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3, 2018

经验分享

(八旬寿辰庆典中与嘉宾分享的话)

             一般人把人的一生比喻为长途车程。有缘伴在身边的人就像同车的旅客。一路上,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上车的是因缘具足来相会的人;缘尽了的人下车后不再相会。明白这个道理,对有缘相聚的人就该懂得惜缘;缘尽下车的人就向他挥手道别,祝他前面的路一路顺遂。

          我教了35年书,最常提醒学生的就是坐车时睁开眼睛注意看窗外的景色,借外面的景物增长自己的见识;做人处事时,紧记住过往的经历。对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可以原谅他,但是要汲取事情经过的经验与教训,以后不再重犯。这样,你才不会“活到老,犯相同的错误到老,”来纠正自己,这叫做“Forgive but  Don’t Forget   ”。能用自己或别人的人生经验警惕自己,可以不再重蹈覆辙,不再犯相同的错,省下很多宝贵的时间和体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古圣先贤说的:“以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在这辆人生列车上已将近终点了,很快就将下车。今天我要把我这些年来所体悟到的见识与在座各位分享。

1)。做人要知足:

       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人都懂,但是一碰上时,却迷糊了。

       我所谓的知足,除了不贪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强求。在生活里,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要竞选什么职位,但是上天不眷顾我,被别的候选人扒头,我落选了,于是,有的不知足的人怨天尤人、有的则不择手段给对手添麻烦,制造纷乱。这两种不知足的人都不会快乐: 怨天尤人的人紧皱眉头,脸色像包公那么黑,开口满嘴污言烂语。这时候的他心里痛苦,外貌丑陋,周遭的人都会对他避而远之,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没好处。另一种人更糟糕,落选后怀恨在心,竟然不择手段制造麻烦,搞破坏,这种破坏王损人不利己,结果两败俱伤。

        其实,心术不正的人强求上位能成功吗?那可未必!就我们的社会里所看到,那些用强权把人挤下台的人,强抢来的权和势就像锋利的刀和剑,挥刀舞剑那一刻很风光,舞到最后却往往把自己砍得血肉模糊了,那种下场很可悲。你,愿意学他们吗?

2)。做人要懂得感恩:

        感恩是用行动来表达,绝对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我妈妈在世时常常教我们说“吃果子,拜树头”;也说“吃人一口,还人一斗”那些是闽南语的俚语。“吃果子,拜树头”的意思就是树结了果子给人吃;人要拜树头以表示感恩。“吃人一口,还人一斗”是教人要懂得感恩,接受别人给你吃一口饭的恩惠后,要用一斗米来报答。等于华文的“受人点滴之恩,自当涌泉以报”。在你渴得要命时,人家送你一滴水,往后你该用满满的泉水去报答恩人。

        我这一生,遇到的贵人很多,我的朋友常常说我贵人多,有福报,所以我感恩的人不少。

        从小,我承受很多磨炼。磨炼的时候虽然很苦,但是,磨炼就像学徒学手艺;学生求学问,能将吃苦当吃补,你就会一生得益匪浅!我是17个弟妹的大姐。家里弟妹多,佣人不易请,没有佣人的日子,我年纪还小就学会帮忙洗衣、烫衣、煮饭、煮菜、顾弟弟妹妹。经过这番磨炼,有自己的家后,没有佣人的日子,家务难不倒我。被家务弄得手忙脚乱的同学赞我能干,其实我并不比人能干,而是我比较有福报,我小时有机会学习而她们没有。教我做家务的妈妈林仙英就是我的贵人,我以尽孝养报答她。

        我懂事时是日治时期,我和大弟跟着阿嬷爸爸妈妈住在甘蜜山上一间三面是树林的亚答屋。那时物资贫乏,人人都俭省过日子。和平后,生活改善了,但是,弟弟妹妹一个接一个出世,家里人口多,妈妈精打细算,她用身教,也用言教养成我们节省的好习惯。她教我们:该省的,一分钱都不许浪费;该用的,一分钱都不能节省。

        1985年,上天给我最大的考验:我的先生周瑞生在这一年913日往生,那时我的儿子和大女儿还在澳洲念书。在外国的学费、生活费负担不轻 ,靠我微薄的薪水确实不好过。幸亏我和三个子女并没有被先夫宠坏,他在的时候,我们日子过得很富裕;他往生后,我们也能俭省过日子。我很感恩有3个懂事的孩子,能跟着我过清淡的日子而没有一声哀怨。今天,3个孩子的事业都已有成,但是,他们仍然在该节省时不会浪费;该花费时不乱节省,看到妈妈的家教有后代子孙在传承,这就是报答亲恩的体现啊!

        有一位非常赏识我先生的客户有先见之明,他同情我这个商场白痴,在我办完先夫的丧礼后,叫我到他的办公室。不客气地指我只会教书,没办法管先夫留下的会计公司,客户会被抢走。他教我不可以辞去教书的工作,必需找合格的会计师合股经营S. S. CHEW会计公司,才能保住先夫留下的事业。一切果然如他所料,我先生一手调教出来的职员竟然真的将客户转到他们另组的公司。幸亏有丹斯里骆文秀老先生及时的教导,让SSCHEW的招牌一直留存到今天。这33年来,我从没有忘记过这位贵人的恩惠,只是,我报答无门,只在一有机会就表达对这位老先生的敬意。

        三个孩子先后出国读书,就业,弟妹们对单独在家的大姐关怀备至。住在我家对门的3弟曾锦兴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们公寓的水泵坏了,2楼以上的住家必须到楼下community hall去提水。我的腰痛脚没力,没法到楼下挑水,正在计划要用矿泉水替代时,3弟曾锦兴来叫门 ,他提了2桶水给我应急,我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除了感恩,报恩,我还把3弟和3弟媳陈莲叶在生活上给我的方便告诉孩子们,让他们以爱及感恩心帮助我回报。

        两次摘白内障,一次动膝盖手术都是4妹曾翠娥全程到医院陪我,也在出院后看护我,带我做复健。这些姐妹情不是感恩两个字所能报答得了。我和子女们都竭尽所能在回报。

        幺弟知道我不放心单身住在吉隆坡的小女儿 ,他和弟媳庄丽娥处处帮我关照我的小女儿。那年我和大女儿及侄儿曾豪杰结伴到台湾佛光山。我们在香港转机时,接到小女儿传来短讯说她腰际软骨压到神经线,痛得没法站和坐。幺弟第二天还得到德国出差,他当机立断,先把我的小女儿送进医院动手术,后续工作交给弟媳妇和在高雄转机赶回去的大女儿,还让我的小女儿留在他家养病及作复健。

        其他的弟妹、弟媳、妹夫 ,还有侄儿侄女、甥儿甥女都在这里那里对我好,要一一地讲,今晚的晚宴要延长到午夜。有兴趣听的亲友,请到我家泡茶聊天再说把!

3)。做事要抱“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态度:

         怕输的人绝对不肯吃亏,马来西亚人常常笑新加坡人怕输,其实,在马来西亚,怕输的人不比新加坡少。看看你前后左右的人,有多少人遇上偷工减料的机会肯轻轻放过?遇到能占人便宜的地方不紧紧抓牢?事情出差错时,有谁手指不都是指着别人?

        我爸爸曾汉水在人群中是那么的出类拔萃,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爸爸生前从事建筑业。他最卑视的是偷工减料的建筑商。就其因为他从不偷工减料,不捡小便宜,所以,标工程时吃了大亏,但是爸爸择善而固执,所以,他获得德国政府的赏识,把当年发展升旗山的工程交到他手中,是他一生最引为自豪的成就。爸爸的基因(DNA)为我们兄弟姐妹奠下摘取不少辉煌成就的基石。虽然,妈妈看到子女孙子们做工时为求完美,不怕吃亏;为尽责工作而额外付出时,总是说:“哟,我怎么出了这群憨子憨孙,乐意为公司超时工作而不辞?”,但是,我们都看得出她心里的欢喜。

        退休23年,我不时会在不同的场所遇到我教过的学生,远至1964年居林觉民中学,1965年北海圣马克中学,1967年雅比粦中学,1988年菩提中学的学生,有的学生已为人父母,有的甚至做了阿公阿嬷,叫我惊奇的是和他们谈起上课情形时都还清清楚楚记得我讲过的劝语、我说过的故事,我总算没有白教他们!那35年的教师薪水没有白拿,这全归功爸爸教我们以“吃亏就是占便宜”的人生哲理,我用工作上的成就表达对爸爸的感恩!

        80年的生涯,29237天,每天都采集了生活的知识,留下的记忆,与做人做事的经验,足以作后辈的参考,谢谢大家耐心在听,谢谢你们。

        最后,我要深深感恩今晚拨出宝贵时间,赏脸出席晚宴的亲人、亲戚和贵宾,谢谢你们。谢谢年已95岁,行动不太方便,却肯赏脸出席寿筵的三舅母。谢谢高龄87岁的四姐肯赏脸出席。 谢谢特地从澳洲远道而来,赏脸出席晚宴的八妹夫雷乃寅和侄儿曾伟杰, 谢谢特地从新加坡到来的外甥梁艺仁。谢谢从吉隆坡特地到来的幺弟曾焕兴一家人,九妹曾嫦娥一家人,外甥林有益一家人及林有文一家人以及外甥NickyDarryl两兄弟。谢谢从双溪大年特地到来的外甥媳陈莲春、 外甥女林雅心一家人及林芬庆一家人。我们在酒席已订好后,才知道外甥媳林桂鸾 及外甥女芬庆持长素,这家海鲜酒店没供应斋菜,只能做些调整,芬庆知道了,在电话里告诉我的大女儿说,“吃什么不重要,我们要的是来给大舅母贺寿。”庆,你这句话让大舅母深深感动,谢谢你们。

        我的二妹曾玉娥 和三妹曾金娥赶到澳洲柏斯帮外甥媳做月子,今晚没法出席,她在出国前先请我们吃饭,预祝生日;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甥女蓝依龄的大女儿这时在考小学毕业考试,不能回来,她一家人也在上个月回来时请我们吃饭庆生日,叫我非常感动也很感激。

          我还要谢谢这次为我们亲力亲为印制生日红包封及谢卡的JEFFERY TEH先生、帮忙我们接洽印谢卡及订生日蛋糕的侄女曾晶晶 以及今晚的摄影师我的侄儿曾国成。谢谢你们。

         为了筹备今天的晚宴,我三个子女崇义、仪卿及仪菁为了给妈妈一个美好的生日会,样样都求做得最好。娑婆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有做得不够完美,招待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在此,我除了感恩有3个有孝心,懂事又慷慨的孩子,更要感恩他们的爸爸已故周瑞生赐于我三个子女,他们就像各有120°的版,凑成我生命里360°的圆。谢谢。

 

        

 

Monday, March 12, 2018

以佛眼看人,人人是佛


                ----悼林银海校长----

        除夕那天,把祭拜先人的供品摆好后,我坐下来喘一口气,顺手翻开报纸,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林银海校长的讣告,我一时怔住了。

         林银海校长是我在菩提国民型中学执教时的校长。我在1994年退休后,偶尔还曾遇到校长,却从没听说校长抱恙,怎么好好一个人,说走就走了?

        我在1988628日转到菩提中学,教的是下午班。第二年才在上午班上课,校长在张怀声副校长的推荐之下要我出任训导主任。我自觉初来乍到,与学生不熟,难以以德与爱心服人而力辞。校长不置可否,只递给我一个装了学长照片的信封。谁知第二天开学典礼时,竟然要我以训导主任的身份上台,大庭广众之前,我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林校长为人随和,容易共事,在他的领导之下,我这个专唱白脸的角色有难处也有轻松的地方。难处在于林校长的菩萨心肠,他以佛眼看人,人人是佛,天下没有坏人。即使学生已在校长面前承认她顺手牵羊拿了同学的文具,我到教务处去拿记录簿让学生自己亲笔招供。回到校长室,只见犯错的学生舒服地坐在访客的椅子上,校长还为学生开脱,说她站得太久,累了,就让她坐坐。带了不该带的奢侈品到学校,被学长查获,东西被扣留,待家长来认领的学生往往会到校长室苦苦求校长放过一马。我和辅导主任许清雪老师只好配合书记Cik Salmah守关,打发到校长室求情的学生回教室,免得校长难做人。

        最叫我难忘的是1990年高三毕业生罢考公民科那件轰动一时的事。高三生以中五会考没考公民科,要求校内期考也废除考公民。校长不许,学生竟然罢考。我一听到监考老师的报告,马上到高三五班警告学生以罢考的严重后果,强调罢考生会被记大过,罢考的学长会被撤职。中五毕业生被记大过,后果非同小可。肇祸的学生后悔,她们的家长焦急,但是校长内心的煎熬比学生及家长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慈父的痛苦都写在脸上!

        校长在权限范围内给予家境有困难的同事种种方便,处处以同理心待人,待人接物总是语气温顺,与他同事6年,我没见过他责备过员工。就算是不太尽责的老师,他顶多是在他们上课时多巡视几遍,让对方省觉而专注,不动声色中劝解。

        学长团为了让有能力服务但家境贫穷的学生能出任学长,学长大衣都由校方提供,每年年底洗干净后才交回校方。1989年我为了一口气缝全体学长的大衣,带着学长们在休息节义卖筹款,林校长给我们种种方便,加上校中老师们大力支持,很快就筹得七七八八。这时,有学生家长捐来尚不足的几百块,一问之下才知道林校长从来不肯接受佣金,所以提供服务的贩商在学校有需要时自动捐助。在一般学校校长广泛流行抽佣金自肥陋习的教育圈中,林校长的人品有如一道清流,纯洁无染,树立清廉的典范。

    林校长,您待学生如子侄;对同事宽容厚道,是校中上下,人人尊敬爱戴的长者。您的高风亮节,人人赞誉同仰。人生如此,也该无憾。安息吧,林银海校长!

 

 

Friday, February 9, 2018

今日的家庭太冷漠


        “你们小时我们大;你们大时我们老!我们能大家吃一顿饭,重温往日的旧梦吗?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这是我2018年的心愿。”这是阳历开年三周后,一位读者借助纸媒的一角传达的心愿,想必是发自一位渴望能与子女 在三个星期后的农历新年回家聚餐叙天伦的父亲或母亲的心声。51个字在呢喃,如泣如诉,读起来,字字心酸。 

        从前的人常说:“娘在哪,家就在哪;爹在哪,天在哪”,时至今日,年轻人的观念已有所改变,“妈妈”成了“啰嗦”的代名词;爸爸的尊严也在时日的洗礼下日渐褪色。最常见到的是子女犯相同的错误,只要母亲再次叮咛,犯错的人不但毫无愧疚的表情,倒反是用不耐烦的语气与包公脸回应。我当教务主任时,最叫我难忘的一次是学生在他的父亲向我数说他在家里固执难调时,瞪着他父亲说:“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这种没把长辈的尊严放在眼里的年轻人,狠刮了华校教育一巴掌!是教育的失败!

        古时华族文化强调“亲在,不远游”,今时今日,世界村缩短了空间距离,为求学、为谋生,离乡背井已是常事,晨昏定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亲情淡薄的人如振翅远飞的鸟,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重视家庭观念的人,却因相隔万重山,也只能在华人节日回家省亲;当然也有人因时间、经济等种种出于无奈的因素,没法继天伦。最叫人难解的是竟然有人身在国内却不耐烦回家听老人家弹老调、不愿屈听庭训而只把家当旅社,累了回来倒头就睡,与家人虽然咫尺,却似天涯。有一年理科大学佛学会邀我给会员们讲谈时,负责人要我把重点放在鼓励学员们多亲近家人,尤其外州的学员,假期回乡,行李一放,就忙着去访老朋友,联络旧同学。父母想与子女同桌吃一顿饭,谈一谈他们离乡后的生活都没机会。任由这种亲子关系持续,这批青年长大后,会与父母谈心事吗?这种家庭还有值得回味的温馨亲子情吗?代代相传下去,家里的气氛不太冷漠吗?

       

 

Thursday, February 1, 2018

科技进步神速是福?是祸?


        《西瓜视频》有部短片《再不努力,就要被淘汰了》,展示科技进步,生活中很多作业,轻如厨房里磨米、剁肉、切菜;餐馆里炒菜、端碗、上菜;重如工地里搬砖、砌墙;成衣加工业里的裁缝作业;甚至艺术界弹钢琴、笔墨书法挥毫都将被机械所取代,警惕人类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表面上看,短片是在激励年轻人要打拼才能生存。深入去推理,如果机械能胜任生活中粗细工作,将来的局面会是老板宁可一次过下重本买下不必支薪、可以超时工作、没有周假、没有人事纠纷、不受劳工法令干预的机械员工,那时,无论你多努力,求职的窄门里僧多粥少,失业率势必暴涨,骨牌效应之下,治安必然跟着亮红灯。

        今日社会,一些不自爱的瘾君子在毒瘾煎逼之下,放下尊严偷鸡摸狗,甚至不惜为满足毒瘾伤人劫财,严重搅乱治安。老弱妇孺出门时步步战战兢兢。遇有摩托车经过,会下意识抓紧钱包,避到路边。人人草木皆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都用贼眼看人,仿佛路上行人,人人都是贼,还有什么风度可言?神经紧绷,出门还有什么乐趣?若是有朝一日,机械人取代人力,失业汉被生活逼上梁山,与伺机抢劫的瘾君子同流合污,那时两股浊流融成无隙不入的巨浪,手无寸铁的人还敢跨出大门吗?无业养不起家固然苦,生活无忧的人家也为治安不靖,时刻提心吊胆而苦,那会是个怎样的社会啊!

        回顾我在执教鞭的年代,人人都自诩人类是万物之灵,教学生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定胜天”,推动年轻人去创奇迹。人脑推进科技,确实也曾为生活创造出不少方便与福利,殊不知凡事都是一体两面,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当科技的脚步跨得太远,人类在享受科技的便利之余,跟着来的并不是好事。举个最普遍的例子:电话、电脑、网络固然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涯若比邻”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多少子女出国深造的家庭不都借助科技提供的方便,在屏幕上与千里外的亲人话家常吗?但是,随之而来,痴情女被“黑”皮肤的“白”马王子骗光储蓄的网骗时有所闻,更不乏有老年人的棺材本被骗光而欲哭无泪的版本。权衡科技发达招致的“利”与“弊”,你认为科技进步神速的后果是福还是祸?

Tuesday, January 16, 2018

选民心声--你会把“X”打在哪?


        今早在WhatsApp读到一则涵义深邃、行文诙谐的贴文,借已故名导演P. Ramlee的拿手好戏《阿里峇峇与四十大盗》演绎出警醒选民的故事,说四十大盗的首领垂涎阿里峇峇的财富,派手下在阿里峇峇家的门板上打个叉做记号,作为下手的目标。手下奉命行事,大盗们养精蓄锐,只等夜晚到来,就出动洗劫首富。

        阿里峇峇的忠仆Madihah是位机警的人,看到门板上无端端有个打叉符号,料想个中必有古怪,他悄悄抹掉门板上的X,然后在阿里峇峇屋外的茅厕门板上打个叉。

        夜幕低垂,40大盗蹑手蹑脚进城来,细心寻找有打叉符号的目标。一见到那扇有个“X”符号的木门,不问青红皂白,纷纷举起武器进袭,结果,一无所获,每个人只捞得一身屎。

        故事提示读者若在来届大选中,被误导把“X”打在不当的地方,你在未来的5年内也会惹来一身屎!

        大选跫音已近,各党各派借传媒为各自的党派敲锣打鼓卖膏药。网页与报章报导中,有人鸠占鹊巢,厚着脸皮插上一脚,强把他人的成就霸为己有;有人吹牛皮车大炮夸大自己那光有承诺,没法实践的服务在沾沾自喜;有人睁着眼睛说瞎话,无的放矢却振振有词地向敌营讨伐…..不一而足。倒米宣传引人反感、恶心。有关大选的撰文中,唯独这则贴文立场不偏不倚,只警告你“错把X打在不当的地方,在未来的5年内会惹来一身屎”。何者为“当”?何者为“不当”?当中有很宽阔的回旋空间,任君取舍。既没有主观的指示,也没有暧昧的暗示,像浊水中的一股清流,值得一读,更应藉以警惕。

        这些年来,看遍政坛上吃人连骨吞的豺狼、倚势欺人,无视他人尊严的无赖、满口仁义公平,实质上强词夺理的伪君子、是非不分,一味阿谀奉承求攀峰的政治小丑、嘴里我为人人;心底深处,却是人人为我,他们的手段比流氓更流氓。我个人的准则是将上演流氓伎俩令人厌倦的党派打下地狱。每耍一次,更下一层。不瞒你说,有的党派早已超越十八层地狱,若要再瞎扯,就得进无间地狱,欲出无期了!你呢?依你的准则,会把“X”打在哪?

        

        

Monday, January 8, 2018

雅雯,好思念有你的日子


    自从雅雯随着她的儿子转学到槟城当陪读妈妈,她趁着儿子上课的时间到佛堂当义工,我便与她在妙香林寺结了缘。

        雅雯负责电脑化寺庙的图书馆,平时只在图书馆工作;周末她带儿子到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英语课程中心补习英文,星期天则留在家里陪儿子作功课,她与其他只在周末及周日参与活动的佛友有如参与商,难得碰头,所以大多数佛友对她相当陌生。认识她的佛友也都称呼她为柯太,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佛堂每年办清明节孝亲报恩法会及地藏法会,她都到海会塔与我搭档,共同负责为到来报名参与法会的信众登记。与她相熟后,看得出她是位热心助人的佛友,只是性格内向、在不熟的人面前拘谨而腼腆,所以她虽然在妙香林寺当了多年义工,与护法团员仍少交往。

        2016年她趁着儿子转到吉隆坡学院念书,卸下陪读的重任之便,回到那时正在中国工作的先生身边,两人甜蜜游九华山。初次看到她电了头发,谈到九华山之旅,她神采飞扬,美得像个新娘子,我还取笑她像刚度蜜月回来的新娘。谁知才过不久,一向来没病没痛的她竟然在718日因连日咳嗽看医生,被诊断患上末期癌症。医生还说她的生命只剩6个月!别说当事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震撼弹炸得惊慌失措,近乎精神崩溃,我们都被吓呆了。

        当家师父慈悲,为设法助她走出生命的低潮,在她心神镇定后,安排机缘让她布置地藏龛。她庆幸自己有缘供养地藏菩萨,在105日兴奋地传短讯告诉我“我上班了!”还传来4张经她布置好的地藏龛的相片;同时也详细地把图书馆的待续工作交代接班人,是一位富责任心的义工。

        她遵从医嘱做化疗的这段时间,师父与佛友们知道她先生销假后必需回上海工作,儿子也回吉隆坡上课,留下她单独承受身心两方面的折磨,大家纷纷送上温暖。只是,雅雯一向不喜欢麻烦他人,选择牢牢封闭自己,既不接电话也不肯应门,宁可把自己关在窗帘深垂的卧房里。最叫我们苦恼的是就算与她有预约,也不一定能见得到她。直到一次,她做了化疗后,在洗碗时昏倒,师父把她接到精舍养病。她只住两天,便因为不愿劳烦师父替她洗衣及准备三餐而溜回自己的家,谁都拿她没法。

        幸亏柯先生有位体贴员工的老板,知道他家的困境,调他回吉隆坡的公司服务以方便每星期五下班后赶到槟城陪太太,星期日才再赶回吉隆坡。这段时间内,她的病情时好时坏,脚有力走得动时,她还偶尔回寺庙见师父、到办公室帮忙、20173月清明法会登记期间,她多次到海会塔与我短叙,还像往年一样,体贴地送炉香来给我驱蚊。我俩虽不常见面,但是从她不时来电,以及传递《佛门网》传灯法师《自己点火》专栏的佳作与我分享,我知道她的身体状况还好。

        为了带她走出阴霾,有好几次我和师父们趁探访她时邀她出门,她都托词拒绝。只是在谈话中, 雅雯告诉我她的病源来自烦恼与焦虑。芸芸众生,谁能没有烦恼?娑婆世界里,哪一个能躲得过压力?雅雯一家三口,分处三个地区,人生八苦当中,她深受爱别离所煎熬。这种苦,我本身饱尝了28年,个中滋味我最熟悉,所以,我很了解她的身受的苦楚。

        在生活压力、情绪忧郁迫害之下,受害的人肯定不在少数。雅雯是深受其害者之一,相信还会有不少人正在步上她的后尘。我开解她说“从另一个角度看你这场病,你比我幸运的是“病”把你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拉出来,让你有时间放下凡尘的劳碌,将心情沉淀下来,好好修行。” 我不是在讲风凉话,事实的确是这样,她在养病期间 不再受俗务所干扰,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有多难走,病人可以在“念念有如临终日,心心准备往生时”的心理状态下储备往生资粮,不是比还在红尘中翻滚的人有福吗?

         雅雯说这场病让她早课念阿弥陀佛佛号;晚课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病痛时持《大悲咒》。深受地藏菩萨用大愿超度母亲的经历所感动,她坚信“愿力大过业力”。每晚诵完经,听着播放地藏菩萨圣号入眠。是这场病让她早晚不离经咒佛号,将逆增上缘转为增上缘,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生老病死是不能改变的定律,但是 ,凡夫面对死亡,难免心里仍有戚戚焉。雅雯对医生的判断哪会没有挂碍?妙的是她竟然幽默地自我调侃说,古来只有大修行者能预知时至,末期癌症病人被医生告知还剩多少日子,不就像能预知时至的大修行者吗?懂得为自己紧绷的情绪开个窗口,她算是位开了窍的学佛人。 

       她养病期间,读到达摩难陀长老受《福报》记者访谈时的一段记载,达摩难陀长老用“WHY WORRY”对付病魔的绝招深深触动了她,她学会了身体病了,别允许心也病了。这个正确的观念。她明白,忧虑、恐惧会令心也跟着病了,所以,她发愿在能力范围内,利用有生之年为寺庙服务。

        雅雯说她到鹰阁医院复诊时,趁着等医生的空挡到隔邻的三慧讲堂礼佛,三慧讲堂当家显仁法师听说雅雯在妙香林寺图书馆里分类馆里的佛教经典与佛书,并将之输入电脑。也邀她帮忙整理三慧讲堂的图书馆,只可惜因缘不具足,雅雯没法圆成这个大愿。不过,她带着法师的祝福,幸运地预留遗嘱及声影,为自己的人生划下美丽的句点。

        1119日早上8点,雅雯的弟妇来电说柯先生有意请佛友为雅雯助念,我把讯息传达给弘法主任,由她安排从那天开始轮班助念。22日,传闻法师与传德法师从吉隆坡赶到槟城,给雅雯说法开示。看到她越来越虚弱,传德法师在29日开始带助念团诵《地藏经》,雅雯就在30日凌晨2点半安详往生,远远超过医生所判断的日期10个月12天。

        雅雯在生时,能助人之处她不会袖手旁观,更是多次利用她的电脑专长,帮助我在生活营讲课时呈现得更精彩;她知道我供奉药师佛,帮我找药师经的资料;我的电脑有问题,她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我几次住院,她都到医院陪我;吃菜粿时,她的影子油然浮现我的脑海,那是她常常买来与我分享的小吃;如今手持她从九华山请回来送给我的佛珠,故人的倩影、昔日的生活情节、思念的情怀在心湖澎湃。
   我也知道一切万法因缘生,因缘灭,谁都勉强不来,只是回顾往事,仍然无限依依。雅雯,我好思念有你的日子!

       

 

 

 

Tuesday, December 26, 2017

提早送孩子出国好不好?


        几个送孩子出国念中学的妈妈聚在一起谈心得,子女的本质不同、家庭环境各异,结论差异甚远。

        A太来自书香世家,虽然不再三代同堂,但是,翁姑带着尚未婚嫁的小姑小叔与大伯一家比邻而居;她家与三叔一家则毗邻住在对门。四个小家庭形成一个字,是一种变相的大家庭。这全是老太爷的安排。在家里,老人家权威至大,他说一,谁都不敢说二,尽管有人并不太愿意在这里置产,但是,上世纪的子女对父母的安排一切逆来顺受,何况他们看得出老爸想得周到,深谙相处易,同住难,让四家隔着一堵墙、一条街道而居,既有空间减少摩擦,也能相互照应,用心良苦,都无异议,几十年来,也相安无事。

        如今,第三代已长成,A太夫妇意识到中三毕业后就到英国念书的儿子与在本土生长的子侄们无论言谈思想都有很大的差距。15岁的学生所吮吸到传统中华文化的奶汁毕竟有限,十多年来,经异地文化一再冲淡后,所存几近于零。她夫妇每年出国与儿子短聚,看到儿子看人看事有自己的意见,对有异于自己的看法,侃侃直抒自己的意见。就算对自己的父母,也毫无忌惮。A先生担忧儿子耿直倔强的处事态度会冲击到老人家,为了尽孝道,他不反对儿子在老太爷有生之年留居国外。美其名为在外发展比较有前途,其实心中的苦只有她夫妇自己知,尤其是逢年过节,在翁姑家团聚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他俩很羡慕大伯与三叔家大团圆的气氛有多热闹。A太常常自我调侃说打错算盘导致独生子成了风筝儿子,可望不可即。

        B太在国外定居的儿子仪表斯文,饱受外国文化熏陶,一派绅士作风。儿子偶尔带太太孩子回国省亲,太太也是斯斯文文,见到乡亲有礼貌地招呼,一对混血子女尤其可爱。有这么优秀的下一代,深受左邻右舍欧巴桑艳羡。但是,谈到这个从小就离乡井的儿子,从没见B太称赞,却也不曾表示对他们不满,只见她的笑容中搀杂着一抹淡淡的怨悔。

        一直到C计划把女儿送出国,B太才打开心扉,源源倾出累积多时的苦闷:原来B太最初非常满意儿子的绅士风度,庆幸自己安排得好。儿子娶洋媳妇,她夫妇也不反对,还说血缘越远,下一代越优秀。谁知长孙子出世时,他俩夫妇犹如办年货一般,买齐产妇需用的补品、初生婴儿的衣物用品就兴冲冲出发到英国帮媳妇坐月子,万没料到竟然一头撞在铁柱,满头血淋淋。原来外国人没有坐月子的习惯,外国媳妇也吃不惯华人产妇非吃不可的麻油,更别说当归、泡参之类的中药。更叫他俩失望的是媳妇并不欢迎翁姑久住,儿子也告诉爸爸,看了新生儿,他夫妇会带父母到名胜地走走,一个星期就足够了。儿子的话像一盆冷水迎头淋下。他俩一换好回程机票就飞回国。谁若问起为何不多留下享天伦乐?B太只以“产妇母子平安,孙儿健康,我们很放心”轻轻带过。

        我的儿子与大女儿也都是念完初级中学后就到澳洲念Year10。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实习的医院挽留他继续服务。他征询我的意见,是留下或回国服务?我让他自己决定,哪里对他的前途有裨益,就到哪。为了能顺利念专科,他终于留下。大女儿也跟着哥哥的脚步走。我生性乐观,总以为我能像他们念书时一样,每年学校放长假,就过去当管家,给他们洗烫衣服、煮饭菜,一家人每年既能长聚一次,还有助他们的事业,我会无怨无悔。

        小女儿也相续出国后,我用工作充实生活的空间。独守空巢28年,只在有病痛时感到子女不在身边的失落。病一复原,又是生龙活虎到处做鸡婆。今年初,大女儿申请回国服务后,我才开始尝到与长期居留国外的子女在沟通上有障碍。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件看法相左的小事而争辩半天 ,到头来才发现原来是表达上出问题,费时间与气力,为殊途同归的看法做无谓的争辩,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每每看到女儿待人接物没遵循妈妈的庭训而纠正她时,她会理直气壮地说她在外几十年都是这么做,倒像是在怪我找碴似的。她改不了过了30多年的生活方式;我却执着于我们家传统的习惯,两人卡在这类的关口时,我就会为了还没把她教好就送她出国而自责。

        30多年不在我身边,她不清楚我的生活习惯,体谅不到上了年纪的人味觉会改变,她曾为了我不再喜爱她带我去的餐厅的菜式而生闷气;也常为了我的听觉老化、记忆短暂、动作不再利落而困扰。生命的成住坏空定律本来是循序渐进,我不能例外,只因为她缺席我改变的过程,以致造成许多误会,以为我处处在刁难她,其实,她何尝体会得到她这种指责的杀伤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