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1

我舍故我得

                                                      

        我在1127日回槟城,动身前两天,接到理科大学佛学会慈善组负责人伟强同学来电,邀我在123日给他们讲一堂“以行动实践孝道”为主题的课。理大佛学会慈善组列敬老行孝为活动目标,他们探访不同的老人院举办活动,包括打扫老人院、招待老菩萨用餐,也乘这机会对组员宣扬孝道。伟强同学要我借这堂课针对组员以功课忙为借口,少与父母交流,也因忙影响心情,对父母态度欠佳,唤醒他们行孝要及时。这是我在今年度第二次与他们配合,所以虽然我必须在当天下午赶回吉隆坡,我依然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我这次回槟城行色匆匆,主要是回家祭祀爸爸,也乘便与弟妹们聚餐、与主编商讨《清明节追思征文集》的编辑事宜及处理一些家务。要在短短的七天内完成这些繁琐的事务,时间上相当逼促。那天妹妹推荐我观赏一出戏剧,我正在忙着准备讲稿,她失望之余,吐出一句令我啼笑皆非的老调----她再次说我不懂得“自爱”!

        “能推得掉的事就别接受,留多一点时间给自己。多爱自己一些,才能活得自由自在,人生才有意义。”自从2008年大病一场之后,家人的这种论调我早已耳熟能详。我明白他们对我的关爱,却没法让他们明白我的观点。站在不同角度,对事对物的看法不相同,我苦于有理说不清。

        在这个亲子情谊日渐疏离的时代,难得有年轻人肯把孝道放在活动目标的第一位,我们勉励唯恐不及,哪里还有理由推辞呢?我相信任何人只要亲眼看到在座的听众那一脸清纯,听课时投入,态度认真专注,准会被他们深深感动而不忍心拒绝他们。

         孝敬父母不能只挂在嘴上,泛泛的说教讲了等于没讲,必须举实例才能撼动听众的心,所以要找教材不能不费一番功夫。约伟强与协洁见面,深入地探讨今日青年与父母间的鸿沟,了解今日大学生在亲子交流时面对的难题,我才整理得出头绪。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是珍贵的生活教材,有助我写作及处理青年问题,说是帮他们,其实我自己获益匪浅。表面上看似是在“施舍”,实际上是在“获得”,我妹妹不懂这个道理,说了她也不信。

        退出杏坛后,上周日佛学课及受邀在激励讲座会上与听众交流让我有机会继续接触年轻人,助我的见识与时并进,心境才不致苍老得快。所谓“付出”,实际上“得”比“舍”的收益多得多,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另一件令我对“舍”与“得”感触良多的是为佛堂写剧本。我原本对写剧本这门学问一窍不通,只因师父吩咐下来,不得不硬着头皮尝试。幸亏有经验老到的名导演陈伟光老师的配合,加上参与演出的护法居士及佛学班学员落力表演,总算没让师父失望。

        记得第一次接过师父交给我的佛教故事时,心情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下笔。一回生二回熟,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如今虽然说不上得心应手,至少已不必再搔破头皮了。最让我自豪的是今年为庆祝中秋节演出,师父交给我六则茉莉夫人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叙述茉莉夫人一生不同阶段的际遇,剧情演绎女主角从婢女黄头直到贵为茉莉夫人的因缘果报。能在两天内将六则故事综合成一个剧本,我私底下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时我才领会到是师父给我在磨练中有学习的机会,在不动声色中要我“舍”,让我“得”,能不感恩师父在成就我?

       舍”与“得”彼此互扣:越是慷慨施舍,所得必然更加丰富;所得越丰盛,施舍时会越积极,不是亲身体验,你会与我妹妹一样,未必肯相信!

------------------------------寒梅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人事无常


        到小女儿的家,与久别的邻居再见面,发现不少叫人感叹生命脆弱,人事无常的变更。

        进门放下行李,我到斜对门邻居陈太太的家送手信,才知道她家老爸爸有一天晚饭后失足滑倒,伤到颈椎骨,昏迷三天就往生了。陈太太一向来关照我的女儿。有一次,我的小女儿人在国外出勤,她家里的警铃作响,陈太太致电通知我。她知道我的小女儿独居,我的四弟与九妹又住得远,多次叫我放心,只要有需她帮忙,她会帮我关照我的小女儿,是一位守望相助的好邻居。

        陈太太夫妇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的父母亲从新加坡来陪这位掌上明珠。我住在女儿家时,每天都在巴刹遇到他俩相偕上巴刹买菜,到小食馆吃早餐。两老总是相扶同行,从老先生对老太太的体贴,可看得出他俩鹣鲽情深。

        老太太喜欢吃槟城的淡汶饼,我到吉隆坡总给她带淡汶饼。老太太只会讲广东话,我没法与她直接交流,每一回都得劳老先生传达。想不到上一回见面时,他告诉我他俩都想念在新加坡的儿子一家人,会在近期回新加坡一趟,言犹在耳,新加坡之行还未去得成,他已遽去。最叫人心疼的是处处靠他挡风遮雨的老太太,前面漫漫长路不易行,这当中的辛酸我最清楚。庆幸的是她的子女都孝顺,陈太太说她会暂时放下工作陪妈妈,接下来哥哥会来接妈妈回新加坡。

        巴刹里的报贩是我的精神粮食供应者,多年来都向她买报纸,我们已成了朋友。那天看到她独自在忙,问她怎么姐姐没来帮?原来她姐姐竟然在睡午觉中往生了。“平日里只是偶尔腰酸背痛,那是上 了年纪的人的通病,我们都不在意,谁料到她说走就走,真不讲义气!”她一面忙着,一面嘀咕。两姐妹相依为命几十年,姐姐走了,剩下她孤零零的,难怪她伤感。她的话深深触动我的心,她说得没错,人的生命脆弱,一口气转不过来,这一期的生命就结束了,谁敢担保自己会不会也是说走就走了?能不有心理准备吗?

        二楼的邻居在公寓对面的店屋开文具店,多年前,我主持《大红花儿童周刊》读者信箱时,不时到他们的店里复印文件,与他夫妇相识。那天乘电梯遇到他俩,只见她瘦骨嶙峋,腹部隆起像孕妇,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在夫婿搀扶之下才站得稳。虽然她含笑回应我说她还好,但是,经历丧妹之痛不久,我一看她的情况就知道并不乐观。

        我上门探望,顺便送《心经》及观世音菩萨圣像给她。她还没回家,我与她的妈妈交谈,才知道她怀孕四个月时发现患了胃癌,被迫拿掉胎儿作化疗,一面服用草药。草药西药混合着用,我觉得不太妥当,但是自忖没有医学知识,不敢胡乱提意见,只祈求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加持,保佑她,助她心境安宁,带她忏悔业障。“她原本已经虚弱得睁不开眼,这两天却能起身,可见草药已有见效。她今天到癌症复原中心去,那是她想去却一直没法去的地方。”她妈妈信心十足地说,我却听得心里惶惶不安,只怕那是回光返照。

        三十多岁的少妇,竟然在欢欢喜喜准备迎接第二胎时被病魔泼一头冷水,家里喜事变了丧事,情何以堪?留下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还有那无法割舍的夫婿,至今仍困在深切哀伤的阴霾里,不能接受她的离去,没法融入正常生活,她能走得心无挂碍吗?

        人类属于有情众生,凡夫最大的不幸莫过于让感情操纵了情绪,喜怒哀乐不能自如,这时我倒羡慕起 草木,不为欣欣向荣而喜,不因凋谢衰败而悲,八风吹不动,何其自在!
------------------------寒梅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生命的转弯处

                                                        

        到小女儿的家小住,发现她为了避免不眠不休的熬夜工作而转换轨道,结果新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多大改善。每天依然是清晨七点离开家门,最早得在晚上九点多才离开办公室,回到家已过十点半。更多时候,她回到家吃晚饭已是午夜时分。

        我回槟前夕,小女儿带我到绿野仙踪购物广场走走,回程时,停在路旁的那部德士拒载两名乘客。德士司机的态度引起我的警戒,他到底有什么企图?只肯载一名乘客,心怀不轨的司机可以为所欲为,我开始为每天必须乘德士上下班的女儿的安全担忧,也毅然决定留在女儿身边。

        在吉隆坡,我人生路不熟,没法载送她上下班,这一点我觉得很无助。但是有妈妈在身边,至少她每晚拖着疲累的身子回来,就能享用一顿热腾腾的爱心饭菜,无需再出外买晚餐,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早晚可以看到她。

        我的儿子曾经要我移民澳洲,我告诉他大妹在北半球工作,小妹被公司派遣环球跑,妈妈不能不守着槟城的老家,才能兼顾分散在南北两半球的子女。朋友听说我将长住吉隆坡,有点不能置信。她们知道我一离开槟城,就失去方向感,一直以为我会在槟城终老。她们担心我在吉隆坡出门不便,与外界的接触不多,隐逸得久,与社会脱节,会沦为大都市里的乡巴佬。她们说的也是,来到吉隆坡,我失去当义工的对象,生活圈子缩小得只容得下我们母女俩,长久之后,眼光会变浅、心胸变得狭窄、见识随着孤陋寡闻,会是一个活脱脱的欧巴桑,但是,子女是我生命的一切,为了他们,我会随遇而安。

        这一生,我一路走来,经过无数转折,每一个转弯处风光迥然,一花一世界,各有其潜在意义:小时在逆境中灰头土脸,再艰辛我都照单全收,铸出今日坚毅的性格;语文学院的大门适时为我而开,让我有奔向理想的方向。生平第一次离家,面对的风风雨雨虽难堪却并没击倒我。在这里,我奠下这一生事业的基础;移入温室当小花,生活安稳,却没有展拳脚的余地。社团邀我服务、联邦督学代表教育部邀我参与编中学华文课文、还有来自文教界的邀请,我都囿于环境而谢绝。权衡轻重,为人妻为人母,本来就应该以家人为重,我宁可屈居家里当小女人,丝毫不觉得委屈;独当一面之后,孩子各有他们的事业,护航工程圆满,我转入义工的行列,为文教、为宗教、为社会尽一分绵力,是一生中最充实的一个环节;如今小女儿需要我,我自然义不容辞,即使生活将由璀璨转入平淡,我也甘之如饴。

        芸芸众生当中,我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时而顺着粼粼碧波,随喜翻滚;时而哼着快乐的小调,轻松地潺潺而流;时而有节奏地拍岸,一板一眼,庄重而严肃;也难免有汹涌澎湃,气概慑人的时候,该扮演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只要这一生没有交白卷,我已无憾。

-----------------------寒梅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声声无奈

        从小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长大后只要路见不平, 我的心里就如着铁蒺藜那么难受。即使事不关己,我仍然为之愤愤不平。只要能力所及,我会代人出头;更常遇到的是超出自己的权限的是非,我帮不上忙,只能为受委屈的一方难受。烦恼皆因强出头,这种习性给我添了不少烦恼,也让我在精神上受了不少无谓的折磨。

        一位满肚子委屈的妈妈向我申诉她的女儿在校中被边缘化。这位单亲妈妈不怕吃苦,她身兼数职,从早忙到晚,却不吝啬地给女儿最好的生活供给、送她上最好的补习班,一心冀望独生女能代她扬眉吐气。女儿不负她的期望,凭自己的实力考进了城里最负盛誉的学校。只是,穿梭在非富即贵的同学群里,插上了劳工女儿标签的女孩,在势利眼的师长眼里,她再怎么努力都逊人一筹:好事轮不到她,坏事都包揽在她身上。看她紧锁的眉头与当年获知女儿考入名校时对照鲜明,我体会到她心里的痛楚与失望。我虽不赞成她崇拜名校的做法,却也认为无论什么学校,师长都有责任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行事要公正。如果因为学生当中皇亲国戚得罪不得,就委屈无辜的同学顶罪,这种做法会让真正犯错的学生不明是非;无辜顶罪的学生愤世嫉俗,不是办教育之道。教了三十多年书,对逆道施行的教育我无能力纠正,很有挫折感!
                    ***                    ***                    ***
        资深的副刊主编多次遇到生活中有启发性的见闻,兴致勃勃要与读者分享,投稿一份有分量的报章,却屡屡被退稿。她的不满引起我注意该份报纸的副刊,有素质的佳作虽不少,也时而发现读后感觉平平的作品。如此水平的作品尚且被录取,实在看不出以她的文笔强劲、内容针对时弊,立论鲜明的来稿怎么会被投篮?虽然说文章的评断很主观,但是高下差距太显著,我这局外人很为她觉得不平。奈何编辑有绝对的取舍权,卡在心头那根刺叫我懊恼却又无奈。
                    ***                    ***                    ***
        朋友们都知道莉莲有个蛮不讲理的姐姐,从小被宠惯,养成开口专横,行事专制,为人偏激而主观的习性,她的父母都奈何她不得。自从父母亲先后去世后,为了减少口舌之争,已婚自组家庭的兄弟姐妹无事都不愿上门,祖屋里只有她姐妹俩。姐姐自小差使人惯了,莉莲自然成了供她差遣的丫头婢女。知道姐姐即将退休,莉莲不愿意一下班就与家里的慈禧太后相对,急忙为自己铺路----她申请到首都工作。姐姐没法留住她,竟然要她把私人用物一起搬走,而且声明以后她回槟城,祖屋不一定有容她歇脚之处。那是变相地驱她出祖屋,是可忍执不可忍?莉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对亲人朋友哭诉。在其他姐妹的调停之下,词锋锐利的姐姐竟然坚称她没有驱逐莉莲的意思。矛头一转,错的反而是莉莲----她含血喷人,冤屈了姐姐!对自己的亲妹妹尚且如此不仁,只要认识莉莲的人,有谁能不对她家里这号人物起反感?反感归反感,他人的家务事,你又能奈得她何?

        我常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为兵来自有将挡,水来能用土掩,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殊不知轻轻抓一把,身边竟然充斥着许多力有不逮的憾事,人生充满了太多无奈,显得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弱!

----------------------寒梅

       

Saturday, December 3, 2011

竹鼠与无尾熊

                                          

        竹鼠与无尾熊的外形远看相似,身份却悬殊。

        无尾熊(Koala Bear也称为树熊,是澳洲特有的动物,受到该国法律保护,也深受国人爱护。被保护动物组织所领养的无尾熊,三千宠爱在一身,过着食住无忧的逍遥日子 。我曾经几次在保护动物组织设在购物中心的展览单位里看到无尾熊不是被工作人员像抱小孩似的,爱怜地又抱又抚,就是撒娇地攀在工作人员身上。即使无人圈养的无尾熊,也受到澳人的护持,出来觅食时不必担忧受到人类所伤害。记得有一次,澳洲连年干旱,无尾熊找不到它们爱吃的尤加利树叶,逼得进入一间学校校园内觅食,顿时成为新闻焦点,人人关注它们的生存条件。我们家的家人常常戏称大小事都不肯自己动手做,只会撒娇要人抱的小孩为koala Bear,这个绰号足以反映无尾熊的习性。

        竹鼠属野生动物,不幸而生在不懂得怜香惜玉的国土。没听过有人养竹鼠当宠物,倒反是只要一落入人类的手中,不是被炖为补品,便是被卖入野味店去祭老饕的五脏庙,总之,就是死路一条!国家法令不曾加被,野生动物保护局也冷漠视之,再蒙饕餮之徒给它插上营养价值丰富的标签,竹鼠从此难逃借野味进补者的辣手。

        十一月初,广州“渔民新村酒店”内的餐厅门前置放的铁笼内关着一只竹鼠,骤看像是无尾熊,鱼目混珠,很多人误以为是来自澳洲的奇珍异兽。该餐厅的菜单内备有炖、炒及蒸无尾熊肉的食谱,一名澳洲游客深信餐厅在售卖无尾熊肉。这一发现非同小可,他赶忙致电一家澳洲电台,讲述他的惊人发现,消息轰动一时,须劳动广州野生动物保护局的官员出来灭火,证实该餐厅没有出售无尾熊肉,才算平息了风波。

        售卖竹鼠肉无罪,将无尾熊肉入菜则引起国际间的紧张,经过这一闹,竹鼠与无尾熊身份地位的差距马上见真章,也让人感叹命运之神的权力至高至上。竹鼠一经被他判落糟粕之命,便再无翻身之余地:生前不受人尊重;死后葬身人腹。反观无尾熊一生得宠,不但在本土处处受欢迎,所获待遇优渥,即使跨越海洋后,身价依然不凡。同样在广州,番禺区的香江野生动物园从澳洲进口的三只无尾熊在园内住在豪华住处,受到良好照料,园内其他动物都远比不上,竹鼠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在人类的社会何尝不也是如此,有含着金匙来投胎的幸运儿,也有处处受打压的人。当初看到幸运儿养尊处优,即使犯错,一句“他是被宠惯了的”,错就不再在他,要怪就怪他的父母从小宠惯了他,责无旁贷,理应替他顶罪,于是人类中的无尾熊可以畅所欲为,我的心里很为人间的不平而愤慨,如今从竹鼠与无尾熊的际遇领悟到人世间的不平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梗在心头的芒刺就不再那么剐心了。

----------------------------寒梅

Friday, November 25, 2011

别人的拳头捶石狮

                                            
          妈妈在世时,看到有人大手笔地滥用公款,总说他是在“用别人的拳头捶石狮”。用拳头捶石狮,手当然会痛,但若用的是别人的手,痛的是别人,结果是花钱的人痛快,买单的人痛心。

          在我国,大人物滥用公帑并不是新闻。每一年公共账目总稽查司的报告都揭露出大官小吏令举国震惊的糊涂账,令人不解的是年复一年,情形不但不见改善,还有越演越烈之势。纳税人发现血汗钱被滥用乱用那一刻,难免心痛,却也不见有人抗议。习以为常之后,都接受得理所当然,看来这种超常理的包容宽度只在马来西亚才找得到。       

        多年前,军饷项目中,一包当时只值几十仙的快熟面报价九令吉(近市价的二十倍),若说采购员不吃人间烟火,不知米价,一个轻易被供应商以高得离谱的价格欺诈的白痴,凭什么资格攀上军饷采购的高职?核准白痴报上的账目及纵容白痴采购员胡做妄为的上司算不算白痴中的极品?试问全国军人一天得消耗多少包快熟面?累积起来是个天文数目,那笔冤枉钱掉进了哪个窟窿?这一类报大数的例子不胜枚举,快熟面的例子只是冰山之一角。反贪污局嗅觉失常,对摆在眼前的个案视如等闲,不见他们积极采取跟进行动,却急不及待地专找看不顺眼的人的碴,逼死人不必赔命;稽查司没有提控权,他们的报告激起的浪花,不久就消失无痕。有鉴于走这条门路总是在一阵聒噪后不了了之,有惊无险,于是懂得钻缝隙的人士前赴后继,荒谬的程度变本加厉,从离谱到咋舌,从从前购买超市价几十倍的必需品到今年的超值2805巴仙。公共账目总稽查司的报告白纸黑字刊在报章上,白痴官员丑态毕露,丢尽国家的面子,给国家带来耻辱的损失更是难以用金钱估计,这一拳不止是捶在石狮身上,简直可说是捶在披刺铜狮身上,拳拳见血!

       其他如不久前无端端花几十万令吉在植物园外建个莫名其妙的门墙,旋即再以门墙威胁民众安全而拆了。几十万令吉的筑墙费用就这么一建一拆间报销了,用别人的拳头捶石狮,轻轻一挥就是几十万令吉,却没听到有人喊痛,只因为浪费的钱由国库支付,不曾从你我的口袋里掏钱,看得出自己做了冤大头的人不多。最令人吞不下那口气的是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不但没因自己的“错施”而汗颜,还 恬不知耻地标榜自己具父母心,拆墙是为了维护人民安全。近日耗钜资在槟城升旗山脚下建个地基不稳,不堪承载车子重量,巴士车也没法转弯的多层停车场,试问停车场不能承载车子的重量,随时可能崩塌,人民安全受威胁,怎样使用?谁该为这项工程负责?难不成又是拆了了事?记得旅游局曾付百万令吉顾问费给只具赛车专长,对推动旅游业不懂得怎样“顾”也不会“问”的“顾问”搞宣传,收效如何,不言而喻,也不见有人问起那笔百万令吉曾为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带来什么利益?

        国人稍有一点小成就,就高喊Malaysia Boleh的口号,万想不到的是用别人的拳头捶石狮这记绝招果然只在Malaysia  Boleh!

----------------------寒梅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戒口?不戒口?

                                                       

        我的大女儿最忌我在吃饭时谈戒胆固醇,一谈她就没了胃口。最近,她特地邮寄给我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叙述一对结婚60年的老夫妇Tony Yvonne,两人虽已是耄耋之年,身体却仍然健壮,全因在最后这十年里,Yvonne严格讲求要吃得健康,还要适时运动。直到有一天,两人因飞机失事进了天堂。

       圣彼得把他俩引进一座堂皇的建筑物----他们在天堂里的家。里头应有尽有,屋里有女仆,屋外有高尔夫球场,还有任由他俩取食的美酒佳肴。受惯了Yvonne所管制,Tony要在美食中寻找低脂肪、低胆固醇及不含咖啡因的饮料。谁知他被告知以在天堂里,你可以吃任何东西,喝任何饮品都不会增肥或生病。受约束了十年,Tony习惯性地,还是不放心,他嗫嚅着问:“吃了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真的无需做运动、不必验血糖和血压吗?”答案是“在天堂里这些都没必要,好好的享受吧!”

        Tony瞪着他一向唯命是从的 Yvonne一眼,悻悻地说:“去你的高纤维食物,我们早在十年前就该到这儿了!”

        我的大女儿富有幽默感,她寄这篇文章仅是在逗趣?或暗示严谨的戒口生不如死?她本身是医生,不会不知道年轻人有必要戒口,何况她明知我对戒口还持有反传统的看法。

        1978年,先夫心脏病发作住院时,我对胆固醇一无所知。他出院前夕,院方虽然安排营养师与我讨论他养病时的饮食,帮我计算他每天该摄取的卡罗里,拟定他的食谱。营养师也交给我一份各种食物的卡罗里含量表,但是,表内的食物好多是外国人的食物,派不上用场。我不是个学习力强的人,加上那不是我的本行,我对胆固醇依然是一知半解,只一味牢记住华人食物中高胆固醇的食物,视之如洪水猛兽,直到今日给家人准备食物时,依然对它们避之则吉。

        为了让病人开胃,除了在质与量上严格限制,我闭一只眼让先夫每个星期吃一次福建面、椰浆饭……他须戒口却嘴馋的食物。晚餐桌上,他多次要佣人莲姐给他煎个荷包蛋。蛋属于高胆固醇的食物,结果又列入一星期一次的食谱。轮到吃荷包蛋的晚上,看他一小口一小口,珍而惜之地吃,我的心很痛,只恨自己不能顶替他受这种折磨。1985913日黄昏,他终于不必再受这世间的苦难,却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看到荷包蛋就心如刀割,早知道不戒口会死,戒口依然难逃一死,当初就该让他吃个痛快!

        有了那次揪心的经历,在带爸爸看诊时,我私底下把我先生的经历告诉他的主治医生,再要求他说:“我爸爸已经八十多岁,他一生所欲不多,请你让他随心所欲吃他喜爱的榴连(木旁)、巧克力和月饼,然后用药物控制病情。”医生对爸爸说:“你可以吃榴连(木旁)、巧克力和月饼,但是,榴连(木旁)每次只限吃一核;巧克力一小方块;月饼四分之一块。”爸爸善解人意,听得出医生的话中话,他告诉医生他并不爱吃这些食物。医生转过头,得意地对我说:“看,你爸爸并不喜欢吃那些食物!”我太了解自己的爸爸,明知他违心的话旨在不让医生难做人。直到爸爸病入膏肓,医生才大发慈悲,叫我们让爸爸吃他所爱吃的食物,他会用药物控制病情。对一个已食不知味的重病病人,这种迟来的慈悲管用吗?爸爸一生不求华衣美食,榴连(木旁)、巧克力及月饼是他仅仅的生活享受,却被固守成规的医者之言所剥夺,身为人子女,我们的心能不痛吗?

        有病须戒口并不为过,只是,对一个明知无望复原以及年纪已老大的病人,强制戒口会带来遗憾,这是我个人用椎心之痛换来的结论。

---------------------寒梅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故事的妙用

                                                 
        我在周日佛学班以故事引导学员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深受学员所喜爱。

        九月十五日,槟城学前教育委员会宣布将在十一月十九日主办“第二届槟国际儿童讲故事节庆”的新闻报导引起我的关注。主办当局不但邀请十名来自世界各国讲故事专家,也联合各校学生(记者估计约需动用500名学生)从上午八时直落到下午六时,以接力方式连讲十小时以创大马记录。更叫人振奋的是参与者可以用任何语言,甚至方言讲故事,这意味着故事的内容将涵盖各族的文化背景,该算是首创的壮举!

        就在那个星期天的周日佛学班上课时,我把好消息向学员们公布,他们都很兴奋,还没等我把建议书呈交护法团会议通过,也没等回家征取父母的同意,便纷纷要报名参与,反应热烈。

        我在第一时间致电有关当局询问报名手续,从上午十时开始,一直联络不上负责人  Ms. Tanita,直到下午三时,总算联络上另一位负责人 Ms. Athirah,才被告知他们不是举办讲故事而是儿歌童谣及诗歌朗诵Nursery Rhyme and Poem Reciting。被浇了一盆冷水,反而激起我想要在明年周日佛学班的课程中加插讲故事的课程,教有潜能的学员讲故事。

        我教了三十多年华文,一直不曾言倦,学生也学得兴致盎然,这全靠故事的助力。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很枯燥,为了吸引学生,我将故事编入教材中。教中学华文课文,一般上都必须先介绍作者,我事先把作者当一则故事的主角,他的生平事迹则是故事的内容。比如教《满江红》,从岳飞出生时遇水灾 ,母亲如何带他逃出生天;母亲如何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以励志;他向周同学艺时青出于蓝,并在老师墓前以射箭表心意,继而以精湛的战术赢得金人称为“岳爷爷”的称号;秦桧如何以十二金牌处他于进退两难的地位,最后加以“莫须有”罪名,让一代名将在杭州大理寺狱中含冤而死。间中调皮地以故事体裁加插王氏一句“纵虎容易擒虎难”陷自己于不义, 以致落得陪秦桧合成“油炸桧”这道小食的典故,借故事警惕学生严防祸从口出。也以岳飞衣冠冢前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教学生语法修辞中的对偶。你看,一则故事带出了作者生平、北宋历史、语法修辞,还教会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担保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离校已二、三十年的学生常常告诉我他们还记得我讲的故事。

        很多人以为讲故事小儿科,我则把故事当成枯燥的语文教学的提神剂。我记得教《祭十二郎文》时,我甚至把八仙都请了出来。学生爱听八仙的故事,一将八仙中的韩湘子搭上与他的叔公韩愈的关系,一生以儒家正统自居的韩愈给人硬邦邦的印象,凭着生性放荡不拘的侄孙就不再古板了。再以一生极力反对迷信的韩愈不但有个做仙人的侄孙,本身竟还有能力凭一篇《祭鳄鱼文》为潮州居民除害,将鳄鱼请出鳄鱼江,鳄鱼江从此因他而改称韩江;将文化带进潮州,是潮州人办的学府命名为韩江的原因,学生对韩愈的印象自然亲和得多了,这就是故事的妙用!

--------------------------寒梅

Thursday, November 3, 2011

外国媳妇

                                                         
        莉菱的独生子在威灵登深造,与纽西兰籍同学堕入爱河。她的先生坚持不肯接受外国媳妇。儿子继承了老子的牛脾气,一老一少各自坚持己见,莉菱卡在当中,非常懊恼。她想知道我当初对儿子娶外国媳妇的感受,更想知道白种人会不会有优越感?我趁着儿子媳妇回国团聚之便,安排他们见面,同时让莉菱的先生了解媳妇的差别只在贤惠与否,与国籍没有 多大关系。

        先夫在送子女出国读书时也曾以开玩笑的口吻要他们别与异族通婚。我的儿子在伊丽莎白女皇医院服务时邂逅了同部门的同事,一位苏格兰裔的第二代澳洲女孩。他在下决定之前,特地回国征询我的意见。他说他俩的感情还不算坚定,如果我反对,他还来得及退出。我要他认清楚夫妇相辅相成的道理,一个好伴侣能助他营造一个美满的家庭,也引他参考我的同事中成功与惨败的婚姻,指出选错对象,即使同族通婚仍然会以悲剧收场,所以种族不是问题的关键,对方的人品与性格才值得考量,要他为自己作出最明智的决定。

        媳妇不知从哪听说华人家婆大多专制兼霸权,她初进门时战战兢兢,客气的面具后面有一层隔膜,后来发现我还不难相处,渐渐与我有商有量,偶尔也会对我吐露心事。自从大孙女出世后,她辞职在家当全职主妇,把三个女儿调教得好,即使是华籍媳妇也不过如此。我们一年最多见上一次面,相见时只有久别的欢乐,自然就少了生活上的摩擦。只要她是个贤妻良母,我还有什么苛求?

        提到白人的优越感,我与亲家之间,表面上大家客客气气,倒也觉察不出他们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只是,如果嗅觉灵敏,有时的确能嗅出一丝怪味道。记得我儿子在槟城举行婚礼,动身到槟城之前,亲家母就重复问我槟城可有像样的美容院?她的无知让我想起一位同事提到她的儿子留学美国,被同学问他马来西亚人是否还住在树上?幽默的男孩回答说:“是呀,你们美国的领事馆就在我住的树前面那棵树上。”来到槟城,我用事实解答了亲家母的疑问,她再也不再有轻视槟城的言论。

       我的儿子结婚后,我到阿德雷特度假时依然是住在儿子家,少则一个月,家里若新添小孩,我在媳妇坐蓐期间帮她做家务、照顾产妇及初生婴儿,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外国人不兴这一套,亲家母在我洗碗碟时有意无意间吹毛求疵,建议我把脏碗碟放进洗碗机里,放满了才一起洗。她说槟城人没有洗碗机,才一个一个洗,太浪费水了。我告诉她这是我们华人的妇德,必须随手洗好脏碗碟。有谁让脏碗碟堆放着,表示这一家的女主人很懒惰。她怕我怪她的女儿懒惰,从那时起不再作无谓的干涉。

        我的媳妇的祖父是英国的军医,被征到澳洲服务,就此落地生根。她父亲那一代,三个男孩中有两个行医,她的父亲则当小学教员。亲家常常与我比较马澳两地教学面对的问题。当他知道马来西亚中小学都采大班制,每班最少有三十多个学生。我在国民中学教华文,同级合班上课,有时甚至有四十多个学生,他惊吓得睁大眼睛,问我学生人数那么多,教师怎么管得来?岂不会被学生扔出教室?我说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还不曾听说过有老师被学生扔出教室,我们的学生都懂得尊师重道,所以他对我很佩服。亲家是扶轮社会员,常常在课余为弱势青年服务,我也很敬佩他的奉献的精神。

        有人的地方就不免有人事纷争,不论是娶本国或外国媳妇,生活中都免不了会有误会,重要的是须记得与人相处,好些时候不得不装聋作哑,待浪头过去,海面就很平静。我告诉莉菱夫妇,儿孙自有儿孙福,真要关心儿子,就帮他观察人选的品行。儿子远在纽西兰,山高皇帝远,遥控得了吗?逼得他把恋情遁入地下情,那时损失就会更大!

---------------------寒梅

Sunday, October 30, 2011

浓缩的爱

        两个星期的家庭团圆,除了吃喝及参观名胜,我和两个女儿都给三个小可爱买了不少小礼物。礼物全由小可爱们自己挑选,她们不求名牌,所选礼物并不算贵却都实用,当中有两个大孙女跳芭蕾舞时需用的发饰、她们爱读的故事书、文具、衣物等。我们一家人彼此相隔万里,不能及时送给她们的生日及圣诞节礼物,都在这时补送。此外,只要她们在校中有优越表现,甚至哄得她们敢于尝试本地食物都送出奖励礼物,林林总总,总想借个什么名堂给她们买小礼物。累积了一年,见面时才一起送,我称之为“浓缩的爱”的礼物。

        自从两次在机舱里昏倒,我尽可能避免单独出远门,与儿子一家人及大女儿就少见面,改由他们三兄妹每年一次结伴回来团聚,也成了我最引颈苦盼的日子。每一年在他们回国之前一个月,我就开始忙着筹备:替儿子一家人订酒店、安排这两个星期里的交通工具、决定要游览的名胜地、替两个女儿预约牙医及裁缝、发短讯邀请弟妹及他们的家人出席团圆聚餐、买儿子及大女儿爱喝的啤酒、媳妇每天不可少的豆浆、小女儿及孙女们喝的果汁,还得为小女孩准备让她随身带着的可可脆饼 ……虽然很忙,却是忙得很愉快。

       憋了一整年的爱与相思,一有出口,其势澎湃,我们不让这段黄金时光留白,在短短的两周内有说不完的话:有保健的叮咛、有近日的生活简报、有来年的计划;对年小的孩子,我们只能用小礼物来表示。

        平日里,我们的生活像在轨道上转的车子,虽是井然有序却流于平淡无奇,大团聚时放下了工作,每个人只想要怎样让这几天过得多姿多彩。升旗山上参观印度庙,小女孩津津有味地听印度神的典故;坐在环绕山路行驶的车子上,大姑姑带着两个侄女坐在反方向置在车子后面的座位,坐的人身子露在车外,车子开动时很刺激。每逢车子转弯,三人兴奋地尖声叫,忘了摆淑女的形象;到植物园里看猴子,大人小孩都被猴子逗趣的动作逗乐了,小孙女还紧跟在抱着小猴的母猴的后面走;交怡岛上,两个大孙女全神贯注染岜迪布,作品虽离专业水准还远,却足以让她俩引为自豪;参观娘惹岜岜屋,向导生动有趣的介绍,娘惹岜岜别致的日用品及迥异的文化背景深深吸引了我的媳妇,这个为了理家及带三个小孩,每天与时间赛跑的主妇陶醉在 上个世纪的娘惹生活格式里。将365天的生活感受浓缩在这十四天里,无论做什么事都觉得特别有劲。

        虽然我常常以自己深受“爱别离”苦所折磨而引以为憾,殊不知正因为与所爱的人天各一方,我们更懂得珍惜,也在团聚时倍觉其乐,这何尝不是上天给我的另一种恩赐,何憾之有?

----------------------寒梅


Sunday, October 23, 2011

女儿与妈妈

                                       

        我家每年团聚的节目总少不了带三个爱小动物的孙女去饲鱼看动物。在周天央水族馆里,三个小可爱由她们的父母及姑姑带着去饲鱼,我坐在鱼池边那用石子堆砌成的椅子上小憩。

        不久,有个中年妇女走过来,在我右边的椅子上坐下,一面体贴地招呼她那约莫十二三岁的女儿过来,说坐在这儿可以一面休息,一面观赏鱼。她的态度温顺,语气婉转,好不容易才哄得大女孩在我前面的椅子上坐下。母性的慈爱叫我这个局外人看了也很感动。这时,有个身躯臃肿,行动不太灵活的老妇人朝我们走过来,她弯腰伸屁股,正要往我们前面的石桌坐下,我右首边的妇人杀猪般朝着她喊:“蠢呀!那是桌子啊,”她一面指着我左边还空着的椅子,说:“坐到那边去吧!”老人家半弯着身子,一时怔住,回不过神来,大女孩连忙起身,让位给她的“阿嬷”,顺势溜到池边去。那妇人寒着脸,白了老人一眼,不再出声。从大女孩的称呼,我这才知道原来是一家三代,弄不明白的是妇人变脸的功夫怎会如此了得?怎么对妈妈与对女儿的态度竟然有天渊之别?

        这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我在不久前才听到一位从怡保回来的老人家对我吐苦水,原来她在怡保经商的小儿子要为她庆祝八十岁生日,把她接到怡保小住几天。生日前后那几天,儿子带着一家人在外用餐,小孙子餐餐不是吵着上麦当劳吃汉堡包就是要去肯达基吃炸鸡。儿子为了让儿子的儿子吃得开心,全没顾虑到老妈妈嗅到牛肉味就恶心,嘴里的假牙咬不动炸鸡。老人家说她不敢吭声,怕的是往后儿子不肯再给她庆祝生日。哑忍之下,她餐餐都饿肚皮。一心以为能趁机饱尝怡保牙菜鸡、沙河粉的老人家大失所望。儿子原本一片孝心却因为不够细心,结果好心做了坏事。

        如果说子女是我们身上撕下的一块肉,有血缘之亲,疼子女是天公地道的事;我们何尝不也是妈妈身上撕下的一块肉,也有血缘之亲,为何不能像疼子女一样的疼他们呢?在周天央水族馆里看到的老人家令我心里为她抱不平;我那位乘兴到怡保却败兴而回的朋友则叫我为她心疼,只愿普天下的子女谨记住: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将来你的孩子就怎样对待你!

-------------------寒梅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孩子眼里的巨人

                                    
         一年一度家庭大团圆的筹备工作来到尾声,最后一项是在子女们回巢的前夕,为两个在家里住宿的女儿换床具。点种工人做完清洁工作后也来凑热闹。她看我换棉被的套子,觉得很好奇,说想不到那么难的工作,能把握窍门,竟然变得如此容易。我教她如何把套子的两个角对准棉被的两个角,抓牢后只需使劲一拉一撒,便大功告成。接下来她又向我学习如何摺床褥的定型罩子。

        她受聘到大马替客户打扫房子,想必是工作上无需做铺床具的工作,所以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培训。我一面示范着,一面换,不一会就换好两间睡房的床具。她拿起我换下来的床褥罩子,不厌其烦地学习着摺。我告诉她,能把各种理家的功夫学到手就是赢得做家庭主妇的本钱,鼓励她工作时不必计较,能在下班回到主人家时帮她换洗床具,多番实习必然就会熟练,将来有了自己的家,一切家务能轻松上手,做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自然是丈夫心里的天使,孩子眼里的巨人。她羞涩地不断点头。

        Yuan做事不曾偷懒,对人也有礼貌,只要她肯认真学手艺,诚实做人,有朝一日遇上个好青年,她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年纪轻轻就流落在异国,万一行差踏错只怕就会毁了她一生,她太需要有个长辈在旁护航。看到她肯听劝,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只要懂得自爱,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最重要的是能给家人带来爱与温暖。你不需要懂得缝衣,但至少要会补衣钉钮扣;你未必会煮大餐,但至少要会替家人准备三餐;你或许没能替丈夫孩子挡风遮雨,但你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你随时会给他们准备好安乐窝。他们在外头累了、倦了、受委屈了、受了挫折,才会不假思索地回来休息、舔伤口。一个女人肯安安分分地把分内的工作做好,看似很吃亏,只要能因此获得丈夫疼惜,子女尊重,其实是占了老大的便宜!

         我是个思想行为都很传统的女人,一生以夫婿与孩子为生活目标,既然Yuan的主人一再告诉我说她肯听我的话,我仅愿以本身的生活经验为教材,与她分享,只希望她将来有了自己的家,也能安分守己做家里的小女人。能获得丈夫的疼爱,孩子的尊重,那时她可就是丈夫心里的天使、孩子眼里的巨人了!
------------------------寒梅

 

Friday, October 7, 2011

不知足

                                                         
        耳边尽是筱翎的牢骚,令我想起曾在一本书里读到的《不知足歌》:
                    终日茫茫只为饥,方得饱来便想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房里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难支。
                    买得田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犹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神仙对局棋。
                   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念方止。
         区区百多个字,淋漓尽致地披露出人性不知足的劣根性,也说明娑婆世界痛苦的根源。不肯满足于手中所握有的幸福,就是最不幸的人。

          筱翎夫妇膝下有两对子女,先生是个奉公守法的土木工程师,他敬业的工作态度很得老板的赏识,唯一的遗憾是太太每天在耳边絮聒,叫他耳根不得清净。筱翎对先生最大的不满是怨他胸无大志,看不出工字不出头,替老板打工就是在替人做牛做马,空有才华,辛苦了自己却益了老板的口袋。

        不堪太太的絮叨,在一位旧同窗的资助之下,筱翎的先生终于自己创业。做了老板娘,筱翎的快乐期并没持多久,她就又开始怨先生的工作量重,留给家人的时间大不如前。木讷的男人不曾解释也不会安抚,他只对着在耳边穷嘀咕的女人皱眉头,这更叫她心中那把怒火烧得越炽烈,终日唠叨不息,语气也越来越尖锐,闹得家无宁日。

        四个子女各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给两老带来四个内外孙。人人羡煞的三代同堂、子孙绕膝的福气抵不过她对少了豪宅的怨气。一家人所住那座占地不小的百年祖屋还算古色古香,但是左看右看,就是少了豪气。更叫她抬不起头的是四个子女中还没有谁能自立门户。依筱翎的说法,他们都还是老板的牛与马,经济能力不足以买房置产。每当听说有谁的孩子创业或置房产,就触痛她的心,引来一阵扎痛子女耳根的牢骚。

        筱翎并非不知道能生下两男两女凑成两个“好”字是一种福报,她也曾因此庆幸过,只是,一看到子女的同学创了业发了财,比较心开始发酵,她就一笔抹杀原有的满足感,这是造成她心灵痛苦的致命伤。

       筱翎 一家大小身体健康、人人洁身自爱、远离官非与是非,已是另一种福报,只因她身在福中不知福,才会得陇望蜀,永无止息地追求更高的境界,以致长期活在渴望的煎熬里,被欲望的烈焰烧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一个不愁衣食的家庭原该乐融融,却因中了不知足的毒而逊色,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环顾四周,像筱翎一样不知足的人还真不少!我的教学生涯里就曾目睹过这种例子。一次,我和校中的辅导老师为了帮助一个心灵受创的学生建立信心,委她为一个小组的组长,我俩一面在旁观察,一面作必要的扶持。谁知事过不久,她的脚跟还没完全站稳,就奢望要当级长。所求不得偿时,她失望的表情以及吐露的牢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信人性的不知足无所不在。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只不过在激流中侥幸地抓到了一根水草,尚且在能停下来喘口气时便暴露出不可爱的一面,更何况那些有条件追求所欲的人。

        我不时借吕洞宾试探人心的故事警戒年轻人,说吕祖为同情一位孤单的卖酒老妇人,把她家水井里的水化为美酒,助她能舀水当酒卖钱。老人家不久就致富,原本的路边酒摊子扩展成为生意兴隆的酒肆。吕祖也为她的生活过得好而觉得安慰。谁知老人对吕祖投诉井水化酒却少了酒糟,美中仍有不足。对成年人人心不足感到失望,吕祖改而试探儿童。他点石成金,再把那一大块金子送给路边的一个儿童。儿童摇头不愿接受,吕祖大喜,以为终于有缘遇到个不贪心的人。他逗着儿童,问他不要黄金,要什么?儿童指着他点石成金的指头说:“送我这根指头吧!”吕祖对人心不知足的失望可想而知!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到一寸还想要一尺,无休止地追求物欲,却因为前面总有还没达到的新目标,结果停不下脚步去享受手中所把握的幸福,这样子终其一生不断的追求复追求,岂不就如《不知足歌》所说的“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念方止”?若果如此,即使所求得偿,一棺已长盖,享用已无期,追求有何用?如此的人生有多可悲呀!

       
----------------------寒梅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读《幸福的滋味》后有感

                                      
        六月十六日,我在《心灵之窗》部落格写《贵人》。三天后,何国全医生在留言版上说他读妙香林寺出版的《缘会》,两年来与我在文字上分享。他邀我浏览佛门网《明觉杂志》为他开的《心灵手术室》专栏。八月中,我从吉隆坡回来,师父转交一个邮件给我,原来何医生的专栏文字已结集成书,承蒙他送我两本《幸福的滋味》,一读之下,字字珠玑。

        我最欣赏何国全医生的行文,自我调侃中犹自妙趣横生。《随遇而安》里,他从孵豆牙梦的少年写到昂扬的青年,直到生理开始退化的坐四望五年纪。这种人生过程谁不曾有过?但是,在调皮的笔调修饰之下,他的际遇就引得读者发出会心的微笑。《有爱不孤单》里,他随团到缅甸赈灾时,到孤儿院发放文具与奉献关怀,为打破语言障碍,跟着孤儿们摇头晃脑,像只搞笑的人猿。我不知道何医生的长相如何,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位为融入环境,肯放下身段的医生的奉献。在《大地的莲花》,何医生自嘲自己顶着专业人士的光环,丰衣足食,只会光说而已,远比不上徒步减碳、协助回收资源、确实参与环保运动的杨老伯眼角里那粒随时被拭去的眼屎。诙谐中带着一股沉潜的力量,犹如醍醐灌顶,他的自责引起人人的自责,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何医生用锋利的笔触刻画出人性的丑行:《有爱不孤单》中,他感慨老师们用父母心去疼惜与教导别人的孩子,他们对每个孤儿的身世都了如指掌,能甘心默默地付出;而政要人物蜻蜓点水般走过,却要敲锣打鼓放烟花迎接的场面。《不曾变质的爱》写一个装扮雍容华贵的妇人如何用厌烦的表情、埋怨的语气对坐在轮椅上,下腹痛得脸都扭成一团的老母亲,也在医生为老人家挖出久憋的粪时夺门而出,留下那位曾经不厌其烦为她把屎把尿,将她拉巴长大的母亲;母亲却仍然袒护着她的女儿。熟口熟脸的写照,不是时而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吗?何医生按快门捕捉下来,赤裸裸展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我一向来主张写文章必须带出做人的道理,《幸福的滋味》里多的是这一类感悟人生的佳作。《疾风中的小草》中,何医生为乌米的反哺心所触动,惊觉自己在忙与盲之间,开始遗失了孝道的准绳,对年迈父母的一点差使觉得烦躁而敷衍了事;乌米的妈妈表现的母爱也唤起他对妈妈的感恩心,他感谢乌米母女给他上了生命中宝贵的一课。《第一滴泪的觉悟》让他从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中契悟到一家人能够抱在一起,就是幸福的真谛。在《随遇而安》中,何医生期待能从阅读中汲取智慧去丰沃心田,做个“眼花得看不见人世间的争权夺利;耳沉得听不到冷嘲热讽和诋毁流言,届时,日子会过得更精彩”。《重逢》借一双袜子失散后再重聚,勾画出作者被调职时与妻小分离,两地相思的酸楚。他用“分离是一道没有刀痕的伤口,思念则是一种伤神的情怀,却在重聚那一刻,马上痊愈了”,提醒世人应格外珍惜天伦乐。《幸福的滋味》充斥着这一类的生活箴言,有待读者自己去挖掘!

        三十篇佳作中,我对《守候》、《早就该对您好一点》及《突然间,我长大了》有偏爱。《守候》满纸是年老父母守着子女孩提时的记忆,换来的却是“黯然拭去眼角流露的落寞”,祈望着孩子“别让团圆饭桌上满满的菜肴凉了,圆凳上的守候落空了”。失落的老父母是今日多少家庭里父母的写照!最触痛人心的是母亲熬好了汤,孩子却失约了,她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辆车子”!另一幕叫人心疼的是母亲错过了一个极有可能是孩子打来的电话,从此宁可舍弃午后小睡的闲情,而坐在电话旁打盹。身为人母,我读了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天下的子女,可曾听到父母的心声???《早就该对您好一点》叙述穷家子弟的自卑感作祟,造成行为上的无明,懂事后深深为自己不该有的言行而懊恼。作者感叹自己那双手曾为病人缝补过成千上万个伤口,就不知该如何弥补以往的过失,从心底深处呢喃着早就该对妈妈好一点。能在母亲有生之年及时醒悟,毕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突然间,我长大了》让饱经风霜的母亲倔强的形象活跃纸上。在为病得昏沉沉的母亲打点滴时,才发现常常以曾经割五百棵胶树为荣的母亲手的关节弯曲、干瘪的手背爬满蚯蚓似的静脉,蜿蜒地穿过跌伤时留下的淤血,他这才惊觉一向对母亲的忽略。想到四十多年来,母亲为他遮风挡雨,养育之恩像瀑布倾泻,自己回报的只是摔伤时的一杯水两颗止痛药,病倒时的生理盐水,不能再重演对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他誓愿等母亲出院后当她的拐杖。能做到母慈子孝,世上还有什么画面比它更美?

        虽然何医生在留言及赠书时一再说我在写作路上牵引着他,细读《幸福的滋味》,无论在内容、措词用字上,何医生的作品都比我更有气质、内容更丰富、措词用字更活泼生动,加以在年龄上,他如日方初升,来日方长,假以时日,成就必然不可限量,希望何医生再接再厉。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