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希望人人都能牢记先人养育之恩,不为忙碌的生活冲淡了温馨的记忆,鼓励他们用文字记载先人的恩惠以供缅怀昔日的音容,打从2007年起,开始办“清明节追思先人”征文,公开向社会人士邀稿。
虽然各华文报都不吝拨出版位替我们传达讯息,但是不曾用瞩目版位大力宣传,引起的反应有欠理想,只能靠编委努力地用拉票方式向朋友及朋友的朋友邀稿。在文化界服务的朋友人脉广,她们所交的朋友当中不乏文坛老将,也曾热心接力,助我邀稿,只是,见过大场面的个中高手视这种名堂不够响亮的活动如鸡肋,食之无味而嗤之以鼻;笔锋犀利的专业人士朋友为打拼事业,忙得不可开交,抽不出时间响应,他们爱莫能助;更多的是离动笔的日子太久,早已舞不动笔杆的朋友,他们无能为力,结果,第一年只收到八位作者寄来的十篇作品,接下来几年虽有递增,毕竟称不上踊跃。编委们虽然有些失望,回头想想,诸事因缘生,不能强求,都能坦然视之,但是我们并不轻言放弃。
在坚守立场,淡泊经营中,三年后,我们终于从所收到的64篇作品中筛选出46篇佳作,结集成《缘会》征文集。这本文集满满地盛着亲子之情,洋溢着对故人的缅怀,更多的是因一时任性招致了子欲养而亲不在之痛的心声,每一篇都情真意挚,都能赚人热泪,校对时我们不禁酸泪盈眶。
成功出版《缘会》之后,令我们惊奇的是第二年竟然收到来自中国广州、重庆、江苏、浙江、美国夏威夷及东马砂拉越的作者的响应。能将征文扩展过国界,对我们是一种鼓舞。当然,本地作者的响应也是另一剂兴奋剂,推动着我们把那两年内共收到的88篇作品,从中筛选出62篇佳作,再次结集成书,出版《突然》征文集。
这6年来,师父带着编委们默默耕耘。来自外界,值得鼓舞的反应固然令我们雀跃不已;稿源少了,我们仍能安然接受。今年,看到由这些年来护持我们的作者带进北马作家协会的好几位成员以及当中的领导人物加入我们的阵营,用他们的文采丰富了征文的内容,我们带着欢喜心欣然接受这可喜的现象。对这六年来93位作者的奉献,无论他们是专栏作者、资深撰稿人、初次投稿人,甚至一位年仅12岁的小妹妹,我们都一样的感恩不尽,谢谢他们成就了传承华人传统文化的功德。
颁发结缘品给征文作者的仪式紧接着孝亲报恩法会之后,时间紧凑,护法团的团员分工合作,配合无间。法会一结束,他们马上收经书、移经架、搬拜垫,摆座椅,不消五分钟,一切就绪,动作纯熟得比专业的道具工作人员更加专业。仪式得以顺利进行全赖护法团诸位护法的护持;仪式一结束,护法团团员七手八脚搬走座椅,摆好供合照的椅子,镁光灯中有多少人体会到这群师兄们的付出?另一批幕后护持者在镜头集中在颁结缘品仪式的当儿,早已兵分二路,在会泉学苑楼上安排餐座,布置自助餐,也在餐会中殷勤招待,扮演主人的角色。曾经有位中风而致右手右脚不太灵活的作者受到父亲式的招待,有人扶他,有人帮他拿食物,让他感触良深。在他身后,我致电慰问他的太太时,才知道团员的热诚招待早已在他的心田深植菩提的种子,紧牵他向佛之心,冀望能在百年后把骨灰安置在妙香林海会塔。因缘,就是这么样成熟的!护法们未必是征文作者,但是他们用另一种形式为《追思先人征文》这善举的付出并不逊于撰稿人,是那么令人感动也感激。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