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雅比璘国民中学的华文班学生在Berjaya
Georgetown Hotel举办一场叙旧会欢庆毕业25周年。师生百多人济济一堂,欢笑声弥漫会场。
不论是在台上致辞或是在台下聚谈的师生,不谈严肃的话题,讲话内容尽是当年课堂上的小插曲:有学生调皮地在老师面前互揭同学的疮疤,提彼此的糗事,引来阵阵哗笑,事隔多年,已不再尴尬;有学生语带诙谐,谈他们当年有多羡慕老师的衣着打扮及流线型跑车,显尽年轻人爱美爱炫的天性,今天,以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物资条件已不遑多让,个个打扮得得体,反过来让师长羡慕他们拥有的青春;有学生忏悔他当年没掌握好华文,限制了今日他在新加坡的发展……林林总总的话题拉回昔日上课的情景,重温旧日校园生活的情趣,氛围很温馨。大家就像在闲话家常,是名副其实的叙旧会。
这一届(1985—1990)的学生念旧而且贴心,组织能力也很强。他们体谅到老师的体能不比当年,每一回宴请老师,都依不同路线安排车子接送;不论当年有没有教过他们的老师,都殷勤招待,让每位老师都觉得自己是宴会的贵宾。打从2010年起,他们就开始办小型聚餐会,也邀请他们联络得上的老师参与其盛。从最早只请到四位老师到这一次有30位老师出席,筹委会的理事们肯定付出不少的心力。会上,学生声声感恩师长们拨冗出席;老师们也不约而同感激是托学生的福,才能与退休后就联络不上的同事再聚,气氛融洽,宾主尽欢。
雅比璘国民中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办时收的是小六的落第生,学校课程专注传授工艺,校中有完备的工艺与家政设备。有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凭他们的成绩申请进入职业学校(Vocational
School)或工艺学院(Technical
Institute),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毕业后立即投入职场,因祸得福,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事。80年代之后,雅比璘中学就与一般国民中学无异。尽管如此,不能直升华文中学,被分配到雅比璘中学的华校生仍然觉得很委屈、很无奈。据学生告诉我,到雅比璘中学就读之后,他们从沮丧改为喜爱这间“马来学校”,中学生涯过得快乐。
在雅比璘中学执教22年6个月28天,这间学校最叫我津津乐道的特色是校中老师不分肤色,不分宗教,大家就像一家人,工作上互相配合,相处得融洽;其次是很多老师都把学生当自己的子侄在教。就算初期所收的学生素质比较差,老师们抱的是“能救一个救一个”,不言放弃的态度;此外,令师长自豪的是学生进入社会后,都能奉公守法,踏踏实实在做人。我还记得曾经在路上遇到骑着三轮车要到巴刹做生意的学生,他一手握着车把手,扬起一只手向老师请安。也曾在餐厅里遇到带了妻女来用餐的学生,见到老师时,赶紧收起衣袋里的香烟,已经离校多年,30多岁的人,依然没忘老师的教诲,怎不叫我感动?
师生的感情需靠双方培植与营造,一点都勉强不来。学生感恩师长待他们如子侄;师长引以为荣的是学生就算不是顶尖的大人物,他们在事业上也都各有所成,并不输给他们直升华校的同学,更难得的是他们都是自爱的好公民,那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