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9, 2010

我不是Chinese

--------地中海之旅行脚之五--------
邮轮上的乘客以欧、美洲人为多,亚洲人当中,只有来自印度的一家四口、另一个六人家庭是韩国人、一对在越战时移民英国的越南华裔夫妇及我们四个马来西亚华裔。

餐厅侍者看到华人脸孔的乘客,偶尔有人会以“你好吗?”问候我们。其中一位名为Nelius的菲律宾籍侍者更是从第一天直到最后一天,只要看到我们, 即使身在餐厅的另一个角落,也会 热情地扬声问候:“你好吗?”,我们干脆给他取个花名为“你好吗”。

见他爱用华语问候人,我用汉语拼音写了六个侍者常用的易学句子,从客人踏进餐厅时的“欢迎”、“你好吗”、“请坐”、“请用餐”、“谢谢”,到客人离去时说的“再见”教他,一时餐厅里的侍者们卷起学华语的热潮。只要我们一踏进餐厅,这个角落那个角落都传来侍者们用腔调怪怪的华语在问候。

同行的一位同事被一位侍者问她“Are you Chinese?”,夸张地对着侍者抗议,语气严肃地说她是马来西亚人(Malaysian),不是Chinese. 从那时起,她就忌讳“你好吗”三个字。Nelius不知情,见面时照旧以“你好吗?”问候她。她黑着脸,声调不悦地回应Nelius以“Apa khabar?”以表示她的国籍。她的抗议与激烈的反应令我不解。论外貌,她十足十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Chinese),论基因与血统,她也是百分百的华族后裔(Chinese descendant),被称为Chinese 有何不妥?何需有如此夸张的反弹?

在讲英语的世界里,不管是来自中国的华人,或是侨居海外的华人,甚至已归化他国公民的华裔,一律还是称为Chinese. 我国首相推动一个马来西亚政策,并不曾要求华印裔公民否决自己的祖籍,所以,我们都是马来西亚华裔公民(Malaysian Chinese). 邮轮上凡是认识我们的人也都知道我们是马来西亚华裔公民,我们不但不曾否定过自己的国籍,还处处以身为马来西亚人,有亲善及和平相处的美德为荣 呢!

如今见到这位同事被称为Chinese就情绪昂扬,语气激厉地抗拒,我这才发现我与这位深交了四十多年的老同事在思想的鸿沟竟然有那么宽阔的距离,顿时觉得她很陌生。出门旅行是为了散心,我自然不会为了这个课题与她争执,只是,从她身上,我不禁联想到我国仍有不少受英国殖民地思想所荼毒的华裔族人,遇到只讲华语,不会用英语与他们沟通的同胞,便故意咂着舌头谑称之为“shi bu shi”。“华人与狗不得进入”这块一度钉在上海公园的告示牌至今还牢牢地钉在他们的心头。我这位同事受的是英文教育,生活也相当洋化,她不屑被称为Chinese,意味着她以身为Chinese不是件光彩的事。蔑视自己的种族与肤色,是愧对祖宗的不孝行为,我不禁为数典忘祖的族人感到悲哀!

----------------------------寒梅

5 comments:

Unknown said...

hua said,她可能是自卑,不懂得以华语交谈,潜意识抗拒讲华语,以掩饰自己的不懂。

Han Mei said...

在校中,她教英文我教华文。我们俩同事几十年,感情很融洽,我一直看不出她竟然忌讳被称为Chinese,所以,看到她黑着脸才觉得她陌生。
在邮轮上,侍者与游客之间、游客与游客之间都以英语交谈,她无需因不会讲华语而觉得自卑。说真的,她当时脸上那抹不屑的表情并不可爱,让我觉得在外国人面前有损民族的尊严。

彭亚才 said...

1。你的职业病又来了,竟然在这种场合也当起老师来。不过,我也同病相怜。有时参加一些社团的宴会,看到节目表上有差错,或者背景字幕有问题,总喜欢向负责人反映。有时不免遭受对方一些不很友善的回答。职业病使然,没法改,奈何!

2。在法律上她不是中国人,但也不应该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多半是她认为“做中国人”是丢脸的事!

maypnchan said...

教了三十多年华文,职业病该已病入膏肓,没法也无需再改。不过,写了这篇文之后,心里舒服多了。

最近游本国名胜地,发现雕刻在岩石上的语录标点符号有显著的错误,心里不免又有疙瘩,职业病在作祟,真是自讨苦吃!

Unknown said...

自卑是心理作祟,自设障碍,不一定是环境。自卑像地雷,时时压在心底监督着自己,所以轻轻一碰触即刻爆发。其实是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