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6, 2008

你准备好了吗?

看到恐怖分子无孔不入的暴行 ,再看今日新人类的工作态度 ,人力素质难求完美 ,人为的错失时有所闻 。在万里长空上飞行时 ,只要遇上一丁点差错 ,便如覆巢之卵 ,跌个粉身碎骨 ,所以 ,每一回出远门 ,我都在心理上做最坏的打算 ,却在家务上做出最详尽的安排 。
无论是出外旅行或是到孩子的家 ,我除了收拾随身携带的行李之外 ,也仔细记录家里重要文件的藏放处 ,影印三份 ,分别寄给孩子 ,以防万一有闪失 ,他们可以从我寄去的最新资料中 ,找到我的遗嘱 、保单 及其他的单据 ,省却了摸索的麻烦 。
独居生活中 ,没有人知道我把文件放在哪 。家居地方狭窄 ,家具时不时因有所需而移动 ,文件收藏处也随之转移。又因为文件时时有增减,记录也跟着必需时时更新。死人不再能讲话,到时要孩子们在千多方呎的屋内翻出他们急需的文件,费时又茫无头绪。所以,没事时,这种安排看似多余及自寻烦恼;在必要时,却能给后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华人都忌谈死亡,少见有人在健康时安排后事。三个孩子有没有认真看待我寄给他们的清单,我不得而知。只是,每每听到我提及后事的安排时,他们都避忌地岔开话题;朋友也惊奇一向做事态度积极的我怎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求生意识;四妹归咎于宗教信仰上的出离心,说我走火入魔,与其作死后的准备,何不把精力用在计划二十年后用什么方式庆祝孙女的婚礼。其实,我并非活得不耐烦或有出离心,相反的,我是积极地在为未可知的那一天做好准备:一面尽自己所能储蓄往生资粮,一面给身后的人方便,让他们能在有限的事假期间,把该办的事办好。他们做得顺畅,我也走得无挂碍。一场母子缘在彼此都没阻碍中结束,未始不是一种妥善的安排。
小时候,修女教我们日日行善以备随时面对死亡。信佛之后,佛教也说生死只在一息之间。四大一不调,一口气转不过来,人便活不下去。古德警戒世人道:阎王要人三更死,没法留人到五更。上天在这方面最公平:不论贫富、贵贱,时辰一到,没有人有能力让你多活一分一秒去把未竟的事做好,所以,切莫等待无常到来时,才叹息时不我与。
人人都怕死,却没有人能不死。环顾今日的局势,人的生命何其脆弱,天灾之日可以死,人祸延及可以死,先知先觉的人是否该时时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寒梅

Thursday, June 19, 2008

人生如寄

爸爸往生后,二妹把我们兄弟姐妹在两老生前送给他们的礼物整理出来归还我们。当中有几套我从澳洲买回来送给妈妈,她最喜爱的Sheridon床单和被套还没用过。爸爸生前,每晚睡前有用温水浸脚板的习惯,前几年我特地买给他的电动舒脚器,包装纸都还没拆开。在飞机上买给他的腰带扣子,也有两个原封不动过。当时,我只感叹老人家节俭,子女送的用品总不舍得用,结果有一些还没来得及用便再也没机会用。直到我为避免子女们在我身后不知如何处置满屋子的杂物,把他们送给我的东西分别装进写上他们名字的箱子时,才猛然体悟到子女孝敬父母的物质供养,实际上只是暂时寄放在父母手中而已。生没带来,死带不去,当时辰一到,闭上双眼时,供养品仍然回归子女手中,从而深感人生如寄,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透视。
顿悟如一道灵光闪入脑门,看出了何止是双亲的供养品,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何尝不也只是因缘巧合而寄放在我们手中,实地里,它们何曾真正属于我?
透彻地领悟了这一层道理,转头看看我刚整理出来,先夫生前的多张专业执照与文凭,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先夫靠远程课程考取会计系文凭后,因囿于人为关系,努力多年仍然过不了专业执照那一关。直到他凭经验及办事能力,受当年的吉打州州务大臣所器重,应聘成为多家国内外联营工厂的秘书与会计师之后,才顺利获得了工厂管理、秘书及会计师执照。他非常珍惜那几张得来不易的证件,花了不少钱装框摆在办事处。随着他的离去,那五个包装得很有气派的执照也跟着失去功用,却成了我的累赘,不知该如何处置装满两个纸箱的证件。
先夫寄居人世近半个世纪,那几张代表身份的证件寄放在他手中,让他引为自豪好几年。因缘一灭,人就像泡沫,破灭后不曾留下痕迹,千金难求的证件也随之形同废纸。他若有知,是不是会惋叹自己辛苦追逐了半生的功业如镜中花、水中月,以虚幻的形影逗人欢喜,却是谁都没法抓在手中,永远据为己有?
能看清世间的名利地位只是寄放在手中之物,人生不过百,何需再作千岁忧?在尽为人责任而劳碌钻营时,就不再耍手段巧取豪夺;为做人上人而力争上游时,即使冲锋陷阵,也少了一分戾气暴行。人生如寄的观念何啻是净化人间的清芳剂!
----------寒梅

Friday, June 13, 2008

光圈背后

国际巨星的母亲去世时,守丧期间,他为了赶拍片,没法尽人子之责回家奔丧,只在举殡之日及时赶回来送母亲最后一程。
看到这位为丈夫、儿女默默奉献一生的老妈妈缠绵病榻多时,只有女儿陪在身边;阖眼时,在影坛上放异彩的儿子、媳妇及唯一的孙子都来不及见最后一面,老人晚景寂寥,令人心中有很深的感触。
我在国民中学服务时,上司有三个资质优秀的儿子,先后以杰出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到外国深造。大儿子是太空机械工程师,这门技艺没法在本国展拳脚,学成后就在美国落地生根。接下来两个儿子也因为在外国待遇优渥,发展机会比本国强,学成后分别居留英、荷两地。老上司的太太在一场手术中输血,受C-型肝炎病原体所感染。病情虽然受控制,但每周必须到马大医院复诊。他为了陪妻子上医院而南下北上奔波,往日那股刚劲气魄被磨得荡然。难得在旧同事的聚会中遇到他,他总以同病相怜的口吻对子女都在外国工作的同事说:“在今天,养儿防老已是一种奢侈。”有一次,他无限感慨地叹息道:“我真羡慕家里有平庸子女的父母。即使孩子没有大成就,至少他们都留在父母身边。”尽管我们当中,有多人的子女都在外国工作,或许因为我们身体还硬朗,都把访孩子当生活情趣,一时体会不到他的心境感受,不知要从何劝起。
想当年,这位上司的儿子连续以冠全国的优异成绩上榜时,引来多少羡慕的眼光。他也曾以儿子所获奖学金在付生活起居所需,尚有余裕让他们回国省亲而自豪。那种得天独厚的幸运是我们同事之间常津津乐道的事。
孩子们辉煌的成就是父母无上的荣誉,只是,光圈中耀眼的光芒并不属于站在背后的人,讽刺的是,光圈背后往往是最黑暗的角落。除非你坚持要钻进光圈里去共沾那份喜悦,否则,站在黑暗冷寂中的滋味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有位法师开示时,曾说过一句触动人心的话,他指着环置在讲台上的花,对台下的听众说:“从你们所处的角度看,这些花都很美。但是,在我眼前的,尽是花梗与枝茎。”世上的事的确是如此。当花朵把瓣儿向前展风姿时,它背后却是没什么看头的梗茎,这就是人生的写照。能看透这层道理,无论置身光圈内外,都能怡然自得!
----------寒梅

Saturday, June 7, 2008

珍惜当下

分别为两岁及四岁的孙女,都爱穿我的室内拖鞋。只要看到我脱下拖鞋,她俩便一人一边,抢过去套在脚上拖着四处走。大孙女顽皮时,甚至还从我的脚上强把拖鞋抢去穿。
那一年动身到澳洲之前,我特地为祖孙三人各买了一双款式及颜色一模一样的室内拖鞋。但是,两个小可爱就是不肯穿自己的拖鞋,仍然来抢我的拖鞋穿。被缠不过,我对大孙女说:“妳这么爱穿阿嬷的拖鞋,待我死后,就把这双拖鞋留给妳好了。”
媳妇在一旁听到了,若有所思地望着我,神色诡谲,嗫嚅着对我说:“妈,将来您老了,死了,我们很欢迎您回来看我们,只是,我很怕看到您遗下的拖鞋没有人穿却自己在走动。”
也许是东南亚的灵异故事听得多,她竟然以为我魂兮归来时仍然会穿着拖鞋满屋走。看她一脸惶恐的表情,我忍不住扑哧一笑,叫她不必担心,这个世间太苦了,我死后还回来干嘛?
学佛的人最大的心愿是求往生净土,绝不会有人希望死后仍然阴魂不散,执著地停留在世间长伴子孙。所以,不管我有多疼爱子孙,当这一期生命里的缘分已尽时,我会给生前所接触的人与事都画上句号。
因果告诉我们:芸芸众生当中,有的人为报恩而来做人;有的人为讨债而来投胎。在该还的债还清了;该接收的回报已收回之后,就该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走得无牵无挂。
爸爸妈妈生前深信人死之后,会住进酆都城,生命仍在冥间延续,所以,他俩注重给先人烧冥镪及纸祭品。往生者在冥间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才有余裕回来庇佑子孙。虽然我们兄弟姐妹当中没有人相信这一套,却都不忍拂逆两老的意愿。办他俩的后事时,一切照他俩的意愿去做,也在过节及他俩的忌日依俗祭拜。至于他们有没有回来探视及庇佑,全没迹象可寻,我们也无从求证。我能肯定的是自己不会对子女做出相同的要求。
常见恩爱夫妇痴心地相许,要在来世再续缘。殊不知人天两隔之后,即使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未必能觅得对方的踪影。就算有幸一起再世为人,面目身份已全非,茫茫人海中,你能辨认得出哪个是前世的他吗?相逢不相识,续缘的心愿如何能圆?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梦,不如着实地珍惜当下,惜福惜缘尽责做人,让这一生更圆满。
-------------寒梅

Wednesday, May 28, 2008

光圈背后

国际巨星的母亲去世时,守丧期间,他为了赶拍片,没法尽人子之责回家奔丧,只在举殡之日及时赶回来送母亲最后一程。
看到这位为丈夫、儿女默默奉献一生的老妈妈缠绵病榻多时,只有女儿陪在身边;阖眼时,在影坛上放异彩的儿子、媳妇及唯一的孙子都来不及见最后一面,老人晚景寂寥,令人心中有很深的感触。
我在国民中学服务时,上司有三个资质优秀的儿子,先后以杰出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到外国深造。大儿子是太空机械工程师,这门技艺没法在本国展拳脚,学成后就在美国落地生根。接下来两个儿子也因为在外国待遇优渥,发展机会比本国强,学成后分别居留英、荷两地。老上司的太太在一场手术中输血,受C-型肝炎病原体所感染。病情虽然受控制,但每周必须到马大医院复诊。他为了陪妻子上医院而南下北上奔波,往日那股刚劲气魄被磨得荡然。难得在旧同事的聚会中遇到他,他总以同病相怜的口吻对子女都在外国工作的同事说:“在今天,养儿防老已是一种奢侈。”有一次,他无限感慨地叹息道:“我真羡慕家里有平庸子女的父母。即使孩子没有大成就,至少他们都留在父母身边。”尽管我们当中,有多人的子女都在外国工作,或许因为我们身体还硬朗,都把访孩子当生活情趣,一时体会不到他的心境感受,不知要从何劝起。
想当年,这位上司的儿子连续以冠全国的优异成绩上榜时,引来多少羡慕的眼光。他也曾以儿子所获奖学金在付生活起居所需,尚有余裕让他们回国省亲而自豪。那种得天独厚的幸运是我们同事之间常津津乐道的事。
孩子们辉煌的成就是父母无上的荣誉,只是,光圈中耀眼的光芒并不属于站在背后的人,讽刺的是,光圈背后往往是最黑暗的角落。除非你坚持要钻进光圈里去共沾那份喜悦,否则,站在黑暗冷寂中的滋味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有位法师开示时,曾说过一句触动人心的话,他指着环置在讲台上的花,对台下的听众说:“从你们所处的角度看,这些花都很美。但是,在我眼前的,尽是花梗与枝茎。”世上的事的确是如此。当花朵把瓣儿向前展风姿时,它背后却是没什么看头的梗茎,这就是人生的写照。能看透这层道理,无论置身光圈内外,都能怡然自得!
----------寒梅

Thursday, May 22, 2008

孝亲

有位朋友看到我的三个孩子都希望我能留在他们的身边,语重心长地以过来人的口吻劝我在还有能力为孩子效劳时,先替自己留条后路,以防在失去利用价值时,被子女一脚踢开。
这位与我一样,有三个子女的寡居妈妈在退休后替大儿子夫妇管家,每天接送两个孙子上下课及参加课外活动,日子原本过得很充实。当小儿子添个宝宝时,家里乏人照料,要求她过去帮忙,两个儿子展开拉锯战。她以小儿子家境不好,雇不起帮佣,比较迫切需要帮手,不管大儿子的挽留,搬到小儿子的家。谁知有一天,她在洗刷地板时摔了一跤,扭伤腰骨。小儿子没法照顾她;大儿子怨她当初偏袒弟弟,拒绝回收有病痛的妈妈,她只好暂时投靠独生女。女儿新婚,家里有个按钟点计薪的女佣洗衣收拾房子,一家人的三餐都在外解决,不需她操持家务,她总算有个安身养伤之处。
听她谈到伤心处,声音哽咽,酸泪盈眶,我也为她心痛鼻酸,深深意会到她是有感而发,不在挑拨离间,也为今日的父母年老有病痛时的无奈而唏嘘不已。
这位朋友年轻时,为家人付出不少精力。她在商界服务,工作时间长,为了服侍丈夫及教养子女,是家里最早起身却是最迟上床的一员。丈夫死后,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没想到躯体一有残伤,便需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怎不叫天下父母见了为之心寒?
孝亲之道日趋式微,是不争的事实。慈乌反哺、羔羊跪乳的说教式版本早已被现代人束之高阁。我在为小朋友办的讲席上曾提到一则老掉了牙的小故事,说有个中年人嫌弃他那成为生活负累的老父亲,竟用竹筐把父亲背上山,连人带筐扔在荒山里。下山途中,陪他出门的小儿子挣脱他的手,要跑回山上,把背祖父上山的竹筐捡回来,以备将来父亲年老时,他可用这个竹筐把父亲送上荒山。从小听众的反应,我体会得到他们心中的震撼。
这则故事不能只用耳朵听,还得用心思去分析、消化及吸收。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听众真正吸取了故事的精髓,从而领会到“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将来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的因果定律,只是,我会在有机会与年轻人交流时,加倍用心在他们的心田上散播孝亲的种子,让孝道在人心萌芽茁壮。
----------寒梅

Saturday, May 17, 2008

老不死

只因为在年初一打破了一只碗,迷信华人习俗的媳妇深恐家姑犯禁忌会给全家人带来霉运而大动肝火。在气头上,一向口不择言的少妇冲口而出,骂家姑老不死。有生以来不曾受人如此侮辱,老人家被电击似地瞠目结舌。

看到儿子竟然袖手旁观:太太对母亲责怪时不加劝架;毒咒她时也不曾挺身维护,老人家气得肌肉抽搐,浑身哆嗦,只恨不能剖开胸膛,拔出插在她心头的那把利刃。
向邻居倾诉胸中的委屈,老人家犹自声泪俱下,哽咽着说:“早知有今日,我宁可在乡下独居也不会把全副家当交给他们买屋子。”
当年她打算卖菜园老屋,搬到市区与儿子媳妇同住,乡亲们都依依不舍地挽留:有人向她指出城市生活不适合从小在田野居住的老人;有人劝她三思,告诫她说:“卖掉房子就断了后路,住在儿子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日子不会好过,那时妳就会走投无路。”
想到自己年岁已不小,儿子是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迟早还得投靠他,她毅然把卖房产的钱交给儿子买屋子。自己算是新房子的半个主人,料想儿子媳妇必然不会亏待她。
半生菜农生涯磨炼出一副硬朗的身子,她来到儿子家,莫说种菜,想要种花草都受空间限制。一身精力没地方发泄,劳碌惯了,她闲不下来,便自荐要帮媳妇料理家务。媳妇吃不惯她煮的菜肴,于是,清理厨房、洗碗碟、扫地、抹地板的粗活全由她一肩挑起。
文化水平相差太远,她与儿子媳妇话不投机,日子过得很闷。幸亏邻居见她为人纯朴敦厚,对人热忱,乐意与她来往,帮她打发时间,也成了她倾诉委屈的对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邻居充其量只能借出耳朵听听她的牢骚,助她疏散心里的郁悒,却没人能帮她解困。
缴出了经济权,斩断了后退的路,老人家每天对着媳妇寒峭的脸色,已失去抗议的条件,再难忍的委屈都得哑忍。每当想起当年乡亲们的劝阻,她都心如刀割,只恨不能早日闭上双眼,不必再受周遭的寒意所侵袭。只是,身子骨壮健结实,求死也并不容易。
华人固然忌讳在元旦打破碗,更忌在新年期间把‘死’字挂在嘴上。媳妇骂家姑老不死 ,所犯的忌讳比老人家加倍严重。何况依华人习俗,晚辈诅咒长辈会遭雷劈的报应,万一老人家生无可恋而做出傻事,逼死家姑的罪名她可担当得起吗?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