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7, 2014

《变脸》电影分享会

会泉学苑2014年度周日佛学班以《变脸》电影分享会作为结束学年的活动。119日上午9时正,55位参与者集聚在鼓楼观赏拍摄自舞台剧的川剧影片。
马来西亚的观众听不惯川剧的对白,庆幸的是有清晰的字幕补不足;观众不明白舞台剧的格局,也有主持人加以牵引。
主持人先以三种变脸法为引,分别说明抹脸、吹脸与扯脸的变脸法以及各自的异同处,再借变脸高手陈小涛用千分之一秒变脸,指出这门特技不易学得精,堪称得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让观众明白变脸这门特技不像我们看到的一个转身、一个弯腰就变了个脸谱那么稀疏轻松。
《变脸》这部电影虽然名为《变脸》,其实剧中的变脸表演只在凸显变脸高手江湖艺人水上漂的变脸特技,以取得观众对这门特艺的肯定,从而体会到他为何要坚持严守这门绝技非得由男孙传宗接代继承衣钵不可的祖训。实际上,剧情是借着急于求男性衣钵继承人变脸王水上漂和身世坎坷的狗娃祖孙俩的悲欢离合带出两个讯息:当中最主要的是在传达“传儿不传女”的传统包袱如何把水上漂压得喘不过气,也因此埋下悲剧的潜因;此外,借狗娃的嘴,唱出“这世道遇了邪,黑的说成白;白的说成黑”、“娃娃能分好与孬,大人为啥不明白?”赤裸裸摆出了世道无明造成的冤狱,猖獗的人肉贩子逍遥法外;水上漂只因身边有个小少爷天赐,却因官吏昏庸与贪婪,一再误听误解,最后因他没钱贿赂而被关进死囚大牢。剧情巧妙地安排了事主要带回肉票时,官员需索的费用恰恰是绑匪所开的数目,讽刺官与盗几可划上等号!
《变脸》电影分享会是我所主持的电影分享会中,除了《鲁冰花》以外,最感伤的影片。片中四个感人之处,处处赚人热泪。先是水上漂发现狗娃原来是女娃儿,没法继承变脸绝活代代相传的使命,不得不狠下心推开她,赶她离船。老人家心里的失落与挣扎,唱出了往日独叹黄昏冷,今朝笑看夕阳红三十年重圆天伦梦,陪孙子唱歌我返老还童,道尽了狗娃带给他的生活乐趣,心里即使有再多的不舍却又不能不的矛盾;反观九岁的狗娃七次被转卖,挨饿被打,对慈祥的水上飘的不舍,她抱膝苦求不愿离去,祖孙俩这一推一抱,场面深深地揪痛观众的心。
水上漂固执不肯授艺,狗娃好奇偷看脸谱,以致失手引来一场火灾,烧了水上漂栖身的船,狗娃惹祸内疚自求离去。老人空洞的眼神,喃喃重复着昔日狗娃逗乐他的童谣,只能无助地祝愿流浪四方的狗娃能遇到善心人,能有白米饭吃;离开了水上漂,狗娃过着草作铺盖天作帐,砖当枕头地当床的苦日子,半夜梦见的竟然是仍然睡在小船舱,她最大的愿望是爷爷能如愿收个儿郎了心愿。祖孙俩隔空互相思念与遥祝,唱词虽简单,却传达得那么情真意切,是另一场催人热泪的戏。
探牢是这出戏的高潮,狗娃为让水上漂一尝后继有人的心愿,将绑匪托她看管的肉票送给水上漂,反而累他被当绑匪,加上昏官误听误解,贪官挤不出油水,被冤枉打入死囚大牢。一个九岁的娃儿,狗娃不识字,不会告状办交涉,她只能四处奔走、喊冤,一再申诉水上漂无罪,承认祸是由她惹,要求杀狗娃,不要杀爷爷。狗娃的真诚、无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九岁的娃儿单身来探牢的勇气震开了水上漂的心扉,冲破了多年来封锁着他心头的桎梏。他的心灵闸门大开,他不再恪守传儿不传女的戒律,他看出休看娃娃是女子,(她)比多少七尺男儿有人格;休看娃娃才九岁,(她)比多少万岁千岁有道德”,他带着悔意说他早该向她传绝技。只是,祖孙死别当头,时不我与,想传授已没有几分时刻。看着狗娃被狱警带走,水上漂撕心裂肺地呼喊狗娃 ! 转来!爷爷教你变脸!”撕心裂肺的叫声撕裂了水上漂的心肺,也撕裂了观众的心肺,遗憾的是“后悔”这两个字,总是来得太迟!
最赚人热泪的是狗娃为洗清水上漂的罪名而舍身跳崖那一幕。狗娃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德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勇气、舍生忘死的壮举震撼了在场的官民,演观世音而被捧为活观音来崇拜的川剧名演员梁素兰也深受感动,他抱着狗娃的尸体,说活观音不是我,她(狗娃)才是活观音。狗娃用她的生命换来水上漂的自由身。抱着狗娃的尸体,水上漂欲哭无泪 ,无言的控诉,无声胜有声!
无论古今中外,真理必须用鲜血与生命去换取,仿佛已成定律;贪官污吏误国误民,五浊恶世冤狱何其多,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

Saturday, November 22, 2014

兔死狐悲

去送别一位老友,那是一位生前受人人艳羡的老人,实际上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得到她心底的寂寞与凄切
瞻仰遗容,紧闭的双眼显然还没有完全放轻松,只是眉头已不再紧蹙,该是梗滯心头的执着已消弭。挥别生命的舞台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冀望她能看透世情,不再有挂碍。走得无碍才是福报!
年轻守寡,从没听过她怨天尤人;拉拔两个儿子,她母兼父职,茹苦含辛却甘之如饴;在杏坛上耕耘,她尽责也尽职。该做的,她都做得尽善尽美。两个儿子不负所望,她一手造就了两个博士,为人母的成就是我们这群朋友当中的佼佼者。两个在国外工作的儿子每年八月总会 带家眷回国为她庆生,亲朋戚友无不赞她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个苦尽甘来的幸运儿。
退休后,问题才开始浮现。少了俗务缠身,她有太多不知如何排遣的时间。两个儿子分别邀她到家里短住,洋媳妇的口味固然与她相差一万八千里,华裔媳妇也是当地第三代华侨,早已不识乡音,也不欣赏家乡风味小菜。两家的媳妇孙子都吃不惯她展身手烹饪的拿手家乡菜,英雄无用武之地,令她很失望;她也吞不下她们特地为她准备的西餐。东西两半球的生活习俗天差地远,是另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更要命的是老年人的唠叨,最叫今日的年轻一辈难以消受。一天,三岁就沉迷电动游戏的孙儿不堪她在耳边絮聒,一句“I’m sick of you”,就像一把利刃直插她的死穴,  刺得她敏感的心鲜血淋漓。为了不伤一家人的感受,她硬吞下那句伤人的话,从那时起不再踏进儿子家一步。儿子媳妇以为那是老年人性格孤僻,不愿接受子孙孝养,也不再来勉强她;子孙的冷漠加重老人的委屈感,她心头的伤口日益加剧。
我曾建议带她到佛堂当义工,用工作填补生活的空虚。她说在她受困于苦日子里时,佛菩萨不曾伸手打救,她与佛无缘。我不熟稔其他需要义工的慈善团体,爱莫能助,只能借出耳朵听她发牢骚。
我们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处境大同小异,所以谈起境遇总是感同身受,很投机。有一次,我深受腰酸背痛折磨,感慨地说这一生的责任已了,该走时不会有遗憾,我请医生在我病重时放弃抢救。没料到一句无心的话驻入她的心坎,她竟然在发现心脏不妥时放弃就医以致酿成致命伤,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丝自责的憾意。
与她同病相怜,对她的离去,我的感触特别深:有兔死狐悲的失落,却又庆幸她已登彼岸,不必再受委屈的荆棘所刺痛。我这时的情绪就像一团乱麻,既痛、也悲;有自怜、也有歆羡 ;很混乱、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