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0, 2016

七月的恐惧


        有些华裔视农历七月为鬼月,相信这整个月里鬼门关大开,孤魂野鬼四出流荡,还穿凿附会地把各种灵异迹象与农历七月串在一起。我们小时最常听人绘影绘声说有女信徒为腾出手摆放祭品,将小孩安置在拜桌上,触恼了大士爷,取了小孩的生命,这一类的传说家喻户晓,很多家长用来吓唬好动的子女别靠近盂兰盆胜会的供桌。小孩无知,只会照单全收,不求证既然闹出人命,为何不见刑事追究?也不怀疑怎么不见有关小孩暴毙的新闻报导?于是,有人对盂兰盆胜会供的大士爷敬而远之,有人怕触犯到孤魂野鬼,在七月夜里尽可能不出门,也避免到山上海边。这些概念深植心中,久而久之,对农历七月产生莫名的恐惧。

        妈妈生前虽然也相信这一套,但是我们家的孩子大都在天主教学校就读,深受天主教教育的影响,虽然在妈妈禁制之下依然守农历七月的禁忌,却没有人真正相信七月鬼门关开放,恶鬼满人间。我们最喜欢的是妈妈要我们在七月初一、十五及月尾入夜时分在屋前沟渠边点蜡烛及烧金纸。家家门前都聚着一群孩子,拿着一大串蜡烛,把蜡烛黏在沟渠旁的马路上。我们像在玩接龙游戏,蜡烛从一家的沟渠边缘接到另一家的沟渠边缘。大家先是比看谁把蜡烛排得最整齐,点上后,只见烛光像一条火龙,煞是好看。大人虽然也知道我们只喜欢那种热闹的气氛,并不真正在为夜游的鬼神照路,但是,只要我们不讲冲犯鬼神的话,他们都闭一只眼任由我们玩乐。

        长大后,我们不再延续这些七月的习俗,也没再见到有人在入夜时分在沟渠旁点蜡烛。我当义工的寺庙在每年七月启建孝亲报恩法会,那是为报答先人提携之恩的超度先亡法会,在这个佛欢喜日里,本该只有感恩心,没有恶鬼阴影的威胁,但是,当义工时,却看到参与法会的孝子贤孙对七月有另一套禁忌。最明显的是常见他们在祭祀祖先后,把祭品留下就匆匆离去。劝他们把祭品带回家,才知道原来有人顾忌魂魄会随祭品进家门,扰攘家人的安宁;有人认为祭过死人的食物带秽气,吃了会带来晦气。更甚的是竟然有人对报名参与法会的收据也有所忌讳,有的留下不肯拿走;有的紧张兮兮地问我们要拿到什么地方焚化掉?一张平常的纸张,没有法力,更不具魔力,真有那么可怕吗?从这种种迹象,可见民间信仰的力量羁绊人心,无声无息中形成牢不可破的恐惧心理。对七月的恐惧已根深蒂固,不论对屋外的野鬼,甚至先亡的祖先都感到害怕,活在鬼影憧憧的心理压力下,七月可真漫长不好过啊!

       

Monday, August 8, 2016

假如你还剩六个月的生命


        有鉴于一位平日无病无痛的朋友被告知还剩六个月的生命,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医生的诊断就像颗被引爆的炸弹,把我们震得不知所措,除了非常不舍,更为生命的无常所震撼。这段期间,朋友聚谈,不自禁互问假如你还剩六个月的生命,你将做什么安排?

        有人潇洒地说:既然路已到尽头,无需再为开拓前程而奋斗,干脆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尽情享受人生。先与家人出游,游遍平日想去却还没去的旅游胜地,吃喝玩乐。养胖了,无需为体重担忧;玩疯了,没人会怪你放肆。反正日子已无多,家人会比较纵容,你有资格撒娇、撒野、放纵,毫无顾忌,那可是用生命抵押回来的啊,再不任性,更待何时?

        比较严谨的朋友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强烈表示不敢赞同,唱反调道:不行!既然是生命最后的路程,何不留下让家人朋友难舍的记忆?千万不能让撒娇、撒野、放纵留下放肆骄纵的标签,坏了一生守则的修行,那是晚节不保啊!我倒想尽量给家人、朋友更多的爱与关怀去感动他们,我走后,他们才会思念我…..”话还没说完,就被持不同见解的朋友唱道: 你累不累啊?已到生命的尽头了,还在摆地摊卖爱与关怀哦?他们说得也对,对家人朋友的爱与关怀是在平日的互动里累积,若只为了赢得人家的思念与不舍,临走前才积极推出超级的爱与关怀,就像苦情剧里生离死别的镜头,矫揉造作得叫人难以消化,有这种必要吗?

         眼界高,择偶条件苛刻,至今仍云英未嫁的经理级人马叹道:“哎哟哟,我连最基本的恋爱滋味都还没尝到,六个月后就得抱憾离去,这一生岂不是白活吗?如果我真的还剩六个月的生命,我不管张三李四,只要合眼缘,都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作风高傲的大女人这时一改常态,讲话像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表情滑稽逗笑,在场的人搞不清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已豁出去或只在讲风凉话。只见她高不可攀的架子不见了,身段放得很低,语气也温柔,我倒觉得她这一刻最可爱,难道真的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场唯一不为震撼弹所威慑的老人默默地聆听各人的观感后,脸上表情平淡,没有激动、没有恐惧、没有大家期待看到的焦虑,也并不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看到大家把焦点聚在他的身上时,只淡淡地吐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八个字。是的,寿命不受人力所控制,但是人可以决定如何去接受寿命的安排。还剩下的日子虽不多,用来安排身后事却绰绰有余,所以他不急。财务上,该还的还;该收的收,没賒没欠,走得轻松。子孙自有子孙福,平日尽了调教的天职,这一刻不劳再牵挂。身后是毁?是誉?是称?是讥?种如是因,结如是果,因缘果报最公平,容不得你挑肥拣瘦,既不能奢求,也没有什么好怨的,所以口服心服。把病交给医生,将命交给菩萨,尽了人事就该听天命,一生不欺不诈,菩萨会做最好的安排,他对菩萨有信心,是以心境平淡。

        一个话题牵引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冷眼旁观,就能看到不同心态的人呈现迥然各异的众生相,煞是有趣。只不知若是还剩下六个月的生命,请问你会做出怎样的安排呢?

Monday, August 1, 2016

信徒的迷思


       报载七月中旬有民众在靠近卓坤山的双溪里武油棕园放生31条大蟒蛇。大蟒蛇对人畜的杀伤力虽不及眼镜蛇,但是,它仍威胁那一带的居民、畜牧场里圈养的鸡鸭猪羊及上山休闲的民众的生命安全。

        放生的民众在觉察事态严重后,虽有向双溪里武村长确定放生蛇的地点以便善后,新闻却没交代他们放生蟒蛇的目的何在。31条蟒蛇不是个小数目,搜集这么多条蟒蛇的过程必然煞费周章,相信所费也不是个小数目,如此不惮其烦,不可能出于一时兴起或纯粹恶作剧。不论放生蛇的民众是与油棕园主人过不去或极有可能基于宗教为护生而放生,他们不把偌大数量的蛇放生在荒山旷野,却将它们放在能威胁到人畜的地方确实有鲁莽之嫌。虽然放生者强调说放生蛇的地方距离民宅约一小时的路程,但是,别忘了蛇是活的,而且行动迅速,它们为觅食求生存会潜入民宅,伺机吞噬人畜,在在都对民生造成威胁,更糟的是蛇群若在这里传宗接代,后患更加无穷。

        从另一个角度看宗教为护生而放生,他们花金钱精力去搜集蛇群,把原本自由自在生活在郊野的蛇群从它们的窝捕捉回来,最前线的受害人是那31窝蛇族。为了表现个人的慈悲,拆散了31窝蛇家庭,是自私自利的恶行,算是哪一门慈悲?被捕的蛇被放生了,放生者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做了善事,殊不知那31条蛇就像古时被发配边疆的囚徒。古中国不讲人权,被判流放边远之地的犯人申诉无门,心底深处仍难免有怨。蛇群可没犯错,无缘无故被放逐在陌生的环境里,它们为不可知的未来而惶恐;为妻离子散而伤痛,换成是你,会感恩那群把你当行善工具的“恩公”吗?31条蛇原本就是“活生生”的,何必劳你来“放生”?这种放生,不是多此一举吗?

        除了放生蛇,信徒最常放生鸟和鱼。每一次的放生,背后都同样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惨剧情。为了供应放生用的鸟和鱼,就有人四出捕鸟捉鱼,放生的人在不自觉中沦为破坏天伦的主谋,却又转回头摆出一副慈善的嘴脸,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里望母归,多么虚伪、多么自相矛盾啊!

       读到放生蛇的新闻时,我感触良深,因为十多年前我曾为了亲人的病发过放生的愿,到鱼店买了72条小鱼,拿到寺庙前的池塘放生,后来得知小鱼都葬身蛇腹,心里愧疚自己的无知与无明,以致放生成了放死,只能求忏悔、回向功德去补赎,从那时起,不再循俗放生,改之以随顺因缘放生。所谓随顺因缘放生就是遇上壁虎蟑螂找上门,将它们引到公寓楼下的垃圾桶,让它们在更广阔的空间找生存。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但求心安而已。

        身为信徒,理应遵循教规,但是,当发现教规有悖常理时,我不会盲目跟从。常见有信徒用惨无人道的方式杀人生命后还理直气壮地高呼他们的教主伟大时,我很为他们的教主叫屈,若果教主因信徒惨无人道滥杀无辜而伟大,他根本就不配成为一教之主;若是信徒有意遂一己的恶念,借教主的名滥杀无辜,那是陷教主于不义,罪加一等;若信徒与之前的我一样无知,欲放生却置之于死地,有识之士就该有以教之,导入正途,则是天下众生之幸矣!

       

       

Monday, July 25, 2016

观云悟相


         透过飞机机窗看云海,最常见的是一簇簇粉白的松树,层层叠叠,云堆里偶尔也显现各种类型的动物。我注意到观云人的心里想到什么动物,眼里看去就像是什么动物。云,它没有定形,是观云的人为它定的形。

         从香港飞高雄途中,我看到云堆呈现一只温顺的小猫依偎在一只狗的肩上,小猫懒慵娇惰,像小女孩赖在妈妈身边撒娇;狗儿和蔼慈爱,像妈妈在安抚娇憨的小女儿。猫狗原本是互不相容的动物,云里的猫与狗却出奇地亲昵,我虽觉得不合逻辑,却仍陶醉在那体贴温馨的一幕。那可不是出于我的想象,自然不是我定的形。定睛一再确定,没错,那确实是猫与狗温存的景象。这时,机身绕过云层,猫与狗蓦地里不见了,同是那团云,转个角度,换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恶魔的头,温煦不再 ,冷峻骇人。景象转瞬有180度的转变,我刹时顿悟:这就是世事,随时会转变,无需逻辑,显现的是无常相!明白了世事本无常,色相原是空,对世间物的转化就无需执著。

        悟归悟,对着色相,能不执著者几稀。色相的影响力,无远弗至,女性为了拒绝变老变丑而耿耿于怀,节食整容,典当健康在所不惜。男性为美丽色相所迷,拜倒石榴裙下,甘心在牡丹花下做鬼也风流。老千借色相的掩饰,衣冠笔挺,一副财阀相;店家被色相所遮蔽,捧为财神爷,珠宝名表尽往他的面前摆,招待阔客无需防范,待被妙手空空掉了包才觉悟被色相迷了心窍,悔之已晚。其中力道最强的莫过于¥相,足以颠倒众生,只要欠缺定力,为追求¥不惜毁了小己乃至祸国殃民,终至身败名裂者罄竹难书,这些都是世间人对色相的执著!

        人与人之间套上了人伦的外相,演绎出亲子、夫妻、手足、同窗、同事种种关系。往深一层分析,这一世的父母兄弟,前一世又是谁?既然无债不来,那么,是来还债?还是来讨债?还没走到最后,谁都说不清,不必为外相所迷惑。

        觉悟者告诉我们: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无缘不相聚。子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也告诉我们:世间众生,父母夫妻四种缘不外四大类:孝子贤孙是来报恩的;败家子是来报冤的;生得可爱,讨完就走,是来讨债的;供养父母的子女是来还债的。推广到我们一生所接触的人,对人事就能看得开。缘起则聚,缘灭则散,好好珍惜还能相聚的时光,随顺因缘,生活自然豁达。

        对生命中的另一半,无论是因善缘而聚,或是因恶缘而结合,既然是百世修得的因缘,那就欣然接受。偿还恶因缘,给它画上句点,来生来世不再遇上,不是很好吗?以此类推,对身边的人,该偿债的,偿得无怨无悔;对生得可爱却走得早的,就算心有不舍,明知他为讨债而来,也该放手让他已得偿所欠后安然离去。像这样,完结恶因缘,让善缘再广结善缘,至少娑婆之苦不再那么苦涩,不亦善哉?

        

Monday, July 18, 2016

一粒老鼠粪足以破坏一碟美食


        学生来电告诉我她从我的部落格贴文中得知我捐书的事,为了响应推广阅读风气,她建议由她去联络老同学,合资为在籍学生提供阅报的方便,问我可赞同她的做法?这可问倒我了!

        鼓励在籍学生阅报,既能增广见闻,也让他们从副刊的文学作品学习书写规范华文,一举两得,值得鼓励。只是,莫说今日的报纸副刊没有供学生投稿的平台,所刊载的文学作品也大幅度减少,就算还有让学生从中吸取养分的版位,这当中好些作品并不全符合华文书写的规范,倒是参杂了俚语方言,成为大杂烩文学,那是另一类的文字污染!我曾读到“D地野都系我老豆教的大佬冇胆话,你敢?尼个衰仔黑人憎这是哪一门的华文?此外,搞唔掂冇眼睇搞搞震这一类被用得多而跻身规范华文的词汇,几已积非成是。更可怕的是有些来头不小的作者,其作品的标题竟然是方言式的、不伦不类的华文,试想若学生阅读后照单全收,让这一类不是华文的华文驻扎文坛,下一代的华文还算得是华文吗?

        我对方言式的华文敏感,全因我当华文教师时,有一位写福建话华文的作者是当时某报副刊的当红炸子鸡,他能理直气壮去揭发时弊,淋漓尽致地替读者说出他们没法表达的心声,很受读者爱戴。有读者徘徊报馆门前等他下班,瞄他一眼才舒服地离去;有读者送蛋糕表达仰慕;他的行文尖酸泼辣,专栏的文章就像一道道甜酸香辣恰到味的菜,很对读者的胃口,一上桌,就博得掌声如雷。他的专栏替副刊添光彩,替报纸吸引读者,他成了报馆的宠儿。我虽然也喜欢读他的专栏,只是他的福建话式的华文却叫我们这些华文老师苦不堪言。学生的作文里,写参加宴会的场面,免不了出现吃桌 (宴席)、写华人习俗的文章,必然有红公间(神庙)、机童(乩童),不一而足。饶是我们怎样警告学生这种不是华文的华文会在会考里把她们拉下马,学生依然听而不闻,照写不误,我们只能紧皱着眉头一再改。退休多年后,有学生向我透露她被调派中国,就因习惯用方言式的华语而吃了大亏,(见2012315日《文字污染》)更加深我对方言华文敬而远之。

        我虽乐见青少年多阅读,却也没掩饰我对今日报章副刊版某些文艺作品的失望。虽然,这种受污染的杂烩文章并不多,但是,一粒老鼠粪足以破坏一碟美食,从当年那些搀杂了福建方言的专栏文章贻害了我的学生的实例,足以证明我所言不谬。这些纯是我综括个人的教学经验而得的观感,说我执着也好,说我要求太严谨也好,作为华文老师,我的立场分明,不会妥协。但是,我并不想左右学生的决定,既没鼓励她积极去推行她原定的计划,也没泼冷水,她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见解,应该知道要怎么做。

       

       

Sunday, July 10, 2016

人祸


十妹在槟城的工作部门关闭,她被调派到黎巴嫩(Lebanon)首府贝鲁特(Beirut)工作。我的知识浅陋,对黎巴嫩认识不深,只知那是属于中东国家,东部与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中东国家的局势不靖,炸弹袭击、恐怖分子杀害平民,时有所闻,尤其叙利亚自2011年初局势紧张持续至今,多地武装冲突不断,内战升级,战斗蔓延到黎巴嫩。叙利亚人民宁冒生命危险逃亡他国的新闻,叫人很为难民的苦难心生不舍,尤以3Aylan卧尸土耳其Bodrum附近沙滩的照片见报,揪痛世人的心。一听到十妹将到与叙利亚为邻的国家服务,我的心不禁往下沉。

        在这个国际性非盈利机构工作十多年,十妹一直都做得很有成就感,就算当年外甥女还在稚龄而她必须出差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甚至埃及,她眉头都没皱一皱,足见她对这份工作的尊重,所以,我们姐妹虽然担心她的安全,却没有人加以劝阻。体贴的十妹夫什么都没说,只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他的工作,找匠人安装好即将空置的屋子的防盗设备,再打点一切,就陪太太走马上任。

        从十妹传回来在贝鲁特上巴刹买菜的相片,看到那边的菜市场比我国高档的百货市场还整齐美观,与我想象中的中东战乱国家的形象相差一万八千里,我不禁有些混淆,怪自己怎么把人家的国家想得那么不堪呢?难道贝鲁特果真如传说中说的,有小巴黎的外号,生活浪漫而且有品味?只是,她夫妇除了在抵达时传讯报平安,便因当地电讯不如我国方便,我没再听到他们的讯息。我想念她,传短讯问候,她回邮要我们放心,她说他们能适应那边生活,只是工作很忙。后来才从四妹处知道从黎巴嫩寄短讯,每则马币十令吉,短讯若写得不短,就当两则计算,收费贵得令人咋舌!像这样电讯不方便的国家,与舒适、有品味划不上等号,那会是个怎样的国度?

        我们家族的成员散居国外的人数不少,从最邻近的新加坡,到澳洲阿德莱特、悉尼与柏斯、欧洲的荷兰,最远的在加拿大。不论距离多远,我们只有思念,不曾有忧虑,只有十妹夫妇在黎巴嫩最令一家人担忧,全因那个国家笼罩在战乱的阴影。

        今日人类最引以为苦的是天灾不断,人祸频传。天灾不是人力所能阻拦,人祸却是人为的灾难。为纵一己的私欲,丧心病狂的人威胁人命,带给世人恐惧与忧虑,这种人还能算得是人吗?

       

        

Tuesday, June 28, 2016

夹心人


        老同学传来一则短讯,提到30年前有位大学讲师家的家庭悲剧。那位讲师是独生子,懂得感恩寡母拉拔他长大,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在当年,能在大学当讲师是人人艳羡的优差,他与妻子也很恩爱,事业感情两得意,本该是泳浴幸福圈中的幸运儿,却因为妈妈与妻子不和而做了夹心人。

        上个世纪,华人家庭还不兴小家庭制度,儿子婚后若搬离父母家与妻子过二人世界会被认为是遗弃父母、不知感恩而被目为不孝。但是,大家庭里一旦婆媳不和,生活琐事中,婆媳各持己见,小事一小吵;大事一大吵,家无宁日,最苦的是夹在两个爱他也为他所挚爱的女人之间的男人,幸运的讲师就这样不幸地卡在这狭缝里!

        更不幸的是单亲妈妈只看到当年拉拔儿子长大的养育之恩,认为儿子必须用孝与爱回报她,绝对不许有了老婆不要老母;妻子却以为家是她夫妇撑起的,自己是丈夫的另一半,把妈妈放在第一位,那自己又算什么?为争取家里女主人的权利,她与丈夫摊牌,用分手威胁他。讲师既没法尽孝子的本分,也没法扮演好丈夫的角色,难以两全其美,懊恼之余,竟然选择用Potassium Cyanide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我的同学把这宗家庭悲剧归咎于女人是祸水

        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只要悲剧里三个角色肯妥协,情势本可以扭转,悲剧就能避免。讲师卡在两个他挚爱的女人中间,最具关键性。慈母养育之恩他从小就深深感受到,也明知母恩必须报,婚前若能向妻子强调这一点,让妻子了解他的处境与一般男人不同之处在于他肩挑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责任,在母亲有生之日,必须把她放在第一位。妻子婚前已有心理准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婚后会对婆婆礼让三分,就能减少婆媳间的冲击。

        妻子既愿与丈夫同甘共苦合力撑一个家,丈夫的责任自然也是自己的责任,这是上个世纪大家庭里媳妇的普遍遭遇。把委屈与无奈往肚里吞的并不止自己一人,有伴同行,小媳妇的路上就不再寂寞。用“婆婆年岁已不小,忍让的日子不会太长”聊以自慰,借用阿Q的计算机算一算,自己来日方长,与丈夫携手同行的日子比婆婆长,心里释然,即使婆婆专横,承受起来也会少一分委屈感。何况对她老人家忍让一分,就是在帮丈夫尽一分孝,丈夫会对自己感恩而多爱自己一分。这样子加加减减之后,委屈与吃亏的感受被冲稀,痛苦也就减轻了。

        老妈妈年纪大,观念已定型,有老年人的执着,是家里三造中最难改变的一个。只是,儿子媳妇孝她顺她,老人家在鸡蛋里挑不到骨头,吹毛求疵也找不出岔子,拳头打在软面团,引不起反弹,家和万事兴,天下就太平了!    

          悲剧中三个角色各需负分内的责任,不能推诿给任何一方,所以,这不关女人是祸水的问题。悲剧已铸成,一切言之已晚,只能借此作为针砭,让未来人在婚前奉为圭臬,婚后不越雷池,家家都能长辈疼惜晚辈;晚辈敬爱长辈,娑婆就能化为净土。

 

                                                         后记

        读老同学递来的短讯,我脑海里浮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佩服妈妈的智慧。爸爸妈妈有4个儿子11个女儿,只有两个女儿没出嫁,至今仍住在祖屋里。大弟是祖母的心肝宝贝,他在祖母的守孝期间结婚,遵俗必须住在祖屋,其他孩子,不论男女,妈妈都限定结婚后就各自组小家庭,只在媳妇或女儿做月,有需妈妈帮忙时,产妇才回祖屋暂住。爸爸妈妈在世时,每个星期天,兄弟姐妹抽得出时间的,都回去陪老人家。大人小孩都很期待每周一次的家庭聚会,一家人靠得很紧。妈妈是上一代的人,却有新潮的理家手法,当时姑母说她这种安排会自讨苦吃。妈妈回以婆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才会自讨苦吃。如今我们兄弟姐妹感情融洽,爸爸妈妈生前都对他俩尽孝,有了家庭后分开来住,少了摩擦,未始不是一种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