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期间,与老同学通过电话拜年, 发觉她的情绪相当低落。果然听到她话题一转,感叹今日的家婆不易当。原来她三个媳妇中,强势的媳妇不但与妯娌难相处,连家婆也不看在眼里;弱势的媳妇处处居下风,心里委屈,气往家婆身上发泄,怪老人家处事不公平,纵容得大嫂欺人太甚。
这位同学生性懦弱,遇事宁愿居挨打地位,从少女时代就是个乖女孩。离校后投入杏坛,任由当校长的夫婿把校长的权威伸展到家里,她也都逆来顺受。夫婿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妈妈极尽孝道,她哑忍着家姑无理地百般挑剔。老人家有病,她放学回到家,就忙着改卷子、带孩子、为病人把尿把屎, 家里的佣人过得比她还轻松,却从没听过她发出一句怨言。夫妇生活本来就像扯橡皮筋,一方拉得紧,只要另一方肯放松,橡皮筋虽然偶尔紧绷绷,终究无损。半个世纪的婚姻就在她忍让之下,无风无浪。
四个子女受爸爸的影响多过她,她不但不以为意,还依赖有点霸道的子女呵护她,快乐地做个受庇护的幸福妈妈。谁知子女成家后,她这个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的老妈妈就左右不是人。大儿子长袖善舞,置豪宅,买大汽车后,大媳妇妻凭夫贵,更见盛气凌人,即使回家,进门也没跟她打个招呼;打电话回家,遇上她接电话,也只叫家翁来听电话,视她如无物。
当年做媳妇时处处忍气吞声;如今做人家姑,情形没见改善。乐天的她还说如果一个人受委屈能换来一家人安乐,还算值得,就这么忍了几十年,直到今年除夕,一家人围坐着等大儿子一家人吃团圆饭,大媳妇一个电话“我们在家团圆,不来了!”就像计时炸弹引爆,丈夫暴跳如雷,其他儿子媳妇也跳脚,矛头却都指向她,怪她没把大哥大嫂教好,算什么为人师表?
对这个满肚子苦水的同学的申诉,我只是静静地听。每一句安慰的话都只会增加她的委屈感,是在伤口上撒盐,会弄巧反拙。
我注意到婆媳之间的关系仿佛有个定律:恶家姑总遇上温顺的媳妇;反过来,通情达理的家姑往往被难缠的媳妇所为难。我家有个世交哥哥,太太非常贤良,侍候翁姑也极尽孝道。但是,只要丈夫冒犯到老人家,罪名总不离是太太告的枕头状。家姑定罪名,家翁默许,见她没有申辩,更一口咬定事实果然如此。家姑拿起抹桌布往她的嘴里塞,好教她以后别在丈夫耳边嚼舌头。恶心的抹桌布、莫须有的罪名,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为了息事宁人,为了不让夫婿难做人,她除了含着眼泪喊冤,也不曾见有任何反弹。虽然恶家姑事后明知错怪了她,却不见有一丝一毫的歉意。事情传开后,她的贤名远播,恶家姑凶恶如故,谁能奈得她何?
有位同学的二妈对媳妇从来不假辞色,是出了名的恶家姑。她大嫂在二妈无理为难时对她说:“妈,我尊敬您,也在尽媳妇的天职。不过,如果您希望我在您年老时怎样疼您、爱您,请您现在就怎样的疼我、爱我。好吗?” 弦外之音提醒年纪已不小的二妈,她才比较收敛,家里被二妈欺压的晚辈都大快人心。看似浅白,其实耐人寻味的话足以供受委屈的媳妇们参考。
两个毫不相干的女人,借一个男人为助缘而成为婆媳。懂得惜缘,晚辈尊敬长辈;长辈疼爱晚辈,家里人人如沐春风;恣意凭权势欺凌人,落得别人痛苦,自己怄气,最难堪的是夹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男人,试问两个深爱着他的女人于心何忍?
2 comments:
清官难审家内事。要家庭和睦,如果做母亲的和当妻子的爱儿子、丈夫,就应该互相让步。大约30多年前,一位理大讲师,就因为母亲和妻子不间歇斗法,害得他以自杀收场,可为殷鉴。
人类的思想与观念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就是婆媳关系少有改变。
两个女人爱的是同一个男人,她们互相把对方视为假想敌,能忍让者几希。我认为保持距离是唯一减少摩擦的良方。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