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7, 2013

告别投稿的日子

                                 
       副刊编辑部取消最后的一篇稿,决定告别投稿生涯,我的心里有一股复杂的感觉:有一丝若有所失,却也有轻松感
        我一向喜欢涂涂写写,用文字记录生命的痕迹,曾经通过《打开心窗》及《心灵菜根谭》两个专栏文字与读者分享生活经验。2007328日结束了在《光华日报》《打开心窗》专栏时,贴心的表甥帮我设了《打开心窗》及《寒梅网页》两个部落格,让我用《打开心窗》写我所见、所闻、所思;《寒梅网页》里收集的生活智慧小故事则是我在周日佛学班的教材。
        教了30多年书,也培育了3个在职场上有成就的子女,我这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中,最有心得的要算是为人母、为人师这两个身分,笔下自然而然地在谈人生之余,也写了不少有关教育与亲子的课题。遇上自认有社会价值,能教育群众的作品,我会先投稿,被采用之后,才在部落格与读者分享。逢手上缺稿时,则向副刊编辑部索回有待采用却因稿挤而迟迟未能登载的稿件。
        曾经担任会考班的华文老师多年,也曾是槟城一家华文报的华文科教育辅导顾问,协助应考生争取会考佳绩,我对规范华文有一分执著,不但自己行文时要求合规格,读别人的作品时,也对破传统的新潮笔调感到难以消化。
        华文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都吃过文字污染的苦头;学生却是在身受其害时才后悔不迭(《打开心窗》部落格在20081219日《维护传统华文的天职》及2012315日《文字污染》两篇文中曾经提及)。我认为在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提升他们学习正统规范华文的学习环境,这一份使命,责无旁贷,该由书刊报章来担任,所以,我对有分量的报刊的要求随之提高。
        获知副刊主编认为供读者感受生活气息、阅读乐趣的文学创作不必按照文字规格,无需把“传统包袱”背在身上,我意会到这是因为编副刊与办教育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主编不知道学生绝不会乖乖地被局限在与考试有关的《新教育》版,他看不到混在其他领域的读者群里学生的踪影,更体会不到脱了轨的华文对参加华文会考的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我不能对他强求,只是, 眼看不合规格的文体时而鱼目混珠在误导学生,我对今日的副刊文字失望。离开杏坛整20年,手上无兵无将,无论是校方或副刊,我都没有扭转局面的权势。形势比人强,即使内心不平也孤掌难鸣,路不转人转,我选择在自己的园地里优游,眼不见为净,所以轻松!
       

Monday, April 29, 2013

生命的缩影

                                       
        据一位智慧长者说,人在临命终前,一生所作的善与恶会像录影带,历历展现在眼前,所以,善良的人能心安理得地离去;多行不义的人带着恐惧不安,羞惭后悔的心情离开世间。
        生命的缩影最叫人引为警惕的是它只在人临命终时才出现,那时候,即使有悔不当初的遗憾,也已没有弥补的时间;即使觉得对某人有所亏欠,一时也找不到要道歉的对象;有心要洗心革面,在这紧急关头已失去了门路,更重要的是生命历程历历摆在眼前,不容再有强辞狡辩的余地!
        每当看到蚕食鲸吞国家财富却大刺刺地做贼喊贼的领导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犹自拍着胸膛充救世主的领袖;为牟私利,干尽了祸延子孙的勾当,仍能脸不红,心不惊在欺世盗名的丧心病狂者;满口爱民如子,背后却放狗伤人,纵容凶徒横行霸道的伪君子;尸位素餐,让大帽子蒙蔽住小脑袋,言行荒谬得离谱的人在大放厥词,我不由自主在揣测他面对最后那幕生命的缩影时会是怎么样的感觉?       
        世上没有人经历过死亡,也从没听过临终的人陈诉他们弥留时看到了什么,所以,我不敢断言那位一向来说话中肯的长者这一席话确实有所根据,或只是危言耸听,在警诫世人在生时要多行善。不过,在我心底,倒是希望事实的确如此,那才是世间最最公平的事
        无论生命的缩影之说是真相或只是警戒,我以为这种说法都合乎逻辑:问心无愧的人弥留时重温一生所作的善举,满足于已尽了天职,浑身洋溢着放下肩上重担的轻松感,那种走得逍遥自在的感觉犹如入佛境界,如羽化登仙,也就是世人所谓的上天堂;一生作恶多端的人面对重重罪孽,既悔疚、羞惭、懊恼也为赎罪无门而产生撕心裂肺的焦虑,那种如烈火焚身的感觉不就是入地狱的感觉吗?
        一个人的相貌生得是美或是丑,资质是优或是劣,家境是贫或是富皆由不得自己作主,但是要做好人或恶人却是由自己的起心动念去决定。立志做个坦荡荡的君子,怀着为人群谋福利的善念,即使因缘所致而生得丑、长得笨、出身卑下,并不妨碍他做好人,而得以在临命终时心无挂碍,亦无恐惧;反观贪馋成性、手段狡猾奸诈的伪君子纵然长得一表人才、才智过人、身世辉煌,依然落得人憎鬼厌,饶是平日里凭权势,靠手段强词夺理欺压人,在这善恶现前的关键时刻,终于难逃最后的生命裁判,那不是最公平的裁决吗?
       
       
       
       

Monday, April 22, 2013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大女儿将在四月底到昆明参与一个医学课程,上个月底,中国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纷纷爆出H7N9禽流感来袭的坏消息。虽然昆明离禽流感疫区很远,但是,交通发达缩短空间的距离,天涯如咫尺,防范不易。何况在同一个国度里,没有控制的关卡,疫情随时可能杀到,我为了女儿的安全寝食难安,一心祈望着主办当局能为这些医生的安全着想,取消有关课程。日子一天天逼近,只听疫情加剧的报导声,不见主办单位有任何动静,看来我的祈望准是落空了。
        周末,与女儿通话时,我不免又对她唠唠叨叨。女儿无奈的叹息声提醒我别再给她太大的压力,医院派给她的使命与来自妈妈的压力确实让她承担得太沉重。但是,抑制自己不给她压力,我就会被自己心底的压力挤迫得喘不过气,我这个做妈妈的,何尝不也太沉重?傍晚,儿子打电话报平安,知道我在为他妹妹到中国的事烦心,很专业地抒解说:“不必等禽流感来袭,世界上每一年都有人死于流感。凡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事,就以平常心去接受,你才有办法过有素质的日子。妹妹本身是医生,她自然懂得如何防范。何况以主办当局的智慧与立场,他们绝对不可能冒着让一群医生受感染的危险,贸然行事,您尽管放心好了。”
        俗语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哪个妈妈在明知子女可能遇上灾难时,还能无动于衷的呢?去年底,大女儿要到菲律宾Boracay 潜水前夕,惊闻该国遭宝发台风侵袭,灾情惨重,也曾引起我们母女间内心的拉扯战,我不让她去;她却认为不会有事。今年,她的印裔旧同事邀她在六月访印度,基于该国兽性伤害女性的新闻屡有所闻,在告诉我之前,她先发制人,说预料我一定又会唱反调。她何曾想到,对不需反对的事,我何苦要伤和气?何须扮演丑角惹人厌?我就是不明白,世上的子女怎么如此不能体谅妈妈的一番苦心?
        自从28年前孩子们的爸爸将抚育3个子女的重任推给我,肩上的重担就一直压得我挺不直身子。当年为孩子的教育费伤脑筋,接下来遇上他们的生活与事业必须作取舍决定时,心里为之七上八下,如今三个孩子都有成就,间中仍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困扰来纠缠。我并不是不知足的人,有三个知自律、会自爱、肯上进的孩子,我也感恩上天对我厚爱,只是,当看到吉隆坡的治安威胁着夜归女性的安全,我自然而然地为工作上不得不早出晚归的小女儿担忧,每晚必须等到她已平安进了家门我才能安心上床;想到儿子早上八点离开家门,晚上九点多回到家,媳妇已带着三个第二天必须早起上学的孩子入眠,家里寂寥炉灶冷,我为自己没法帮媳妇替我儿子弄热晚餐而心疼;大女儿最体贴,却因为喜爱冒险性的休闲活动,常叫我的神经扯得很紧。
        膝下没有子嗣的人有遗憾;子女不肖的父母心里苦不堪言;我有三个好子女,心里的挂碍并不必人少,人生,真是太苦了!

Tuesday, April 16, 2013

有教无类

                               
        邀一个学员报名参加假期生活营,才知道他曾经因为生性顽皮好动而被拒于门外,从那时起,他对生活营有忌讳,既不愿提及也提不起勇气报名参与
        我不知道是谁泼了他的冷水,也不清楚拒绝接受他的理由----顽皮好动----定义在哪?我只是惋惜一棵幼苗被剥夺了自由茁长的空间。一次碰壁,他对墙壁有顾忌;一次碰钉子,他选择远离钉子,可见得那次拒收对这个孩子的打击有多大!
        在我的教学生涯里,我也曾遇到被插上“坏学生”标签的学生被拒于门外的情形。有个来自邻国的学生程度奇差,却喜欢在上课时发问,很多老师视她为问题学生。为了赶时间教课,老师们对她言不及义的问题感到厌烦是可以理解的事,但是那种厌烦与“问题学生”还差一万八千里。若因此制造课题,逼得学生呆不下去而自动离校就说不过去。让一个程度差的学生离校后,课堂上明显的清静得多,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个跟不上学习程度的学生会离开学习轨道越来越远,终致迷失,这种做法不是办教育之道。
        我国推行自动升级制度制造出不少学习上的迷途者。只要一年出岔子,荒废了功课,自动被推上一级后,学生的功课就更加难以跟得上。一年年的累积,小差距衍成大差距,上课时对师长的讲解有如鸭子听雷公,不知所云,百无聊赖中,文静的学生打瞌睡,顽皮的学生捣乱是必然的事。试想要把这群心智还没成长的学生赶出校门,将课室里的问题移到社会,他们不再受到校规所约束,酝酿出的问题更加难以收拾,与教育之道背道而驰。
        曾经有个相当有名气的补习学院创办人邀我去他的学院教华文,老板对我自诩说他收的补习生都是来自名校的佼佼者,父母也都有社会地位。我谢绝他说我在国民中学教了20多年华文,学生都是小六会考的落第生,学生的父母都是没财没势没门路帮子女转进国民型中学的中下层人士,但是,我教得很有成就感,不习惯教程度佼佼的有钱人子弟,请他另聘高明。一个老师顶多只能执教鞭30多年,我觉得用这段时间教被人冷搁一旁的孩子更有使命感。终其一生,我没有当医生、当律师的“名学生”,但是,我在国民中学的学生都是奉公守法的善良公民,他们至今仍以学生之礼尊敬我、爱护我,这就是有教无类的回酬!
        莫说办教育必须有教无类,只要心存厚道,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放弃能扶持弱势者一把的机会。妈妈教我们说“牛有料,人无料”,意思是牛的前途能预料到;人类则是前途无可限量。在妈妈的时代,牛辛苦耕地一生后,最终难逃被宰,成为人类的桌上肴;人的际遇不同,再穷再笨的人,只要攀上好机缘,都有可能出人头地,所以,我们不可小觑任何人。抱着这种态度办学、办生活营,让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向常不轻菩萨学习用平等心看一切众生,视每个学生为可造就的人才,那么,被尊称一声“老师”,就能当之无愧!

Thursday, April 11, 2013

我妈妈教的

                                                              
        妹妹不小心踢到凳子,抱着脚雪雪呼痛。我一面给她做冰敷,一面告诉她一件令我俩发噱的往事。多年前一天傍晚,我下车时被车门反弹击中额头,敲起了一个大包包,痛得我天旋地转。我赶忙用手帕包一团热饭,按在肿胀之处。不久,肿消了,却留下凝血的痕迹。
        恰巧遇到爸爸妈妈生前的主治医生,他好奇地问我额头的伤痕是怎样造成的?也问我当时如何处理?我据实告诉他。他听我说用热饭团消肿,用专业的口吻问我:“ 撞伤了应该用冰敷,是谁教你用热饭团消肿的?”我回答说:“是我妈妈教我的。”那果然是我们小时候妈妈教我们的急救法,所以我答得那么理所当然。
        回头看今日的社会,学校领导人对学生的言谈行止看不顺眼,动辄叫华裔学生回中国,叫印裔学生回印度。身为一校之长,就算没有念过心理学,至少也应该对种族课题敏感度有所感受。何况学校里有学生的国籍记录,他不会不知道校中的华、印裔学生都是马来西亚的公民,马来西亚是他们的国家,要他们到中国、到印度去干嘛?处理多元种族的问题如此无知,还配当一校的领导人吗?情绪一激动,不合身份的话脱口而出,而且说得那么理所当然,不就在显示他在潜意识里把他“妈妈”教的那套理论说出来?校长的妈妈未必在教育界服务,不大有可能在这方面影响她的孩子。所谓的“妈妈”,指的是他所受的教育环境。成人受到立场偏颇的教育理论耳濡目染,就好比孩子在专制、独裁的妈妈身教、言教之下受熏陶,最终铸塑出的是唯我独尊,逆我者亡的劣根性。
        前阵子社会最爆热话题聚焦在一个大学生论坛中主持人跋扈的态度。心中眼里只许自己大放厥词,压制他人发言权的主持人抢过麦克风,连连要人“听”她说,那副专横霸道的态度不就与半世纪前,对着子女吼:“你有两个耳朵,只有一张嘴,只能听,不许多说”的妈妈同出一辙吗?看来那个培植她的“妈妈”未免太落伍!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谁还会接受这种专横的压制?就算你对着三岁的孩子说他有两个耳朵,只有一张嘴,只能听你说,不许发表意见,他也会反驳你自己何尝不也是有两个耳朵,只有一张嘴,凭什么只听你说?在人人对着那个跋扈的主持人喊打之际,我倒是同情那只过街老鼠被她的“妈妈”害惨了,将一堆歪理塞进她的脑袋,害得她不但威风尽失,背后的撑腰人还因避嫌而与她划清界限。今后能否保得住宝座犹是个未知数,怎不令她忧心忡忡?前路茫茫,吉凶难卜,呜呼哀哉!
        在这个莫辨是非黑白,但见群妖乱舞的时代,时不时会冒出个乱丢石头的顽童、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老懵懂、血口喷人的恶霸、肉麻当有趣的混混,在玩下三滥游戏。这一切的一切,要怪只能怪他们的“妈妈”教导无方,为老不尊,教坏子孙!


     
     

Wednesday, April 3, 2013

海会塔前修忍辱

                                              
        清明节期间,我每天早上八点半就在海会塔前当义工,负责为到来报名参与孝亲报恩法会者登记及写牌位。这是一件有趣却又时而难堪的工作。
        曾经有人在报名时抱怨我们不允许她祭拜后烧冥钞,害得她的弟弟在冥间没钱用,逼得向大耳窿借钱,如今为逃避大耳窿追债,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她说她曾通过灵媒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找不到。弟弟不见了,要向何方请他来享用祭品?他身上没钱,岂非要挨饿?她将一股怨气出在工作人员身上,要我确定超度能帮她找回在冥间的弟弟。把阳居生活方式硬套在已往生了的人身上,让大耳窿的劣行延伸到冥间,不知道是迷信或是在无理取闹?
        为了节能减碳,法会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被指示把要超度的名字开在一张收据,莲位则各自分开。有个女士听我解释减少浪费资源以挽救地球就光火,她叉着腰,凶巴巴地指着我说:“你怎么证明浪费纸张会促成天灾?只有你才敢这么说!”我不是环境研究专家,手上没有具说服力的数据,对着那个有理说不清的女人,我无言以对,任由她泼妇骂街式的怒吼。
        一天,几个男女站在我的面前,当中有人问我他要同时超度三个人,行吗?我请他把要超度的那三个名字写给我,开收据时,我慎重其事地问他这三个人还在吗?有此一问,只因法会有诵经做法事,超荐亡者脱离六道轮回的超度法会与为在生者消灾祈福的药师法会。谁知我的话触犯了他的忌讳,他暴跳如雷地责怪道:“我们三人就站在你面前,会是死人吗?”是他亲口说要“超度”的,如果还是活着的人,要如何“超度”?谢天谢地我在开收据之前弄清楚他所要“超度”的人还活生生站在我的面前,没有鲁莽地写上“已故”两个字,否则可能还得用“金花大烛”向他请罪才能摆平!
        无论是清明节或是盂兰盆节,很多到来祭祀的后人对祭品都有禁忌。祭拜后,不但留下还点燃着的香烛,连祭品都弃在桌上,必须劳动义工为他们收拾残局。为了腾出桌子供使用,在海会塔内服务的义工一看到没有人在场的桌子就清理干净,把被弃的祭品送到回收处以便送到安老院之类的福利组织。不时会有不理会塔内的告示,上了香后就走开的孝子贤孙回来收拾祭品时,发现祭品不见了,冲到服务台,弄清缘由后,明知自己没有守在旁引致的误会,依然心有不甘,丢下不屑的眼神、刺耳的辱人言辞,才扬长而去。不能忍辱,在这里能待得下吗?
        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中,忍辱度嗔恚。要用欢喜心平白无故受人责怪不是一件容易忍受的事,每年两次在海会塔前修忍辱,我有时不免还是会升起懊恼心。回头一想,活到这把年纪,修忍辱的机缘已不多,能趁当义工时挫一挫自己的傲骨也可算是另一类的修行,才能吞得下这口气。
       

Tuesday, March 26, 2013

家婆与媳妇

                                    
        农历新年期间,与老同学通过电话拜年, 发觉她的情绪相当低落。果然听到她话题一转,感叹今日的家婆不易当。原来她三个媳妇中,强势的媳妇不但与妯娌难相处,连家婆也不看在眼里弱势的媳妇处处居下风,心里委屈,气往家婆身上发泄,怪老人家处事不公平,纵容得大嫂欺人太甚。
        这位同学生性懦弱,遇事宁愿居挨打地位,从少女时代就是个乖女孩。离校后投入杏坛,任由当校长的夫婿把校长的权威伸展到家里,她也都逆来顺受。夫婿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妈妈极尽孝道,她哑忍着家姑无理地百般挑剔。老人家有病,她放学回到家,就忙着改卷子、带孩子、为病人把尿把屎, 家里的佣人过得比她还轻松,却从没听过她发出一句怨言。夫妇生活本来就像扯橡皮筋,一方拉得紧,只要另一方肯放松,橡皮筋虽然偶尔紧绷绷,终究无损。半个世纪的婚姻就在她忍让之下,无风无浪。
        四个子女受爸爸的影响多过她,她不但不以为意,还依赖有点霸道的子女呵护她,快乐地做个受庇护的幸福妈妈。谁知子女成家后,她这个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的老妈妈就左右不是人。大儿子长袖善舞,置豪宅,买大汽车后,大媳妇妻凭夫贵,更见盛气凌人,即使回家,进门也没跟她打个招呼;打电话回家,遇上她接电话,也只叫家翁来听电话,视她如无物。
        当年做媳妇时处处忍气吞声;如今做人家姑,情形没见改善。乐天的她还说如果一个人受委屈能换来一家人安乐,还算值得,就这么忍了几年,直到今年除夕,一家人围坐着等大儿子一家人吃团圆饭,大媳妇一个电话“我们在家团圆,不来了!”就像计时炸弹引爆,丈夫暴跳如雷,其他儿子媳妇也跳脚,矛头却都指向她,怪她没把大哥大嫂教好,算什么为人师表?
        对这个满肚子苦水的同学的申诉,我只是静静地听。每一句安慰的话都只会增加她的委屈感,是在伤口上撒盐,会弄巧反拙。
       我注意到婆媳之间的关系仿佛有个定律:恶家姑总遇上温顺的媳妇;反过来,通情达理的家姑往往被难缠的媳妇所为难。我家有个世交哥哥,太太非常贤良,侍候翁姑也极尽孝道。但是,只要丈夫冒犯到老人家,罪名总不离是太太告的枕头状。家姑定罪名,家翁默许,见她没有申辩,更一口咬定事实果然如此。家姑拿起抹桌布往她的嘴里塞,好教她以后别在丈夫耳边嚼舌头。恶心的抹桌布、莫须有的罪名,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为了息事宁人,为了不让夫婿难做人,她除了含着眼泪喊冤,也不曾见有任何反弹。虽然恶家姑事后明知错怪了她,却不见有一丝一毫的歉意。事情传开后,她的贤名远播,恶家姑凶恶如故,谁能奈得她何?
        有位同学的二妈对媳妇从来不假辞色,是出了名的恶家姑。她大嫂在二妈无理为难时对她说:“妈,我尊敬您,也在尽媳妇的天职。不过,如果您希望我在您年老时怎样疼您、爱您,请您现在就怎样的疼我、爱我。好吗?” 弦外之音提醒年纪已不小的二妈,她才比较收敛,家里被二妈欺压的晚辈都大快人心。看似浅白,其实耐人寻味的话足以供受委屈的媳妇们参考。
        两个毫不相干的女人,借一个男人为助缘而成为婆媳。懂得惜缘,晚辈尊敬长辈;长辈疼爱晚辈,家里人人如沐春风;恣意凭权势欺凌人,落得别人痛苦,自己怄气,最难堪的是夹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男人,试问两个深爱着他的女人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