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佛教的基本理念。一般人对“慈悲心”有很大的误解,以为慈悲是一味的慈爱,忍让。
记得1990年,我在菩提国民型中学担任训导主任。Form 5的学生以SPM考试没有考公民科,要求校中年终考试也不必考公民科。校长不允许,学生竟然罢考公民。我一听到监考老师报告,马上到Form 5的班向学生解释罢考的严重后果。我再三强调:罢考的学生将面对记大过的惩罚。学长如果参加罢考,就会被撤职。学生一意孤行,结果考完后,召五班毕业考生到礼堂,宣布每人记一个大过。学长的职务被取消。这时,学生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第二天,全槟大轰动:各报以大标题报导这则新闻
;Form 5学生的家长都到学校来:不是因女儿罢考抵触校规,来向校方道歉、求情,而是来势汹汹,指责学校断送学生前途;毁了他们升大学的机会;封了他们申请奖学金的门路。
身为训导主任,我费尽唇舌向家长及记者解释:我说学生就像我们的子女,我保证学校绝对不会误了她们的前途。但是孩子做错事,就必须学会担当,才不会恣纵她们在未来的路上放肆地一错再错。求学时罢考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警惕与惩罚,走进社会后,他们一有不满便会罢工,造成社会的困扰,那是教育的失败。
学长的父母说他们的女儿为学校服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毕业在即,却被褫夺了学长的荣誉,太令人失望。我告诉他们:学长受委任时,是在礼堂里宣誓就职,虽然不是刻意安排,但是她们确实是在佛陀像前宣誓要帮助学校维持校规,要立好榜样。如今,身为学长,非但没有劝阻学生罢考,自己还是罢考生,她们有没有维持校规?她们立的是什么好榜样?
记者为了把新闻炒得又香又辣;家长为了关心女儿的前途,他们只有感性,不再从理性的观点看人看事。他们一致认为给Form 5的学生记大过就是不对。没有人问我记了过怎样保证不会误了学生的前途。
见训导处坚决不取消大过,有好多家长改道去见学校董事长的儿子。他是学校董事之一,也是当时槟城的首席部长许子根博士。家长持的理由是菩提中学是佛教学校,应该持有佛陀的慈悲心,不能对学生不仁慈。他们要求首席部长出面摆平。许首长一听学生罢考的是公民科,作为首席部长,要他帮忙“不要公民意识”的学生脱罪,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首席部长拒绝撑腰,董事长许平等局绅也不愿干涉校政,记大过已成定局。每个考生记大过之后,我才带领5班学生,每班一天,轮流在休息节及放学后留在礼堂卖雪糕,筹钱充“贫穷学生会考基金”,每个人立个大功。在“功过相抵”制度之下,学生用大功抵大过,每个人的个人资料中完全没有大过的影子。
事情圆满解决了,我却有很深的感触:我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大家明白,慈悲不是无理的忍让。没有理性的慈悲就是不慈悲。试想学生没学会人人有责任维持社会成规,长大后为发泄心中不满,随性罢工罢课而遭殃,那时他们会反过来怪师长没有在他们脚步失准头时纠正他们而埋怨;师长也会在他们惹祸时自责。
我也很感慨今日的家长太放纵子女。女儿罢考,不愿让学校教导纠正她们;女儿长大后,罢行政、罢法律而闖祸,这种父母仍然会把指头指向别人。总之,就是千错万错都是别人错。直到子女放纵成性,罢到年老父母的头上,他们就会叫苦连天了。
在国泰民安的社会,慈悲成了一种品牌。没有侵犯自我的尊严与利益时,不论是不是佛教徒,都挂上慈悲的面具。口口声声说对人要慈悲,一副菩萨心肠的模样。所以,要真正辨认出一个人是不是真慈悲,你得在他的利益被侵犯时,看他是不是马上扯下假面具,随着恶言相向,出口成脏(肮脏的脏),甚至动手打人。这种人,不管谁对谁错,在他眼中,只看到人家冒犯他。经文中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讲的就是这一般众生的本性。另一种人总认为人要有骨气,不能吃亏。柔软忍让会被人欺负。
檀香寺佛学班有个儿童班的学生,在佛学教育之下,性格温顺。就算父母错怪了他,他依然轻声细语,合掌说声“阿弥陀佛”。他的父母都是有学问的专业人士,在工厂任高职。看到儿子的表现,非常不满。他爸爸认为儿子这么软弱的性格不适合在弱肉强食的社会做人上人。他怪佛教教育教出来的孩子只配做别人的垫脚石,所以他改而送孩子到其他幼儿园。幼儿园的学费比较贵,令他心有不甘,常常发牢骚,怪檀香寺,也怪幼儿园。他要的是个收费低廉,又能把他的儿子教成强权的人。这个父亲很可怜,他没有正知正见。他不要奉公守法,善良的儿子。要的是贪婪又很会抢的儿子,这种父亲只配养野狼。虽然这父亲口口声声说他对儿子慈悲,希望儿子出人头地。
看看今日的世界,许多贪婪会抢的人,他们的下场是多么可悲!打架鸡的下场往往死在斗鸡场里敌人的喙与爪之下。培养出一个为营造自己的地位,不惜踏在别人头上去霸占高峰的孩子,表面上看,好像成功,殊不知被踏,被压制的人一走开,他就会从上跌下,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死海与加利利海》
约旦河(River Jordan)从叙利亚境内的赫尔蒙山向南流,经过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约旦的边界。死海(Dead Sea)和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的水都来自约旦河。它们拥有相同的先天组成成分。用人类的话说,它们的DNA是相同的。死海没有出海口,只能封闭流动,累积了过多养分,富含大量的矿物。死海的水因盐水密度高,鱼类无法生存,海里的人都能漂浮水面。死海接受了约旦河水,却一滴都不肯施舍出去,所以死海水里没有游动的鱼,沿岸没有飘舞的树,没有鸟鸣,没有游人的欢笑声,人及飞禽走兽都不喝这里的水。
加利利海是活的海水,水从约旦河流进来,从海口流出去,所以孕育丰富的生命。加利利海接纳约旦河水,也同时在付出,海水流动,人们在海边建房子,所有的生命都因为海的存在而多姿多彩。两种海代表两种人。檀香寺佛学班那个家长要他的孩子像死海,只许赢不能输,他对孩子算是慈悲或残忍?
《老萤火虫最后的光荧》
秋天夜里,小萤火虫们提着小灯笼在林间飞上飞下,一闪一闪地,为其他昆虫照亮道路。老萤火虫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往事一幕幕浮上心扉。它想到年轻时也在夜里提灯笼给过路的昆虫照路,替夜色添光彩。如今年老力衰,没法再献出光芒,不由得感慨万端。
这时,它突然听到草丛间传来低泣声。老萤火虫飞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迷路的小蜜蜂因为天色暗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担心妈妈会焦急而哭了。老萤火虫点亮自己已经微弱的灯,一面牵着蜜蜂的手,一面安慰它;一面照着蜜蜂的指示带它飞回家。
送小蜜蜂回家后,老萤火虫飞回自己的家。它的灯笼越来越微弱,最后熄灭了。它在黑暗中摸索,一面想着能用仅剩的光帮小蜜蜂回家,自己这一生已经很值得了。
正当它以为自己将死在外时,突然眼前一片小灯笼向它靠拢。接着一片清脆的声音传进耳中:“爷爷,您送小蜜蜂回家,我们现在来送您老人家回家。”
幸福的泪珠顿时夺眶而出,滑过脸宠,老怀告慰 ...... 。
明知自己已经衰老虚弱,老萤火虫一见到小蜜蜂有难,就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这就是慈悲!用尽余力照亮小蜜蜂回家的路,透支了体力而缩短了自己的寿命,这就是慈悲!老萤火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义举不只赢得子孙的爱戴与尊重,也用身教启动了子孙们孝心与奉献的精神。这种壮烈的精神是冷酷、现实的社会急需的养分。
两则真人真事和一则虚拟的故事诠释出慈悲的义意:慈悲不是无理的忍让不争;为尽教育之道而受各方指责,看似吃亏,其实收获很大。为争儿子的利益,结果置儿子于狼虎之道,说是慈悲,实际上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