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0, 2014

浅草与寒梅



                           
        帮我把作品编成电子书的朋友告诉我她已编好五辑,最后一辑也已近尾声。等了三年,听到编辑工作将近完成,我感到很兴奋,也很期待。  
        一位在场的文友见我这么坚持要把作品留下,很不以为然。这位我几次出书都落力帮我编辑的文友生性豁达,是我远比不上她之处。记得前年我邀她一起在身后捐大体,她的反应不温不火,认为无可无不可,反正即使不捐出去,她也会嘱咐子女在她身后把火化了的骨灰撒入大海(我可是做梦也没想到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至少留下来当肥料对环境还比较有益嘛!);她写文章随兴也随性,虽然佳作不少,却在年轻时出过一本书之后就不见动静,与我急于要与人分享生活经验,以及要以本身处世经历当教材的理念背道而驰。帮我编电子书的朋友看到我们俩处理作品的做法差距这么大,不禁失笑,借我们俩的笔名,幽默地说:“这就是“浅草”与“寒梅”的分别啦!”
       我在念五年级时开始投稿,那时是以“扬眉”为笔名,只因当时受尽委屈,期望有朝一日能扬眉吐气;我的名字也在阴差阳错之下,莫名其妙地多了个May字(见18-3-2013《洋名与崇洋媚外》)。我这一生,好像与“梅”字音有关,朋友曾经取笑我最好嫁给姓梅的,就当冠夫姓好了。没嫁给姓梅的人,倒是后来有感于自己这一生,从童年到成年,经历的尽是严峻的磨练,就如梅花必须在恶劣的环境里坚毅求生,心底深处,以梅自喻、以梅为师、以梅花“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励志而取了“寒梅”为笔名。
        我不会写大块文章,没有专题著作,几十年来,所写的尽是个人生活经历过的琐事,从中带出生活心得,愿意与有缘的读者分享,更希望能作为后人的参考,帮助同样经历的人在人生路上少走冤枉路,就不枉我吃了那么多苦头,如此而已。
        尽管我与浅草的处事方式迥然不同,但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从她是我的专栏的编辑到后来成为知心挚友,我俩一直无所不谈。她不愿在世上留痕迹的豁达是我所学不来的气质;我不愿浪费我所能留下的知识却是她所不能认同的“俗气”。我不认为我们之间有谁对谁错之分,在我这方面,活到坐七望八之年,我不确定自己手中还有多少日子,只希望 能在我的意识还清醒,还能明辨是非,清晰阅读时,亲眼看到自己留给后人的经验分享,何尝不也是一件乐事?
       

Saturday, December 21, 2013

父母是桶箍



                                  
        翊菲是传统家庭教育铸塑出来的大女儿,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与信赖。在家里,她说一,弟妹们不敢说二,对她恭敬顺服至极。她深信长幼有序,自从父母相续往生之后,她俨然以一家之主自居。不久,她发现祖屋里冷冷清清,弟妹们平日里无事不登三宝殿,最叫她难受的是父母的忌日,回来祭拜的弟妹不是拈了香就找个借口离去,就是一副不耐烦的表情等着烧银锭。翊菲也曾试着用各种名堂邀弟妹回来叙旧,反应并不理想。她常常怨弟妹目中没有她这个大姐,害她辜负了父母的重托。
        弟弟娶媳妇,他们兄弟姐妹虽然受邀出席婚宴,却不曾被邀参与迎娶的过程,弟弟把自家兄姐当一般宾客看待的做法让她很失望;妹妹的子女为她的六十大寿摆寿宴,与席者却只是她自家的子女及子女的朋友。当她从朋友转载的面子书上看到那一张张的庆生相片,感到像被狠狠地刮了一巴掌;侄儿添丁,兄嫂上门送黄姜饭红鸡蛋她才知道哥哥升级做阿公。想当年,父母以膝下两对子女凑成两个好字为傲,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谁料在母亲随父亲之后离去还不足五年,家里竟然变了样,她苦苦思索,也想不出问题出在哪。
        我劝她先莫懊恼,告诉她在家庭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父母兄弟之间除非早已奠下牢不可摧的感情基础,再加上时不时的“培壅”,否则,亲情疏远是必然的现象,不能强求。
        在家里,父母就像桶箍,子女则是拼凑成这个桶的木板,木板与木板之间只是并列关系,全靠桶箍把他们勒在一起。不同典型的家庭有不同紧度的桶箍,亲子关系密切与疏离之间,捆箍紧度的差距很大。父母百年之后,失去桶箍的木桶如果先天联系不牢,加上后天少了培壅,就会不堪一击,随着散开。
        我们家兄弟姐妹十五人,父母在十多年前先后往生。失去了桶箍后,我们每个星期日不再在父母家聚会,但是,我们都借父母的忌日、清明节以及除夕祭祖日欢聚,能出席的子女在祭拜后聚餐话家常,既可联络兄弟姐妹的感情,也知道彼此的近况。
        身为家里的大姐,我在子女回国时,必然邀全家大小一起用餐,既可让海外回来的子孙与舅父母阿姨姨丈及表兄弟姐妹济济一堂话旧,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不至于家人“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省了一家家去拜访,劳神费时,一举多得。何况我的弟妹回请时,大家再次聚餐,一家人的感情自然而然熟络。虽然,弟妹中只有六妹最近开始随我的方式联络家人的感情,但是,一年里有好几次大团聚,大家庭成员的感情不生分,我们总算没有辜负父母要我们拢住手足感情的寄望。
        随着时代的步伐,长兄为父的观念已消失无踪;随着靠山消逝,翊菲手中握着的充其量只是鸡毛,难以发挥令箭的功能,弟妹不会再以她的话为依归。一味想凭着身为家里长男长女的地位指挥家人,注定会败得灰头土脸。翊菲若要树立一家之主的尊严,就得先有一家之主的风范,用爱与关怀铸起另一个桶箍,把弟妹拢在一起!
       
       

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悲秋



                                        
        老同学年轻时与妻子携手把一家人照顾得妥妥贴贴。子女成家之后,他的太太带着外劳女佣打理家务,为一家三代准备餐食,他则负责采购日用品。他家就像安亲班,孙子在家有阿嬷无微不至地照顾,上下课及上补习班有阿公接送。两老无私的付出不但让一家人感情靠得拢,也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注发展事业。周末及晚间,两老则以唱老歌、跳排舞调剂生活,日子过得很充实。
        虽然,在老同学聚餐时,他用动物自喻,戏称这一生,年轻时演的是牛与马的角色,任劳任怨挣钱养家;年纪大了,逗孙子时像猴子,有时却又像狗为夜归的子女守门,但是,从他自我调侃时的神情与语气,可看得出他的满足感。
        今年是他夫妇结婚50周年,子女为庆祝父母金婚之喜,设盛宴广邀亲友及文教界的朋友参与其盛,在美丽华酒家筵开39席,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妻贤子女孝顺,在他夫妇俩羽翼下成长的孙辈与阿公阿嬷没有代沟,典范的三代同堂生活羡煞了同侪!这位天之骄子身在福中,反而有股难舍的隐忧----他深恐一旦无常到来,难以舍下身边爱他以及他所爱的人。
        人非草木,有谁能逃得过七情六欲所操纵,对挚爱的人难以割舍是人之常情。这位同学深爱太太、子女与孙辈,也承受了他们的挚爱,他明知物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的必然定律,在坐七望八之年,感悟生命不可能再有七十多年的岁月,悲秋之感油然而生,他因而深困在矛盾的瓶颈而焦虑不能自拔。
        天地那么大,世人那么多,在芸芸众生中能成为眷属必然各有因缘。人与人之间,缘起则聚,缘尽则散,由不得任何人操纵。世间人事物就如镜中花水中月,眼里看来是色,实际上却是假相,也是空相。不信请看看世间多少风云人物,多少丰功伟业,哪一个不是在显现灿烂的形色后就被岁月的浪涛所淘尽?明白这层道里的人懂得惜缘造福,对身边的人应当珍惜时珍而惜之,该尽的责任尽责去做,缘尽该离去时无挂碍地放下。参透玄机,不论处在哪一个年龄层,都不再感到恐惧,也没有牵挂与不舍。心无挂碍,该走时自然走得潇洒。
        不信轮回,也不信有天堂与地狱之说,这位同学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那就更应该珍惜当下,将恐惧失去所爱的心思用在爱他所爱及深爱着他的人,尽情享受还握在掌心的幸福。彻底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放下悲秋的心理,享尽天伦乐,即便在无常到来的那一刻,也能泰然上路,含笑而终,让妻儿子孙安心接受,何尝不也是爱他们的表现?
       
       

Friday, November 29, 2013

慈悲不能滥用



                                       
        一位在阿德莱特的友人向我申诉她的父母最近面对的困扰。她们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教会的牧师托她的父亲帮助一位带着一个孩子,靠政府救济金过活的单亲信徒。
        接过这项使命不久之后,她母亲心里就蒙上阴影,只因那个单身妇人的依赖性很强,无论私事公事,只要她想要出门,或是带孩子看医生,甚至每周一次的采购都要劳动她的父亲接送。作为一位乐于助人的教徒,她的父亲义无反顾,即使自己家里有事正在忙,他都会丢下太太,放下手上的工作,赶着去对那个无助的妇人伸出援手。 
        她的母亲不是个醋瓮子,父亲也是个正人君子,只是,结婚半个世纪以来,家里大事小事一向来全由母亲一肩扛起,何曾见父亲助过一臂之力?如今看到他如此殷勤呵护一个没有血缘的女人,她的母亲心里难免有疙瘩,却因为那是牧师所赋予的使命,她嘴里不便说什么,也不曾对女儿透露心里的委屈。直到那一天,女儿上超级市场添购一周所需,遇到父亲手推车里大包小包的日常用品,身边却是个陌生的女人,她才得知父亲的新使命,也顿时明白最近母亲双眉紧蹙的缘由。
        教友之间互相帮忙是爱心的表现,援助单亲的教友是慈悲的体现,但是,如果对一方的慈悲造成另一方的伤害,那种慈悲是筑在痛苦的根基上,不算圆满。
        这件事让我感触良深,觉察到社会上错误诠释“慈悲”的例子不胜枚举。记得1990年,我在一间国民型女中当训导主任,那一年的高三班学生罢考公民科,我一获得监考老师的报告,马上向五班高中三的学生说明罢考的严重性与罢考须面对的惩罚。谁知学生一意孤行,结果我给每个罢考生记一个大过,也撤去参与罢考的学长的职权。一时间内给171名高三学生记大过;罢免17名学长的职权是史无前例的大事,轰动全槟教育界。家长深恐记大过会成为他们的女儿升大学路上的障碍,纷纷要求校方本着佛陀的“慈悲”,网开一面。但是,教育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可万万“慈悲”不得!我宁可在事后带学生立大功赎大过,也硬顶下“不慈悲”的罪名。(详情见本部落格18-12-2012《放飞机》)   
        对明知故犯的学生讲慈悲,她们将永远不知道不当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都还年轻,她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人生路上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旦在事业上不顺意,也闹罢工,甚至带领工潮,后果可大可小,严重的话还可能毁了她们的前途与事业,那时,她们会怪责学生时代我们没有及时教会她们处理情绪的良方,一时的慈悲会招致残忍的后果。所以,慈悲绝不能滥用,对人对事慈悲还得靠智慧!
 

Friday, November 15, 2013

八妹夫的女朋友



                                   
        十月三日,八妹往生后两年零四十三天,我收到八妹夫的电邮,他说他交了女朋友,也在电邮中简要地介绍那位女士。
        八妹在2008年正月发现患乳癌,动手术后做化疗及电疗期间,八妹夫在四妹的帮助之下,无微不至地照顾八妹。两年后癌细胞蔓延,一发不可收拾。那十三个月里,病情反反复复,病人心情郁悒,脾气偶尔流于暴躁,八妹夫照单全收;我们远道去探病,他爱屋及乌,对我们招待周到。最令我感动的是我在烫衣时,要顺手烫八妹的衣物,八妹夫坚持他要亲手做,也许他也知道那是他还能为八妹做的事。有如此体贴的夫婿,八妹也该满足。八妹往生后,我们陪妹夫到殡仪馆,看到他选的是全馆里最昂贵的棺木,安排最好的殡仪配套,也决定把八妹的骨灰安置在家里,在在显示出他对八妹的深情,身为大姐,我对他非常感恩。
        对人事看得透彻,我早已预料到八妹夫会再婚,所以,八妹治丧期间,我很坦诚地对他说:“你还年轻,再婚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无论如何,你永远还是我的八妹夫。”所以,我能以平常心接待他这一封电邮。给他回邮时,我给他送上深深的祝福,只表示我关切的是新人对家里那一瓮骨灰的看法。
        社会舆论不再期冀失去伴侣的男女必须为另一半从一而终,我有两个女同事,一个在丈夫去世几个月内,身边便已有人护花,她的妹妹要我帮她劝姐姐远离可能另有企图的男人。鳏夫与寡妇,双双都不再受婚约所束缚;年过半百的人有审人的智慧,我凭什么劝阻她?另一个则在子女的祝福之下与亡夫的挚友再婚,一家人至今生活愉快。
        二十多年前,槟城有个上了年纪的报人在妻子的葬礼上以赚人热泪的祭文轰动一时,却在亡妻尸骨犹未寒时就再婚。宁可面对与一对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子女翻脸的僵局,那个报人必然有他再婚的理由。我认为只要当事人过得愉快,旁人何需自扰之?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啊?
        从八妹夫开始追求,直到他俩成婚,我在幕后充当八妹的感情顾问。八妹夫来自沙巴,八妹则从槟城到英国进修护理后留在Leeds服务,却因为先夫生病而回国,在先夫往生后,她转到悉尼当护士。绕了半个地球,她在悉尼与失婚的妹夫相知相惜,最后誓愿携手共渡下半生,我认为他俩真的是百世修来的姻缘,可惜的是这段缘灭得快,结缡才十年,缘尽了、灯灭了、人也走了!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或短,而在是否过得有意义。八妹夫妇虔诚信主耶稣,在八妹带动之下,妇唱夫随,他俩包粽子、准备沙爹和咖喱角供Global Café义卖,替North Shore Christian Centre 筹活动基金,是教堂里活跃的教友。下班后,他俩相携垂钓,兴尽才回家。圣诞节,他俩与志同道合的教友租船出海渡假,妹夫常以他出海捕获的大鱼为荣,还拍照留念。每年回国省亲,无论在夫家或娘家,他俩都是受家人欢迎的人物,十年的生活是那么充实、那么随性、那么无忧无虑,那么逍遥自在!如今,尘缘已了,八妹息劳主怀,感情升华超然物外。人一脱出躯体,放下万缘,就不再受爱欲情仇所羁绊,八妹在天之灵会含笑地看着她没法陪伴的爱人快乐地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