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13

父母是桶箍



                                  
        翊菲是传统家庭教育铸塑出来的大女儿,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与信赖。在家里,她说一,弟妹们不敢说二,对她恭敬顺服至极。她深信长幼有序,自从父母相续往生之后,她俨然以一家之主自居。不久,她发现祖屋里冷冷清清,弟妹们平日里无事不登三宝殿,最叫她难受的是父母的忌日,回来祭拜的弟妹不是拈了香就找个借口离去,就是一副不耐烦的表情等着烧银锭。翊菲也曾试着用各种名堂邀弟妹回来叙旧,反应并不理想。她常常怨弟妹目中没有她这个大姐,害她辜负了父母的重托。
        弟弟娶媳妇,他们兄弟姐妹虽然受邀出席婚宴,却不曾被邀参与迎娶的过程,弟弟把自家兄姐当一般宾客看待的做法让她很失望;妹妹的子女为她的六十大寿摆寿宴,与席者却只是她自家的子女及子女的朋友。当她从朋友转载的面子书上看到那一张张的庆生相片,感到像被狠狠地刮了一巴掌;侄儿添丁,兄嫂上门送黄姜饭红鸡蛋她才知道哥哥升级做阿公。想当年,父母以膝下两对子女凑成两个好字为傲,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谁料在母亲随父亲之后离去还不足五年,家里竟然变了样,她苦苦思索,也想不出问题出在哪。
        我劝她先莫懊恼,告诉她在家庭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父母兄弟之间除非早已奠下牢不可摧的感情基础,再加上时不时的“培壅”,否则,亲情疏远是必然的现象,不能强求。
        在家里,父母就像桶箍,子女则是拼凑成这个桶的木板,木板与木板之间只是并列关系,全靠桶箍把他们勒在一起。不同典型的家庭有不同紧度的桶箍,亲子关系密切与疏离之间,捆箍紧度的差距很大。父母百年之后,失去桶箍的木桶如果先天联系不牢,加上后天少了培壅,就会不堪一击,随着散开。
        我们家兄弟姐妹十五人,父母在十多年前先后往生。失去了桶箍后,我们每个星期日不再在父母家聚会,但是,我们都借父母的忌日、清明节以及除夕祭祖日欢聚,能出席的子女在祭拜后聚餐话家常,既可联络兄弟姐妹的感情,也知道彼此的近况。
        身为家里的大姐,我在子女回国时,必然邀全家大小一起用餐,既可让海外回来的子孙与舅父母阿姨姨丈及表兄弟姐妹济济一堂话旧,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不至于家人“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省了一家家去拜访,劳神费时,一举多得。何况我的弟妹回请时,大家再次聚餐,一家人的感情自然而然熟络。虽然,弟妹中只有六妹最近开始随我的方式联络家人的感情,但是,一年里有好几次大团聚,大家庭成员的感情不生分,我们总算没有辜负父母要我们拢住手足感情的寄望。
        随着时代的步伐,长兄为父的观念已消失无踪;随着靠山消逝,翊菲手中握着的充其量只是鸡毛,难以发挥令箭的功能,弟妹不会再以她的话为依归。一味想凭着身为家里长男长女的地位指挥家人,注定会败得灰头土脸。翊菲若要树立一家之主的尊严,就得先有一家之主的风范,用爱与关怀铸起另一个桶箍,把弟妹拢在一起!
       
       

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悲秋



                                        
        老同学年轻时与妻子携手把一家人照顾得妥妥贴贴。子女成家之后,他的太太带着外劳女佣打理家务,为一家三代准备餐食,他则负责采购日用品。他家就像安亲班,孙子在家有阿嬷无微不至地照顾,上下课及上补习班有阿公接送。两老无私的付出不但让一家人感情靠得拢,也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注发展事业。周末及晚间,两老则以唱老歌、跳排舞调剂生活,日子过得很充实。
        虽然,在老同学聚餐时,他用动物自喻,戏称这一生,年轻时演的是牛与马的角色,任劳任怨挣钱养家;年纪大了,逗孙子时像猴子,有时却又像狗为夜归的子女守门,但是,从他自我调侃时的神情与语气,可看得出他的满足感。
        今年是他夫妇结婚50周年,子女为庆祝父母金婚之喜,设盛宴广邀亲友及文教界的朋友参与其盛,在美丽华酒家筵开39席,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妻贤子女孝顺,在他夫妇俩羽翼下成长的孙辈与阿公阿嬷没有代沟,典范的三代同堂生活羡煞了同侪!这位天之骄子身在福中,反而有股难舍的隐忧----他深恐一旦无常到来,难以舍下身边爱他以及他所爱的人。
        人非草木,有谁能逃得过七情六欲所操纵,对挚爱的人难以割舍是人之常情。这位同学深爱太太、子女与孙辈,也承受了他们的挚爱,他明知物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的必然定律,在坐七望八之年,感悟生命不可能再有七十多年的岁月,悲秋之感油然而生,他因而深困在矛盾的瓶颈而焦虑不能自拔。
        天地那么大,世人那么多,在芸芸众生中能成为眷属必然各有因缘。人与人之间,缘起则聚,缘尽则散,由不得任何人操纵。世间人事物就如镜中花水中月,眼里看来是色,实际上却是假相,也是空相。不信请看看世间多少风云人物,多少丰功伟业,哪一个不是在显现灿烂的形色后就被岁月的浪涛所淘尽?明白这层道里的人懂得惜缘造福,对身边的人应当珍惜时珍而惜之,该尽的责任尽责去做,缘尽该离去时无挂碍地放下。参透玄机,不论处在哪一个年龄层,都不再感到恐惧,也没有牵挂与不舍。心无挂碍,该走时自然走得潇洒。
        不信轮回,也不信有天堂与地狱之说,这位同学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那就更应该珍惜当下,将恐惧失去所爱的心思用在爱他所爱及深爱着他的人,尽情享受还握在掌心的幸福。彻底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放下悲秋的心理,享尽天伦乐,即便在无常到来的那一刻,也能泰然上路,含笑而终,让妻儿子孙安心接受,何尝不也是爱他们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