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2, 2009

亲恩难报

四月十二日,会泉学苑周日佛学班举办今年度第一期庆生会,为生日落在正月至四月的学员与老师集体庆祝生日。这一天的节目丰富有趣,在例常的诵经绕佛一枝香,观赏电影后,便进入有趣的游戏环节,最后以许愿及切蛋糕圆成。
佛教称生日为母难日,意思是孩子出生那一刻是母亲生命受威胁的时候。除了婴儿挤出母体时那撕心裂肺的痛,有的母亲还为了带来一个新生命而失去了自己的命,所以,庆生会以《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为主题,让学员们亲身体验母亲怀胎的辛苦来唤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恩心。
游戏开始前,每个学员都被分派一个吹了气,还盛了水的气球。他们必须把气球塞进上衣里,放在肚子前面的位置。全程游戏,他们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气球,不许弄破 ,就像母亲保护肚里的胎儿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后,三组学员交换着在三个站上抹地、拔草及清洗窗户。
怀上了气球,他们的动作顿时变得笨拙,加以还得小心护着气球,原本手脚灵活的年轻人行动不再灵巧,尤其在前两项游戏中,他们必需蹲着抹地及弯腰拔草。事非经过不知难,吃了苦头,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怀着他们还得做家务有多辛苦。
游戏结束后的心得分享中,我引导着学员忏悔他们平日忽视了母亲的恩情,包括对父母的教诲充耳不闻、嫌母亲罗嗦而无礼顶撞、故意违背母亲的意愿来表示抗议。懂得忏悔,可见他们的心性不坏。知错能改,这个节目令他们受用无穷。
反观今日的社会,新生代在讲爱心、讲人权的大气候里成长,父母管教时不得不诸多顾虑他们的自尊心与感受。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他们承受得理所当然。在他们眼里,父母亲的付出是义务,他们的承受是权利。遇有争执,一句“你既然把我带到这世间,就该养我爱我。”讲得那么理直气壮,一笔抹杀了父母养育之恩,完全体会不到父母的心被割得支离粉碎,觉察不出父母的心在淌血。畸形社会风气会培育出只知受惠,不懂报恩的自私接班人,是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借宗教教育把年轻人导入正途!
---------------------------寒梅

Monday, April 13, 2009

《学医与学佛》读后感

读郭惠珍医师现身说法的《学医与学佛》,令人感叹也赞叹。
自称在学医的道路上学佛;在学佛的道路上学医的郭惠珍医师从她行医的经验中,看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从中体悟到不一样的播种,不一样的耕耘,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而为沉迷颠倒的众生敲警钟。
患口腔癌的病人脸部整形尚未完成时 相貌吓人,嘴巴发出的恶臭令人作呕,让他醒悟到因果报应的可怕 ,勇敢地承担起果报,从此发心改过。那位胸部有刺青,原本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坏孩子从忏悔、改过的路上走过来,变成一位热心帮助其他病人的好人,让读者看出病不见得就是祸, 它是潜藏水中的礁石,虽会要了触礁的人的生命 ,但是,黯淡的海水还得靠它才能冲激出有光芒的浪花。
有学问、有地位的大学教授在年纪老大时罹患痴呆症,大小便失禁,神智不清,迷迷糊糊过日子,每天泡在屎尿堆里苟延残喘,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真是情何以堪。他的不幸叫人参透名誉地位无常,深深感叹老与病果然是人间的至苦。
作者也从各种癌症病人的苦况中体悟到是菩萨在借血淋淋的病况,用善巧方便法示现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警惕愚痴无明的众生莫待临死才来抱佛脚。
最叫人感动的是当卵巢癌找上她时,以一位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她不会不知道摆在她面前的路有多坎坷难行 ;自知只剩下六个月的时间,她上有高堂老母,还有肩上的使命,在她心底深处,她不会不为时日已无多而怅惘,然而,她犹能以平常心自处,对关怀她的莲友,她竟然还能洒脱地勉以“莫忧我花几时开,回首快将己花种”,看得出这位抱着“把秽土三千界,偏种西方九品莲”宏愿的医师已修到万缘放下的境界,但愿她能乘愿再来,泽偏众生。
《学医与学佛》书中的佛教意味浓厚,非佛教徒读者会觉得难以消化。但是,只要细细咀嚼,你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本意是在借她行医时所见所闻,用病黎面对生老病死的痛苦,去唤醒世人及时修身养性,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撇开宗教角度,《学医与学佛》不失为一本好书,尤其值得与郭惠珍医师一样,有慈悲胸怀的医务人员一读。
-----------------------------------寒梅

Tuesday, April 7, 2009

迷悟之间

到巴刹买菜,我顺便到熟食档买早点。这时,邻座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叽里呱啦地高声谈大声笑,声音无保留地直撞入耳。
原来是她们当中有人在清明节买黄梨祭祖先,福至心灵,她从万字票索图中找出黄梨的号码去买万字票,结果让她中了千字。领了六十多令吉奖金,她呼朋引伴到巴刹的熟食档,请朋友喝茶吃点心。
六十多令吉在一般人眼里并不是一笔大数目,却足以让这群老人家乐在其中。当中有一位朋友不愿让她破费,劝她把奖金留着慢慢用。那位中奖的老人家一脸幸福,很潇洒地说她无儿无女,中奖的钱不与姐妹淘共乐乐,留待何用?她这句话像狮子吼,震得我的脑门好比雷轰电闪,让我清晰地看到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这些年来,在生活上,我寡欲无求不贪名利,便一直以为自己很洒脱;在处事上,我一切随喜不攀缘,便自以为已挣脱我执 。殊不知只为了没法再像往昔一样去探访子女,竟然耿耿于怀而乱了心性,作茧自缚,把自己困得身心不舒畅。老人家发聋振聩的话把我震醒,让我看到自己原来竟仍然是这么窝囊不济!
在俗人眼里,我比那位老人家有成就;经济比她宽裕;我有儿有女,比她幸福,但是在心境上,我输她一大截。在她的面前,我是何其渺小!
这时,六祖慧能的偈油然浮现心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助我领悟到我出生之前,这个世上根本没有“我”的存在;我百年之后,世上也不再有“我”,其他的人事物也是这样。人与人之间,随缘相遇,因缘相处,只要珍惜当下,便已足够。无人无我,心无挂碍,才得轻松。
翻出了淤淀心底的我执,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世间果然是本来无一物,是心灵的执染所蒙蔽,才让自己惹尘埃。我的心顿时释然!
迷与悟只是一线之隔,老人家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助我拨云见日。只是,离明心见性的境界尚遥不可及,多生累劫以来累积的执染随时会像迷雾迎头罩过来,再陷我于无明,谁敢自信地说无需时时勤拂拭?
------------------------------寒梅

Sunday, April 5, 2009

放风筝的爸爸

上个周末的黄昏时分,我出外跑步。那天风刮得紧,当我步入升旗山脚下一条横巷时,看到一只颜色鲜艳的风筝在半空中飞,传入耳鼓的是小孩娇脆的嬉笑声。 我好奇地向前走去,只见那条呈T型的横巷里,有个中年汉陪着两个小孩在放风筝。约莫五、六岁的男孩正双手持着风筝的两个对 角,在他爸爸的指示下,把已掉在地上的风筝往上一抛,中年汉顺着风势扯线 ,风筝迎着风再一度往上飞,把两个小孩逗得笑声连连。
待风筝飞稳了,那个爸爸再一次把线递到男孩的手中,一面拉着男孩的手,帮他操纵着半空上的风筝, 小女孩则在一旁拍手笑,声音悦耳,样子娇憨可爱。毕竟是生手,风筝换过手不久后,便又向下飘落,小女孩急忙捡起风筝,交到哥哥的手中,中年汉很有耐心,一次又一次地领导着男孩放风筝。只是,无论他怎样教,风筝依然飞不高,但是父子三人的兴致却很高。
我特地放慢脚步,只为了多看一眼这温馨的一幕。周末的黄昏,多少个雄心万丈的爸爸还逗留在办公室里拼搏;多少个爸爸为了笼络客户,还在饭馆酒吧流连;多少个爸爸沉迷在电动游戏里独乐乐;有多少个爸爸能像这位陪孩子放风筝的中年汉一样,松懈自己,也给孩子带来欢乐?
我曾经送几本教育性的故事书给一位爱书的朋友,让他借着引导他的两个儿子读故事时,培养下一代的阅读习惯。他是一位工作很忙碌的医生,我不能肯定他劳累了一天之后,是否还有精力陪孩子读故事?令我感动的是他竟然在每晚就寝之前都陪孩子一起读故事。三本书带给他们父子三人的快乐远超过我当时为建立书香社会而送书的本意。他是另一位懂得营造天伦乐的爸爸!
在不同程度的关爱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有迥然不同的性格。聪明的你,若想要你的子女长大后视你如父如师如友,既尊敬你是他们的长辈而对你敬爱有加,也以对朋友的坦诚,与你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建议你在他们还小时,多陪陪他们。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