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1年5月2日早上,惊闻慧海法师圆寂的噩耗,我的震撼、痛心与不舍非笔墨所能形容。与慧海法师结缘于1995年。那一年,佛光山在槟城青草岭3, Jalan Gangsa, Block 5, 4th
Floor 建立佛光学舍。佛友陈慧君邀我代她在佛光学舍服务,因缘成熟,我被委以慈悲组的组长。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进佛门。
当年慧海法师常驻吉隆坡,槟城佛光学舍的一切活动只由他策划,再由满本法师带动我们进行,我们只在法师北上槟城时,才能当面受教。饶是远程管理,槟城佛光学舍弘法利生的活动在慧海法师策划之下办得有声有色,慕道而来的信徒众多,每有活动,响应如火如荼。
慈悲组循着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办了无数场大、小型的讲座会,涵盖了婚姻法令的法律专题、妇产科及儿科的专科医学知识、多场有关青少年成长面对的情绪管理以及社会问题,还承蒙檀香寺晚晴苑唯悟法师应邀主讲老人的安养。大型讲座会一般都是在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办。出席的听众非常踊跃,不只是座无虚席,而是会堂里的空间,甚至讲台下的走道地上都坐满了人。小型的讲座会就在佛光学舍的佛堂举办。佛堂内外、走廊处,信众们席地而坐,人人法喜充满。
为鼓励戒杀,推行素食,我们也办过好几场《持素益身心》素食义卖会。当中最大型的一次是在槟州华人大会堂举办。曾招坤师兄带领着满本法师一众在台上示范素食料理,来捧场的已不再局限于佛教徒,反应非常热烈。
推荐有机蔬果也是当时佛光学舍的活动之一项。有机农场在佛光学舍展示他们的农产品,掀起食用有机蔬果的浪潮。
在慧海法师带领之下,慈悲组组团到吉打州本同Kampong Siam的Wat Titi Akar供僧及发放文具给当地的小村民。Wat
Titi Akar是泰南边界的南传佛寺。当天大清早,在慧海法师与满本法师领导之下,志工与信徒们登上两辆大型旅游车浩浩荡荡出发。车子抵达寺庙,只见长老带着信众已在门前迎接我们。大家在年轻佛友的泰国迎宾舞相伴之下步入寺庙。Wat Titi Akar的供僧仪式有别于北传寺庙,只见台上应供的南传法师分成两排,盘腿而坐。他们各自的面前摆着我们供养的果仪,供僧仪式虽不隆重却很庄严。接着分发文具给村里的儿童,孩子们接受得欢天喜地,送文具的信众也给得法喜充满。那一天,人人都泳浴在歌声、舞影、美食与法喜中。
我在佛光学舍当志工那几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2002年4月9日星云大师莅临槟城湖内国际体育竞技中心(PISA)那一场弘法大会。身为文宣组组长,我每天得给各华文报发一则有关星云大师佛法理念的文章。这重任就如要我在浩瀚大海中捞宝,我虽然战战兢兢地扛下重担,一时却不知要如何着手。慧海法师意会到我的难处,马上从吉隆坡送过来几十本《佛光山普门品杂志》供我参考,法师对志工们的体贴,由此可见一斑。
我的儿子周崇义在1999年5月1日在南澳阿德莱特(Adelaide)结婚,5月9日回槟城再设婚宴宴请未克出席婚礼的亲朋好友。满本法师知道我家这桩喜事,向我建议让我的儿子在佛光学舍举行佛教婚礼。一对新人欣喜地接受师父的好意。我记得那是佛光学舍办的第一场佛教婚礼。会场布置得很庄严、温馨,慧海法师在百忙中拨出宝贵时间主持婚礼,满本法师、满教法师、满礼法师、佛光学舍的师兄师姐以及出席的亲友欢聚一堂,人人都给一对新人满满的祝福,各华文报的记者也闻风而至,让这场婚礼轰动一时,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事,也让一对新人感到受宠若惊。
1999年,慧海法师创建法炬山。他设立的马来西亚人间慈悲基金会开始伸展入社会福利及佛教文教工作。所提供的爱心服务涵盖“寻声救苦”、“温馨满怀”及“环保回收”。这些净化社会的工作推行不易,在在需要人力与物力的支持。我见到慧海法师为救急济贫、辅办教育、为修学大乘佛法的有缘人提供静修中心而创立马来西亚人间慈悲基金会,便从我在《打开心窗》专栏的作品中选出60篇小品文结集成书,将3千本售书盈利悉数捐为马来西亚人间慈悲基金。蒙慧海法师不嫌弃,并为《心灵之旅》命名及题字。《心灵之旅》在2000年3月4日出版,我深深感恩慧海法师成就的殊胜因缘。
慧海法师在佛光山剃度出家,他对恩师星云大师尊崇有加,建议我用生活小品文演绎星云大师法语的内涵与理念。星云大师的睿智与他老人家对佛法深湛的修养,岂是我辈所能望其项背?只恐万一会错意,要如何交代?我迟迟不敢接下这项艰巨的工程。过了不久,满本法师把星云大师所著《佛光菜根谭》及好多本《星云语录》小册子交给我。我才意识到那已不再是建议,而是势在必行的使命,只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接下这棒子。
因缘在光华日报副市场经理陈素华女士的安排下成熟,她为我安排一个专为演绎星云大师法语的专栏,慧海法师为这专栏取名为《心灵菜根谭》。一事不劳二主,当我在2001年3月15日将《心灵菜根谭》专栏的60篇小品文结集成书,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属下槟威佛教赠医施药所筹募基金时,请求慧海法师再赐墨宝,为《心灵菜根谭》的书皮题字。慧海法师的墨宝深受学术界推崇珍重,《心灵菜根谭》也因而沾光不少。
在佛光学舍那段日子的光与影,有如一片片漂浮在脑海的花瓣,余香犹存,色泽也依然鲜艳,却犹如镜中影,水中月,抓不牢也捞不到。毕竟事隔二十余载,活动资料早已存档,个人手中欠缺文字记录,那片片零星花瓣已凑不成一朵花。
人事物有缘起时必有缘灭日,那是自然的定律,一切顺其自然,无需抱憾。碧娥谨以虔诚恭敬的心将这一片片带着余香,色泽犹鲜艳的花瓣敬奉带我入佛门的恩师。祈愿师父您早登弥勒净土,乘愿再来。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