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9, 2008

美与丑

在无锡游太湖 ,那是座以产石闻名的湖泊 。尽管当局已严禁采石 ,但盛名仍不减当年 。
太湖石的特征在瘦 、漏 、皱 、透 、丑 ,用以装饰庭院 ,有股苍劲古拙的美感 ,是富豪们争相购买去点缀庭院 、叠假山的材料 。停产之后 ,身价暴涨百倍 。利之所趋 ,竟然有人拿普通石子加工仿制 ,鱼目混珠以谋厚利 。
有位团友谈吐风趣 ,脑筋转得快 ,常有出人意表的说法 ,是团中的开心果 。当他看到导游所指的那方太湖石价值连城 ,脸上掠过一丝惊奇的神色 ,难以相信那块外表奇丑 ,身上千疮百孔的石子 竟能获得乾隆皇帝所赏识 。灵机一动 ,他在导游要我们鉴别石子时 ,总是抢先作答 ,而且从没答错 。上车时 ,他自揭底牌 ,原来他被导游誉为太湖石鉴别专家的秘窍在于专挑最难看的石子为答案 。他的结论是 :“在太湖 ,最丑的东西被视为最美 。这是个美与丑颠倒的地方 !”
世上的事 ,有好多的确难以用逻辑学去推论 。走在路上 ,我们常会遇上走在时代尖端的青年男女 ,把好好的裤子在膝盖部剪破 ,再在剪开的部分用力洗刷 ,务要使之露出线头 ,让裤子看起来仿佛已磨洗得穿洞了 ,才视为时髦衣物 。设若这些年轻人的父母要他们穿破旧衣物 ,他们肯定会叫苦连天 ,连声埋怨 。这种把完好的裤子糟蹋了才穿得舒服 ,以丑为美的心理叫人难以理喻 。
我们姐妹为爸爸穿一年孝服时 ,有位朋友看了不屑地说 :“这是什么时代了!人都死了这么久 ,妳们还是一身乌鸦装 ,没见过像妳们这么爱穿黑衣的怪人 。”就在那个周末 ,我们在宴会中碰头 。只见她一身黑衣裙 ,发髻上还簪着白花 ,黑色高跟鞋黑皮手袋 ,从头到脚 是孝眷的装扮 。我在戴孝 ,没得选择 ;她有穿扮的自由 ,竟用一身黑去求在万紫千红的女宾中显得突出 。除了那身她认为奇丑的乌鸦装外 ,再加上发髻的白花 ,活脱脱是“如丧考妣”装 ,那是个比我们更怪的怪人 。
有位旧同事 ,一向以温柔漂亮又能干见称 。他那名医丈夫竟背着她金屋藏娇 。最令她咽不下的那口气的是丈夫外面的女人长得庸俗 ,学历也比不上她 。婚外情被揭发后 ,她丈夫的借口是大鱼大肉腻人 ,不如青菜豆腐可口 。
美有时仍不免栽在丑的手中 ,这种美与丑颠倒得现像何止发生在太湖 ?
---------------寒梅

Thursday, July 10, 2008

奴与才

在一个集会中遇到曾经在同一个社团里服务的旧朋友。多年没联络 ,她一见面便滔滔不绝地告诉我组织里的近况 。列举了几项组织内那个专讨主子欢心的 “奴才”的傀儡行径之后 ,她要知道我的看法 。已离开那个组织多年 ,我没必要再踩那池浑水 。被问得急了 ,我有意岔开话题 ,告诉她 :“受人奴隶者未必有才 ;有才之士肯定不屑屈身为奴 。”话题兜着 “ 奴 ” 与“ 才 ”转 。
古时的社会不讲人权 ,因卖身而失去自由 或失势被俘的人 ,任由主子欺压 、蹂躏 。他们被套在 “奴才 ”的枷锁之下 ,只能忍辱受屈过一生 。到了清朝 ,宦官武臣一律对皇帝自称为奴才 。那群被环境所逼 ,不能不低头的人物当中 ,不乏真材实料之辈 。时至今日 ,奴隶制度早已寿终正寝 ;帝制不是被废除 ,便是大权旁落 ,皇室已不再握有主宰权 。国家里面 ,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无需再对人奴颜婢膝 。若还有那心甘情愿受人役使 ,对人阿谀奉承 ,双手捧上自己的尊严去任人践踏的人奴性十足 ,是奴不是才 。
有个朋友的上司要她依指示给上司所宠幸的亲信方便 ,把原该退回给教育局的证件交出来 。这位朋友虽然在能帮人处从来不曾拒绝伸出援手 ,只是 ,对上司强人所难的指示 ,她不肯为邀宠而在公务上徇私 ,坚持不把不该交出来的证件交给来人 。自恃有后台老板撑腰 ,来人气焰嚣张 ,不肯接受她以折衷方式提供的方便 ,把复印本掷地拂袖而去 。上司见她不肯买账 ,脸上挂不住 ,气得摔电话 。虽然触了逆鳞 ,她却因为保住做人处事的原则而心安理得 。能挺着一身硬骨头直道而行 ,全因她寡欲无求 ,具备了无需对人摇尾乞怜的本钱 。
有的老板求奴 ;有的老板求才 ;苛求的老板则要求兼具奴性与才干的属下 。喜欢在唯我独尊的云端上翻腾的老板要求最简单 ,只要属下肯放下尊严 ,对他低头哈腰 ,唯唯诺诺 ,公司里赞颂声充耳 ,入目的是恭顺祥和的局面 。主仆之间各乐其乐 ,人人皆大欢喜 。用人唯才的老板容不下磕头虫 ,靠实力换饭吃的员工在这里有宽阔的拓展空间 ;滥竽充数的货色在把戏被拆穿后 ,只好灰头土脸卷铺盖 。苛求属下有才华兼且对他唯命是从的上司常叹员工不易找 。不甘受屈辱的属下择木而栖 ,蝉曳别枝时 ,留下愣在当场的老板在搔头皮 ,始终悟不出日行千里的良驹一旦患上软骨症 ,便派不上用场的道理 。
---------------寒梅

Friday, July 4, 2008

月光下的萤火虫

看到我被邀出席地方首富的孙女的婚宴,那位常在我面前自诩所交非富即贵的朋友看了我一眼,错愕地问:“你什么时候也交上这么富有的朋友啦?”我幽她一默,调皮地说:“不是我交上了富朋友,而是她有了我这个穷朋友。”
这个家境不俗,本身也有一份高收入的朋友常以向我提及她的富朋友的琐事为乐。冷眼旁观,我看得出她为了满足高攀的虚荣心,不得不打肿脸皮充胖子,撑得很吃力。
不说平时不肯光顾小贩中心这种在她眼里有失身份的场所,就是每年一次出国旅行,她也不屑参与旅行社所组的旅游团,认为与背景参差的团友同吃同行,难免遇上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老粗,很煞风景。她总是约了几个足斤两的朋友同行。选定目标,精心策划后才交由旅行社为她们度身组团。膳食一流,住宿五星级酒店,羊毛出自羊身上,这种人数不多,服务周到的旅行团所费不菲是必然的事。
高昂的旅费没令她皱眉毛,倒是旅游购物的时候最叫她懊恼。她说有一次旅游欧洲,导游趁空档期提议带她们去参观名表及钻石厂。同行的富家小姐太太一听到可以以批发价买到货真价实的名表及钻石,人人趋之若鹜。她自忖经济实力上没法奉陪这种高消费,却为了不让团友们扫兴,只好哑忍。回国后,她连连在我面前责怪导游不是人,不该为贪图佣金节外生枝,有损职业道德。
虽然薪俸优渥,但是毕竟来自小康之家,比起同行的富翁富婆及商场女强人,她就像自来水,虽然源源不断,终究比海洋水还差一大截,这是她最大的抱憾。
好几次,她看到我与比较“像样”的朋友来往,总是好奇地追问她们的身世,我无从奉告,只因我深信交朋友靠因缘与志趣,对方是贫是富与我无关。反正她们再富有,也不会分我一分一毫;她们再穷,也不会向我讨一分一毫,要知道别人的家境来干什么?所以,初结交时,彼此不曾追究这项无关交友的条件,待交情深厚了,见面时有谈不完的话题,哪还有闲暇去管他人的私事?
别有居心的人攀龙附凤,志在捞油水。与这位朋友相识多年,我深知她没安这种不良的意图。她纯是出于优越感在作祟,以为混在凤凰群中,就能活得像凤凰,想借上层社会人士的光照耀自己以加强威信。她可忽略了在迷蒙的夜色里,光芒叫人惊喜的萤火虫在月光下会显得黯然失色。聪明如她,竞选择做月光下的萤火虫,飞得精疲力竭,始终无法凸显光辉,宁不可叹!
----------寒梅

Thursday, June 26, 2008

你准备好了吗?

看到恐怖分子无孔不入的暴行 ,再看今日新人类的工作态度 ,人力素质难求完美 ,人为的错失时有所闻 。在万里长空上飞行时 ,只要遇上一丁点差错 ,便如覆巢之卵 ,跌个粉身碎骨 ,所以 ,每一回出远门 ,我都在心理上做最坏的打算 ,却在家务上做出最详尽的安排 。
无论是出外旅行或是到孩子的家 ,我除了收拾随身携带的行李之外 ,也仔细记录家里重要文件的藏放处 ,影印三份 ,分别寄给孩子 ,以防万一有闪失 ,他们可以从我寄去的最新资料中 ,找到我的遗嘱 、保单 及其他的单据 ,省却了摸索的麻烦 。
独居生活中 ,没有人知道我把文件放在哪 。家居地方狭窄 ,家具时不时因有所需而移动 ,文件收藏处也随之转移。又因为文件时时有增减,记录也跟着必需时时更新。死人不再能讲话,到时要孩子们在千多方呎的屋内翻出他们急需的文件,费时又茫无头绪。所以,没事时,这种安排看似多余及自寻烦恼;在必要时,却能给后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华人都忌谈死亡,少见有人在健康时安排后事。三个孩子有没有认真看待我寄给他们的清单,我不得而知。只是,每每听到我提及后事的安排时,他们都避忌地岔开话题;朋友也惊奇一向做事态度积极的我怎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求生意识;四妹归咎于宗教信仰上的出离心,说我走火入魔,与其作死后的准备,何不把精力用在计划二十年后用什么方式庆祝孙女的婚礼。其实,我并非活得不耐烦或有出离心,相反的,我是积极地在为未可知的那一天做好准备:一面尽自己所能储蓄往生资粮,一面给身后的人方便,让他们能在有限的事假期间,把该办的事办好。他们做得顺畅,我也走得无挂碍。一场母子缘在彼此都没阻碍中结束,未始不是一种妥善的安排。
小时候,修女教我们日日行善以备随时面对死亡。信佛之后,佛教也说生死只在一息之间。四大一不调,一口气转不过来,人便活不下去。古德警戒世人道:阎王要人三更死,没法留人到五更。上天在这方面最公平:不论贫富、贵贱,时辰一到,没有人有能力让你多活一分一秒去把未竟的事做好,所以,切莫等待无常到来时,才叹息时不我与。
人人都怕死,却没有人能不死。环顾今日的局势,人的生命何其脆弱,天灾之日可以死,人祸延及可以死,先知先觉的人是否该时时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寒梅

Thursday, June 19, 2008

人生如寄

爸爸往生后,二妹把我们兄弟姐妹在两老生前送给他们的礼物整理出来归还我们。当中有几套我从澳洲买回来送给妈妈,她最喜爱的Sheridon床单和被套还没用过。爸爸生前,每晚睡前有用温水浸脚板的习惯,前几年我特地买给他的电动舒脚器,包装纸都还没拆开。在飞机上买给他的腰带扣子,也有两个原封不动过。当时,我只感叹老人家节俭,子女送的用品总不舍得用,结果有一些还没来得及用便再也没机会用。直到我为避免子女们在我身后不知如何处置满屋子的杂物,把他们送给我的东西分别装进写上他们名字的箱子时,才猛然体悟到子女孝敬父母的物质供养,实际上只是暂时寄放在父母手中而已。生没带来,死带不去,当时辰一到,闭上双眼时,供养品仍然回归子女手中,从而深感人生如寄,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透视。
顿悟如一道灵光闪入脑门,看出了何止是双亲的供养品,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何尝不也只是因缘巧合而寄放在我们手中,实地里,它们何曾真正属于我?
透彻地领悟了这一层道理,转头看看我刚整理出来,先夫生前的多张专业执照与文凭,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先夫靠远程课程考取会计系文凭后,因囿于人为关系,努力多年仍然过不了专业执照那一关。直到他凭经验及办事能力,受当年的吉打州州务大臣所器重,应聘成为多家国内外联营工厂的秘书与会计师之后,才顺利获得了工厂管理、秘书及会计师执照。他非常珍惜那几张得来不易的证件,花了不少钱装框摆在办事处。随着他的离去,那五个包装得很有气派的执照也跟着失去功用,却成了我的累赘,不知该如何处置装满两个纸箱的证件。
先夫寄居人世近半个世纪,那几张代表身份的证件寄放在他手中,让他引为自豪好几年。因缘一灭,人就像泡沫,破灭后不曾留下痕迹,千金难求的证件也随之形同废纸。他若有知,是不是会惋叹自己辛苦追逐了半生的功业如镜中花、水中月,以虚幻的形影逗人欢喜,却是谁都没法抓在手中,永远据为己有?
能看清世间的名利地位只是寄放在手中之物,人生不过百,何需再作千岁忧?在尽为人责任而劳碌钻营时,就不再耍手段巧取豪夺;为做人上人而力争上游时,即使冲锋陷阵,也少了一分戾气暴行。人生如寄的观念何啻是净化人间的清芳剂!
----------寒梅

Friday, June 13, 2008

光圈背后

国际巨星的母亲去世时,守丧期间,他为了赶拍片,没法尽人子之责回家奔丧,只在举殡之日及时赶回来送母亲最后一程。
看到这位为丈夫、儿女默默奉献一生的老妈妈缠绵病榻多时,只有女儿陪在身边;阖眼时,在影坛上放异彩的儿子、媳妇及唯一的孙子都来不及见最后一面,老人晚景寂寥,令人心中有很深的感触。
我在国民中学服务时,上司有三个资质优秀的儿子,先后以杰出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到外国深造。大儿子是太空机械工程师,这门技艺没法在本国展拳脚,学成后就在美国落地生根。接下来两个儿子也因为在外国待遇优渥,发展机会比本国强,学成后分别居留英、荷两地。老上司的太太在一场手术中输血,受C-型肝炎病原体所感染。病情虽然受控制,但每周必须到马大医院复诊。他为了陪妻子上医院而南下北上奔波,往日那股刚劲气魄被磨得荡然。难得在旧同事的聚会中遇到他,他总以同病相怜的口吻对子女都在外国工作的同事说:“在今天,养儿防老已是一种奢侈。”有一次,他无限感慨地叹息道:“我真羡慕家里有平庸子女的父母。即使孩子没有大成就,至少他们都留在父母身边。”尽管我们当中,有多人的子女都在外国工作,或许因为我们身体还硬朗,都把访孩子当生活情趣,一时体会不到他的心境感受,不知要从何劝起。
想当年,这位上司的儿子连续以冠全国的优异成绩上榜时,引来多少羡慕的眼光。他也曾以儿子所获奖学金在付生活起居所需,尚有余裕让他们回国省亲而自豪。那种得天独厚的幸运是我们同事之间常津津乐道的事。
孩子们辉煌的成就是父母无上的荣誉,只是,光圈中耀眼的光芒并不属于站在背后的人,讽刺的是,光圈背后往往是最黑暗的角落。除非你坚持要钻进光圈里去共沾那份喜悦,否则,站在黑暗冷寂中的滋味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有位法师开示时,曾说过一句触动人心的话,他指着环置在讲台上的花,对台下的听众说:“从你们所处的角度看,这些花都很美。但是,在我眼前的,尽是花梗与枝茎。”世上的事的确是如此。当花朵把瓣儿向前展风姿时,它背后却是没什么看头的梗茎,这就是人生的写照。能看透这层道理,无论置身光圈内外,都能怡然自得!
----------寒梅

Saturday, June 7, 2008

珍惜当下

分别为两岁及四岁的孙女,都爱穿我的室内拖鞋。只要看到我脱下拖鞋,她俩便一人一边,抢过去套在脚上拖着四处走。大孙女顽皮时,甚至还从我的脚上强把拖鞋抢去穿。
那一年动身到澳洲之前,我特地为祖孙三人各买了一双款式及颜色一模一样的室内拖鞋。但是,两个小可爱就是不肯穿自己的拖鞋,仍然来抢我的拖鞋穿。被缠不过,我对大孙女说:“妳这么爱穿阿嬷的拖鞋,待我死后,就把这双拖鞋留给妳好了。”
媳妇在一旁听到了,若有所思地望着我,神色诡谲,嗫嚅着对我说:“妈,将来您老了,死了,我们很欢迎您回来看我们,只是,我很怕看到您遗下的拖鞋没有人穿却自己在走动。”
也许是东南亚的灵异故事听得多,她竟然以为我魂兮归来时仍然会穿着拖鞋满屋走。看她一脸惶恐的表情,我忍不住扑哧一笑,叫她不必担心,这个世间太苦了,我死后还回来干嘛?
学佛的人最大的心愿是求往生净土,绝不会有人希望死后仍然阴魂不散,执著地停留在世间长伴子孙。所以,不管我有多疼爱子孙,当这一期生命里的缘分已尽时,我会给生前所接触的人与事都画上句号。
因果告诉我们:芸芸众生当中,有的人为报恩而来做人;有的人为讨债而来投胎。在该还的债还清了;该接收的回报已收回之后,就该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走得无牵无挂。
爸爸妈妈生前深信人死之后,会住进酆都城,生命仍在冥间延续,所以,他俩注重给先人烧冥镪及纸祭品。往生者在冥间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才有余裕回来庇佑子孙。虽然我们兄弟姐妹当中没有人相信这一套,却都不忍拂逆两老的意愿。办他俩的后事时,一切照他俩的意愿去做,也在过节及他俩的忌日依俗祭拜。至于他们有没有回来探视及庇佑,全没迹象可寻,我们也无从求证。我能肯定的是自己不会对子女做出相同的要求。
常见恩爱夫妇痴心地相许,要在来世再续缘。殊不知人天两隔之后,即使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未必能觅得对方的踪影。就算有幸一起再世为人,面目身份已全非,茫茫人海中,你能辨认得出哪个是前世的他吗?相逢不相识,续缘的心愿如何能圆?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梦,不如着实地珍惜当下,惜福惜缘尽责做人,让这一生更圆满。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