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2, 2008

感 恩 文 化

给小学毕业生生活营讲演,除了激励课程,我也着重灌输感恩文化。
国民不知感恩,是国家教育的失败,也是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远因。眼看新生一代对他人的施与,接受得理所当然;父母为栽培子女而减衣缩食,子女不但不知感恩,还不知节制地予取予求,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有位远亲,夫妇俩在工地里卖命工作,赚钱供独生子读大学。儿子毕业那年,正值大马经济不景气,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踏出金字塔,便踩进失业浪潮,谋职时处处碰壁。年轻人看到同系里多位同学趁这个空挡再去深造,便也向父母游说以现在教育普及,执学士文凭的大学生多如过江之鲫,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还需靠硕士文凭为垫脚石。他是电脑工程师,要求父母让他到美国接触最先进的科技。他的文盲父母对这个戴过四方帽的儿子言听计从,毫不迟疑地拿出棺材本,让他到美国追逐理想,只盼望儿子学成归来,两人后半生便有依靠。
儿子戴着光环回家门时,臂弯里挽个硕士太太回来。家庭成员里一时拥有两个硕士,满屋都有光辉,老人家脸上有光彩,笑得只见牙齿不见眼睛。亲朋戚友也为老人后半生有指望而替他俩庆幸不已。
新婚夫妇到首都谋发展。吉隆坡生活水准高,两个硕士的衣食不能太寒酸。夫妇俩的收入付汽车、房子的分期贷款及生活费后,所剩的钱只够收为未来子女的教育储备金。老爸老妈不但养儿防老的希望落空,要见儿子的脸也不容易。儿子没空回乡,两百多英里的路程,在没出过家门的老人家眼里是那么遥不可及。老妈妈心酸得脸上不再展欢颜。比她看得开的丈夫嘴上常挂着的那句老话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讲得很洒脱,他眼里的泪光却显示出心中有多痛。若不是有着‘人养我,我养人’的传统观念做支柱,这对袋子被掏空了,临老还得从头储蓄老本的夫妇不知会不会做出傻事。
别小看“感恩”这个词组,若是江青懂得感恩,为了灭口,她可以收拾那些知道她的糗事的熟人,也不该把当年她穷得没饭吃时,从东家厨房里偷食物接济她的常州保姆阿桂关进牢里,凌迟至死。不知感恩陷她于不仁不义,落得受天下人所唾骂。只不知她临自尽那一刻有没有为这件事抱憾?
人微言轻,我没能改变成年人的思想,只希望从小学生着手,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感恩的种子。下一代的人都知道对恩人涌泉以报,这个世界肯定会更温暖、更美丽。
---------------寒梅

Saturday, April 5, 2008

面具

爸爸病重时,姑妈在一位朋友的陪伴之下,从泰南到来探病。那位满口带着浓浓泰南腔的朋友是个通天晓,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正当大家为了服侍病人而忙得不可开交时,我对她从早到晚在耳边絮聒感到很不耐烦。最叫人吃不消的是当我表示对她那套荒诞无稽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也不能置信时,她还指天誓日地强调那是千真万确的事。明知爸已虚弱得起不了床,必需靠氧气供应帮助呼吸,她还拍胸口说只要我带爸到泰南,她有把握找神医使爸爸康复。
生性耿直,讲话直截了当的二妹看到我一味用苦笑回应她时,再也憋不住,除了直接斥她骗得了人也推翻不了先进医学的诊断,还在她黑着脸赌气走开时,责怪我为何不爽快地拒绝她的建议,何必戴着面具敷衍这种人?
面具不按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来表现。政坛上常见政敌在对方有难时,戴上战友的面具掩饰心里幸灾乐祸的喜悦。心地再凶狠,手腕再毒辣的政治强人去世时,他的政敌无不戴上面具,假惺惺地惋叹那是国家的损失。这种做法太普遍,以致面具沦为虚伪的代名词,自认正派的人都排斥它。其实,只要扪心自问,再细心反省,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完全拒绝戴面具?
遇到不自爱的孩子受到挫折上门求助,如果你摆出包青天的黑面孔,严词斥责他罪有应得,你还会有机会帮助他纾解他面对的难题吗?有经验的辅导员会告诉你,对着受挫伤的孩子,即使你心中对他的行为有多不屑,都只能按捺着,不着痕迹地戴上感同身受的面具,与他站在同一条阵线上,共同迎向难题,带着他见招拆招。直到问题解决了,要指引他走上正确的路途时,才避重就轻地警惕他不得重犯。很多时候,这幅面具必需从头戴到底,为的是不想把迷途的羔羊逼入死角。
在病榻旁陪爸爸时,我们兄弟姐妹有哪一个不是戴上面具?嘴里安慰他说吃了药就没事,心头却痛得不堪抚摩。这幅面具戴得很沉重,也很无奈。为了减轻病人的压力、为了给他希望与鼓舞,我们这几个星期来,谁不是在踏进爸爸的病房时,先摘个带笑的面具戴上去,再挑些能给爸爸注入生命力的话放在嘴里?为了增强爸爸求生的意志力,我们一再打妄语,扮演着戴面具的伪君子。这是为人子女者为了给面对生命威胁的父亲打气的无奈!
-------------寒梅

Friday, March 28, 2008

流 芳

到 普 吉 出 席 表 妹 夫 的 丧 礼, 从 到 来 吊 丧 的 亲 友 口 中, 我 对 这位 母 亲 生 前 赞 不 绝 口 的 大 好 人 有 进 一 步 的 认 识。
我 与 表 妹 夫 只 有 一 面 之 缘, 却 从 母 亲 及 妹 妹 们 的 谈 话 中 对 他有 深 刻 的 印 象。 表 妹 夫 是 泰 籍 人 士, 有 着 泰 国 人 好 客 的 本 性。 每 当 有 亲 友 自 远 方 来, 他 都 热 忱 招待, 帮 小 姑 母 尽 地 主 之 谊。 父 母 生 前 是 小 姑 母 家 的 常 客, 三 妹 一 家 人 多 次 到 普 吉 旅 游, 四 妹 和 我的 大 女 儿 去 度 假, 二 妹 两 次 偕 同 事 到 访, 他 都 让 客 人 有 宾 至 如 归 之 感。
从 杏 坛 上 退 下 后, 他 与 表 妹 替 泰 南 离 岛 的 酒 店 供 应 食 粮。 巴刹 里 的 海 产 供 应 商、 干 粮 油 米 店 的 老 板 提 到 他, 都 竖 起 拇 指 称 赞。 出 殡 那 天, 他 们 都 放 下 工 作, 到来 为 他 扶 柩 执 绋。
据 表 妹 说, 有 时 供 应 商 送 错 食 粮, 他 以 贩 商 谋 生 不 易, 不 许 表妹 退 货, 结 果 一 家 人 三 餐 吃 送 错 的  条, 却 再 去 买 订 单 上 的 面 条 送 去 离 岛。 他 这 种 宁 可 自 己 吃 亏,也 不 让 别 人 不 便 的 做 法 直 做 到 他 病 重 放 下 工 作 为 止。
他 依 泰 人 风 俗 入 赘 小 姑 母 家, 对 岳 父 母 敬 爱, 也 关 怀 妻 舅 妻姨 们, 对 子 侄 无 不 爱。 教 员 的 薪 酬 微 薄, 他 对 平 淡 的 生 活 甘 之 如 饴。 自 己 不 讲 究 生 活 享 受, 却 在 见人 有 需 援 手 时, 义 无 反 顾 的 扶 一 把。 堂 姐 夫 妇 留 下 的 遗 孤, 邻 家 弃 妇 没 能 力 养 育 的 女 儿, 他 都 视如 己 出, 把 他 们 抚 养 长 大。 表 弟 夫 妇 在 离 岛 工 作, 他 把 他 们 的 女 儿 带 在 身 边 抚 养。 病 中, 这 些 平 日他 保 护 过 的 人 都 尽 心 尽 力, 帮 助 表 妹 及 他 的 一 对 子 女 轮 流 看 护 他, 也 都 在 丧 礼 中 为 他 守 孝。 由 他带 大, 情 如 父 女 的 内 侄 女 在 他 病 发 前, 多 次 带 他 到 大 马 旅 游, 让 不 曾 踏 出 国 门 的 老 人 在 晚 年 的 生活 添 姿 彩。 盖 棺 论 定, 他 这 一 生 的 功 过 尽 由 来 吊 丧 的 亲 友 为 他 下 定 论。 社 会 地 位 不 高 的 人 在 亲 友心 中 留 下 芬 芳 美 名, 他 活 得 有 光 彩!
有 一 次, 我 在 吉 隆 坡 乘 德 士, 司 机 自 称 他 从 工 作 岗 位 退 下 后,便 以 开 德 士 打 发 时 间。 这 位 退 休 前 曾 为 两 位 部 长 工 作 的 老 人 对 他 两 个 处 事 态 度 迥 异 的 上 司 有 截然 不 同 的 评 价。 有 浓 厚 宗 教 情 操 的 老 人 讲 话 语 气 温 厚, 但 提 到 那 位 对 属 下 刻 薄 的 上 司 时, 仍 不 免有 些 微 激 动 与 无 奈, 却 对 另 一 位 行 事 公 道, 能 体 恤 员 工 的 上 司 满 口 赞 颂 与 感 恩。 人 微 言 轻, 他 的评 语 对 上 司 的 影 响 力 不 大, 只 是, 一 个 人 的 人 生 价 值 却 在 旁 观 者 的 评 语 中 见 真 章, 是 财 势 地 位 所无 法 左 右 的 事!
-------- 寒 梅

Thursday, March 13, 2008

纯真心 vs污染心

和大女儿踏进首都的艺术坊购物中心,我被一家古董店里摆卖的十二生肖铜塑所吸引。店东见我有意买给三个子女,把原本定价每座三百八十令吉的货品一减再减,最后以七百令吉成交,还各送一串用红绢带系着的五枚古币及三种生肖的说明书,价格差距得令人难以置信。没法提着重甸甸的铜塑到处逛,只好与店东商量,先保留货物,待我们离去前才来付款提货。
当我们回到那家古董店时,店东早已把货物包装妥。油纸外面还用塑胶带钉好,就像要邮寄的包裹一样。虽说那是店东的一番好意,知道我要把东西带出国,特地替我包装得如此妥贴,只是,从外表看不到包着的货品,又想到刚才店东自动削价,三座铜塑的买价比两座的标价便宜,还附送多种赠品,这在生意场上是少见的现象。加以常听到外地游客投诉艺术坊邻近的茨场街有一小撮无良摊贩常耍掉包把戏欺骗顾客,我本身也曾因信赖他们而吃过亏,不禁疑窦顿生,对着女儿嘀咕,怪店东不该不等我们看过就包装。女儿不解地看我一眼,说:“妈,你怎么变得如此多疑了?”想到自己果然是以小人之心度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并非崇洋心理作祟,我到过许多地方,也亲身体验过各地的民情,我发觉在英澳等国购物,就少了这层顾虑。有一年,我陪弟妇及侄女到南澳一家床布直销厂买床布,看到店里一个角落摆卖着略带瑕疵的次货。尽管有些瑕疵细微得让外行人觉察不出来,厂商却不屑鱼目混珠,他们把每件货品的瑕疵标得清清楚楚,真正做到童叟无欺。
有一回,我到百货市场买日用品,付款时,收银员打开我买的蛋盒,向我指出当中有一粒蛋裂了缝。原来他注意到蛋白凝结的痕迹,看得出蛋不是我打破的,替我换过一盒。如果我国的收银员有如此耐心与公道心,准被老板炒鱿鱼。虽然,一粒蛋值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对顾客公道的态度却令人感动。
有一年,我与先夫旅游英国,他选中一个磁摆设,发现店里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摆设价格不同,便问店东是不是质地有差异?店东回以货物价格猛涨,两种标价的货其实一样,顾客只需依标价付款。这种不趁机牟利的君子作风在我国也罕见。
我的大女儿十五岁就出国至今,在交易公平的国度里久住,心里早已不知设防,所以,她看到我对古董店东起疑,很不以为然。我却担心她若回国定居,肯定会吃亏。生活在两个迥然不同的社会中,心态为适应环境而转变。我羡慕她还能保住一片纯真的心,也为自己已被染污的心而懊恼。
做生意讲究货真价实。如果我国的商人都能在双方已议定的价钱下交易,不再使诈,买方买得放心;卖方卖得安心,岂非皆大欢喜!
---------------寒梅

Monday, March 3, 2008

海 鸥

到苏格兰女儿家度假,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女儿带我到酷冷海湾(Cruden Bay )喂海鸥。突然,天气骤变,狂风猛刮。惯于在恶劣气候中飞翔的海鸥群无视来势汹汹的狂风,依然成群结队冲着风在高空中翱翔.
有一只海鸥在风中吃力地逆风而飞,有时停滞不前;有时向前挪不远,就被风力往后推。在一群仍在天空中遨游的同伴相形之下,它显得老态龙钟兼无助。看到它笨拙的狼狈相,我的女儿忍俊不住而大笑。我叫她别幸灾乐祸,提防那只海鸥在挣扎时挤出粪便 ,掉进她的大嘴巴。
通常看到的海鸥都很壮健。它们在空中掠过时的英姿飘逸而壮观。只是,海鸥扰人清梦的叫声及破坏力削减了人们对它的好感。在我女儿家那一带,每天清早,不用闹钟,它嘎嘎的叫声会准时把你叫醒。每个星期一,市政局的垃圾车还没出动之前,海鸥便先光顾家家户户置在街边的垃圾袋。它们撕裂袋子寻觅食物,弄得遍地垃圾,有碍市容观瞻。市政局不得不为市民提供大型垃圾桶,浪费大笔公帑。海鸥飞过时,随时会洒下一大片白花花的稀粪,家家的玻璃窗片都沾染粪污,很讨人厌。艾泊宁市区内多座伟人雕像的头部是海鸥飞行时的驿站。远远望去,静立不动的海鸥好像是雕像的一部分,走近一看,只见雕像一头一脸斑驳的鸟粪。对伟人如此亵渎,真叫人啼笑皆非。友联街那座爱德华七世的雕像是海鸥的最爱。一只海鸥才飞走,马上有另一只飞来轮值站岗,傲视着雕像脚下的人潮和车辆。
我不是禽鸟专家,对海鸥的栖息习惯没有深入的认识。看到这只在风中苦苦挣扎的海鸥,想到它在温暖的夏天,尚且在狂风中窘态毕露,接下来的秋冬两季,如何能在这个天寒地冻的苏格兰北部求生存?心中很为它将面临严峻的环境所考验而担忧。
有个饱受感情煎熬的女生来信说妈妈棒打鸳鸯,她在情路上走得很苦,她羡慕鸟儿生活逍遥自在,又能与所爱比翼双飞,其乐无穷。她没看到鸟儿没有安全的栖身之所,窝巢随时会遭人捣毁而罹家破人亡之祸。早上出门觅食,难保晚上是否能骨肉团圆,那才是人间之至苦。一连几天刮风下雨,没有隔宿之粮的鸟类在风雨中瑟缩,挨俄挨冻是必然的事。遇到强敌,鸟类没有防身利器,三弟就曾多次救下乌鸦喙下的小鸟。但是,有多少只鸟儿能如此幸运,遇到贵人相救呢?恋爱受阻梗的女孩只看到鸟儿自由自在的一面,却忽略了人类在多方面比鸟儿幸运,她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寒梅

Monday, February 25, 2008

成长

三弟家里有个鸟笼 ,专为饲养被乌鸦啄伤的小鸟而设 。每每看到乌鸦欺负小鸟 ,三弟就挺身而出,驱走乌鸦 ,把喙下余生放进笼里养伤 。待小鸟复原后 ,才把它放走 。
那只在一个月前被他收养的小鸟养好伤之后却不肯飞走 ,即便是三弟硬起心闭门不纳 ,它仍痴痴地绕着公寓飞 ,始终不肯离去 。听到它饿得啁啾哀鸣 ,三弟于心不忍 ,只好把它接回家 。从那天开始 ,它俨然像家里的一员 ,在家里登堂入室 ,直闯厨房 、进出厅堂 ,甚至不客气地飞进三弟夫妇的睡房及两个侄女的闺房 。天气热时 ,它趁三弟妇扭开水龙喉便飞到水中洗濯 。傍晚时分懂得安分地回笼休息 。除了吃饱后立即随地拉屎的恶习仍在 ,它活脱脱是有人性的动物 。
看到三弟每天上班之前都得先清理鸟笼 ,还给小鸟取个人类的名字 ,我笑他像收养了个儿子 。有一天 ,我和三弟在各自的家门前闲聊 ,小鸟则在我们两家之间的栏杆上来回走着 。走着走着 ,它竟熟稔地沿着我的手臂直走上我的肩膀 ,干脆停在我的肩上听我们说话 。三弟说他担忧小鸟不再怕人 ,只怕放它走后 ,它对人类失去防备心 ,会被有心人捉去当放生鸟卖 。我则怕它在三弟供食供住 ,重重保护及饲养之下 ,失去觅食及自卫的本能 ,再也没法独立生存 。
想当年 ,三个孩子还小时 ,为了他们的安全 ,我不许他们单独出门 、不让他们骑脚踏车 ,出入全由我接送 。有一天 ,我看到邻家那个与我儿子同龄的男孩骑在脚踏车上耍多样花招 ,不由脱口称赞他的骑术高明 。我的儿子带着怨尤的口吻说 :“都是您 ,不许这样 ,不许那样 ,使到我们至今连脚踏车都不会骑 。”
那时 ,我还没觉察出自己教育方式的错失 ,直到我的儿子到澳洲念中学 ,他不会骑脚踏车 ,又还没到开汽车的法定年龄 ,那时外国还没有专程的学生巴士 ,他就读的学校虽然离家不远 ,却没有直达的公共车子 。每天早上 ,我的儿子必需搭巴士到市区总车站去转搭火车 ,再转车到学校 。我远在槟城 ,鞭长莫及 ,只能干着急 。为了孩子的上学交通安排 ,我被悬在心头的大石折磨了好久 。幸亏年轻人的适应力强 ,他习惯后 ,我才放下心头的重担 。从带孩子成长的经验中 ,我体悟到硬下心肠让孩子经历生活磨练 ,才能锻炼出一身壮健的筋骨 。
禽鸟和人一样 ,都有与生俱来的谋生本能 。一旦让安逸的生活削弱了这种天赋 ,反而害了他们 。那只小鸟在三弟的庇护之下 ,每天有鸟粮清水果腹 ,不愁风吹雨打 ,也不受外敌所威胁 ,一旦环境有变 ,它不是饿死 ,便是再度成为乌鸦爪下的俘虏 ,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寒梅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孝道

为人间慈悲基金会所主办的《道德慧考 》的题库出考题、 ,帮我校对答案的朋友看到我把令父母快乐列为孝道之一 ,很不以为然。她们认为老莱子的时代已不再 ,现代的子女只要懂得反哺 ,便已足够 ,父母不应再奢求 。这正是时下新新人类对孝道的曲解 。
有个事业有成就的女强人体恤母亲思念出国深造的弟弟 ,二话不说,便买张电话卡递给母亲 ,让她不必担心占线太久 ,可以放心与儿子畅谈 。她对母亲的体贴令人感动 。只是,只要母亲稍微有令她看不顺眼的言行 ,即使在大庭广众面前 ,她依然毫无顾忌地厉声斥责,口气一如她在办公室里责备她的属下。
年纪老大的人与时代脱节是必然的事 ,她却不能谅解 ,也不肯妥协 。她轻视母亲落伍的见解 ,时常当众奚落 ,叫母亲下不了台 。她的母亲多次对我摇头叹息 ,说这个女儿令她既疼爱却气恼兼难忍 。我帮老人家传达心里的感受 ,无奈事业顺遂养成心高气傲的习气 ,她再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女强人自以为给母亲提供一流的奉养 ,她已尽了为人女的天职 ,母亲没资格再奢求她包容母亲那愚蠢的缺点 。
让母亲衣食无忧 ,女强人确实是孝行可嘉 。但是 ,叫老人家时刻提防尊严受损 ,活得战战兢兢 ,为德不卒 ,就如在美食中撒一把沙 ,是美中不足之处 ,功德并不圆满 。
我心疼小女儿必需通宵达旦赶工,第二天休息一会 ,便又得在电脑的键盘上埋头苦干 。知道她事业心重 ,劝她放慢脚步的话传不进她的耳鼓 ,便给她留个便条 ,写着 :“我希望子女们都身体健康 ,你如孝我 ,便该珍惜健康 ” ,再在闲谈中提及她那工作狂的父亲为事业忽视健康 ,却在体力不支倒下时被遗弃 。不知她是以父亲的遭遇为殷鉴 ,或是对我表示孝心 ,工作时虽然仍然全力以赴 ,却已稍有分寸 。
在表弟出殡那天 ,看到舅母一下车便抚棺泪下如雨 。失忆多年的慈母在丧 子之痛的打击之下重拾思考力,她不断追问表弟是怎样死去 ?年轻人怎么比老人先走一步?她的泪水牵动了在场所有亲属的心 ,人人陪她泪流满脸 ;她的声声追问重重捶打在每个人的心窝,没有一个人不心痛 。
表弟上有慈母 ,下有妻儿 ,如果有得选择他绝不会选择丧生车祸。若天下子女都本着要父母快乐的心愿,多宗车祸原本可以避免。为了不伤父母的心 ,人间多出悲剧就不会搬上舞台。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