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5, 2013

小家庭里寂寞的老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为表示对老年人的关怀,在重阳节推出年度节目《2012年我的父亲母亲》,派记者采访老人,关心他们过得开不开心谁知所得竟然是叫子女汗颜的答案----很多老人恨不得快死!
         事隔一个多月,一直不见有人去寻索出为什么来自为一家人贡献大半生心力的长者会做这样的喟叹?看来老人家的心声会像水上涟漪,无声无息地消失;老人的心结会越扎越紧,那才叫人心寒!
        如果能安享晚年,有哪一个老人会“恨不得快死”?反而言之,如果在病痛煎熬之下,身边又没有嘘寒问暖的人,有多少老人能不兴起消沉的念头?
        自从小家庭制度取代了大家庭,子女们羽翼长成之后,忙于筑巢安家立户,手忙,心随之而盲,能怪他们看不到听不见空巢里的啁啾终夜悲吗?除了有宗教寄托及生性豁达的老年人之外,一般被家人忽略的老人家都会感到失落。
          我住在小女儿的家时,每天早上上巴刹买菜,有好几次遇到一位老人家也在忙着挑菜,怪在她只挑不买,有时她会把她所挑好的菜递给我,算是帮我挑,然后与我谈烹煮法。萍水相逢,我没问她为什么无事忙帮人家挑菜?如果我没有猜错,她只不过是在打发时间----是寂寞的老人排遣时间的另一个妙方!至少她比恨不得早死的老人更胜一筹,她混入人群,少了困在家里,饱尝做三等人(等吃、等睡、等死)的懊恼。      
         我妈妈生前常感叹她能抚养15个子女; 15个子女却没法孝养她一个老人家。三妹不服地向我指出,说我们在物质上的供养远远超过父母当年的供给。她体会不到老人家消费力不强,他们并不稀罕过剩的物质供养,妈妈指望的是精神上温存!扪心自问,除了物质供养,我们何尝能像小时父母所给我们以“一个充满亲情的温暖家庭”去回馈他们?问题是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事业,腾不出时间周全地兼顾父母在这一方面的要求。尽管爸爸妈妈比一般老人家幸运,他们有十五个子女,集十五人能拨出的爱与关怀,他们随时都有子女陪在身边,但是从妈妈的喟叹,可以意会到她老人家的心境仍然寂寞。
        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家总提前一个星期庆祝父亲节及母亲节。那一天,所有住在槟城的子女都带了家人与父母聚餐,大家便以为已尽了子女的孝道而自豪。直到有一年,我在母亲节那天有事出门,路经父母家门口,顺道进去看他们,才发现爸爸妈妈神情落寞地在客厅里枯坐着。原来弟弟妹妹们在这一天为他们各自家里的妈妈庆祝母亲节,竟然没有人想到邀请他们家里“妈妈的妈妈”参与其盛。结果由我这个子女都在外,同样的没有人为我庆祝母亲节的女儿带着爸爸妈妈上他们常光顾的餐馆,结果由于没有订座,我们从一家餐馆转到另一家餐馆,备尝闭门羹,最后只好在大排档过节,让三颗寂寞的心互相扶持,度过一个还算温馨的晚上!
        想当年,代沟在大家庭促成了不少家庭悲剧而被唾弃,小家庭制度遂应运而生。殊不知多年之后,小家庭制度的弊端百出,比大家庭制度更为不堪:年轻一辈少了长辈的监督,行为偏差制造社会问题;年长一辈徒然有子有孙,却是三代不同堂;纵然不乏男孙女孙内孙外孙,却无缘含饴弄孙。少了子孙关怀,衍生寂寞的老人,忧郁症病人随之骤增。从大家庭里解放出来,自由惯了的年轻一辈势难走回头路,要如何解开寂寞老人心头的死结,是另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