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清明节,海会塔里人头攒动,到来清明的人士都带着一片诚意与恭敬心给先人上香,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外州,甚至外国赶回来尽人子之责的孝子贤孙。师父深深被这些懂得对先人感恩的孝举所感动。他常常喟叹说这些孝子贤孙的孝行虽然值得嘉许,但是,清明节祭拜一番之后,回到工作岗位,缅怀先人的心思会被繁忙的日常生活所冲淡,何若把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化为文字,长久留住。
三年前,师父决定把这个意念付诸行动,开始举办《清明节追思赞颂先人功德》征文,公开向外界邀稿,并在海会塔前清明节法会现场设一个专栏,供刊登来稿,以飨到来清明的人士,期望抛砖引玉,借追思文去启发更多人的孝亲情怀。这一来,能把华人孝道的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将孝思文化的根保存下来。
这项活动从前年只收到8篇来稿,至去年18篇,今年却取得38篇的不俗反应。每年超过百巴仙的跃进率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所以,师父有意要把三年来的稿件加以筛选后,结集成书以资永久保存。这项编辑工作不简单,但却很有意义。我邀请来一位资深的副刊编辑帮忙,大家分工合作,都做得法喜充满。
征文不含比赛性质,无需评审。收到来稿时,我们只确定文中不带政治、人身攻击及诬蔑等足以引起争论的因素后,便立即把来稿展示在栏上。在筛选时,则必需细心阅读每一篇文章以决定取舍,再依追思的对象分成两辑。
阅读再三,我的情绪不由自主为多篇文章所牵动: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泫然泪下、偶尔随着作者的叙述 ,仿佛看到文中人物的影子跃然纸上。尽管这些作者当中,有好多位还是第一次执笔的生手,只因情真意挚,笔下就是力能撼动人心的好文章。
一般人提到要用文字表情达意,总认为那是专业写作人的专长,其实并不然。文学造诣高的人善于修饰文句,那只不过在美化外表,实际上,内容才是那篇文章的灵魂。光有俏丽的外形,若没有灵魂,再美也只不过是个没有生命的洋娃娃。追思文取生活点滴为素材,只要感恩先人生前的栽培与提拔、缅怀亲子相处的温馨、忏悔一句来不及说出的话、遗憾 一个迟来的孝行,有了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意为内涵,即使只用浅白的句子平铺直叙,都足以揪心催泪,都是佳作。我希望能借平日总把“我不是写作的料”挂在嘴上的人作品成功入选的事实 ,用以鼓励更多人勇敢地提笔。只要你试试先从眼中所见,心里所感写起,持之有恒,有朝一日,说不定你会是个写实派的写作人!
--------------------------寒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