也偕她的未婚夫出席,这一来,家人不但能与我阔别多时的子孙见面,也同时见到我们家族未来的成员,一石多鸟,人人皆大欢喜。

三个小孙女是我们欢聚的凝聚点,不但我们一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们身上,在多个旅游景点,三个小可爱也多次吸引了其他游客的眼光,尤其两岁半的小孙女,有好几次被不认识的游客要求与他们合照。在极乐寺喂鱼、喂乌龟,我看出孙女们的爱心。当她们看到小龟被忽略,依偎着缩在龟池的一个角落,她们绕过龟池去喂小龟。二孙女手中的鱼饲料用完了,她大姐从袋里掏出一些递给她,看到她两姐妹懂得相让相惜,我觉得很窝心。

在卧佛寺里,儿子一家人献灯祈福。看着三个小可爱手中捧着蜡烛跟着她们的父母步向坛前,就像三个小天使,感恩的眼泪涌上眼眶,我的心里充满了法喜。再一次看到大女儿在为家族里两位有病的亲人点灯祈福,我很为这个有爱心又懂事的女儿感到自豪。

平日里表情严肃的小女儿竟然是三个侄女的好玩伴。一上旅游车,她们就在车子后座玩闹。小女儿擅长仿鸟类、动物的叫声,料想不到的是小孙女也有一手。那晚从巴都丁宜回市区的路上,车后座不时传来狗互互吠声、猫喵喵叫声。姑侄俩的对吠、对喵倒是似模似样,只是小女儿的鸟鸣声却是她们怎么学都学不会。在酒店套房的客厅里,大姑姑教三个小侄女唱福建话童谣,用澳洲腔唱福建童谣,荒腔走调,逗得大家都捧腹大笑。

中秋节晚上,二弟、六妹与十妹准备了应节食物及槟城美食,约我们在祖屋庆中秋。这是我的媳妇与孙女第一次过中秋节,她们都觉得好奇。小女孩对食物不感兴趣,却忙着帮大人打开灯笼。谁知一点上蜡烛,她们却没胆量提,只把兽形的灯笼与其他圆形灯笼齐排挂在柱子之间的绳子上,只站在远处观赏,与她们的爸爸小时一模一样。

游遍古迹名胜地,尝遍槟城美食,领受了亲戚朋友的盛情,这两个星期的时光没有白渡,子女们都依依不舍,带着美好的记忆踏上归途。送他们上机后,单独开车回家的路上是我最伤感的时刻。两个星期的欢乐更显得这时的凄清。回到空洞洞的家里,我尽可能用工作填补心里的空虚。比起当年我从机场回家时一路酸泪涟涟,今日的我已坚强得多了!

---------------------------寒梅

Tuesday, October 5, 2010

玄奘大师留在世上的痕迹

---------- 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系列完结篇----------

娑婆世界并非常驻之地,一旦无常来到,再伟大的人仍然难免于三尺铜棺,一坯黄土。圣人与凡夫之别在于是否能在身后给后人留下让人怀念的痕迹。纵观玄奘大师一生,他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留给千秋万世无比的崇仰。

将梵文的佛经译成中文,玄奘大师并非空前,自然也不会是绝后。大师之所以受到推崇,在于大师译经态度严谨,所筹划的译经场组织完善。此外,大师还参酌前人的得失,采取意译与直译兼顾的办法,创立了新的体制,造成新的风格。玄奘大师立下的“五不翻”译经原则让后世译经者有所遵循。

甲: “五不翻”的译经原则
玄奘大师译经,首创了“五不翻”的原则:
(1) 秘密语不翻译:例如梵语的“陀罗尼”只用音译。
(2) 语含多意的字不翻译: 例如“薄伽梵”一语包含了自在、炽盛、端严、名称、 吉祥及尊重六项意义,只用音译。
(3)中国境内没有的东西不翻译: 例如“阎浮树”只用音译。
(4)顺着古例的字或词不翻译: 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类的词,沿用古译中已有的音译。
(5) 为避免误解的字不翻译: 例如“般若”是指佛门的特殊智慧,若译为“智慧”,会与世俗的“智慧”混淆,所以只用音译。

玄奘大师花了将近20年的时光,共翻译了74部经论,总共1335卷:其中包含《瑜伽师地论》百卷、《解深蜜经》、《摄大乘论》、《顺正理论》80卷、《俱舍论》30卷、《大毗婆娑论》200卷、《成唯识论》20卷、《大般若菠萝蜜多经》600卷。光是《大般若菠萝蜜多经》,大师就用了三年六个月的心血去完成。除了梵文中译,玄奘大师也奉旨将《老子道德经》5卷译为梵文送往东印度,并将还在中国流通,印度本土却已失传的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译回梵文送回印度。玄奘大师20年的心血为佛教经论留下无价的瑰宝,也在世间为自己留下光辉的痕迹!

乙:《大唐西域记》
公元646年(贞观20年)玄奘大师取经东回时,在洛阳凤鸾殿见驾,唐太宗示意要大师把西游见闻撰写成书。大师乘译经余暇就亲身经历与见闻作有系统的叙述,由译经场的缀文师辩机法师笔录成《大唐西域记》,全书共18万字,分为12卷。

《大唐西域记》记述范围广泛,对印度佛教发展史提供极重要的资料,也保留了丰富的古代历史素材,成为现代研究西域及印度历史、地理、交通等的主要参考书。书成之后,太宗亲自为书作序,用781个字写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高宗)也自动为这部书写《述圣记》。有鉴于这是难得的殊荣,弘福寺住持圆定法师及京城清众一致请求将二圣的“序”与“记”刻于金石,藏于寺内做镇山之宝。由于太宗喜欢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蒙太宗恩准之后,弘福寺怀仁和尚花了20年功夫,从王羲之的真迹中寻寻觅觅,方才凑足一序一记的字。这篇集合王羲之的字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又称为《集字圣教序》,现在收藏在陕西西安碑林第二陈列馆。唐初书法家褚遂良则奉命用楷书抄写这两篇文字,且被刻成石碑。褚遂良用楷书书写的《大唐圣教序》也称为《雁塔圣教序》,现在藏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中。

为了一份殊荣,怀仁和尚花了20年本来可以用来修行的宝贵时光,结果弘福寺的镇山之宝镇的是陕西西安碑林第二陈列馆,不就在告诉世人世事本无常,诸事莫执著、勿强求吗?一部为佛教发展史、西域及印度历史提供宝贵资料、举足轻重的好书,其光芒被戴上帝王光环的锦上添花序文所掩盖,书受重视的程度反而不如序,本末倒置,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也叫人感叹世人的现实。

丙 大雁塔
玄奘大师从印度求取的梵文经本、佛像、佛舍利及回国后所译好的经卷数量太多,为防止火灾意外造成损失,大师上书要求高宗仿印度的形制,在慈恩寺内建大石塔收藏。高宗原则上同意,但是以用大石建塔,工程浩大,费时太长,改以砖建塔。塔的外形仿照印度雁塔。后来,有人在长安南部荐福寺建小雁塔,才把慈恩寺的雁塔改称为大雁塔。高宗建的雁塔只有五层,武则天修塔时才增建为七层。

丁 兴教寺的玄奘塔
玄奘大师素志在上生兜率内院,亲侍弥勒菩萨。当大师自知时至,更是精诚专注,心无别缘。在公元 664年元月初九,63高龄的大师跨越水沟时跌了一跤而病倒,同年二月五日半夜圆寂。四月十四日,玄奘大师的遗体被安葬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墓园近皇宫,高宗为免触景伤情,于大师舍报五年后,总章元年四月八日,下诏迁葬于郊外的樊川北原,营建寺塔,为永远安奉灵骨之所,即是长安城外兴教寺和玄奘塔。

总结
严格来说,这一系列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的文章只能算是综合了《中国佛教的瑰宝------玄奘大师传》与《杰出的留学生------玄奘大师》的读书报告,算不上佛学讲习,不过,我还是感恩传悟法师的安排,让我有机会讲几句公道话,剔除了《西游记》对玄奘大师带侮辱性的误导。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吴承恩没有宗教意识,在他的心目中,玄奘大师只不过是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可以在笔下任由他摆布。他写《西游记》,旨在影射当时的政治局势,借大师为棋子,我相信他并不是存心要丑化大师,但是,不管是有心或无意,伤害已经造成,而且会随着这部小说以讹传讹,一直延续下去,原作者所负的这笔文责就会随之越滚越大。我只希望借着为玄奘大师平反的讲习,往后世人观赏把事实扭曲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角色时,心里把持着准绳,不要再被误导,这一来,不但能还大师一个公道,也帮助吴承恩减少罪愆。

------------------------寒梅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西行取经

----------介绍玄奘三藏法师系列之四--------

缘起
大师与佛教的因缘起于父亲陈惠(一说是母亲)在公元611年往生,那一年大师才十岁,早已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哥哥陈素(长捷大师)把他接到寺里同住。大师在净土寺里耳濡目染,在佛法的熏陶加上哥哥循循善诱之下,很快就能背诵《维摩经》、《法华经》,也开始有出尘的大志。

隋朝佛教兴盛,重视僧宝,由国家以考试方式录取僧人。当时大师只有十一岁,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他在考场外徘徊,被主持考试的大理卿张善果发现,问他为什么想要出家?大师答以“希望能继承如来志业,将遗教发扬光大”,被张善果破格录取。大师以难得已得,倍加珍惜,求道心切,奠下崇高的僧格基础。

学经:
在净土寺,大师读遍了寺里的藏经,奠下深厚的佛学基础。隋末,随着局势纷乱,大师与哥哥避到长安庄严寺,再一次读遍了庄严寺的藏经。大师18岁那年,与哥哥到四川避乱,向当时也在四川的高僧慧景法师求教,把经论研究得很透彻。

学论:
大师避乱成都,驻锡空慧寺,有机会听宝暹法师讲《摄大乘论》、道基法师讲《阿毗昙论》、道振法师讲《伽延论》。大师把这些论研究得很透彻,尤其对《杂心玄义》等,更加深入精微,见前人之所未见,发前人之所未发,有青出于蓝的表现。

学律:
大师21岁那年,在成都受三坛大戒,成为正式比丘,在成都坐夏学律。

大师在空慧寺住了三年,再度读遍了空慧寺所藏的经论,心中的疑惑不少,这时,在成都已没有人能为他解疑释惑,大师效法善才童子参学,先后向赵州道深法师、相州慧休法师、长安大觉寺道岳法师、小乘高僧法常法师及僧辩法师参学,尽得各位法师精微。

大师详考各家之说后,觉得各有所宗,各具盛义。再与当时已译出的经论作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发现彼此之间有差异,谁对谁错,难定取舍,无所适从。想到佛说法40年,演绎的经论很多,从梵文译成华文,错误难免,要想使佛法在中国更加完善,非亲到印度求法不可,于是,在公元626年,大师25岁那年,动了西游取经的念头。

从中国到印度,可取水路或陆路两种途径。当年交通工具不完备,无论水路或陆路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基于地理情况,陆路比水路加倍艰苦难行,因为中国与印度隔着喜马拉雅山、大沙漠及大森林等天险。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有世界屋脊的称号,由此可见它的高度与跨越的困难度。大师舍水路取道陆路是基于人为的阻挡。因为大师生于隋朝,长于唐朝,而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姓李,道教创教教主老聃也姓李,所以唐朝以道教为国教。释道儒三教当中,唐朝只重视儒学与道教,所以,玄奘大师出国取佛经没法获得朝廷的祝福与加持,他只能“非法出境”。

玄奘大师经凉州向西行,凉州都督李大亮奉命不肯放行。如果不是遇到年高德隆的慧威法师秘密派遣心腹弟子慧琳及道整两位法师乘月黑风高送大师出凉州,三人白天休息,夜里赶路,直送到瓜州,取经的历史就得重写。玉门关没有签证过不去,烽火台日夜有官兵驻守,如果少了胡人石般(下木旁)陀老马识途,架树干成桥渡水流湍急的瓠户(左瓜旁,音lu)河,再带着大师绕道避过玉门关,大师插翅也难过关口。如果大师不是在过第一烽火台时遇到校尉王祥,再经他指引绕道到第四烽火台,交由王伯陇教他如何绕过第五烽火台,避过那三个难缠的守台官员,大师也没法出境。大师西方求法,除了坚定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外,这些适时而来的贵人印证了星云大师说的:“有佛法就有办法”。只要一心为佛,佛菩萨一定会加持,这是我整理笔记时的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跋是指翻山越岭,在山上行走;涉是指徒步过水。跋涉这个合成词比喻旅途的艰苦,并不一定真的翻山越岭,冒险过河。但是,玄奘大师天竺之旅跋涉千里,确确实实是越过山涉过水------他越的是世界高峰喜马拉雅山,世界的屋脊帕米尔高原;越的是水流湍急的瓠户(左瓜部首)河,此外还得越过天上鸟飞绝,地上人踪灭的大沙漠。有人成功征服大汉山、喜马拉雅山,报纸大`幅刊登消息,表扬爬山英雄的恒心与毅力;国家颁发勋章,奖励爬山英雄为国争光,若 是与那些带着新科技配备,还有向导带路的爬山英雄相比,大师单枪匹马默默赶路,才是真英雄。

西行路上,大沙漠是另一种挑战。沙漠地带,白天狂风挟着尘沙急如暴雨,令人睁不开眼睛,呼吸也困难;夜里磷火点点如繁星,妖魔鬼魅绕行前后,恐怖万分,大师有时高声诵念观音圣号 ,影像才应声而灭,有时则诵《般若波罗蜜多经》,影像才完全消灭。在大沙漠里,大风一卷,沙尘飞扬,风定后,景色全变,辨不出方向,只能靠前人留下的尸骨 引路。生活在安定环境里的人,为了路牌用什么文字书写,吵得沸沸扬扬,看到大师在沙漠里挣扎跨步,不由得怀疑是否有必要这样吵吵闹闹?大师全靠一股强大的求法毅力,支撑着他冒险向前跨步,我们若能也拟定生活的目标,把精神力气凝集在圆成目标的意图,生活就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

当大师离开烽火台后,因为错过了野马泉,再没地方可供他添水草,就这么走进了沙河。这段800里长的沙河万里黄沙,没有水源,大师走得人困马乏,停下来休息时,偏在这时失手打翻水囊,滴水不存。4,5天没有一滴水沾唇,大师干渴得两眼发黑,奄奄一息,浑身如焚,心里仍然默念观世音菩萨。当天晚上,就有个天神在大师昏昏噩噩中喝醒他,要他打起精神赶路。大师惊醒,马上收拾上路。马儿发狂奔跑,竟把大师带到绿洲。玄奘大师走出艰险的沙河后,进入伊吾国境,离开了中国的版图,无须再偷偷摸摸,精神上不再受折磨;不再受困于高山与沙漠,肉体上也不再受折磨。

玄奘大师到了印度,拜在那烂陀寺戒贤论师门下。精心钻研诸部经论五年,所学各门,无不精通,戒贤论师很器重大师。玄奘大师以留学生的学僧身份住进那烂陀寺,却在五年后,以学者的身份离开那烂陀寺,载誉回长安。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