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1

我舍故我得

                                                      

        我在1127日回槟城,动身前两天,接到理科大学佛学会慈善组负责人伟强同学来电,邀我在123日给他们讲一堂“以行动实践孝道”为主题的课。理大佛学会慈善组列敬老行孝为活动目标,他们探访不同的老人院举办活动,包括打扫老人院、招待老菩萨用餐,也乘这机会对组员宣扬孝道。伟强同学要我借这堂课针对组员以功课忙为借口,少与父母交流,也因忙影响心情,对父母态度欠佳,唤醒他们行孝要及时。这是我在今年度第二次与他们配合,所以虽然我必须在当天下午赶回吉隆坡,我依然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我这次回槟城行色匆匆,主要是回家祭祀爸爸,也乘便与弟妹们聚餐、与主编商讨《清明节追思征文集》的编辑事宜及处理一些家务。要在短短的七天内完成这些繁琐的事务,时间上相当逼促。那天妹妹推荐我观赏一出戏剧,我正在忙着准备讲稿,她失望之余,吐出一句令我啼笑皆非的老调----她再次说我不懂得“自爱”!

        “能推得掉的事就别接受,留多一点时间给自己。多爱自己一些,才能活得自由自在,人生才有意义。”自从2008年大病一场之后,家人的这种论调我早已耳熟能详。我明白他们对我的关爱,却没法让他们明白我的观点。站在不同角度,对事对物的看法不相同,我苦于有理说不清。

        在这个亲子情谊日渐疏离的时代,难得有年轻人肯把孝道放在活动目标的第一位,我们勉励唯恐不及,哪里还有理由推辞呢?我相信任何人只要亲眼看到在座的听众那一脸清纯,听课时投入,态度认真专注,准会被他们深深感动而不忍心拒绝他们。

         孝敬父母不能只挂在嘴上,泛泛的说教讲了等于没讲,必须举实例才能撼动听众的心,所以要找教材不能不费一番功夫。约伟强与协洁见面,深入地探讨今日青年与父母间的鸿沟,了解今日大学生在亲子交流时面对的难题,我才整理得出头绪。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是珍贵的生活教材,有助我写作及处理青年问题,说是帮他们,其实我自己获益匪浅。表面上看似是在“施舍”,实际上是在“获得”,我妹妹不懂这个道理,说了她也不信。

        退出杏坛后,上周日佛学课及受邀在激励讲座会上与听众交流让我有机会继续接触年轻人,助我的见识与时并进,心境才不致苍老得快。所谓“付出”,实际上“得”比“舍”的收益多得多,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另一件令我对“舍”与“得”感触良多的是为佛堂写剧本。我原本对写剧本这门学问一窍不通,只因师父吩咐下来,不得不硬着头皮尝试。幸亏有经验老到的名导演陈伟光老师的配合,加上参与演出的护法居士及佛学班学员落力表演,总算没让师父失望。

        记得第一次接过师父交给我的佛教故事时,心情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下笔。一回生二回熟,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如今虽然说不上得心应手,至少已不必再搔破头皮了。最让我自豪的是今年为庆祝中秋节演出,师父交给我六则茉莉夫人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叙述茉莉夫人一生不同阶段的际遇,剧情演绎女主角从婢女黄头直到贵为茉莉夫人的因缘果报。能在两天内将六则故事综合成一个剧本,我私底下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时我才领会到是师父给我在磨练中有学习的机会,在不动声色中要我“舍”,让我“得”,能不感恩师父在成就我?

       舍”与“得”彼此互扣:越是慷慨施舍,所得必然更加丰富;所得越丰盛,施舍时会越积极,不是亲身体验,你会与我妹妹一样,未必肯相信!

------------------------------寒梅

       

1 comment:

Han Mei said...

谢谢你邀请参加线上说明会。

我写文章只在于为生命留痕迹,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有缘人分享,自娱娱人而已。加以我操纵电脑的能力有限,只会输入部落格的文章,其他的没法胜任,无法接受你的邀请,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