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2, 2017

心情决定病情


        年初六,大女儿送从苏格兰到来她家度假的旧同事上机场,我独自在家里,先是感到胃痛,接着痛的感觉移至右边肚子下方。女儿一回到家替我检查,说是盲肠发炎,就匆匆收拾了盥洗用物及衣服,送我到医院。

        医生听到我的年龄,说这个年龄的老人盲肠发炎发作的机率不高。他虽没有明言,但从他不断确定我最近排便习惯有没有改变?一再问我有没有便血?还询问我们家族有没有人患癌?我想他的诊断是我患大肠炎,更可能是大肠癌!

       在这个人人谈癌色变的年代,医生慎重其事,一 办好住院手续,护士便开始忙着为我抽血、吊盐水、葡萄糖、止痛药及抗生素,还安排好让我当晚就作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对坐满一室的妹妹、妹夫、弟弟、弟媳及外甥谈及医生的疑窦,他们看我谈得轻松自在,不像在谈自己的病,不知是不是怀疑这也属回光返照的现象,不约而同都微微皱眉。从他们的眼神,我意会得到他们的隐忧,想必是前年大弟被胰脏癌夺命,去年二弟心脏病猝发而亡,连续两年雁阵折翼,把他们吓着了,反过来是病人安慰访客说:我活到这把年纪,责任完成了,孩子都能自立了,我已没有挂碍了。就算检验结果证实是大肠癌,我还该为佛菩萨加被,在这时候安排女儿回来陪我、照顾我而感恩。

        CT Scan证实我只是盲肠炎,第二天早上就动手术去除盲肠。肚皮上3个小伤口妨碍不了我的行动,女儿不在时,我早晚盥洗、起身拿报纸、上洗手间,只管推着挂点滴的杆子在房中走动。尽管护士们一再吩咐我有事按铃,她们会来帮助我,我这个过动儿症候群的老病人却让她们感到无奈。

        出院前的晚上,大女儿陪阿姨们回去后,夜班护士长进房看不到我,找到盥洗室,看到我正在洗脸刷牙,咧嘴一笑,竖起拇指说:“Good。”我不知道她是庆幸我没出事而说Good;或是看到我手术后还能自由行动而赞Good?无论如何,她咧嘴笑就不是坏事;她说Good,总比说Bad更加Good,不是吗?

      在医院32夜,除了动手术时那几个小时,在麻醉药的效力下我全然无助,其他时间我都行动自如。回家后也只在首两天,俯下身时伤口处有拉紧的感觉,过后已能弯腰。复诊时,医生一再说我恢复得比年轻人更快。大女儿附在我耳边,用戏谑的口吻说:“不是比年轻人恢复得更快,而是你不曾把自己当病人。”

        我也深信病人的心情深深地影响病情,探望病人时,我总勉励他们把病交给医生,自己走出病房,借阳光驱除心里的阴霾。病魔已欺上门,越怕它,它就越得逞;不把它当一回事,它见造不成威胁,气势就弱了一半,另一半就交给药物去对付它,自己落得逍遥,何乐而不为!

 

 

 

Saturday, February 4, 2017

我家在2017年的新气象


       新的一年新气象,我家在2017年的新气象是全家人有大变动:先是大女儿在2016年底申请回槟城服务,接着儿子也来电说他决定在2017年开始卸下肾脏专科医生的职务,专注在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小女儿则说她要提早退休。随着大女儿回槟,我在她周末休假时到她家里陪她,不能再去教周日佛学班。母子四人,每个人都有变动,该算是因缘还是巧合?

        我儿子这一向来身兼肾脏专科医生及核医学医生,工作量之大不难想象。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直工作到晚上9点多才回到家。外国家庭的生活习惯不像我们东方人,家里成员必须等一家之主回来才一起吃晚饭,至少做太太的必须陪伴先生吃晚餐。我到他家度假时,看到的是媳妇和3个孙女在傍晚6点准时用晚餐,然后带两个年小的孙女在8点就寝,大孙女则在升上中学后延至9点才熄灯上床。我屡次以“我还不饿”为借口让她们母女先用餐,等儿子回来时,车子开进门,我才热好饭菜,与儿子一起用晚餐。想到我不在的时候,儿子下班回来,冷锅冷灶,得自己动手弄热晚餐,我心里确实有点不舍。只是,这是他们家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习惯,却也不便说什么,只能尽可能让儿子多尝尝家乡味。有一天话家常时,媳妇问我:“妈,你会认为我不是个好太太吗?”我回答她说:“你是我儿子的太太,只要我儿子满意、一家人快乐就好。”事实确是如此,太太是他自己选的,生活的国度也是他自己决定的,不管我舍不舍得,他都应该乐意接受。

        我儿子和他的女儿每天有一个小时父女时间”----3个女儿7点准时起身陪爸爸;爸爸替她们准备早餐,然后父女一面吃,一面闲聊学校里的琐事,小孙女常趁机向她爸爸撒娇。直到爸爸8点上班,妈妈才准备女儿的便当,带她们去上课。一家人只在星期六带女儿上芭蕾舞课以及星期天上教堂时才聚在一起。如今减少了看诊时间,他有更多时间陪家人,未始不是件好事,对我媳妇来说,更是件她期盼已久的大喜事。

        大女儿在5年前就已动了回槟城服务的念头。那时她倦鸟思归,原本想趁着休息两年的时间回槟城医院做义工,将妇科肿瘤的知识与国内医生分享,却一直寻不到门路:写信去建议,不见回音;打电话询问,也没有人接听,后来她被新加坡医院所罗致,才放弃再尝试。身为女性,她占了性别的优势,尤其是来自中东的妇科病人。这一次,在肿瘤科教授推荐之下申请回槟城服务,总算遂了她的心愿。

        小女儿去年软骨压到神经线,动手术取出软骨后,休养期间辞去工作,如今虽然已完全复原,她在新加坡的旧同事也多次邀她南下工作。她问我可愿意帮她照顾家里四只猫,还有楼下的8只无主的猫。我已答应她姐姐在先,没理由在她姐姐好不容易才回槟时,我却巴巴地到吉隆坡去,何况我虽不讨厌猫,却不像她那么痴。在万不得已之下,她可以放下无主的猫让有缘人领养,要她放弃她家的4只猫绝对会伤透她的心。带回槟城,我家嫌太小,容不下4只猫,我真的是帮不上忙。养不养猫,在一般人眼里本来是小问题,在她可是大问题。

        小女儿的第一份工作不但时间长,职场也遍布各处。随着公司标到的工程,她直闯欧美亚非,就算留在国内,有时为了赶时间完成工程,整组人甚至工作到凌晨4点。简直是卖命的工作!为了调剂生活,她每到一处就领养猫。工程完成后,猫才交由当地的同事接手领养。她家里第一只猫就是在上海领养的,答应接手的同事在工程还没完成时被调走,她只好把它带回国,成了她家的猫王!我家子女都爱小动物,她孤身在外,养猫作伴并不过分,我不曾反对。谁知换了工作,生活不再奔波,她越养越多,连楼下野猫生的小猫也领养,这个猫痴真是越来越痴了!

        病了一场,她开始领略到应该把健康摆第一,对新工作并不热忱;加上没人帮她养猫,她意兴阑珊,竟然想要提早退休。她的生活节俭,除了养猫消费比较重,这些年的储蓄应该足以养老,所以,我并不反对她提早退休,只建议她做义工打发时间,一面既能对人群有贡献,同时也免得猫越养越多,天天对猫讲听猫叫,以后恐怕对人也只会喵喵叫。

Thursday, January 12, 2017

大女儿回流


        我常常感叹自己身受爱别离苦*3个子女先是为升学而离家,毕业后为工作,一个接一个离开我身边,有一度还分散在南北两半球,只有我单独守着在赤道的老家。自最小的孩子在1989年出国深造后,这28年来,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 。今年大女儿决定回槟工作,朋友都替我高兴,终于有个女儿陪伴在我的身边。

        也许是单独居住惯了,对于女儿将回槟,我虽然也感到高兴,还兴奋地帮她布置她在丹绒武雅的家,替她接收邮递公司送过来的家具与衣物,一阵繁忙过后,闲下来时,心里升起一丝丝疑问:35年来分开两地居住的母女,生活起居的习惯能融洽吗?需要多少时间去磨合?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不时短聚,但是,度假性质的短聚与长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毕竟有很大的距离。短聚顶多两个星期,有时甚至只有三天,就又像一阵风,来去匆匆,久别重聚的欢乐气氛还没消失,又得依依挥手惜别,怎会有冲突?哪会有问题?

        小女儿常说我遇事总习惯往坏处想;我却认为无论什么事都该在事先有个妥善的安排,更该从各方面看,别等到面临问题时才来皱眉头。顾虑到她的工作时间不像一般办公室时间,半夜里、凌晨时,只要有需要,医院里一通电话来,她就得赶回去。我曾在访她时,两人的晚餐分成晚餐与夜宵两顿吃(见16.11.2015《医生的妈妈不易为》)。她上班的日子,整天不在家,我单独留在她家做什么?倒不如只在周末她休假以及她的点钟工人来清理房子时才留住她家。

        四妹说我不懂享受女儿的奉养,好不容易盼得女儿回到身边,却又不愿与她同住,真是莫名其妙。在她眼中,清闲不必做事是享清福;我却觉得无所事事难以打发时间,与其独自对着海发呆,不如回自己家做我喜欢做的事,这是个人观念的差异,没有所谓的对或不对。她说我劳碌命,我只好认命。不过,女儿从15岁离家,如今倦鸟知归,我不但感觉得到她那可依靠的肩膀,也庆幸有个可以交代身边琐事的人,不必再神经质地担忧如果我突然走了,子女不知道我的东西藏在哪。

*注:佛教八苦为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与所爱分离的痛苦)、6。怨亲会苦(与仇人见面的痛苦)、7。求不得苦((所求不遂的痛苦)及8。五阴炽盛苦(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6

不仁不义毁天伦


         1223日读光明日报《好读》版罗启锐先生的大作《万物刍狗》,提到他从视频上看到花豹与崽子的遭遇。

        从花豹与崽子在艳阳下亲昵地相依偎享天伦的温馨画面,转到花豹追捕羚羊的紧张局面:花豹追杀羚羊的过程中,与羚羊的一跃、一扑、一弹、一跳,步步惊心,字字紧扣读者的心弦。直到羚羊把身子一侧,往前一踏避过花豹,神奇地往空中耸身一跳,弹高七八尺,潇洒落地转身跑进草丛,消失在密林,这才让人舒了一口气。镜头一转,竟然是血淋林的一幕:花豹失望沮丧,正要回到孩子身边,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条巨大无匹的蟒蛇正把它的崽子整个吞下!爱子心切,它飞扑蟒蛇。蟒蛇刚刚吞了豹崽子,没法逃跑,就近缩进石缝中。花豹伸掌入石缝,用利爪不断抓刮,把蟒蛇抓得遍体鳞伤,逼得它把豹崽子的尸体吐出来 ,负伤逃亡。出人意表的是花豹并不追杀蟒蛇为子报仇,而是舔着孩子的尸体,然后把它慢慢吃掉。为了捕捉羚羊,花豹失去了爱儿,毁了天伦,叫人为之不舍;却也叫人认为它罪有应得。

        深山里的动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之间弱肉强食的戏码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上演,花豹为生存捕食羚羊本来无可厚非,不过,这则故事带来的隐喻却让我感触良深。人类的世界里,不也有着有如花豹一般行为的人,为谋私利,用强势打压比他弱的人,再因因果循环而尝到失去天伦乐的苦果?

        曾见到手段狡黠过人的人不择手段谋人钱财,导致事主倾家荡产,郁郁而终。天网恢恢,他在东窗事发时,为逃过法律制裁而浪迹天涯,却连累年岁已不小的父母为愧对江东父老,也不堪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而避走他国。把上了年纪的人从故乡连根拔起,重新去适应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是件残忍的事。左邻右舍虽然不知他家的底细,但是日常生活中语言不通,沟通有问题,老人家就像置身孤岛,子女又为避嫌,各分东西,天伦梦断,情何以堪?用家人的生活乐趣为代价;用天伦乐去换取万贯财富,值得吗?午夜梦回,能不有悔?

        也曾见过反客为主的职员,深得老板的信任,结果老板名下的业务就被偷龙转凤,转到老板“自小看着他长大,犹如自己子侄”的职员名下,气得老板心脏病发作。病愈后,有专业资格的老板心灰意冷,出国当专业人士去了。事隔多年,鹊巢鸠占的职员捞得风生水起,面团团做富翁。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恶果现世显现:有美食不能吃,有豪宅不能住,有子孙享不到天伦乐,就算腰缠万贯,有用吗?

        用不仁不义的手段捞取的利益有损阴德,祈愿世人牢牢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6

是时候重振德育


        读霹雳州苏丹纳兹林沙殿下在先知默罕默德诞辰庆典上致御词中提到他为国内担任高职及拥有高学历的人公开贪污和失信的歪风感到忧虑,因为贪污、失信及滥用权力是导致政权倒台和文明衰落的因素。这位如今已登上国家副元首宝座的苏丹明理,也有远见,只愿他能利用职权的影响力,在道德板块上继续坚持,并落力扳回国内不良趋势,那会是国家之幸,也是国人之福。

        副元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日社会的弊端,映现出我们的社会病了、教育病了,人心也病了。最近从新闻报导中,看到多名陷入贪污、失信法网的人士竟然包罗了执法高官,知法犯法是道德的沦陷,也是国家之耻,能不叫人惊讶我国的社会体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24日,我在妙香林寺“儿童念佛营”学长培训营中对那群即将在念佛营中领导营员的学长们谈到身为领导人该有的素质,就一再强调领袖要立人必须先立己,要求营员遵守营规,学长必须以身作则,上梁正下梁不会歪。无论领导的团队大或小,领导人的信用很重要,竖立起营员对领导人的信任,自然而然提高领导人的人格与魅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带队时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遇到营员犯规,学长只需站在辅导、监督及指引的地位领导他们改过。有领导人在旁带领,有助增进营员的信心。这时最大的禁忌是对犯错的营员呼呼喝喝,或是再在鸡蛋里挑骨头来展现学长的威风。      

         今天的社会太现实,人人都怕输,导致德智体群美五育乱了序。为了抢出位,一般家长只着重他们子弟的学业成绩,以考得几个A定成败;学校为了进阶名校,也拼命催谷,要求学生用A装门面;社会人士何尝不也是如此?报章在会考成绩放榜时,标榜考全A的学生,让许多全力以赴却不能登榜首的失意学子伤透了心。就是这种重视智育,忽略德育的大环境培植了今日失衡的社会。        

        我在职时,比较注重灌输德育,对品德好却没考得全A的学生,我常常安慰他们说:只要他们品德好,尽责任,在职场上绝不会输给考到全A的人,因为老板只在你应征工作时看你的文凭一次,却天天在看你待人接物的表现。论功行赏,老板提拔的是品德好、有责任心的员工,绝不会要求员工出示文凭看你考到几个A,作为提升的准则。  

         一个智商高却不注重道德观念的人对社会犹如洪水猛兽,危害之大比平凡人更甚。因为他们凭过人的智慧,站的地位越高,畅所欲为的影响力越大,加以善于耍手段、懂得掩饰,让贻害的力道在暗中滋长,待排山倒海而来时,已无力挽回败局。相较之下,我还是认为光是为国内贪污失信滥权的歪风忧虑,远不如脚踏实地,以德育为办教育的基础,智育为辅助,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Friday, December 9, 2016

师生情


          住在妈妈家,白天里四妹去上班后,我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有时间从报头读到报屁股,竟然在《流金岁月》版读到有关我的学生踏入歌坛30周年举行的《爱的爵士夜》个人售票音乐会的新闻报导。20多年没见,他虽然仍是那么英俊,岁月毕竟还是留痕迹,他显得比我最后一次见他时成熟得多!

        杨亚成是我在雅比灵国民中学的学生。他是位文静、和气又乐于助人的好学生。雅比灵国民中学虽然是一般人所称的“马来中学”,但是,华文班的活动却很活跃。除了每周只有3节华文课,有别于一般华校,华校该有的我们都不缺。每一年有大小楷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向校方争取到办壁报后,到年底还把全年壁报上的好文章结集成《学报》,分送给所有华文学会的会员及作者。为了能获得《学报》,华文学会的会员有300多人,会员人数居全校学会之冠。每年农历八月办中秋晚会,素月饼(为适合校中伊斯兰教的老师,中秋晚会都吃素月饼)、菱角、芋头都是家长所报效;参与尚武健身院的学生请他们健身院的舞狮队出场表演“蒙古摔角”、“狮子上三山采灵芝”助兴。办这些活动的奖品、印刷费与经费全由已离校的华文班校友所赞助。就是这些活动把我们师生拉得很拢。离开雅比灵已经28年,至今仍有学生与我联络。

       国民学校在星期五提早下课,我们就在那段时间办活动 。亚成在校时是我在华文学会活动的好帮手。毕业离校后,也常回校帮我,是学弟学妹们眼里的大哥哥。我离开雅比灵转到菩提中学时,亚成改在我家见面。那时他已在歌坛闯出名堂,所以我才知道他的艺名叫杨庭。我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与郭晶丽以及杨惠文当了歌星。惠文英年早逝,晶丽也已退隐歌坛。

        亚成告诉我他在国外献艺,每回从国外回来,他都会到我家。他回国没有定时,总是自动到我家,所以我并没有他的联络处。1994年,我搬离青草巷的家,那时行动电话并不流行,我也不懂这种玩意儿,一搬家就与所有旧学生失去联络,也不曾再见到他。

        如今读到他办音乐会的新闻,往事如烟,一缕缕映现眼前,只能思念却无从追寻踪迹。只能借文字祝福他事业顺遂,福慧双修。

Monday, November 28, 2016

我们家大风吹


         三妹的媳妇即将临盆,甥儿夫妇在柏斯工作,西澳没有其他亲人,二妹与三妹结伴过去照顾产妇。四妹邀我到祖屋陪她,结果由住在对门的三弟夫妇帮我看屋子,我去陪四妹,四妹白天则要代替三妹管理她的公司。一家人就像大风吹,离开自己的岗位,各就新的使命,换一换环境,倒也挺新鲜有趣。

        我只在养病时才住进祖屋,这次四妹邀我,一来固然是她不想一个人守住偌大的房子,其次我看得出是她见医生说我有焦虑症的症兆,要让我走出独处的环境。她不动声色地在帮我调适环境,却假借不敢单独居住之名邀我作伴,外人以为我在帮她,实际上是她在帮我,我能不在心里默默感激她?也感恩爸爸妈妈的教育,让我们兄弟姐妹靠得很紧。我们兄弟姐妹没事时难得一聚,有事时靠拢在一起,这种手足情一直是我们引为自豪的。

        这里的生活与我的住处迥然不同之处是屋外三只守门狗,屋里两只宠物狗。不管我喜不喜欢狗,进进出出都得与狗打交道。守门狗是为报恩来投胎,卖力地执行任务,却得不到屋里那两只同类同等的待遇;宠物狗有福报,投胎来受宠享福。万物各有业报,原本没什么好抱不平的,最碍眼的是当中那只小胖子给四妹添很多麻烦,每天得为它们清理卫生工作而忙。更气煞人的是在我们出门太久回家时,若没有即刻进门,让它在屋里久候,它就用撒尿表示抗议。既不会看门,也没有其他贡献,有福享尽,还这么折腾人,不就像我们人类社会里一些含着金匙来出世,享遍荣华富贵,取之社会却给社会留下烂摊子的败类?殊不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种类群才最可怜,六道轮回中,它来世会投胎哪一道?

        有四妹相伴,我的生活多了笑声。晚餐不再只管把食物往嘴里塞,食不知味;周末四妹不必上班,我们结伴出门,就算没有购物,也往购物中心钻,真没想到,这阵大风吹,把我吹到有声有色的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