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2, 2017

大女儿回流


        我常常感叹自己身受爱别离苦*3个子女先是为升学而离家,毕业后为工作,一个接一个离开我身边,有一度还分散在南北两半球,只有我单独守着在赤道的老家。自最小的孩子在1989年出国深造后,这28年来,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 。今年大女儿决定回槟工作,朋友都替我高兴,终于有个女儿陪伴在我的身边。

        也许是单独居住惯了,对于女儿将回槟,我虽然也感到高兴,还兴奋地帮她布置她在丹绒武雅的家,替她接收邮递公司送过来的家具与衣物,一阵繁忙过后,闲下来时,心里升起一丝丝疑问:35年来分开两地居住的母女,生活起居的习惯能融洽吗?需要多少时间去磨合?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不时短聚,但是,度假性质的短聚与长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毕竟有很大的距离。短聚顶多两个星期,有时甚至只有三天,就又像一阵风,来去匆匆,久别重聚的欢乐气氛还没消失,又得依依挥手惜别,怎会有冲突?哪会有问题?

        小女儿常说我遇事总习惯往坏处想;我却认为无论什么事都该在事先有个妥善的安排,更该从各方面看,别等到面临问题时才来皱眉头。顾虑到她的工作时间不像一般办公室时间,半夜里、凌晨时,只要有需要,医院里一通电话来,她就得赶回去。我曾在访她时,两人的晚餐分成晚餐与夜宵两顿吃(见16.11.2015《医生的妈妈不易为》)。她上班的日子,整天不在家,我单独留在她家做什么?倒不如只在周末她休假以及她的点钟工人来清理房子时才留住她家。

        四妹说我不懂享受女儿的奉养,好不容易盼得女儿回到身边,却又不愿与她同住,真是莫名其妙。在她眼中,清闲不必做事是享清福;我却觉得无所事事难以打发时间,与其独自对着海发呆,不如回自己家做我喜欢做的事,这是个人观念的差异,没有所谓的对或不对。她说我劳碌命,我只好认命。不过,女儿从15岁离家,如今倦鸟知归,我不但感觉得到她那可依靠的肩膀,也庆幸有个可以交代身边琐事的人,不必再神经质地担忧如果我突然走了,子女不知道我的东西藏在哪。

*注:佛教八苦为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与所爱分离的痛苦)、6。怨亲会苦(与仇人见面的痛苦)、7。求不得苦((所求不遂的痛苦)及8。五阴炽盛苦(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6

不仁不义毁天伦


         1223日读光明日报《好读》版罗启锐先生的大作《万物刍狗》,提到他从视频上看到花豹与崽子的遭遇。

        从花豹与崽子在艳阳下亲昵地相依偎享天伦的温馨画面,转到花豹追捕羚羊的紧张局面:花豹追杀羚羊的过程中,与羚羊的一跃、一扑、一弹、一跳,步步惊心,字字紧扣读者的心弦。直到羚羊把身子一侧,往前一踏避过花豹,神奇地往空中耸身一跳,弹高七八尺,潇洒落地转身跑进草丛,消失在密林,这才让人舒了一口气。镜头一转,竟然是血淋林的一幕:花豹失望沮丧,正要回到孩子身边,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条巨大无匹的蟒蛇正把它的崽子整个吞下!爱子心切,它飞扑蟒蛇。蟒蛇刚刚吞了豹崽子,没法逃跑,就近缩进石缝中。花豹伸掌入石缝,用利爪不断抓刮,把蟒蛇抓得遍体鳞伤,逼得它把豹崽子的尸体吐出来 ,负伤逃亡。出人意表的是花豹并不追杀蟒蛇为子报仇,而是舔着孩子的尸体,然后把它慢慢吃掉。为了捕捉羚羊,花豹失去了爱儿,毁了天伦,叫人为之不舍;却也叫人认为它罪有应得。

        深山里的动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之间弱肉强食的戏码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上演,花豹为生存捕食羚羊本来无可厚非,不过,这则故事带来的隐喻却让我感触良深。人类的世界里,不也有着有如花豹一般行为的人,为谋私利,用强势打压比他弱的人,再因因果循环而尝到失去天伦乐的苦果?

        曾见到手段狡黠过人的人不择手段谋人钱财,导致事主倾家荡产,郁郁而终。天网恢恢,他在东窗事发时,为逃过法律制裁而浪迹天涯,却连累年岁已不小的父母为愧对江东父老,也不堪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而避走他国。把上了年纪的人从故乡连根拔起,重新去适应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是件残忍的事。左邻右舍虽然不知他家的底细,但是日常生活中语言不通,沟通有问题,老人家就像置身孤岛,子女又为避嫌,各分东西,天伦梦断,情何以堪?用家人的生活乐趣为代价;用天伦乐去换取万贯财富,值得吗?午夜梦回,能不有悔?

        也曾见过反客为主的职员,深得老板的信任,结果老板名下的业务就被偷龙转凤,转到老板“自小看着他长大,犹如自己子侄”的职员名下,气得老板心脏病发作。病愈后,有专业资格的老板心灰意冷,出国当专业人士去了。事隔多年,鹊巢鸠占的职员捞得风生水起,面团团做富翁。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恶果现世显现:有美食不能吃,有豪宅不能住,有子孙享不到天伦乐,就算腰缠万贯,有用吗?

        用不仁不义的手段捞取的利益有损阴德,祈愿世人牢牢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6

是时候重振德育


        读霹雳州苏丹纳兹林沙殿下在先知默罕默德诞辰庆典上致御词中提到他为国内担任高职及拥有高学历的人公开贪污和失信的歪风感到忧虑,因为贪污、失信及滥用权力是导致政权倒台和文明衰落的因素。这位如今已登上国家副元首宝座的苏丹明理,也有远见,只愿他能利用职权的影响力,在道德板块上继续坚持,并落力扳回国内不良趋势,那会是国家之幸,也是国人之福。

        副元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日社会的弊端,映现出我们的社会病了、教育病了,人心也病了。最近从新闻报导中,看到多名陷入贪污、失信法网的人士竟然包罗了执法高官,知法犯法是道德的沦陷,也是国家之耻,能不叫人惊讶我国的社会体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24日,我在妙香林寺“儿童念佛营”学长培训营中对那群即将在念佛营中领导营员的学长们谈到身为领导人该有的素质,就一再强调领袖要立人必须先立己,要求营员遵守营规,学长必须以身作则,上梁正下梁不会歪。无论领导的团队大或小,领导人的信用很重要,竖立起营员对领导人的信任,自然而然提高领导人的人格与魅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带队时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遇到营员犯规,学长只需站在辅导、监督及指引的地位领导他们改过。有领导人在旁带领,有助增进营员的信心。这时最大的禁忌是对犯错的营员呼呼喝喝,或是再在鸡蛋里挑骨头来展现学长的威风。      

         今天的社会太现实,人人都怕输,导致德智体群美五育乱了序。为了抢出位,一般家长只着重他们子弟的学业成绩,以考得几个A定成败;学校为了进阶名校,也拼命催谷,要求学生用A装门面;社会人士何尝不也是如此?报章在会考成绩放榜时,标榜考全A的学生,让许多全力以赴却不能登榜首的失意学子伤透了心。就是这种重视智育,忽略德育的大环境培植了今日失衡的社会。        

        我在职时,比较注重灌输德育,对品德好却没考得全A的学生,我常常安慰他们说:只要他们品德好,尽责任,在职场上绝不会输给考到全A的人,因为老板只在你应征工作时看你的文凭一次,却天天在看你待人接物的表现。论功行赏,老板提拔的是品德好、有责任心的员工,绝不会要求员工出示文凭看你考到几个A,作为提升的准则。  

         一个智商高却不注重道德观念的人对社会犹如洪水猛兽,危害之大比平凡人更甚。因为他们凭过人的智慧,站的地位越高,畅所欲为的影响力越大,加以善于耍手段、懂得掩饰,让贻害的力道在暗中滋长,待排山倒海而来时,已无力挽回败局。相较之下,我还是认为光是为国内贪污失信滥权的歪风忧虑,远不如脚踏实地,以德育为办教育的基础,智育为辅助,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Friday, December 9, 2016

师生情


          住在妈妈家,白天里四妹去上班后,我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有时间从报头读到报屁股,竟然在《流金岁月》版读到有关我的学生踏入歌坛30周年举行的《爱的爵士夜》个人售票音乐会的新闻报导。20多年没见,他虽然仍是那么英俊,岁月毕竟还是留痕迹,他显得比我最后一次见他时成熟得多!

        杨亚成是我在雅比灵国民中学的学生。他是位文静、和气又乐于助人的好学生。雅比灵国民中学虽然是一般人所称的“马来中学”,但是,华文班的活动却很活跃。除了每周只有3节华文课,有别于一般华校,华校该有的我们都不缺。每一年有大小楷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向校方争取到办壁报后,到年底还把全年壁报上的好文章结集成《学报》,分送给所有华文学会的会员及作者。为了能获得《学报》,华文学会的会员有300多人,会员人数居全校学会之冠。每年农历八月办中秋晚会,素月饼(为适合校中伊斯兰教的老师,中秋晚会都吃素月饼)、菱角、芋头都是家长所报效;参与尚武健身院的学生请他们健身院的舞狮队出场表演“蒙古摔角”、“狮子上三山采灵芝”助兴。办这些活动的奖品、印刷费与经费全由已离校的华文班校友所赞助。就是这些活动把我们师生拉得很拢。离开雅比灵已经28年,至今仍有学生与我联络。

       国民学校在星期五提早下课,我们就在那段时间办活动 。亚成在校时是我在华文学会活动的好帮手。毕业离校后,也常回校帮我,是学弟学妹们眼里的大哥哥。我离开雅比灵转到菩提中学时,亚成改在我家见面。那时他已在歌坛闯出名堂,所以我才知道他的艺名叫杨庭。我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与郭晶丽以及杨惠文当了歌星。惠文英年早逝,晶丽也已退隐歌坛。

        亚成告诉我他在国外献艺,每回从国外回来,他都会到我家。他回国没有定时,总是自动到我家,所以我并没有他的联络处。1994年,我搬离青草巷的家,那时行动电话并不流行,我也不懂这种玩意儿,一搬家就与所有旧学生失去联络,也不曾再见到他。

        如今读到他办音乐会的新闻,往事如烟,一缕缕映现眼前,只能思念却无从追寻踪迹。只能借文字祝福他事业顺遂,福慧双修。

Monday, November 28, 2016

我们家大风吹


         三妹的媳妇即将临盆,甥儿夫妇在柏斯工作,西澳没有其他亲人,二妹与三妹结伴过去照顾产妇。四妹邀我到祖屋陪她,结果由住在对门的三弟夫妇帮我看屋子,我去陪四妹,四妹白天则要代替三妹管理她的公司。一家人就像大风吹,离开自己的岗位,各就新的使命,换一换环境,倒也挺新鲜有趣。

        我只在养病时才住进祖屋,这次四妹邀我,一来固然是她不想一个人守住偌大的房子,其次我看得出是她见医生说我有焦虑症的症兆,要让我走出独处的环境。她不动声色地在帮我调适环境,却假借不敢单独居住之名邀我作伴,外人以为我在帮她,实际上是她在帮我,我能不在心里默默感激她?也感恩爸爸妈妈的教育,让我们兄弟姐妹靠得很紧。我们兄弟姐妹没事时难得一聚,有事时靠拢在一起,这种手足情一直是我们引为自豪的。

        这里的生活与我的住处迥然不同之处是屋外三只守门狗,屋里两只宠物狗。不管我喜不喜欢狗,进进出出都得与狗打交道。守门狗是为报恩来投胎,卖力地执行任务,却得不到屋里那两只同类同等的待遇;宠物狗有福报,投胎来受宠享福。万物各有业报,原本没什么好抱不平的,最碍眼的是当中那只小胖子给四妹添很多麻烦,每天得为它们清理卫生工作而忙。更气煞人的是在我们出门太久回家时,若没有即刻进门,让它在屋里久候,它就用撒尿表示抗议。既不会看门,也没有其他贡献,有福享尽,还这么折腾人,不就像我们人类社会里一些含着金匙来出世,享遍荣华富贵,取之社会却给社会留下烂摊子的败类?殊不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种类群才最可怜,六道轮回中,它来世会投胎哪一道?

        有四妹相伴,我的生活多了笑声。晚餐不再只管把食物往嘴里塞,食不知味;周末四妹不必上班,我们结伴出门,就算没有购物,也往购物中心钻,真没想到,这阵大风吹,把我吹到有声有色的云层!

       

       

       

Monday, November 14, 2016

教相声的苦与乐


        我负责教周日佛学班综合课程里的道德故事,自从陈伟光老师不能来导演戏剧,学员深感失望,我将故事课改为学习讲相声,融合讲故事与表演于一炉,这建议深得学员所支持。

       在佛学班讲相声,脚本与一般相声不同,虽然说相声在用笑话与滑稽对话引人发笑中也带出教益,但是佛学班的教材强调传达道德价值,所以我只好从《寒梅网页》部落格里取材,为二、三年级的学员编单口相声脚本;四、五、六年级的学员则是对口相声。面临的问题是为迎合低年级学员的语文水平,有时一个脚本必须一再修改。虽然当年执教时,曾为学生写过相声脚本,但我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才,写起来并不轻松,但是看到学员认真的学,我也乐在其中。

        我深谙今日年轻人的好胜心,人人都要据主角的位置,难得有人愿意屈居捧哏的角色,就算勉为其难当捧哏,也总敷衍了事,难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对口相声都是子母哏,让逗哏与捧哏旗鼓相当,各有表现的平台。

        我并不太鼓励对口相声,因为只要当中一个演员缺席,另一个演员就没法上台;搭档若默契不足,只要一方忘了台词,另一方接不上会很尴尬。为了一尝新鲜课程,学员们信誓旦旦,答应他们会配合练习。待中秋节将近,临上台表演时,六年级的演员为准备小六考试,不来上课。一星期一次的周日佛学班,缺席两星期就已是半个月不见踪影。练习欠勤,学员没信心登台,明知逼也没用,大不了他临时当逃兵,你又奈得他何?

        看到五年级那一组在中秋节庆典的表演获得的掌声不少,六年级生在小六会考后归队,我也为他们另写脚本。只是,中秋节已过,大型活动不再,剩下的结业礼只是小型活动,我看得出学员的学习热忱顿时减温,对口相声总是凑不成对,不是逗哏缺席就是捧哏没来上课,觉得很不是味儿,这算是哪一门的学习态度啊!

        果然,有学员因为跟家人出国旅行、有人下吉隆坡为祖母庆生日而退出,临登场时,有人因生病而缺席,原本五队表演,仅剩一人上台,能不令人失望?周日佛学班的活动,必须让路给学员的考试、家庭活动、家里喜庆,是很无奈的事!

Monday, October 31, 2016

生者、死者,谁比谁更寂寞?


         我的小女儿在八妹的忌日前一晚梦到八妹说她很寂寞。我的子女都不信邪,自然不会相信梦境,所以,她根本不把这场梦当一回事,也没对任何人谈起她的梦境。直到从家族的WhatsApp读到我们到骨灰亭追思八妹及给她献花的讯息,才惊觉那天正是八妹逝世五周年的前夕。

        八妹安息主怀已五载,她的骨灰一直都安置在她和八妹夫悉尼的家里,直到今年才送回槟城,安奉在西方路基督教的骨灰亭。她生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葬礼依据基督教礼仪,死后逢年过节自然少了华族风俗的祭祀。虽然每逢祭祀先夫时,我都给她添个座位,但那只是尽我的心意而已,她有没有来受祭祀,谁都不知道。如果真的是她来托梦,冥阳殊途,我们又能为她做些什么?

        从八妹是不是因为独处基督教骨灰亭而觉得寂寞,我们姐妹因宗教信仰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不论是根据佛教随业轮回之说,或是基督教相信善人上天堂,恶人下地狱,以八妹生前广积善因缘,她死后不该会寂寞,我深信小女儿的梦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不过,谈到死人感到寂寞,我脑中油然浮现当年先夫往生时表嫂开导我的话。表嫂看我伤心欲绝,劝我说:你身边还有这么多人陪你伴你;他却是孤身上路,那种寂寞、凄苦与无奈,连个透气的对象都没有才真的苦。你再伤心,他还得分心为你的伤痛而难过,他会苦上加苦。当时我已悲痛到失去理智,表嫂的话虽有理却没减少我的悲痛一丝一毫。先夫往生已31年,我不曾梦到他申诉寂寞。我还不曾死过,不真正知道死了的人会不会有寂寞的感觉?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谁比谁更寂寞?

        三个子女都不在我身边,每天形单影只过日子,说从不感到寂寞是违心的话,尤其是在半夜里身体有病痛时,要茶没茶,要水没水,寂寞与委屈感夹攻,真恨不得死了算了,所以我从不祈求长寿,一切随缘。

        每一回从国外回来,我都有一种参杂着轻快与落寞的感觉:没有人接机,就算飞机误点或有任何耽误,我无需急着通知任何人,随遇而安的自在让我有一种轻快感;看到同机乘客与接机的家人重逢的欢腾,却衬托出我心底的落寞。世事本难两全其美,我已习惯用平常心面对,从不强求。

        最近与佛友们结伴到柔佛吊唁,送殡后巴士车回到佛堂已过午夜时分,回到公寓,每户人家都已入眠,原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回来,谁知有一天与三弟话家常,他竟然娓娓谈及那晚我回来的情况,从我下巴士车直到回到公寓,他都在看着。我一向最怕麻烦人,来回飞机场都召的士接送、从不要弟妹们接机或送行,却没料到有一对眼睛在黑暗中默默地关怀着我,三弟担心我出远门的安危,守在窗口直到我午夜回来,令我感动也感恩,其实我并不寂寞!

        从我个人的经验谈,寂寞当前时,如果能用平常心去面对、用感恩心去发掘在默默关怀我们的人、随顺因缘莫强求 ,换个角度,前面的景色豁然开朗,生者的寂寞会比较容易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